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器在电源系统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8
电源防雷器施工方案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电力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电力系统也存在着雷击风险,特别是在雷雨天气中。
为了有效防护电力设备和维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电源防雷器成为必不可少的设备。
本文将介绍电源防雷器的施工方案,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2. 电源防雷器的作用电源防雷器是一种用于抵御雷击的装置。
它主要通过提供一条低阻抗路径来使雷电流绕过设备,从而防止设备被雷击。
电源防雷器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保护电力设备:电源防雷器能够有效地保护电力设备免受雷击的损害,延长设备的寿命。
- 维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通过防止电力系统中的雷击,电源防雷器可以防止系统中断,保持供电稳定。
- 保护人员安全:在雷击时,电源防雷器可以减少电力系统内产生的电压和电流,从而减轻对人体的可能危害。
3. 电源防雷器施工步骤3.1 施工前准备在施工电源防雷器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3.1.1 设计方案确认在施工前,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系统的特点,确认电源防雷器的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要素: - 防雷器的类型和规格:根据防雷需求和系统特点,选择适合的类型和规格的防雷器。
- 防雷器的布置位置:确定防雷器的布置位置,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雷击对设备的影响。
3.1.2 施工人员培训确保施工人员熟悉电源防雷器的安装流程和相关安全注意事项。
施工人员应具备电力安全操作技能,并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
3.2 施工过程在施工电源防雷器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3.2.1 安全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始终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
在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并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3.2.2 防雷器安装根据设计方案,将电源防雷器安装在合适的位置。
安装过程中,要确保防雷器与设备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接触面清洁。
3.2.3 接地系统安装在电源防雷器安装之前,需要先进行接地系统的安装。
浅谈防雷器在电源系统中的应用杭州天鸿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余文明一、雷电防护基本原理雷电及其它强干扰对电子信息系统的致损及由此引起的后果是严重的,雷电防护将成为必需。
事实上,雷电防护是除雷电之外,也是其它诸如开关操作脉冲、静电放电等电磁强干扰防护的共同要求。
雷电与雷电电磁脉冲作为一种功率巨大的强干扰源,其破坏作用极其明显,需作为主要的防护对象。
雷电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强干扰源,由高能的低频成份与极具渗透性的高频成份组成。
其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金属管线或地线直接传导雷电致损设备;一种是闪电通道及泄流通道的雷电电磁脉冲以电阻性、电容性、电感性及电磁场等耦合方式感应到金属管线或地线产生浪涌致损设备(绝大部分雷损由这种感应而引起)。
这样,对于电子信息设备而言,危害主要来自于由雷电引起的雷电电磁脉冲的耦合能量,通过以下三个通道所产生的瞬态浪涌:∙金属管线通道:如自来水管、电源线、天馈线、信号线、航空障碍灯引线等产生的浪涌。
