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第八单元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4
话题1关于公平1什么是公平?什么是社会公平(1)公平意味着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既要承担应分担的责任,又能得到应得到的利益。
公平要求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
(2)社会公平主要表现为社会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个人按照自己的劳动和贡献得到应得的利益。
2为什么要维护社会公平?①能促使社会合作取得成功,有利于社会合作的不断延续;②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③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3怎样维护社会公平?①维护社会公平不仅靠政府和社会力量,而且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
②青少年应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又不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等,是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
话题2关于正义1什么是正义行为?答:凡是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反之就是非正义行为。
2为什么要坚持正义?①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行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②没有正义制度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
③正义的行为会得到社会及人们的赞扬和支持,非正义行为必然遭到道德谴责或法律制裁。
3怎样坚持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1)要有强烈的规则意识。
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是一个现代人应有的品格。
(2)要按照正义标准做人做事。
按照正义标准对人对事、做人做事,违反正义标准的事坚决不做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集中体现。
(3)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
这是正义的最起码要求,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乃至生命是最严重的非正义行为。
(4)遇到非正义行为要积极劝说和制止。
必要时以自己的勇敢和机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如求助成年人、记住歹徒特征和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等。
话题3关于责任1什么是责任?答:责任是对一个人做或不做某些事的要求,它产生于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之中,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而面。
《树立规则和公正意识》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掲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这就是()A.没有圆规也能画成圆B.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社会规则C.人人都要按自己的主意办事 D在社会生活中有无规矩都可2.在公厕里,一一个八岁的小男孩用完厕所后,没能正确地使用-种新型冲水器,他觉得自己没有完成一道程序,于是就跑到外面求助。
最后他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了冲水这道程序。
下列对这件事的看法,正确的是()①小男孩有点小题大做,没有必要②小男孩到了自律③小男心中有规则,并自觉遵守了这些规则④我们要学习小男孩的自律精神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3.读图甲、图乙两幅漫面,其中理解错误的是()A.图甲中的行为传承了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家风B.图乙中乱停乱放的行为是一种不遵守规则,不讲社会公德的行为C.图甲中的行为有利于传递正能量,建设和谐社会D.图乙中乱停乱放的行为是某某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4.遵守规则主要靠个人的自觉来实现。
规则既是对人们行为的约束,更是对人们自由的保护。
我们要()①发自内心地尊重规则②把遵守规则当成自己的责任③使遵守规则成为自己的习惯④办任何事情都要做到有章必循、令行禁止,符合规则的要求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5.在课堂上不能随便讲话,在图书馆要保持安静,在公园游览不能攀折花枝,过马路要建人行横道等。
这表明()①生活处处有规则②有了规则就失去了自由③规则制约着我们的行为④社会规则维系社会秩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下列做法体现党和国家对公平问题重视的有()①“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③国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④国家通过考试公开招考公务员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7.现实生活中随意插队、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扰乱公共秩序的现象时有发生。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①这些人缺乏规则意识②这些人在生活中形成了不守规章制度的陋习③这些行为会损害公共生活中他人的利益④这些行为会在道德上受到人们的遗责香禁托园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前不久,某医院门口,两名女护士下班时刚要打开被自己私自上了锁的共享单车,就被巡逻民警抓个正着,两人被行政拘留5日。
初三鲁人版政治在承担责任中成长知识点知识点1、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1)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
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
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
(2)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2、关爱集体的原因(1)只有人人都主动关心、爱护集体,为集体建设出力,集体才会真正成为我们依恋的家。
(2)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3、关爱集体的表现(1)关爱集体,表现为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
(2)关爱集体,表现为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3)关爱集体,还表现为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4、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或公民对社会的责任)(1)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2)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表现出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3)国家处在困难时刻,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
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我们青少年要肩负起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通过我们的奋斗成为现实。
5、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原因及意义(1)社会需要互助和关爱。
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
(2)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6、信守承诺与承担责任(1)我们许下诺言,就意味着自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2)信守承诺,会为自己赢得信任。
失信于人,既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也是对他人的不尊重,甚至会对他人、对集体的利益造成损失。
第八课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一、面对责任的选择
1谈谈对责任的认识。
①责任是对于一个人做或不做某些事的要求,对责任的承担就是负责。
②一个人的责任就在所处的社会关系中产生。
③不同的人在社会关系中的角色不同,责任就不同。
①责任还贯穿于人生的全部历程。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不断变化,所承担的责任也会相应改变。
⑤只有认清自己生命中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责任,才能扮演好自己的多种社会角色,履行好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2.责任的产生及来源是什么?
①人们经常以各种方式对他人作出承诺,有口头形式,也有书面形式,有了承诺就有了责任。
②责任有许多来源,承诺是责任的重要来源之一。
承诺,对自己是一份责任,而对别人则是一份期待。
3.怎么承担诺言,做诚信的人?
①承诺时要量力而行,办不到的事情不能随便答应,更不能与道德和法律的要求相违背。
②而一旦作出承诺,就要“说话算数”、尽力而为,言必行、行必果,做一个诚信的人。
4.承担责任会有什么代价?
①责任的分量会使我们感受到压力。
②承担责任需要我们耗费体力和精力,付出时间或金钱,甚至放弃其他兴趣和利益。
③事情如果做得不好,还会受到责备或处罚。
5承担责任会有哪些回报?
