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的运动功能评定
- 格式:ppt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10
偏瘫康复评定内容:
1、运动功能评定:评估患者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协调性等方面的功能。
这是通过临床观察和特定测量工具(如布氏量表)进行的。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可能会建议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如巴比妥类药物等)等,处方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感觉功能评定:包括触觉、温度感觉、疼痛感觉等。
感觉功能的缺损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康复治疗。
治疗方案可能包括感觉重训、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镇痛药等),处方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认知功能评定:评估患者的注意力、记忆、执行功能等方面的认知能力。
缺损可能需要通过认知训练、药物治疗(如美克派尔等)进行改善,处方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生活自理能力评定:通过巴索尔量表等评估患者在饮食、穿衣、个人卫生等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医生会根据情况指导康复训练和家庭护理等。
5、语言沟通能力评定:针对可能存在的语言障碍进行评估,包括听说读写能力。
医生可能会推荐语言治疗师进行语言康复训练。
《深度解析brunnstrom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1. 引言在康复医学和康复治疗领域中,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工具。
它被用来评估偏瘫患者的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并帮助医生和治疗师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本文将对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进行深度解析,探讨其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
2.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概述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是由瑞典康复医学专家Signe Brunnstrom开发的。
它通过观察患者的运动模式和肢体反应,将偏瘫患者的康复进程分为6个阶段,从无法自主运动到恢复到正常运动。
这一评定标准主要用于评估偏瘫患者在肌肉张力、协调性和运动控制等方面的恢复情况。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还可以帮助医生确定适当的康复技术和治疗方法。
3.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对于偏瘫患者来说,恢复运动功能是他们康复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而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则成为了医生和治疗师们评估患者康复进程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患者进行brunnstrom评定,医生可以更有效地了解患者的运动恢复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高康复效果。
brunnstrom评定标准也为患者提供了可量化的康复目标,增强患者对康复治疗的信心和动力。
4. 个人观点与理解从个人角度来看,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在临床中的应用意义不可小觑。
它不仅为医生和治疗师提供了评估和监测患者康复进程的科学依据,也为患者提供了更有希望的康复前景。
在实际康复治疗中,我也亲眼目睹了许多偏瘫患者通过brunnstrom评定标准的指导下,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康复成果。
我深信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对于康复医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 总结总体来说,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作为一种系统的康复评定工具,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偏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常见于中风、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患者。
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受到严重影响,由于肢体运动能力的减退,他们常常需要进行运动功能评定以确定治疗计划和康复训练的方向。
首先,运动量表是一种常用的评定方法,根据患者的行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情况,判断其残疾程度和自理能力。
常用的运动量表有Barthel 指数和Fugl-Meyer运动量表。
Barthel指数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进食、洗澡、如厕、穿衣等日常生活活动。
而Fugl-Meyer运动量表主要用于评估患者上肢和下肢的瘫痪程度,包括肌力、协调性和功能性运动。
其次,肌力评定是评估患者肌肉力量的重要指标。
