超声引导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复杂性肺炎旁胸腔积液及脓胸的价值
- 格式:pdf
- 大小:552.53 KB
- 文档页数:3
胸腔引流管的放置与管理(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术是常见操作,是将引流管经胸壁放置到胸膜腔内,主要用于引流气体或液体,但引流管也可用于灌输药物来诱导胸膜粘连或治疗脓胸。
本文将总结胸腔引流管(下文简称胸管)放置的适应证、禁忌证、技术、管理及并发症。
需要行胸腔引流的具体内科和外科疾病详见其他专题。
适应证如下:气胸:自发性气胸、外伤性气胸、医源性气胸,最常由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引起、张力性气胸、支气管胸膜瘘,在术后发生或由机械通气所致血胸:胸部创伤(钝性或穿透性)、胸部或上腹部手术术后胸腔积液:无菌性积液、感染性或炎性积液(即,脓胸和肺炎旁胸腔积液)、恶性胸腔积液、乳糜胸、其他胸腔积液胸膜固定术:治疗难治性胸腔积液时,需要插入胸管帮助将硬化剂输注入胸膜腔内。
禁忌证—抗凝治疗、凝血障碍或出血素质是择期胸管放置的相对禁忌证。
肝衰竭引起的漏出性胸腔积液一般不采用胸腔引流来管理。
感染、既往胸膜固定术或既往肺部手术引起胸膜腔粘连的患者,盲插胸管很危险。
此时,优选超声或CT扫描引导下操作。
准备抗生素预防—放置胸管之前是否需要预防性抗生素视具体临床情况而定。
胸管的选择一般注意事项:胸管有硅胶管和聚氯乙烯管,其具有不透射线的条带,条带上有用来标记最远端引流孔的缺口。
硅胶管(Silastic)优于老式乳橡胶管,后者引流孔较少,在胸部X线上不能充分显影,引起的胸膜炎症更多,并且可能引起乳胶过敏。
目前有专门的气胸引流胸管(如Nightingale、Wayne、Thal-Quick和Fuhrman),有无影像学指导时均可使用(图1)。
必要时也可采用其他装置(如,Blake引流管19F,24F)来行胸腔引流。
通过胸管的引流率与Poiseuille定律(液体)或Fanning公式(气体)中的因素有关。
引流液体时,这些因素包括引流管的半径(4次方)、引流管两端的压力差、引流管长度,以及液体的黏度。
引流气体时,这些因素包括引流管的半径(5次方)、引流管两端之间的压力差、引流管的长度,以及摩擦系数。
腹腔导管(艾贝尔)置管引流治疗良恶性胸腔积液106例临床分析【关键词】新型腹腔导管置管引流;良恶性胸腔积液胸腔积液是呼吸内科常见临床表现,其病因常见于结核性胸膜炎、肺炎旁胸腔积液、肺癌及肺转移癌。
我科从2008年3月采用新型腹腔导管置管引流治疗良恶性胸腔积液10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选取2008年3月至2013年2月呼吸内科病房胸腔积液106例,均经胸部影像(包括胸部ct、b超、胸片)确立诊断。
其中:男65例,女41例,年龄13-92岁,平均44.7岁。
中量积液(500ml-1000ml)78例;大量胸腔积液(>1000ml)28例。
肺癌晚期并胸膜转移51例,肺转移癌13例,其中乳腺癌4例,前列腺癌2例,肾癌、甲状腺癌、胰腺癌、胃癌、子宫癌、结肠癌及膀胱癌各1例,癌性淋巴管阻塞并乳糜胸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2例,恶性淋巴瘤3例,结核性胸膜炎23例,脓胸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胸水2例,肺炎旁胸腔积液8例。
良性胸腔积液是指由预后良好的疾病所致的胸腔积液。
包括:结核性、细菌性胸膜炎、肺炎旁胸腔积液、心、肝、肾病所致漏出液等;恶性胸腔积液是指由预后恶劣的恶性肿瘤所致的胸腔积液,主要包括肺癌、肺转移癌及恶性胸膜间皮瘤等。
1.2材料采用国产新型腹腔导管盒(商品名艾贝尔 able)规格型号:8fr-20cm,产品编号:fy-1856w。
主要材料:皮肤扩张器,y型穿刺针,腹腔引流导管、移动夹、导引芯、连接管路、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敷贴、手术用缝合针、线、无菌手术刀、引流袋等。
1.3操作步骤①与病人沟通,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讲明胸腔穿刺术的目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征得家属同意并签字。
②术前b超定位,病人取坐位,通常选择腋后线7-8肋间或肩胛下角线7-9肋间为穿刺点。
③常规皮肤消毒,利多卡因麻醉,用5ml注射器连接y型穿刺针沿穿刺点垂直进针,边进针边回抽,回抽注射器有液体后,经穿刺针侧孔缓缓送入导丝约15-20cm并固定,退出穿刺针,用扩张器撑开皮肤、皮下脂肪,将艾贝尔导管顺着导丝进入胸腔内的10-12cm,退出导丝,夹闭导管,敷贴固定,导管接连引流袋。
202015重症肺炎除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外,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意识障碍、休克、肾功能不全及肝功能不全等其他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1]。
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指出,我国重症肺炎患者病死率高达37.4%以上。
在重症肺炎的治疗护理中,目标导向性体位引流、振肺排痰等胸部物理治疗策略可清除气道分泌物、提高呼吸效能,加速患者康复,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传统胸部物理治疗方法是ICU 护士通过肺部听诊、观察痰液性状和阅读胸片、CT 等影像学资料来制订翻身排痰计划。
这种方式常受到护士年资、临床经验以及主观因素的干扰,很难精准地制订重症肺炎患者目标导向性胸部物理治疗策略。
肺部超声检查具有无创、实时、操作简便等特点[3],可通过图像分析,明确患者现存的气胸、肺间质综合征、肺实变和肺不张、胸腔积液等肺部问题,进而精准地制订体位引流计划[4]。
孙建华等[5]提出,ICU 护士可以通过改良床旁肺部超声评估(beside lung ultrasound examination ,BLUE )方案,评估肺脏实变、肺不张的位置,动态监测肺脏疾病的变化。