∙地线通道:地电位反击。
∙空间通道:电磁波的辐射能量。
其中金属管线通道的浪涌和地线通道的地电位反击是电子信息系统致损的主要原因,而由电力线引起的雷损是通过金属管线通道中最常见的致损形式,所以电源系统的防护需作为防护的重点。
由于雷电无孔不入地侵袭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将是个系统工程。
雷电防护的中心内容是泄放和均衡:泄放是将雷电与雷电电磁脉冲的能量通过大地泄放,并且应符合层次性原则,即尽可能多、尽可能远地将多余能量在引入通信系统之前泄放入地;层次性就是按照所设立的防雷保护区分层次对雷电能量进行削弱。
防雷保护区又称电磁兼容分区,是按人、物和信息系统对雷电及雷电电磁脉冲的感受强度不同把环境分成几个区域:∙ LPZ⇓OA区:本区内的各物体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因此各物体都可能导走全部雷电流,本区内电磁场没有衰减。
∙ LPZ⇓OB区:本区内的各物体不可能遭到直接雷击,但本区内电磁场没有衰减。
∙LPZ⇓1区:本区内的各物体不可能遭到直接雷击,流往各导体的电流比LPZ⇓OB区进一步减少,电磁场衰减的效果取决于整体的屏蔽措施。
三相电源防雷器工作原理
三相电源防雷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圆锥放电器:安装在杆塔上,通常是金属材料制成的锥形装置。
当雷电靠近时,圆锥放电器形成一个尖端,并且通过其尖端将电荷从大气中释放到地面,从而减轻了雷电对电源系统的影响。
2. 避雷器:避雷器是安装在电源系统中的保护装置。
当雷电击中电源线路时,避雷器能够通过其内部的气体放电通道,将雷电的能量引导到接地电极,并将这些能量导向地面。
3. 接地电极:接地电极通过将过电压引导到地面来保护电源系统。
当雷电引起过电压时,接地电极将这些过电压放散到地面,从而保护电源系统免受损坏。
4. 短路器:短路器是通过电阻和电感来实现对过电压的短路保护。
当过电压发生时,短路器将电流通过电阻和电感来限制,防止过电压进入电源系统。
综上所述,三相电源防雷器通过圆锥放电器、避雷器、接地电极和短路器等装置的组合来保护电源系统免受雷击的影响,并将过电压导向地面,以确保电源系统的正常运行。
防雷器的应用主要涉及哪些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可以说是只要有电可以用的地方都会安装防雷器,防雷器的应用已经涉及的各个行业当中。
主要包括电力行业、通信行业、石油化工、建筑行业等领域。
防雷器的应用有效的保障了这些行业的用电、通信等线路的的安全,确保设备的正常进行。
防雷器的应用主要涉及哪些行业?一、电力行业1、传统电力,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点和先行产业,其对防雷产品的需求主要为输电铁塔用接地产品和避雷针、变电站用接地产品和电源防雷器、配电设备的电源防雷器、输电线及送配电站的雷电故障监测装置系统。
根据历年来的需求数据显示,防雷器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2、新能源随着全球变暖和能源短缺日趋严峻,新能源在各国能源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我国也不断加大光伏、风能、核电等新能源发电的投资力度。
新能源行业对防雷产品的需求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风机、光伏阵列汇流箱和逆变器等配套用电源防雷器,传感器用信号防雷器;二是发电场所用接地产品。
二、通信行业通信行业担负着每秒钟数以亿万计的信息传递和沟通任务,是当今信息社会最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
通信服务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依赖于遍布全国各地的通信基站和交换设备等通信设施,一旦这些设施损坏,就会造成通信中断,导致难以估量的损失。
因此,无论是新建还是原有通信设施的改造都必须伴随雷电防护系统的建设。
三、石油化工石油化工行业包括石油及天然气的采掘、加工、储运、炼化等。
由于石油化工行业具有高危高爆的特点,在接地保护、直击雷防护、DCS系统浪涌保护等方面要求非常高。
石油化工行业对防雷产品的需求主要是输油管道、输气管道和炼化设备用接地产品;高大炼化生产设备用避雷针;炼化设备用电源防雷器;和设备信号端口用信号防雷器;石油化工运输车辆防雷装置。
