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差半车麦秸2
- 格式:pdf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10
《差半车麦秸》课堂笔记
一、课堂导入
通过讲述抗日战争时期农民参战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时代背景,进入课文学习。
二、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及作品:姚雪垠,现代作家,著有《差半车麦秸》、《李自成》等作
品。
2.读准字音,掌握生字词:秸、仄、旮、旯、氤、氲、鞧、鞒、乍。
3.读通文意,思考问题: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如何划分结构?
三、深入研读
1.梳理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差半车麦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经历了哪些变化?
作者通过什么手法来表现他的性格特点?
2.品味细节描写: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其作用。
例如,差半车麦秸的口袋
里装着一束红萝卜,他咬一口红萝卜,就闭一闭眼睛。
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他对食物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无奈。
3.探究主题:本文的主题是什么?通过差半车麦秸的故事表现了什么?引导学生
思考农民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觉醒和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4.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像差半车麦秸一样的英雄人物?他们身上有哪些值得
我们学习的精神?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差半车麦秸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变化,也理解了作者通过故事所表现的民族精神。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生活中学习这些英雄人物的精神品质。
《差半车麦秸》教案知识目标:理解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及发展情节中起到的作用。
过程目标:掌握小说的相关知识,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
理解情感目标:“差半车麦秸”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重难点:细节描写的作用,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教学方法:阅读、探讨、分析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作者简介:姚雪垠(1910-1999),现、当代作家,原名姚冠三,字汉英,河南邓县人,其作品《李自成》1976年出版的第二卷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另有作品长篇小说《戎马恋》《新苗》、《春暖花开的时候》、《长夜》等。
2、写作背景——《差半车麦秸》写于1938年4月,同年5月发表于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第一卷第三期。
小说描写了一个名叫王哑巴、外号叫“差半车麦秸”的落后农民参加游击队后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游击队员的过程。
参加游击队前,他憨厚,质朴,善良,但愚昧落后,懵懂无知,有着小生产者的狭隘、自私观念和习气;参加游击队后,在集体斗争生活中受到了教育和锻炼,他从昏睡中觉醒并奋起抗争,成为一名勇敢干练的革命战士。
二、检查预习:1.字音字形——喷嚏(tì)擤(xǐng)麦秸(jié)歼(jiān)灭绰(chuò)号拭(shì)分泌(mì)颤(chàn)抖毡(zhān)帽枪毙(bì)瘫痪(t ān huàn)冷峻(jùn)掘(jué)发瘪(biě)凹(āo)碍(ài)事倒霉(méi)舐(shì)饱嗝(gé)噙(qín)瞟(piǎo)谩(màn)骂忌讳(huì)规矩(ju)患(huàn)难羞涩(xiū sè)窘(jiǒng)诌媚(chǎn mèi)胆怯(qiè)茶盅(zhōng)感慨(kǎi)享(xiǎng)福掠(lüè)过弧(hú)线哽咽(gěng yè)霹雳(pī lì)2、词语注释枯燥——单调,没有趣味。
《差半车麦秸》教案知识目标:理解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及发展情节中起到的作用。
