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五四制道德与法治六下9.3珍爱我们的生命
- 格式:docx
- 大小:18.94 KB
- 文档页数:5
第九课第三项目《珍爱我们的生命》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一2.2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二3.2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1.6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教材分析】本课时主要讲述如何爱护生命、这是生存意识、生存能力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常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生存能力。
设置三个层次“日常生活自我爱护”“危险境遇自救逃生”“永不放弃生的希望”,融合心理教育、法治教育等。
教学重点:日常生活自我爱护、危险境遇自救逃生教学难点:永不放弃生的希望【学情分析】经过前两个项目的学习,初一学生对生命的宝贵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也具备了初步的要珍爱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生存意识,但并不能深刻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行为是珍爱生命或者威胁生命的表现,也就是不能意识到某些潜在危险的存在;当危险发生时的自救自护能力也比较低,不知道面对危险的正确做法。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并评价图片中人物的行为,使98%的学生能意识到自己日常生活中某些行为是否是珍爱生命的表现并知道日常生活中关爱自己生命健康的具体做法;通过学生们的搜集与交流急救物品或设施的使用方法、教师的视频,90%的学生知道急救措施的使用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及观点辨析,90%的学生知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我们既要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2.通过案例分析及讨论、小组搜集与展示应急措施,92%的学生知道危险境遇中的正确做法。
【评价任务设计】1.为了考查目标1的达成情况,设计了评价任务1,学生通过分析、评价新闻中人物的行为。
2.为了考查目标2的达成情况,设计了评价任务2,急救知识抢答与竞赛。
【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教师:呈现几组新闻图片——地震中的遇难者、车祸中的受伤者、生产事故中的受伤者、病床上的病人、青少年意外死亡的数据提出问题:看完这些图片资料,大家有什么感受呢?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师引领总结: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需要我们用心呵护我们宝贵的生命。
鲁人版(五四制)道德与法治六下9.2《生命最宝贵》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生命最宝贵》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理解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内容较为抽象,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思考。
二. 学情分析本节课针对的是鲁人版(五四制)道德与法治六下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对生命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深入理解。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遇到一些关于生命的问题,如意外伤害、心理健康等,但缺乏系统的生命教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珍爱生命的重要性,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学会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增强生命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理解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价值,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问题。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教育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4.实践锻炼法: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增强生命体验。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如PPT、视频等。
4.准备实践活动方案,让学生亲身体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生命的图片,如出生的婴儿、夕阳下的老人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宝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关于生命价值的案例,如一位勇敢救人的年轻人,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珍爱生命的。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案例,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珍爱生命的,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应该尊重自身和他人的生命。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掌握一些自救的办法,(二)能力目标1. 学会判断紧急情况的能力;2. 提高紧急情况下自我保护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评判,永不放弃生的希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锻造坚强的意志品质;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对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充满敬意;立志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
具有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害,了解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
●教学难点生存能力教育,做到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说教法:这堂课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比较、思考,理解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应该尊重自身和他人的生命,正确理解生命的涵义;懂得人的生命不仅有时间的长短之分,更有质的差别;知道怎样的生命才更有价值,懂得要提升生命的价值。
●教学突破“珍爱我们的生命”主要是让学生懂得生命的重要性,掌握一些生活自救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自己生命的热爱。