四、建筑行业建筑行业是雷电防护最早应用的领域,也是最主要的雷电防护行业下游市场之一。
建筑物雷电防护实用案例分享雷电是自然界的一种自然现象,一旦发生雷击,可能对建筑物和人员造成巨大损失。
为了防范雷电对建筑物的破坏,各行业普遍采取了雷电防护措施。
本文将为大家分享几个建筑物雷电防护的实用案例。
案例一:高层办公楼防雷系统某城市的一座高层办公楼位于闹市区,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由于该地区雷电活动频繁,为了保护办公楼以及居住在其中的员工,该建筑物采用了全面的防雷系统。
首先,在建筑物的屋顶安装了避雷针,避雷针通过与地面的导线相连。
该避雷针的材料选择了高导电性铝材,以确保能够迅速地将雷电引入地下。
这样,在雷电发生时,建筑物上的避雷针起到了吸引雷电的作用,避免了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
其次,在办公楼的各个楼层设置了接地系统。
这些接地系统通过与建筑物的电网络相连,将雷电的电荷引入地下。
这样一来,雷电击中建筑物后,可以迅速地将电荷分散,减少对建筑物内电线和设备的损害。
最后,在办公楼的电源系统中安装了保护设备。
例如,接入电源的主线路上设置了过电流保护器,能够在雷电击中时及时切断电路,减少损失。
同时,还为设备和电线安装了防雷器,有效地降低了雷击对设备的破坏。
通过以上的防护系统,该办公楼成功地减少了雷电对建筑物和员工的威胁,提高了安全性。
案例二:工业厂房的雷电防护某工业区内的一座生产厂房,由于工艺特殊,存在着爆炸的潜在风险。
因此,厂房的雷电防护工作尤为重要。
为了保障生产安全,该厂房采取了一系列的雷电防护措施。
首先,厂房的屋顶采用了导电薄膜覆盖,这种特殊的材料能够吸引电荷,将雷电引入地下。
同时,屋顶的避雷针也被安装在了高处,通过与周围的金属结构相连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防雷系统。
其次,厂房内部的主要设备和电线都经过了防雷处理。
例如,在生产设备的电源线路中安装了防雷器,可在雷击发生时保护设备。
不仅如此,厂房内还设置了大规模的接地系统,有效地将雷电引入地下。
最后,为了进一步加强雷电防护,该厂房还定期进行了系统的维护和检测。
浪涌防雷器工作原理浪涌防雷器是一种用于保护电气设备免受雷击和电力系统中涌入的浪涌电流的装置。
它通常被安装在电力系统的输入端,以防止来自雷击等外部原因的过电压对电气设备造成损害。
浪涌防雷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浪涌电流的产生:当雷暴发生时,云与地面的电荷差会引发一个巨大的电流。
这个电流由雷电和地球之间形成的电弧来传导。
这种电流的大小和保持时间都非常短暂,但能量非常大。
2.浪涌电流的传输:浪涌电流会通过地线传输到电力系统中的接地极点。
在电力系统的输入端,浪涌防雷器被安装在电源的输入端,以保护电气设备。
当浪涌电流传输到浪涌防雷器时,它会通过引线和导体进入浪涌防雷器的内部。
3.浪涌电流的分流和引导:在浪涌防雷器内部,有一个由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器(MOV)组成的引导器。
当浪涌电流进入浪涌防雷器时,MOV 将分流电流引导到地线上,从而保护电气设备免受过电压的损害。
4.浪涌电流的消耗和吸收:浪涌防雷器内部的MOV是一种非线性电阻器,其电阻值会随电压的变化而改变。
当引导电流进入MOV时,MOV的电阻值会降低,吸收和消耗浪涌电流的能量。
这样,通过将过电压分流到地线上,浪涌防雷器能够保护电气设备免受雷击引起的过电压的影响。
5.系统恢复和重置:一旦过电压被浪涌防雷器消耗和分流,系统就会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
浪涌防雷器会自动重置,为电气设备提供持续的保护。
总结起来,浪涌防雷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引导和分流来消耗和吸收浪涌电流的能量,保护电气设备免受雷击和其他外部原因引起的过电压的影响。
它通过在电力系统的输入端安装,将过电压分流到地线上,从而保护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浪涌防雷器在电力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
44 EPEM 2020.12电网运维Grid Operation电气防雷装置在变电站防雷中的应用中电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毛兴科摘要:对电气防雷装置在变电站防雷中的应用进行详细讨论。