过程目标:掌握小说的相关知识,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
理解情感目标:“差半车麦秸”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重难点:细节描写的作用,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教学方法:阅读、探讨、分析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作者简介:姚雪垠(1910-1999),现、当代作家,原名姚冠三,字汉英,河南邓县人,其作品《李自成》1976 年出版的第二卷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另有作品长篇小说《戎马恋》《新苗》、《春暖花开的时候》、《长夜》等。
2、写作背景——《差半车麦秸》写于1938 年4 月,同年5 月发表于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第一卷第三期。
小说描写了一个名叫王哑巴、外号叫“差半车麦秸”的落后农民参加游击队后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游击队员的过程。
参加游击队前,他憨厚,质朴,善良,但愚昧落后,懵懂无知,有着小生产者的狭隘、自私观念和习气;参加游击队后,在集体斗争生活中受到了教育和锻炼,他从昏睡中觉醒并奋起抗争,成为一名勇敢干练的革命战士。
二、检查预习:1 .字音字形--- 喷嚏(t i)擤(x m g)麦秸(ji总)歼(ji m)灭绰(chu b)号拭(sh i)分泌(m i)颤(ch m)抖毡(zh o n)帽枪毙(b i)瘫痪(tai hum)冷峻(j un)掘(ju e)发瘪(bi e)凹(a o)碍(a i)事倒霉(m百)舐(sh i)饱嗝(g e)噙(q m)瞟(pi a o)谩(m m)骂忌讳(hu i)规矩(ju)患(hu m)难羞涩(xi u s e)窘(ji eng)诌媚(ch an m召)胆怯(qi e)茶盅(zh mg)感慨(k ai)享(xi fing)福掠(I ue)过弧(h d)线哽咽(g e g y e)霹雳(p 1 l i)2、词语注释枯燥——单调,没有趣味。
[绰号] 外号。
[心不在焉] 思想不集中。
[ 抱怨] 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
7*差半车麦秸01 积累运用1.字词积累——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等惊慌平息之后,大家都愤怒得像老虎似的,màn(谩)骂并追究起熄灯的人来。
队长把同志们一个一个问了一遍,却没有一个人承认。
我心里有一点yuē mo(约莫),便向“差半车麦秸.(jiē)”偷看了一眼。
“差半车麦秸”的脸色苍白得怕人,两条腿轻轻zhàn lì(战栗)着,队长向他走去,一切愤怒的眼光也都跟随着集中在他身上。
2.词语积累——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若无其事)(2)趁对方没有料到(就采取行动)。
(出其不意)(3)用轻慢、嘲笑的态度骂。
(谩骂)(4)用卑贱的态度向人讨好。
(谄媚)(5)思想不集中。
(心不在焉)3.语言运用——在下面句中的方框内,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他带着讽刺的口气说:“俺是庄稼人,俺不懂新规矩哪!”于是他又沉思起来。
(2)“喂!”有一天我对他说,“你应该称别人做‘同志’哪!”(3)“革命是为着自己也为着大家的。
”我向他解释道,“革命是要自己受点子苦,打下了江山,大家享福哪。
我们要能把鬼子打跑,几千万人都能够过安生的日子,咱们不也一样能得到好处吗?”4.语言运用——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他的脖子后面插着一把旧镰刀,腰里插着一根小烟袋,头上戴着一顶古铜色的破毡帽。
(肖像描写)(2)“大家都这样叫我。
”“哑巴”的脸红了起来,“这是吹糖人的王二麻子给我起的外号。
”(语言描写)(3)吃毕饭,他又擤了一把鼻涕在鞋尖上,打了一个饱嗝,用右手食指甲往牙上一刮,刮下来一片葱叶子,又一弹,葱叶子同牙花子从一个同志的头上飞了过去。
(动作描写)5.语言运用——品析下列句子的语言。
(1)“你看这地里的草呀,唉!”他大大地吸了一口烟,然后再把下边的话和着烟雾吐出来,“平稳年头人能安安生生地做活,好好的地里哪会长这么深的草!”通过主人公“差半车麦秸”的语言,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质朴、本分的庄稼人,以及他对土地的热爱。
意外结果
A厂厂长老王上调工业局后,位置由原副厂长高开接任。
高厂长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郑孙提为副厂长,消息一公布,众人大惑不解,议论纷纷。
郑孙40多岁,一直在后勤科工作,与高厂长既不沾亲带故,又非善阿谀奉迎之人,办事温温吞吞,但爱认个死理,人们送他一个外号叫“温吞人”,甚至有人说他的祖先就是那个买履的郑人,这样的人却被高厂长慧眼识“宝”,人们当然要觉得奇怪了。
还是厂长的秘书向大家透露:“厂长用郑孙这种人,才可以整天高枕无忧呀!”