在肌力评定中,通常会使用手动肌力测试(MMT)来评估患者的肌力情况。
MMT是通过观察患者肌肉收缩的程度来判断肌力水平,一般采用0-5级评分标准。
0级代表无运动,5级代表正常运动。
通过MMT的评定,可以了解患者不同肌肉群的受损情况,有助于确定康复训练的重点和方向。
动作分析是评定偏瘫患者运动能力和运动控制的重要方法。
在动作分析中,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动作,分析其运动轨迹、姿势、速度、协调性等指标,以评估患者动作的质量和运动的控制。
通过动作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动作模式、动作问题和改善方向,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
除了以上的评定方法和工具,偏瘫运动功能评定还可以结合其他辅助评定方法,如电生理测试(如肌电图、脑电图等)和运动成像(如磁共振成像、运动捕捉等)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综上所述,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是个体化康复治疗的重要环节。
通过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可确定康复训练的重点和方向,监测康复进展,并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提供基础。
通过评定,也可以了解患者的功能缺损和障碍,从而根据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水平。
偏瘫的评定技术
偏瘫(hemiplegia)是一种瘫痪性疾病,表现为半边身体的肢
体运动和感觉功能受损。
评定偏瘫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肌力评定:评估患者受损半侧肌肉的力量。
通常使用肌力等
级量表(如MRC肌力等级量表)进行评定,分为0-5级,0
级表示完全无力,5级表示正常力量。
2.关节活动度评定:评估患者受损半身关节的活动度。
可以使
用关节活动度测量仪器进行客观测量,或者通过手动操作来评估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度。
3.平衡和步态评定:评估患者的平衡和步态功能。
可以使用平
衡测量仪器(如伯恩斯坦平衡测验)来评估平衡功能,通过观察患者的步态和步行能力来评估步态功能。
4.手功能评定:评估患者受损半侧手部的运动和功能。
可以使
用手部功能评定量表,如Fugl-Meyer手功能评定量表,评估
手的握力、抓取、握持等功能。
5.神经系统评定:评估患者受损半侧神经系统的功能。
包括对
感觉、反射、深感觉和体位觉等进行评估。
以上评定技术可以由医疗专业人士(如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进行操作。
评定的结果可以用于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以便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规范【目的】偏瘫为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运动功能障碍,其特点是运动模式异常。
在完全瘫痪之后,首先出现协同运动,以后又从协同运动分解为单独运动,肌张力从低到高到正常。
因此测试目的是通过肢体运动了解运动功能恢复在那一阶段。
【评定】布仑司托姆偏瘫运动功能评定(MFT)。
(一)上肢:1级:无随意运动。
2级:开始出现轻微的屈曲协同动作,肩上提、外展、外旋,肘屈曲,前臂旋后。
3级:能充分进行上两项运动,也能进行伸展协同动作(肩内收、内旋时伸展,前臂旋前)。
4级:①肘屈曲位前臂能部分旋前、旋后。
②肘伸展位肩能前屈90°。
③肘平向腰后旋转。
5级:①肘伸展位肩能外展90°(前臂旋前位)。
②肘伸展位肩能前屈180°。
③肘伸展位前臂能旋前、旋后。
6级:正常动作或稍欠灵巧,快速动作不灵活。
(二)手指:1级:无随意运动。
2级:稍出现指的联合屈曲。
3级:能充分联合屈曲,但联合伸展不能。
4级:①稍能总的伸展,但不够全范围。
②能侧方抓握。
5级:①总的伸展可达全范围,抓圆柱状物、球形物,能三指对捏。
②指伸展位能外展。
③手掌抓握。
6级:指屈曲位能外展、投球、扣解纽扣,但稍欠巧致,大体上正常。
(三)下肢:1级:无随意运动。
2级:轻度随意运动。
3级:坐位、立位时有髋、膝、足屈曲。
4级:①坐位,膝屈曲90°时可将脚向后滑动。
②坐位,足跟着地,足能背屈。
5级:①立位,髋伸展位能屈膝。
②立位,膝伸展位,脚稍向前踏出,足能背屈。
6级:①立位,髋能外展并超过骨盆上提的范围。
②坐位,小腿能内旋,外旋,但伴有足内翻及足外翻。
【注意事项】中枢性运动麻痹时的肌力低下,由于下述原因,除轻度麻痹外,不能作偏瘫运动功能评价。
(一)不能进行单关节运动,只能进行如上肢数个关节联合运动的协同运动。
(二)虽尚有一定肌力,但运动徐缓,非属正常模式。
(三)因姿势不同,有时能运动或不能运动,无恒定性。
偏瘫功能评定范文偏瘫是指身体一侧的肌肉无力或运动功能受损,在临床上常见于中风或脑血管意外等导致的脑血管疾病。
偏瘫功能评定是指对患者的肌力、肌张力、协调性、感觉和功能状态进行综合性评估,以了解患者各项功能的受损程度以及康复潜力的评估。
下面将详细介绍偏瘫功能评定的内容。
1.肌力评定肌力评定主要是评估患者的肌肉力量。
常用的方法有手动肌力评定(MMT)和负重评定(NGT)。
手动肌力评定通过医务人员手动提供肌肉抵抗力来进行,依据力量的大小进行分级评定。
常见的分级有0-5级,0级表示完全没有肌肉收缩,5级表示肌肉强度正常。
而负重评定则利用负重设备来评估患者肌肉的负重能力。
2.肌张力评定肌张力评定用于评估患者的肌肉张力状态,即肌肉的紧张度。
常用的评定方法包括抵抗运动、弹性评定、抓握和松弛等。
其中,抵抗运动是通过医务人员手动向患者提供力的方向进行,以评估患者的肌肉紧张度。
弹性评定则是医务人员对患者肌肉进行拉伸,评估肌肉弹性的程度。
3.协调性评定协调性评定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协调运动能力。
常见的评定方法有握力评定、倒地反射、抓握和身体平衡等。
握力评定用于评估患者手指握力的强度,以了解患者的手指协调能力。
倒地反射评定则用于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通过观察患者在玻璃杯踢到过程中的平衡情况来进行评定。