这一层次是本项目的教学重点。
教学中要营造温馨、有人性的教育环境,不要对学生进行法律概念,特征上的解释,通过图片欣赏、课外收集、课堂展示、体会感悟、阅读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悟生命的美好与可贵。
●教学设想本节课主要是学生进行生存能力的教育,让学生懂得逃生自救的方法和方式以及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进而更加珍爱我们的生命,珍惜自己的人生。
教学主要围绕“感知风险、生活自救-----体验危险,危险救助----身临绝境,永不放弃”三个方面展开。
具体通过“情景导入,自主感悟----感悟,合作探究----回归生活,拓展升华---成果交流,积累收获”实施课堂教学。
●教学准备学生提前一周,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我国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法规,查找搜集逃生的案例。
之后,教师指导学生整理照片、录像等资料,并制成PPT课件,以备课上制作。
鲁人版(五四制)道德与法治六下9.3《珍爱我们的生命》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珍爱我们的生命》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生命的珍贵,认识到自己生命的独特性,并学会尊重和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能力。
他们对生命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还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深化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自己生命的独特性,学会尊重和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生命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珍爱生命,尊重他人生命。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自己生命的独特性,学会尊重和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2.教学难点: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生命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引导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小组讨论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独特性和珍贵性。
3.案例分析:分析生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重要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培养生命意识。
5.引导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爱和尊重生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6.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命的珍贵和独特性。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生命的价值和意义2.生命的独特性3.尊重和爱护生命4.自我保护能力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生命理解和认识的程度。
《珍爱我们的生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珍爱生命的人生态度,进一步增强自救自护意识。
2.能力: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能够自觉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3.知识:学习掌握自救自护的安全常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不受侵害。
教学重难点:重点:日常生活自我爱护,危险境遇自救逃生。
难点: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课前预习【预习指导】以下预习任务20分钟内完成。
1、通读教材一遍(包括案例、相关链接和图片等),总体把握教材体系。
(5分钟)2、结合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精读教材,找到问题的答案并在教材上标注,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这些知识点。
(10分钟)3、在“预习任务三”中写写本节的知识点,并完成综训P39的网络填空。
(5分钟)预习任务一:阅读P46-50相关内容,理解并熟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爱我爱护。
1、结合P46“生活回望”中的行为会带来哪些影响,说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自我爱护?2、阅读教材P49“探究分享”,思考:出现这几种情况时自己应该怎么做?3、你参加过哪些安全演练?谈谈自己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4、阅读教材P48-49的相关内容,在危险境遇下如何自救逃生并理解记忆。
预习任务二:通过阅读教材P51-52的相关内容,领会永不放弃生和及时伸出援手的重要性。
1、阅读教材并分析“探究分享”,你最佩服伐木工人什么?你觉得他用电锯据掉手臂,值得吗?为什么?2、拉斯顿生存的勇气和自救方式,对你有哪些启示?3、阅读教材P51,体会珍爱生命并不是要求每一个人“自私”地活着,谈谈对你的启发。
【预习自测】综训P39选择题1—4题(直接做在综训上)。
预习任务三:重新回顾本节内容,回答:通过以上的预习,归纳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并完成综训P39的网络填空。
【预习质疑】你在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或疑惑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课中实施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怒放的生命》这是一首有关什么内容的歌曲?在之间的学习中,你学过哪些有关生命的内容。
鲁人版(五四制)道德与法治六下9.3《珍爱我们的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珍爱我们的生命》是鲁人版(五四制)道德与法治六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明白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培养他们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生命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仍处于成长过程中,对生命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认识到生命的宝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
2.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意识。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命宝贵的概念。
2.如何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命的宝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