果然,郑孙上任后处处小心谨慎,无论什么事都按照厂长的旨意去办,使高厂长非常满意,再不用像以前那样每天处心积虑地防备他人的算计了。
第二年,厂里民主投票选举厂长,结果令人大吃一惊:高厂长只有一票,郑孙却得了满票。
高厂长纳闷极了,心想像郑孙那样毫无主见的人怎么会得满票呢?!厂长夫人说:“看来郑孙心里精明得很呢,并非像人们所说得那样。
”
就连主持选举工作的县委领导也都觉得奇怪,找职工们了解,职工们几乎是众口一词:“郑孙当厂长后会一如既往地循规蹈矩,一切按政策办事,不会像前任厂长那样对切实提高工人福利的红头文件只挂在嘴边,他当厂长,我们放心……”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1999年第13期。
7 差半车麦秸
教学目标
一、感受中国农民的成长过程
二、领略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
一、分析全文概括文段意义
第1部分(1~11):写游击队员们拿“差半车麦秸”这个绰号打趣,以及由小烟袋引出生活片段。
第2部分(12~58):写“差半车麦秸”初到部队时的情景。
第3部分(59~108):写“差半车麦秸”在同志们的帮助下,逐渐改掉坏习惯,思想不断进步。
第4部分(109~122):写在一次破环日本鬼子的铁路,伏击运输车的战斗中,写“差半车麦秸”英勇战斗,光荣负伤。
二、小说主要人物的人物形象分析
(A)1、用绰号打趣(1~3)思念家乡
2、烟袋引出的故事(4~11)盼望美好给人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喜唱戏词
(B)1、交代“差半车麦秸”绰号的来历(12~28)憨厚老实、家境贫寒的农民
2、交代“差半车麦秸”的身世身份(29~31)
3、痛恨日本鬼子汉奸阶级意识朴素(32~51)
4、加入革命游击队伍思想愚昧落后(32~51)
5、熄灭油灯闹笑话(52~58)——本性节俭
(C)1、说土匪话,具有迷信思想——思想落后(59~60)
2、接受“同志”的革命称呼——思想进步(61~69)
3、主动请战,进村侦察敌情——令人刮目相看(70~98)
4、牛绳的风波——思想觉悟(99~108)
(D)英勇战斗,光荣负伤——成为真正的革命战士
三、小说主题
小说描写了一个绰号为“差半车麦秸”的落后农民,参加游击队成为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的经过,表现了我国广大农民对乡土的依恋,对和平生活向往,展示了在老一代中国农民子孙
身上无穷无尽的反抗侵略者的强大潜力。
1。
2019-2020学年差半车麦秸九年级语文练习方案二语文版一、语言积累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
A、喷嚏(tì) 枯燥(cao) 膨胀(zhang) 不幸(xing)B、平稳(ping) 庄稼(jia) 颤抖(chan) 饱嗝(ge)C、吩咐(fu) 谄媚(mèi) 茶盅(zhōng) 霹雳(li)D、绰号(chuo) 谩骂(man) 哽咽(ye) 麦秸(j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挂采昏迷苍茫鼻涕B、怀疑感概愣怔熟识C、枪毙患难规矩息灭D、撕毁倒霉辩护镰刀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组是A、我们的两大敌人是:鬼子和虱子。
B、“怎么不是呢?”他说:“没有听队长说俺的屋里人跟小孩子到哪儿啦?”C、“这是多么一个古怪的人物,”我心里说,“而且还粗中有细哩!”D、“好!”二十个人的声音重新把原野震得一跳。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了起来。
B、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C、由于这样好的成绩,他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赞扬。
D、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四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顺序是:要普及法律常识,增强民主法制观念,使人们懂得公民的权利和义务,__________,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①依法办事②依法律己③懂得与自己工作和生活有关的法律④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A、③①②④B、②④①③C、③①④②D、③②①④6、根据语意仿写,要求比喻恰当,句式相近。