4.感觉评定感觉评定用于评估患者的感觉功能状态,包括触觉、痛觉、温觉、震动觉和深触觉等。
常用的评定方法有麦克尼尔评定法、杜尔评定法和陈氏评定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对患者一些特定区域进行刺激,观察患者对刺激的反应情况,从而评估患者感觉功能的完整性。
5.功能状态评定功能状态评定主要用于评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状态,以了解患者的自理能力和康复潜力。
常见的评定方法包括Barthel指数评定法和FIM评定法。
Barthel指标评定法通过评估患者在排尿、排便、洗漱、穿衣、进食等活动中需要别人的帮助程度,从而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
而FIM评定法则是通过评估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功能状态,包括床位活动、移动、康复训练等,来评估患者的康复潜力。
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训练及评价一、概述偏瘫是指一侧肢体失去运动能力,这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帮助偏瘫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训练方法以及如何进行评价。
二、训练方法1. 被动运动:在偏瘫的早期阶段,患者可以通过被动运动来活动关节,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这可以通过按摩、推拿、关节活动等方式来实现。
2. 主动运动:当患者的肌力逐渐恢复后,可以开始进行主动运动。
这包括在床上进行简单的肢体运动,如上举、外展、内旋等。
3. 助力运动:在肌力进一步恢复后,患者可以进行助力运动。
这需要借助一些外部力量来帮助患者完成肢体运动。
例如,使用滑轮、弹簧等装置来助力肢体运动。
4. 抗阻运动:当患者的肌力基本恢复后,可以进行抗阻运动。
这需要使用一些重物或阻力的方式来增加肌肉的力量。
例如,使用哑铃、沙袋等来进行抗阻运动。
三、评价方法1. 观察患者的肢体运动情况:通过对患者肢体运动的观察,可以了解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例如,观察患者是否能够自主地进行肢体运动、运动的协调性和稳定性等。
2. 测量肌肉力量:通过使用测力计等设备,可以测量患者的肌肉力量。
这可以帮助了解患者的肌力恢复情况以及训练的效果。
3. 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通过观察患者日常生活中的肢体运动情况,可以了解患者的运动功能是否能够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例如,评估患者是否能够自主地进行穿衣、进食、洗澡等日常活动。
四、结论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训练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
根据不同的阶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定期进行评价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了解训练的效果以及是否需要进行调整。
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和评价,可以帮助偏瘫患者更好地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训练及评价摘要:1.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重要性2.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方法3.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评价4.结论正文: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重要性偏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脑部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等原因导致大脑半球神经细胞受损,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半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是一项重要任务,其中肢体运动功能训练是康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可以有效地帮助偏瘫患者恢复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二、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方法1.站立和行走训练:对于偏瘫侧下肢有一定运动功能但站起来和行走有困难或姿势异常的患者,可以通过站起的训练、患侧下肢负重训练、训练患腿向前迈步等方式进行训练。
2.肌力训练:肌力训练是运用各种康复训练的方法逐步增强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针对不同时期的患者选择不同的康复训练,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原则。
3.康复辅具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康复辅具进行训练,如拐杖、助行器等。
4.针刺结合康复训练:针刺可以刺激神经和肌肉,有助于恢复运动功能。
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三、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评价在康复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以了解康复效果和调整康复计划。
评价方法包括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等。