2.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命的诞生和成长过程,让学生初步感受生命的美好。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是如何到来的?生命有哪些美好之处?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关于生命宝贵的案例,如爱心人士救助流浪儿童、消防员英勇救火等。
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案例中的主人公是如何珍爱生命的?他们珍爱生命的行为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如何珍爱生命。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分享的内容,进行总结和点评,强化他们对生命宝贵的认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关爱自己的生命,我们还应该如何关爱他人的生命?让学生举例说明。
学校课题生命最宝贵原设计者授课人课型新授课时 1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材分析通过本框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初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同时也为以后几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因为只有在关爱生命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关心自己的生活、学习、成长,过有尊严的生活。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2).树立新的生态道德观、自然观,善待大自然,尊重其他生命。
2、能力:⑴发展对生命的可贵与美好感受、体验的能力。
⑵逐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能够自觉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
3、知识:⑴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应该善待大自然,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
⑵认识人类生命具有独特性,每个人的生命都具有独特性。
重点人的生命是独特的难点的生命是独特的教法案例教学、多媒体演示、启发引导、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包括课程导入、新课解析、例题精讲、课堂练习、作业设计等)导课请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宝贵?我们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爱惜生命。
(一)猜谜语:太阳一晒我就变,火上一烧我也变,向上升起冒青烟,遇冷结成小冰点。
(谜底:水)1.水是生命之源,水也是我们小朋友的好玩伴。
你们喜欢游泳吗?喜欢玩水吗?游泳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
2.但同时,水也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东西,如果掉以轻心,就会酿成惨剧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幻灯片出示几个溺水案例。
3.统计数据:在中国每年有57000人溺亡,平均每天150多人,其中儿童占了56%,超过一半。
4.请你说说发生这些溺水事故的原因,危险在哪儿?5.游泳玩水有很多要注意的事项,你们知道吗?幻灯片出示游泳注意事项。
6.考考你:一次落水事件中,三种不同的表现,哪个做的对?哪个做得不对?为什么?如果是你,会怎么做?教育学生要勇于救人,机智救人,不能鲁莽行事,更不能见死不救。
(二)现在我们同学们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里学习和生活,没有池塘也没有河流,是不是就万事大吉没有一点危险呢?不是的,校园里同样要注意人身安全。
最新精选鲁人版政治思品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第9课呵护宝贵的生命复习巩固第十四篇第1题【单选题】在学习了三个多月的《思想品德》课后,七年级的王野同学写给自己的箴言是:人活着,不应该只追求生命的长度,更应该追求生命的质量。
对“生命的质量”的正确理解是( )A、物质条件的优越B、生活中的柴米油盐C、生命的意义和价值D、生活中的喜怒哀怒【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生命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生命至上,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②人的生命最脆弱③生命最宝贵,要敬畏生命、善待生命④不要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要漠视他人的生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这句话告诉我们( )A、人的生命有独特性B、要追求和延伸生命的价值C、吃喝玩乐享受生命D、每个人都能实现生命价值【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在预防饮食安全方面做的不妥当的是( )A、购买和食用定型包装食品时,要查看有无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单位B、餐具要卫生,要有自己的专用餐具C、在外就餐时,选择较为便宜的无证无照的“路边摊”【答案】:【解析】:第5题【判断题】回家后,发现煤气泄漏,应该立即开灯检查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6题【问答题】北京市王府井大街的百货大楼前,树立着一尊雕像,人们塑起它是为了纪念一位普通通的劳动者——张秉贵。
张秉贵生前长期在大楼的糖果柜台担任售货员,他从没有因为自己工作的平凡而放松要求,而是全心全意地为顾客着想,千方百计地提高服务质量。
当时因为物质匮乏,顾客常常要在柜台前排起长队。
为了缩短顾客等候的时间,张秉贵苦练工作技能,练出了称糖“一抓准”、算账“一口清”的绝技。
每逢节假日,张秉贵在柜台前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但他始终面带微笑,热情地为每一位顾客提供耐心周到的服务。
他的这种敬业爱岗的态度,被人们誉为“一团火”精神。
生命最宝贵力.⑵逐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能够自觉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
3、知识:⑴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应该善待大自然,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⑵认识人类生命具有独特性,每个人的生命都具有独特性。
重点人的生命是独特的难点的生命是独特的教法案例教学、多媒体演示、启发引导、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包括课程导入、新课解析、例题精讲、课堂练习、作业设计等)制地开发自然资源D.我们要积极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4、作家罗曼罗兰说:“人生不出售来回车票,一旦动身,决不返回。
"这形象地说明①一个人的生命是不可重复的②生命一旦失去就不会再来③正确认识生活中的苦与乐,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美好④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人类为了捕捉鲸鱼而在海上大开杀戒,很多无辜的海豚正在嗷嗷地嘶叫着并等待着它们生命的最后毁灭,这一事件说明了A。