我向往一种生活状态,叫做——安详,安详就象夕阳下散步的老人,任云卷云舒;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点击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眼中的”差半车麦秸”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2、”差半车麦秸”初到游击队时,思想行为有哪些特点?后来他发生了哪些变化?3、细节是文学作品不可缺少的因素.这篇课文有着丰富的细节,挑一两个你喜欢的细节,说说这样的描写,在”差半车麦秸”的人物塑造或情节的发展中,起了怎样的作用.三、选段在线:“不要哭!”队长低声命令道,“因此你就当汉奸了,是不是?”“鬼孙才是汉奸呐!我要是做了汉奸,看,老爷,上有青天,日头落——我也落!”差半车麦秸耸了耸肩膀,兴奋的继续说下去:“别人告我说,要拿一个太阳旗北军就不管啦。
《差半车麦秸》阅读答案《差半车麦秸》阅读答案“不要哭!”队长低声命令道,“因此你就当汉奸了,是不是?”“鬼孙才是汉奸呐!我要是做了汉奸,看,老爷,上有青天,日头落——我也落!”差半车麦秸耸了耸肩膀,兴奋的继续说下去:“别人告我说,要拿一个太阳旗北军就不管啦。
小狗子娘自己做了个小旗交给我,她说,‘小狗子爹,快走吧,快去快回来!’我说,‘混帐旗子多象膏药呐,南军看见了不碍事么?’她说,‘怕啥呢,我们跟南军都是中国人呐,你这二百五!’老爷,你想,我是中国人还会当汉奸吗?小狗子娘真坏事,她叫我拿他妈的倒楣的太阳旗!”他一边哽咽着,一边愤怒的咬着牙齿,一边又用恐惧的眼光看着队长。
晚上我同差半车麦秸睡在一块儿,我问他:“你为什么要加入我们的游击队?”“我为啥不加入呢?”他说,“你们都是好人呵。
”停一停,他大大的抽了一口烟,又加上这么一句:“鬼子不打走,庄稼做不成!”我忽然笑着问:“你的小太阳旗子哩?”“给小狗子做尿布了,”他仿佛毫不在意的回答说。
差半车麦秸同我悄声的谈着家常。
从谈话中我知道他为着要安生的做庄稼而热烈的期望着把鬼子早日打跑,并且知道他已经决定叫他的女人和孩子在最近随着难民车逃到后方。
他同我谈话的时候,眼光不断的向墙角的油灯飘着,似乎有一种什么感触使他难以安下心去。
我装着睡熟的样子偷偷的观察着他的举动。
我看见他着小烟袋,默默的坐了半天,不时的向灯光瞟一眼,神情越发的不安起来。
最后他偷偷的站起来向灯光走去,但只走了两步就折回头走出屋子,在院里洒了一泡尿,故意的咳了一声,又回到我的身边。
于是他又看了我一眼,去烟灰,把小烟袋放到枕头的东西下面,倒下去睡了。
第二天,我把差半车麦秸拖到没人的地方,悄悄的问他为什么每夜要把灯亮熄掉。
他的'脸色红了起来,一边微笑着,一边吞吞吐吐的咕哝说:“香油贵得要命呐,比往年……”他忽然搔了一下脖子,“点着灯我睡不惯。
呵,你抽袋烟吧?”1.“差半车麦秸”是不是汉奸?为什么?2.“差半车麦秸”管鬼子叫“北军”,管队长叫“老爷”,说明什么?3. “差半车麦秸”为什么毅然留在了队伍中?4. 他的脸色红了起来,一边微笑着,一边吞吞吐吐的咕哝说:“香油贵得要命呐,比往年……”他忽然搔了一下脖子,“点着灯我睡不惯。
《差半车麦秸》教案知识目标:理解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及发展情节中起到的作用。
过程目标:掌握小说的相关知识,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
理解情感目标:“差半车麦秸”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重难点:细节描写的作用,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教学方法:阅读、探讨、分析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作者简介:姚雪垠(1910-1999),现、当代作家,原名姚冠三,字汉英,河南邓县人,其作品《李自成》1976年出版的第二卷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另有作品长篇小说《戎马恋》《新苗》、《春暖花开的时候》、《长夜》等。
2、写作背景——《差半车麦秸》写于1938年4月,同年5月发表于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第一卷第三期。
小说描写了一个名叫王哑巴、外号叫“差半车麦秸”的落后农民参加游击队后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游击队员的过程。
参加游击队前,他憨厚,质朴,善良,但愚昧落后,懵懂无知,有着小生产者的狭隘、自私观念和习气;参加游击队后,在集体斗争生活中受到了教育和锻炼,他从昏睡中觉醒并奋起抗争,成为一名勇敢干练的革命战士。
二、检查预习:1.字音字形——喷嚏(tì)擤(xǐng)麦秸(jié)歼(jiün)灭绰(chu?)号拭(sh ì)分泌(mì)颤(chàn)抖毡(zhün)帽枪毙(bì)瘫痪(tün huàn)冷峻(jùn)掘(jué)发瘪(bi ě)凹(üo)碍(ài)事倒霉(méi)舐(shì)饱嗝(gé)噙(qín)瞟(piǎo)谩(màn)骂忌讳(hu ì)规矩(ju)患(huàn)难羞涩(xiūsè)窘(jiǒng)诌媚(chǎnmèi)胆怯(qiè)茶盅(zhōng)感慨(kǎi)享(xiǎng)福掠(l?è)过弧(hú)线哽咽(gěng yè)霹雳(pīlì)2、词语注释枯燥——单调,没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