关键词:电气防雷;装置;变电站;防雷电气系统的电气设备由于直接雷和雷诱导的过电压,给变电站的电气设备和建筑物带来严重的损害。
雷灾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特别是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中心的通信、计算机网络、测量、监控、保护等先进电子设备,由于这些电子部件对瞬态过电压、过电流的耐受性较差,所以雷电、浪涌、静电、电线短路等产生的高压、大电流侵入到电器内部,经常引起电器产品的损坏、引起火灾。
因此,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完善防雷设备是电力系统防雷的重要手段。
1 变电站遭受雷击的主要原因供电系统正常运行时需保证用电设备低于电网额定电压,然而雷击时一些配电系统的电压大大超过正常电压值就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危害,一般变电站雷电有两种情况:一是雷电直击变电站设施。
两次过电压用于检测架空线路中的雷电,以及由直击雷引起的雷电波过电压引至变电站。
具体来说,一种是直击雷过电压,当雷云击中电源时会产生强烈的雷击电流,电光电流对电源产生高电压。
雷击电流通过物体时会产生破坏性的热效应和机械效应。
接着感知过电压。
当雷云在虚构的线路上时,通过静电感应在虚构的线路上累积了许多异质束缚电荷。
雷云向地面放电会释放线路上的电荷,自由电荷会流向线路的两端、产生高电压,对电网造成危害。
因此,虚拟线路探测雷电的过电压和直接雷击过电压产生的雷电波侵入变电站,成为变电站雷害的主要原因。
如不采取保护措施变电站电气设备绝缘被破坏,造成事故。
电防雷装置在变电站防雷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安置立避雷针;提高线路本身的绝缘等级;角形上面的线也被用作避雷线;加强绝缘薄弱环节的保护;采用自动重叠的栅极装置;绝缘子铁脚接地;设置避雷针,保护变电站整体免受直击;进线防雷。
在进线1~2km 处设置避雷针防止直击雷,防止雷电电压侵入变电站,损坏沿线设备;为防止雷电冲击波沿着高压线侵入变压器,在变电站各母线设置阀式避雷器,避雷器应尽量靠近变压器;高压马达采用性能好的FCD 型磁吹阀/X09型避雷器和串联间隙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保护旋转马达,尽量靠近马达安装。
防雷器在电源系统的应用摘要:雷电由高能的低频成份与极具渗透性的高频成份组成。
其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金属管线或地线直接传导雷电致损设备;一种是闪电通道及泄流通道的雷电电磁脉冲以各种耦合方式感应到金属管线或地线产生浪涌致损设备。
绝大部分雷损由这种感应而引起。
对于电子信息设备而言,危害主要来自于由雷电引起的雷电电磁脉冲的耦合能量,通过以下三个通道所产生的瞬态浪涌。
本文主要简析防雷器在电源系统中的应用等。
关键词:防雷器电源系统应用一、雷电防护基本原理雷电及其它强干扰对通信系统的致损及由此引起的后果是严重的,雷电防护将成为必需。
雷电由高能的低频成份与极具渗透性的高频成份组成。
其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金属管线或地线直接传导雷电致损设备;一种是闪电通道及泄流通道的雷电电磁脉冲以各种耦合方式感应到金属管线或地线产生浪涌致损设备。
绝大部分雷损由这种感应而引起。
对于电子信息设备而言,危害主要来自于由雷电引起的雷电电磁脉冲的耦合能量,通过以下三个通道所产生的瞬态浪涌。
金属管线通道,如自来水管、电源线、天馈线、信号线、航空障碍灯引线等产生的浪涌;地线通道,地电们反击;空间通道,电磁小组的辐射能量。
其中金属管线通道的浪涌和地线通道的地电位反击是电子信息系统致损的主要原因,它的最见的致损形式是在电力线上引起的雷损,所以需作为防扩的重点。
由于雷电无孔不入地侵袭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将是个系统工程。
雷电防护的中心内容是泄放和均衡。
1.泄放是将雷电与雷电电磁脉冲的能量通过大地泄放,并且应符合层次性原则,即尽可能多、尽可能远地将多余能量在引入通信系统之前泄放入地;层次性就是按照所设立的防雷保护区分层次对雷电能量进行削弱。
防雷保护区又称电磁兼容分区,是按人、物和信息系统对雷电及雷电电磁脉冲的感受强度不同把环境分成几个区域:LPZOA区,本区内的各物体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因此各特体都可能导走全部雷电流,本区内电磁场没有衰减。