更有研究[6]指出,护士可以将肺部超声作为一种床旁呼吸监测工具,根据超声图像实施目标导向性肺部护理。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肺部超声主导的体位引流计划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下一步开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0.05.015基金项目:北京协和医院护理科研基金(XHHLKY201903)作者单位:100730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李欣,王小亭,孙建华,赵明曦,张青,李奇,李尊柱,罗红波),心外科(邓海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李若祎)李欣: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E -mail :2020-05-30收稿肺部超声主导的体位引流计划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李欣王小亭李若祎孙建华赵明曦张青李奇李尊柱罗红波邓海波【摘要】目的探讨根据肺部超声检查而制订的目标导向性体位引流计划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效果。
胸腔积液诊断治疗指南胸膜腔是位于肺和胸壁之间的一个潜在的腔隙。
在正常情况下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表面上有一层很薄的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润滑作用。
胸膜腔和其中的液体并非处于静止状态,在每一次呼吸周期中胸膜腔形状和压力均有很大变化,使胸腔内液体持续滤出和吸收,并处于动态平衡。
任何因素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缓,即产生胸腔积液(pleural effusion,简称胸水)。
【胸水循环机制】以往认为胸水的交换完全取决于流体静水压和胶体渗透压之间的压力差,脏层胸膜薄的动物(如兔)其壁层胸膜主要由肋间动脉供血,毛细血管压高,而脏层胸膜由肺动脉供血,毛细血管压低,所以受压力的驱动,液体从壁层胸膜滤过进人胸膜腔,脏层胸膜以相仿的压力将胸水回吸收。
但是,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由于发现脏层胸膜厚的动物(包括人类)其壁层胸膜间皮细胞间存在淋巴管微孔(stomas),脏层胸膜由体循环的支气管动脉和肺循环供血,对胸水的产生和吸收的机制达成共识,即胸水从壁层和脏层胸膜的体循环血管由于压力梯度通过有渗漏性的胸膜进人胸膜腔,然后通过壁层胸膜的淋巴管微孔经淋巴管回吸收,这一形式类似于机体的任何间质腔。
正常情况下脏层胸膜对胸水循环的作用较小(图2-11-1)。
人类胸膜腔影响液体从毛细血管向胸腔移动的压力大小的估计,见图2-11-2。
壁层胸膜的流体静水压约30cmH2O,而胸腔内压约-5cmH2O,其流体静水压差等于30-(-5)=35cmH2O,故液体从壁层胸膜的毛细血管向胸腔内移动。
与流体静水压相反的压力是胶体渗透压梯度,血浆胶体渗透压约34cmH20。
胸水含有少量的蛋白质,其胶体渗透压约5cmH2O,产生的胶体渗透压梯度34-5=29cmH2O。
因此,流体静水压与胶体渗透压的梯度差为35-29=6cmH20,故液体从壁层胸膜的毛细血管进入胸腔(图2-11-2带箭头虚线)。
由于脏层胸膜液体移动的净梯度接近零,故胸水主要由壁层淋巴管微孔重吸收。
临床探索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有效性研究谷楠,贾信奇,才莹,张金明*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摘要:目的:针对心包积液患者在采用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后的临床有效性进行分析。
方法:从本院在2018年12月~2021年5月间诊治的心包积液患者中,抽取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方案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的血氧饱和度、左心室收缩功能与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等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从患者的治疗效果来看,在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以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引流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左室缩短率、左室射血分数以及收缩压方面均高于引流治疗之前;在左心室心率方面,低于引流前,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心包积液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通过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的方案进行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同时实现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提升,促进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以及收缩压的改善,临床中有着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心包积液;穿刺置管引流;临床效果;心功能临床中,心包积液作为一种常见疾病,主要受到外伤、感染、自身免疫以及肿瘤等因素的影响,包括感染性心包积液以及非感染性心包积液等类型[1]。