通过评价,可以了解患者的康复水平,为制定下一步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四、结论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是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偏瘫运动功能的基本评定
偏瘫是一种运动神经系统疾病,常常引起身体一侧的肌肉运动功能受损。
以下是偏瘫运动功能的基本评定:
1. 肌力评估:评估肌肉力量和阻力。
评估离心收缩的同侧和对侧的肌肉,比如肱二头肌、胸大肌和股四头肌等。
2. 坐位功能评估:评估能否保持坐位平衡,在不同位置下保持坐位和站立的稳定性。
3. 步态评估:评估步态的稳定性和对称性,以及步幅和步频等参数。
4. 协调和速度评估:评估手和脚之间的协调性和运动的速度。
例如,进行手指和脚趾运动测试。
5. 感觉评估:评估患者对刺激的感觉,以及能否感受到温度、触觉和痛觉等。
以上是偏瘫运动功能评定的一些基本方法,评定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情况,灵活选择评定方法。
评定结果可以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例如,确定康复训练的重点和治疗方法,以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等。
天津蓟县海琦医院中医康复科偏瘫运动功能评定表评定内容与标准一、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 临床诊断:主要功能障碍:二、运动功能评定1.肌力评定2.痉挛评定(改良Ashworth法)改良Ashworth评定法:是评定痉挛最常用的方法,该法简便易行,不需任何仪器。
评定时检查者徒手牵拉痉挛肌进行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被动运动,通过感觉到的阻力及其变化情况,把痉挛分成0-4共5个级别。
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3.感觉功能评定(1)浅感觉①轻触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容棉花或者软毛笔对其体表的不同部位依次接触,询问患者有无感觉,并且在两侧对称的部位进行比较。
刺激的动作要轻,刺激不应过频。
检查四肢时刺激的方向应与长轴平行,检查胸腹部的方向应与肋骨平行。
检查顺序为面部、颈部、上肢、躯干、下肢。
②痛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用大头针或者尖锐的物品(叩诊锤的针尖)轻轻刺激皮肤,询问患者有无疼痛感觉。
先检查面部、上肢、下肢,然后进行上下和左右的比较,确定刺激的强弱。
对痛觉减退的患者要从有障碍的部位向正常的部位检查,而对痛觉过敏的患者要从正常部位向有障碍的部位检查,这样容易确定异常感觉范围的大小。
③温度觉:包括冷觉和温觉,冷觉用装有5-10℃的冷水试管,温觉用40-45℃的温水试管。
在闭目的情况下交替接触患者的皮肤,嘱患者说出冷或热的感觉,选用的试管直径要小。
管底面积与皮肤接触面不要过大,接触时间以2-3秒为宜,检查时两侧部位要对称。
(2)深感觉①位置觉:患者闭目,检查者将患者手指、脚趾或一侧的肢体被动摆在一个位置上,让患者说出肢体所处的位置,或用一侧肢体模仿出相同的角度。
②运动觉:患者闭目,检查者以手指夹住患者手指或足趾两侧,上下移动5度左右,让患者辨别是否有运动及移动方向,如不明确可加大幅度或测试较大关节,让患者说出肢体运动的方向,患者做4-5次位置的变化,记录准确回答次数,将检查的次数做分母,准确地模仿出关节位置的次数作为分子记录(如4/5)。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规范偏瘫是一种严重的运动障碍,常见于中风、脑出血等疾病后,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对偏瘫患者进行准确的运动功能评定以制定合理的康复治疗计划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偏瘫运动功能评定的一般规范。
首先,评估患者的肌力。
可以使用手持握力仪、肌力测评仪等工具来测量不同肌群的肌力。
这样可以了解患者受损的肌群和肌力丧失程度,为康复治疗制定具体的运动锻炼计划。
其次,评估患者的协调性。
可以采用从简单到复杂的动作,如触及指鼻、过膝关节、握物等动作来评估患者的协调性。
通过观察患者的动作,了解患者的协调障碍程度,为日后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然后,评估患者的平衡。
可以使用一脚站立、闭目单脚站立等测试来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
这样可以了解患者的平衡障碍程度,制定合理的平衡锻炼计划。
接下来,评估患者的步态。
通过观察患者步态的平稳性、速度、步态相位等参数,了解患者步态障碍的程度。
可以使用步态分析仪等工具来更加客观地评估患者的步态问题。
最后,评估患者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
包括评估患者的定向力、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技能等。
这些评估结果能够判断患者的康复需求,指导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以上是偏瘫运动功能评定的一般规范。
根据评估结果,康复治疗师可以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肌力锻炼、协调性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多种方法,并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计划。
同时,评定过程中还应注意保护患者的安全,避免因评估过程中造成二次伤害,如跌倒等。
总之,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是指导康复治疗的重要环节,需要专业的康复医生或治疗师进行。
通过评定患者的肌力、协调性、平衡、步态以及日常活动自理能力,可以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偏瘫患者的康复评定?