LPZO B区,本区内的各物体不可能遭到直接雷击,但本区电磁场没有衰减。
LPZ1区,本区内的各物体不可能遭到直接雷击,流往各导体的电流比LPZOB区进一步减少,电磁场衰减和效果取决于整体的屏蔽措施。
后续的防雷区(LPZ2区等)如果需要进一步减小所导引的电流和电磁场,就应引入后续防雷区,应按照需要保护的系统所要求的环境区选择且续防雷区的要求条件。
保护区序号越高,预期的干扰能量和干扰电压越低。
在现代雷电防护技术中,防雷区的设置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指导我们进行屏蔽、接地、等电们连接等技术措施的实施。
2.均衡就是保持系统各部分不产生足以致损的电位差,即系统所在环境及系统本身所有金属导电体的电位在瞬态现象时保持基本相等,这实质是基于均压等电位连接的。
由可靠的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用的金属导线和等电位连接器(防雷器)组成一个电位补偿系统,在瞬态现象存在的极短时间里,这个电位补偿系统可以迅速地在被保护系统所处区域内所有导电部件之间建立起一个等电位,这些导电部件也包括有源导线。
通过这个完备的电位补偿系统,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形成一个等电位区域,这个区域相对于远处可能存在数十千伏的电位差。
重要的是在需要保护的系统所处区域内部,所有导电部件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电位差3.雷电防护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各部分都有其重要作用,不存在替代性。
外部防护,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体组成,可将绝大部分雷电能量直接导入地下泄放。
过渡防护,由合理的屏蔽、接地、布线组成,可减少或阻塞通过各入侵通道引入的感应。
内部防护,由均压等电位连接、过电压保护组成,可均衡系统电位,限制过电压幅值。
二、防雷器的作用及技术参数防雷器又称等电位连接器、过电压保护器、浪涌抑制器、突波吸收器、防雷保安器等,用于电源线防护的防雷器称为电源防雷器。
鉴于目前的雷电致损特点,雷电防护尤其在防雷整改中,基于防雷器防护方案是最简单、经济的雷电防护解决方案。
防雷器的主要作用是瞬态现象时将其两端的电位保持一致或限制在一个范围内,转移有源导体上多余能量。
进入地下泄放,是实现均压等电位连接的重要组成部分。
防雷器的一些主要技术参数:额定工作电压、额定工作电流,特批串并式电源防雷器的载流量。
通流能力,防雷器转移雷电流的能力,以千安为单位,与波开开式有关。
防雷器在功能上可分为可防直击雷的防雷器和防感应雷的防雷器。
可防直击雷的防雷器通常用于可能被直击雷击中的线路保护,如LP ZOA区与LPZ1区交界处的保护。
用10/35μs电流波形测试与表示其通流能力。
防感应雷的防雷器通常用于不可能被直击雷击中的线路保护,如LPZOB区与LPX1区、LPZ1区交界处的保护。
用8/20μs电流波形测试与表示其通流能力响应时间,防雷器对瞬态现象起控制作用所需的时间,与波形性质有关。
残压,防雷器对瞬态现象的电压限制能力,与雷电流幅值及波形性质有关。
三、防雷器的选用基于防雷器的防护想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应注重“在合适的地方合理地装设合适的防雷器”,防雷器的选择十分重要。
1.进入建筑物的各种设施之间的雷电流分配情况如下:约有50%的雷电流经外部防雷装置泄放入地,另有50%的雷电流将在整个系统的金属物质内进行分配。
这个评估模式用于估算在LPAOA区、LPZOB区和LPZ1区交界处作等电位连接的防雷器的通流能力和金属导线的规格。
该处的雷电流为10/35μs电流波形。
在各金属物质中雷电流的分配情况下:各部分雷电流幅值取决于各分配通道有的阻抗与感抗,分配通道是指可能被分配到雷电流的金属物质,如电力线、信号线、自来水管、金属构架等金属管级及其它接地,一般仅以各自的接地电阻值就可以大致估算。
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接是电阻相等,即各金属管线平均分配电流。
2.在电力线架空引入,并且电力线可能被直击雷击中时,进入建筑物内保护区的雷电流取决于外引线路、防雷器放电支路和用户侧线路的阻抗和感抗。
如内外两端阻抗一致,则电力线被分配到一半的直击雷电流。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采用具有防直击雷功能的防雷器。
3.后续的评估模式用于评估LPZ1区以后防护区交界处的雷电流分配情况。