在产生心包积液以后,患者的心包腔内压力会逐渐增加,使得心脏收缩、舒张功能以及血流动力学受到影响,进而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
在大量心包积液的影响下,使得患者出现心脏压塞,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死亡的情况[2]。
在目前临床治疗中,除去激素、抗感染药物以及抗结核药物之外,还可以应用心包引流术开展治疗。
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之后,可以对积液的性质进行明确,从而对病因进行准确判断,缓解患者的心包填塞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
因此,本研究在选取3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的基础上,针对心包积液患者在采用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后的临床有效性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取样本时,从本院在2018年12月~2021年5月间诊治的心包积液患者中,选取30例参与到此次研究中,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
肝脓肿、腹部脓肿、肾脓肿超声引导穿刺抽吸与置管引流术肝脓肿穿刺抽吸和置管引流目的1. 充分引流脓液。
2. 脓腔减压。
3. 配合抗生素治疗有效控制感染。
4. 局部冲洗。
适应证1. 超声检查可以显示的肝内脓肿且液化充分者。
2. 有安全的穿刺和/或置管路径。
3. 较小或多发脓肿,可采用多次单纯穿刺抽液及冲洗,较大的脓肿采用置管引流效果更佳。
禁忌证1. 血检显示出凝血指标重度超标者。
2. 脓肿早期、脓肿尚未液化者。
3. 脓肿因胃肠胀气、肺气肿等难以显示者。
4. 穿刺针道无法避开大血管及重要脏器者。
器具1. 穿刺针 18G~14G PTC穿刺针,长度15~30cm;目前市面常见的16G×133mm一次性静脉留置针(BD AngiocathTM),因其安全、有效、易操作等原因,非常适用于胸、腹、盆腔等部位的诊断性穿刺、单纯抽液及两步法置管的导丝引导穿刺。
2. 导丝直径0.035in(0.09cm),前端柔软呈J形的超滑导丝为首选。
3. 引流管7F~12F,长15~30cm,前端带多个侧孔的猪尾形导管。
为了使引流管不易脱出,选用拉线式前端猪尾锁定的导管更为稳妥。
4. 尖刀片置管引流时局部破皮用。
5. 引流袋收纳引流液用,最好采用防回流式。
6. 三通管可分别连接引流管和引流袋,方便脓液抽吸及脓腔冲洗。
术前准备1. 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指标。
术前应行增强CT或超声造影扫查,有助于全面评估肝脓肿的位置、数目、大小、液化程度和范围等。
2. 患者禁食6~8h。
腹胀明显者,应事先服用消胀药或胃肠插管减压。
3. 向患者做必要的解释,以消除其紧张情绪。
4. 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操作方法1. 首先超声对肝脏进行全面的扫查,确定脓肿的位置、大小、数目及与大血管、胆管、胆囊及周边脏器的关系。
依据通路最近而又安全的原则,标记穿刺点。
对肝包膜下脓肿应避免直接穿刺而要选择经部分肝实质(质地正常的肝脏至少1cm,肝硬化者至少1.5cm以上)的方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 第21卷 第28期75投稿邮箱:zuixinyixue@·临床研究·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价值方楚贞,李美英,陈东然(陆丰市甲子人民医院 麻醉科,广东 陆丰 516538)0 引言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作为麻醉、重症医学等学科常用治疗、监测手段,应用广泛,对术中麻醉管理至关重要,麻醉效果影响手术进行顺利与否,麻醉效果好,可促手术顺利进行[1-3]。
中心静脉穿刺如在患者体表解剖进行标志定位,需盲穿操作置管,不确定性极高,穿刺成功率影响因素多,易给患者带来较多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进步,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在临床麻醉也中得到广泛应用,且具备安全性高、对机体损伤小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
本研究针对我院70例需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患者,探讨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70例需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患者,采用随机字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 =35)与对照组(n =35)。
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18~84岁,平均(48.21±4.21)岁;体质量指数17~28 kg/m 2,平均(20.01±1.12)kg/m 2,ASA 分级Ⅰ级8例,Ⅱ级12例,Ⅲ级14例,Ⅳ级1例。
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17~86岁,平均(49.31±4.25)岁;体质量指数17~28 kg/m 2,平均(20.13±1.15)kg/m 2;ASA 分级分级Ⅰ级5例,Ⅱ级12例,Ⅲ级16例,Ⅳ级2例。
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纳入标准:年龄17~86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 )Ⅰ~Ⅳ级。
排除标准:①穿刺部位感染者;②出血倾向;③严重凝血功能异常者。
1.2 方法1.2.1 对照组:采用体表定位引导中心静脉穿刺置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