地球由人类主宰,人类可以随意捕杀动物B。
动物可以不断敷衍再生,杀死也无所谓C。
地球上只有人类才是最珍贵的生命D。
人类随意践踏地球上的生命,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6、毒品问题诱发杀人抢劫、盗窃、诈骗、卖淫等大量①珍惜生命②珍惜生活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切都无所谓④珍惜亲情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 C.①②③D。
②③④10、公共设施建设杜绝偷工减料;医生治疗慎开处方;铁路交通确保安全等做法体现了A。
珍爱生命,不仅要善待自己,更需要关爱他人生命B .漠视生命,不顾他人安危C。
对人民生命的不恭不敬D。
对人民生命的不负责任11、汶川地震中的幸存者马元江,在映秀镇的废墟内被掩埋了近179小时,7天内,男子一滴水也没有喝,奇迹般地等来了救援。
这一事件充分说明了A。
他渴望被解救的心理B.他顽强的求生意志 C.他的生命无比珍贵 D.对美好生活的追求12、地震时,映秀小学6年级女学生康洁勇敢地从6楼纵身跳下逃生。
脱险后的康洁,并没有忘记救人,她冒着生命危险再次跨进了随时倒塌的教学楼抢救老师和同学。
《珍爱我们的生命》教学设计【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能力: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知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盛行和健康不受侵害【学习重难点】重点:危险境遇怎样自救逃生难点:珍惜爱护我们的生命【教法】主要通过情景体验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生命对我们来说只有一次,非常重要和珍贵,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存在这种现象(多媒体展示图片1),这些行为很明显都是不珍爱生命的行为,这些行为有可能产生的后果就是(多媒体展示图片2),给我们的家庭带来毁灭性的影响,所以我们这节课学习如何珍爱生命。
二、学案预习情况反馈(……)三、自主探究师:通过这节课的预习,你明白了哪些地方,学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疑问。
生:(小组讨论)生:(展示自己学到的内容)四、精讲点拨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哪些生活隐患,(多媒体展示图片3)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哪些安全隐患?(提示:可以从家中、学校中、班级中、上放学路上等方面思考。
)2、你懂得哪些自救自护的常识,说出来与大家分享!生:小组交流讨论A、忽然闻到很大的煤气味,发现厨房中煤气没关好。
B、在电影院大型商场等场所发生火灾。
C、在野外遇到雷电天气生:展示交流成果1、先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然后关上煤气开关,及时打开窗户通风2、切记不要慌乱,不要拥挤,按逃生指示路线有序撤离3、不要跑的太快,不要再大树底下避雨师点拨:当我们碰到困难危险等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向他人求救,绝不能轻易放弃生存的希望,同样,当别人处于危险境界需要我们救助时,我们也要积极的伸出援救之手。
五、拓展提升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本节课的知识点,请大家看一下这一个题目(多媒体展示图片4)来考察你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第九课第三项目《珍爱我们的生命》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一2.2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二3.2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1.6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教材分析】
本课时主要讲述如何爱护生命、这是生存意识、生存能力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常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生存能力。
设置三个层次“日常生活自我爱护”“危险境遇自救逃生”“永不放弃生的希望”,融合心理教育、法治教育等。
教学重点:日常生活自我爱护、危险境遇自救逃生
教学难点: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学情分析】
经过前两个项目的学习,初一学生对生命的宝贵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也具备了初步的要珍爱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生存意识,但并不能深刻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行为是珍爱生命或者威胁生命的表现,也就是不能意识到某些潜在危险的存在;当危险发生时的自救自护能力也比较低,不知道面对危险的正确做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并评价图片中人物的行为,使98%的学生能意识到自己日常生活中某些行为是否是珍爱生命的表现并知道日常生活中关爱自己生命健康的具体做法;通过学生们的搜集与交流急救物品或设施的使用方法、教师的视频,90%的学生知道急救措施的使用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及观点辨析,90%的学生知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我们既要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2.通过案例分析及讨论、小组搜集与展示应急措施,92%的学生知道危险境遇中的正确做法。
【评价任务设计】
1.为了考查目标1的达成情况,设计了评价任务1,学生通过分析、评价新闻中人物的行为。
2.为了考查目标2的达成情况,设计了评价任务2,急救知识抢答与竞赛。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教师:呈现几组新闻图片——地震中的遇难者、车祸中的受伤者、生产事故中的受伤者、病床上的病人、青少年意外死亡的数据
提出问题:看完这些图片资料,大家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
师引领总结: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需要我们用心呵护我们宝贵的生命。
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探讨的话题《珍爱我们的生命》。
环节二:师生合作,活动探究
板块一:日常生活自我爱护
教师:呈现几组照片——学生大课间的体育锻炼、课间走廊内的疯打闹、放学路上的飞车、逆向骑车与闯红灯、吃辣条和小摊贩的三无产品
请同学看这些照片,是老师行走在校园内、上学放学路上拍摄的照片,有没有从中发现你熟悉的身影呢?请大家谈谈对这些行为看法。
学生:发言,或补充。
教师:珍爱我们的生命就从日常生活的自我爱护做起,关心自己的生命健康,爱护自己的身体。
(出示正确做法的漫画)如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注意饮食卫生,少吃垃圾食品,不暴饮暴食;按时作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了解安全常识,远离一切可能的威胁,不做危险的事情等。
教师:但人有旦夕祸福,未雨绸缪很重要。
假如你有一个保护生命的锦囊,你会把什么放在里面?每人限选择5种,并说明你的理由。
呈现问题,学生可书写在课本上。
学生:呈现选择结果并说明理由。
教师:通过大家呈现的选择结果及理由可以看出,大家都有一定的生存意识及一定的自救自护能力。
那老师要继续考考你,你都会使用这些急救物品或者设施吗?