由于用户侧绝缘阻抗远远大于防雷器放电支路与外引线路的阻抗,进入后续防雷区的雷电流将减少,在数值上不需特别估算。
一般要求用于后续防雷区的电源防雷器的通流能力在20kA(8/20μs)以下,不需采用大通流能力的防雷器。
后续防雷区防雷器的选择应考虑各级之间的能量分配和电压配合,在许多因素难以确定时,采用串并式电源防雷器是个好的选择。
串并式是根据现代雷电防护中许多应用场合、保护范围层次区分等特点提出的概念(相对于传统的并式防雷器而言)。
其实质是经能量配合和电压分配的多级放电器与滤波器技术的有效结合。
串并式防雷有如下特点:应用广泛。
不但可以按常规进行应用,也适合保护区难以区别的场所。
感生退耦器件在瞬态过电压下的分压、延迟作用,以帮助实现能量配合。
减缓瞬态干扰的上升速率,以实现低残压与长寿命以及极快的响应时间。
4.防雷器的其它参数选择取决于各个被保护物所在防雷区的级别,其工作电压以安装在引电路中所有部件的额定电压为准。
串并式防雷器还需注意其额定电流。
5.影响电子线雷电流分配的其它因素:变压器端接地电阻降低将使电子线中分配电流增大。
供电线缆的长度的增加将使电力线中分配电流减少,并使几要导线中有平衡的电流分配。
过短的电缆长度和过低的中性线阻抗将使电流不平衡,从而引起差模干扰。
供电线缆并接多用户将降低有效阻抗,导致分配电流增大,在连成网状的供电状态下,雷临时性流主要流入电力线,这是多数雷损发生在电力线处的原因。
四、防雷器的安装1.电源线应实现多级防护,多级防护是以各防雷区为层次,对雷电能量的逐级减弱(能量分配),使各级限制电压相互配合,最终使过电压值限制在设备绝缘强度之内(电压配合)。
在下列情况下,多级防护成为必须:某一级防雷器失效或防雷器某一路失效。
防雷器的残压不配合设备绝缘强度,线缆在建筑物内长度较长时。
2.几乎所有情况下的线缆防护,至少应分成两级以上,同一级防雷器还可能包含多级保护(如串并式防雷器)。
为了达到有效的保护,可在各防雷区界面处设置相应的防雷器,防雷器可针对单个电子设备,或一个装有多个电子设备的空间,所有穿过通常具有空间屏蔽的防雷区的导线,在穿过防雷区界面同时接有防雷器。
另外,防雷器的保护范围是有限的,一般防雷器与设备线路距离超过10m以后将使防护效果劣化,这是因为防雷器和需要保护的设备之间的电缆上有反射造成的振荡电压,其幅值与线路长度、负载阻抗成正比。
3.在使用电源孩子雷器的多级防护中,如果不注意能量分配,则可能引入更多的雷电能量进入保护区域。
这要求防雷器应根据前述评估模式选择。
一般防雷器都有通过雷电流越大,残压越高的特点,通过能量分配后未级防雷器流过的雷电流极小,有利于电压限制。
注意,不考虑电压配合而仅仅选择低响应电压的防雷器作末级保护是危险的。
实现能量分配与电压配合的要点在于利用两级防雷器之间线缆本身的感抗。
线缆本身的感抗有一定的阻碍埋电流及分压作用,使雷电流更多地被分配到前级泄放。
一般要求两级防雷器之间线缆长度在15m左右,适??缆之内的情况。
线缆上分支线路的长度对线缆要求长度有影响,当保护地线与被保护线缆有一定距离(>1m),这时要求线缆长度大于5m即可。
在一些不适合采用线缆本身作退耦??可利用专门的退耦器件,这时无距离要求。
4.退耦器件是实现能量分配与电压配合的重要措施,以下几种材料可作为退耦器件:线缆、电感和电阻。
串并式电源防雷器就??为退耦器件的防雷器组合形式,适合于各种场合的应用。
5.在某些极端情况下,装上防雷器反而会增加设备损坏的可能,必须杜绝;这类情况发生。
防雷器保护几条线,其中一条线上的防雷器失效或响应速度过慢。
这可能使共模干扰转化为差模干扰而损坏设备。
这要求必须实施多级防护及注意防雷器的维护。
不考虑防雷保护区、能量配合及电压分配而随便安装防雷器,比如仅仅在设备前端装设一只防雷器,由于没有前级保护,强大的雷电流将被吸引到设备前端,致使防雷器残压超过设备绝缘强度。
这要求防雷器必须按层次性原则安装。
6.在另外的一些情况下,错误的安装将使设备得不到有效保护。
过长的防雷器连接线、防雷器工作时,连接线上由感抗引起的电压将极高,加在设备上的仍会危险电压,这个问题在末级防雷器的应用中更加明显。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采用短的连接线,也要以采用两要以上分开的连接线以分担磁场强度,减少压降,单线加粗连接线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必要时可通过改变被保护线的布线,使其靠近等电位连接排(接地点)以减少连接线长度。
防雷器输出线和输入线、接地线靠近、并排敷设。
这种情况对串并式防雷器的影响比较严重。
当串并式电源防雷器的输出线(已保护的线)和输入线(未保护线)、地线靠近敷设,会使输出线内感应出瞬态浪涌,虽然其强度较原来小,但仍可能是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