①承担责任会给自己带来快乐,获得自尊和自信。
②承担责任、作出贡献,会得到他人的赞许和社会的承认,使自己体验到人生的意义。
③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会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增长才干等。
④承担责任的回报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精神方面的回报是无形的财富,比物质回报更重要。
6不承担责任会有什么后果?
一个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不负责任的人必然会受到道德遣责,失去别人的信任,也不会得到别人真心的帮助和支持:如果对他人的利益或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还要受到法律制裁。
不承担责任,实际上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7.为什么要承担责任?
①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自立自强的具体表现,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②人们只有各自承担起自己的责任,オ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③人生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责任,我们不仅不能逃避责任,而且要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三、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1、怎样承担自己的责任?
①认真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这是承担责任最起码的要求。
②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
③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④要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
2.为什么要为国尽责?
①为国尽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公民对国家应尽的义务,这些公民义务是一个公民对国家应担负的责任,是公民爱国的具体表现。
③积极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不仅仅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其实也是我们每个社会成员的内心需要。
3.我们应该怎样为国尽责?
①我们应自觉履行好公民义务,勇于为国家承担责任。
②国家处于危难时刻,更需要我们勇于承担起对祖国的责任。
如遭遇重大自然灾害或外敌入侵时,每个公民都要主动站出来,伸出热情双手,捧出赤子之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汇聚成攻坚克难的磅力量。
③现实生活中,为国尽责主要表现在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④当代青年应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肩负起历史的重任,为国家奉献自己的青春。
三、正视社会矛盾
1.我国目前的社会矛盾有哪些突出表现?
①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②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
③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党员干部贪污腐败、脱离群众;等等
2.怎样正确解决我国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①这些矛盾和问题解决不好,将会直接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
②我国现阶段存在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是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属于“成长中的烦恼”,也必将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得到有效解决。
③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不能过分夸大,更不能表失信心。
当前,我国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正确方向发展,一个更加公正、稳定、和谐的社会一定会在我国成为美好的现实。
3.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①社会要稳定,首先要发展,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矛盾和问题的关键。
②只有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人能共享发展成果,才能真正实现稳定和谐。
③社会要发展,必须保稳定,定是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④在发展中求稳定,在稳定中促发展,是确保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4.怎样维护社会稳定?
①社会要稳定,首先要发展,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不后和问题的关键。
发展是硬道理,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为会检定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②国家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堆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推护社会公正,要善处理和化解社会后,减少或免冲突,营造检定的社会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③我们要珍情当前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积段协助国家和社会各界推护好社会稳定,发现不稳定的因素及时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④①要严格守法,不利于稳定的话不说,不利于稳定的事不做,以实际行动为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自已的页献。
四、依法参与公共事务
1、社会公共事务的范围有哪些?
为了满足社会全体或大多数成员的需求,使人民群众普遍受益,下列都属于社会公事务的范
围,如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公园等公共设施,公共安全、文化教育、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公其卫生、食品安全、慈善事业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公共物业、环卫生、治安保卫、互助合作等具体的事务。
2政府在公共事务中的职责是什么?
对公共事务实行管理和提供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我国的相关法律分别规定了政府在依法征收税款,保护环境,维护公共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处理突发事件方面所承担的重要职责。
3.政府依法履行职责有什么意义?
①政府依照法律的规定履行职责,管理好公共事务,才能使社会成员的公共需求得满足,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②政府履行好在公共事务中的职责,是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体现,如果府失职,就要追究责任。
4公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有什么意义?
①可以使宪法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得以充分实现。
②可以有效地制约和监督政府的权力,使政府的决策科学民主、符合公众的利益。
③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共同需求・实现公共利益,使国家和社会更加民主、文明、和谐。
5.公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方式有哪些?
①在国家攻治生活方面,可以通过网络问政、听证会、市长热线等形式参与政府的决策,评价和监督政府的行为等。
②在公共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可以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公益文化活动、救助弱势群体活动,担任自然灾害、大型运动会、重要集会志愿者等。
③在居民的社区生活方面,可以维护社区公共秩序和公共卫生、参加社区义工帮助困难居民、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等。
6.青年学生怎样为公共事务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要树立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感,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和法治意识,培养公共精神,提高参与能力,主动热情、理性有序地参与公共事务。
五.树立规则和公正意识
1.什么是规则?
规则一般是指人们制定出来让大家共同遵守的条例和章程,包括规定、法律、政策和制度等。
2.为什么要遵守规则?
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约束,不成社会。
如果人们漠视規则,不遵守规则,规则形同虚设,社会必定混乱无序、动荡不安。
②遵守规则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人们普追道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正常运行和有序发展。
③尊重和遵守规则,是一个公民应有的品格和素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3.怎样遵守规则?
①遵守规则主要靠个人的自觉来实现。
要发自内心地尊重规则,把遵守规则当成自己的责任,使遵守规则成为自己的习惯,办任何事情都要做到有章必循、令行禁止,符合规则的要求。
②我们青少年要自觉道守社会规则,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的稳定。
4.为什么要维护杜会公正?
①社会公正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水恒主题,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追求。
②保持社会稳定需要公正。
社会公正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没有公正就没有社会的和谐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