呈现几种常见的急救物品或者设施——止血绷带、心肺复苏术、消防栓与灭火器、AED的使用
学生:会操作的同学上台为大家口头说明,(教师配合呈现提前搜集好的资料与图片)其余同学补充或者进一步提问。
教师:针对刚才同学们的演示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对于大家都不熟悉、国内尚未普及但国外较普及的AED及消防器材的使用播放视频资料《AED的使用方法》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教师:刚才几位同学的展示棒不棒,有没有很佩服他们?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展示和老师的视频,大家是不是又长知识啦?其实这只是大家获取自救自护知识、提升自救自护能力的一种渠道而已。
刚才的几位同学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么多急救知识的?
学生:展示的几位同学分享(网络搜索、看书看电视看电影、学校开展的培训活动......)
教师:呈现刚才学生提到的或者未提到老师作为补充的学校举办的安全演练活动照片——防震演练、消防演练、防暴演练
提出问题:作为亲身经历过这些安全演练的你,都有哪些收获或者感受呢?
学生:回答自己参加安全演练活动的感受。
教师:大家可不要小瞧这些安全演练活动,说不准哪一天发生了这些意外事故,你掌握的这些技能就可能会帮到你或者别人。
希望大家今后也能认真对待每一次安全演练活动。
我们也都知道,生活中包括学校在内,偶尔也会出现不和谐的安全事故,如校园欺凌、校园暴力。
出示校园欺凌事件新闻资讯,及虚拟受害学生家人的各种反应——
问题: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学生:小组讨论,结合课前搜集的关于生命健康权的相关法律知识或者新闻案例说明。
小组展示。
教师补充:呈现——我国法律关于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规定。
师生总结: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严厉制裁侵害人的生命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
我们既要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评价任务设计1——学生评价新闻中人物的行为)
版块二:危险境遇自救逃生
教师:天有不测风云,有些意外的发生是猝不及防的,如地震、火灾、台风或是校园踩踏,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看汶川地震中坚持了70多个小时候成功脱险的90后女孩马小凤,她当时也只是个高二女生,希望大家从她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呈现案例——马小凤在地震中的表现
提出问题:地震发生后,马小凤都做了哪些事?她的做法启示我们身处危险时应该怎么办?
学生:阅读材料,找出做法并谈启示。
师生总结:危险境遇要学会自救逃生,沉着冷静,切记慌乱;迅速行动,自救自护;学会向他人和社会求助;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教师:马小凤后来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四川三星堆站奥运火炬手,其实她的名字为社会周知不但是因为一个小小少年能坚持70多个小时成功脱险。
出示材料——马小凤在地震中的故事(二)及“不,先救他,他的伤势比较重。
”
提出问题:你有没有被马小凤的精神所感染?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当他人生命遭遇危险时,应尽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教师:大家在地理上也探讨过,威海发生如此之大的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出示新闻资料——河南踩踏事故、交通事故骨折、烧伤烫伤、落水
提出问题:当这些意外事故发生时,你都知道怎么办吗?
学生:分组展示预防及急救措施。
(评价任务设计2——急救知识竞赛
教师:大家学到了多少呢?我来考考你。
出示问题:急救知识抢答与竞赛。
学生:抢答。
)
教师:(补充说明:当他人生命遭遇危险时,应尽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未成年人要毫不顾忌自己的生命。
)
播放微视频:相关法律规定。
师生总结:危险境遇自救逃生,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环节三:归纳知识,盘点收获
学生谈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要在日常生活中;
在危险境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