答:偏瘫患者的康复评定包含以下方面:
1. 运动功能评定:评估患者的肌肉力量、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协调性和平衡能力等。
2. 感觉功能评定:检查患者是否有感觉障碍,如触觉、痛觉、温度觉等。
3. 认知功能评定:评估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判断力等。
4. 言语功能评定:检查患者的言语表达和理解能力,是否存在失语症或构音障碍等。
5. 吞咽功能评定:评估患者的吞咽能力和是否存在吞咽障碍,以避免误吸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6. 心理评估: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心理需求和社交能力等,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7.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评估患者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时的自理能力,如穿衣、进食、洗澡等。
8. 并发症评估: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肩关节半脱位、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以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偏瘫运动功能的基本评定
偏瘫运动功能的基本评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偏瘫部位:左侧、右侧或两侧均受影响。
2. 运动力量:对关节和肌群的肌力进行检查,包括肌张力、肌肉协调和疼痛情况。
3. 运动范围:测量受影响的肢体及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以判断运动障碍的严重程度。
4. 手部功能:测试握力、捏力、手指的灵活程度、手的协调能力等。
5. 步态:测量步行速度、步态对称性、步数、步态周期等指标,可以判断行动能力。
6. 平衡:进行平衡评估,包括单腿支撑、双腿站立、斜面步行和起立和坐下等。
7.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测量患者日常生活(如穿衣、刷牙等基本日常生活技能)能力的评估,判断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综合上述方面所测量的数据可以得出偏瘫运动功能测试评定量表,用于评估患者的偏瘫康复进程及疗效预后。
Brunnstrom技术ﻫ一、概述ﻫ二、成人偏瘫患者得运动模式ﻫ三、评定方法ﻫ四、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一、概述瑞典物理治疗师Signe Brunnstrom,提出了脑损伤后恢复得6个阶段,并利用这个规律创立了一套治疗脑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得方法。
分级:完全性瘫痪(BrunnstromI级)ﻫ运动模式异常(BrunnstromⅡ级)异常运动模式达到顶点(BrunnstromⅢ级)分离运动得出现(BrunnstromⅣ、V级) ﻫ几乎恢复正常(BrunnstromⅥ级)特点:ﻫ在脑损伤后恢复过程中得任何时期均使用可利用得运动模式来诱发运动得反应,以便让患者能观察到瘫痪肢体仍然可以运动,刺激患者康复与主动参与治疗得欲望。
ﻫ二、成人偏瘫患者得运动模式(一)联合反应:就是指偏瘫患者健侧上下肢紧张性随意收缩时,患侧上下肢也发生肌肉紧张引起得关节活动。
上肢联合反应一般为对称性运动;ﻫ下肢内收、外展为对称性得;屈曲、伸展为非对称性得(Raimiste现象)(二)共同运动:当患者活动患侧上肢或下肢得某一个关节时,不能做单关节运动,邻近得关节甚至整个肢体都可以出现一种不可控制得共同活动,并形成特有得活动模1.上肢共同运动式。
ﻫ(1)上肢屈曲共同运动表现为腕与手指屈曲,前臂旋后,肘关节屈曲,肩胛骨内收(回缩)、上提,肩关节后伸、外展、外旋。
(2)上肢伸展共同运动表现为伸腕、屈指,前臂旋前,肘关节伸展,肩胛骨前伸,肩关节内收、内旋。
2.下肢共同运动ﻫ(1)下肢伸展共同运动表现为脚趾跖屈,踝跖屈、内翻,膝关节伸展,髋关节内收、内旋。
(2)下肢屈曲共同运动表现为脚趾背屈,踝背屈、弹翻,膝关节约90°屈曲,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
ﻫ (三)原始反射ﻫ 1.同侧伸屈反射:同侧肢体得单侧性反应。
例如:刺激上肢近端伸肌产生得冲动能引起同侧下肢伸肌收缩,或者刺激上肢近端屈肌可以引起同侧下肢屈曲反射。
ﻫ2.交叉伸屈反射:当肢体近端伸肌受刺激时,会产生该肢体伸肌与对侧肢体伸肌同3、伤害性时收缩;反之,刺激屈肌会引起同侧与对侧肢体得屈肌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