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冠状动脉旁路手术
- 格式:pdf
- 大小:185.19 KB
- 文档页数:4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用外科手段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方式,顾名思义,是取患者自身的血管(如胸廓内动脉、下肢的大隐静脉等)或者血管替代品,将狭窄冠状动脉的远端和主动脉连接起来,让血液绕过狭窄的部分,到达缺血的部位,改善心肌血液供应,进而达到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寿命的目的。
这种手术称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在充满动脉血的主动脉根部和缺血心肌之间建立起一条畅通的路径,因此,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在心脏上架起了“桥梁”,俗称“搭桥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中国主要是应用在男性患者身上,其中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占80%以上。
和机体其他器官一样,心脏也需要连续不断的血供,心脏自身的血供任务主要由心脏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担任。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动脉会因脂质沉积变得狭窄、丧失弹性,即动脉粥样硬化。
而冠脉的粥样硬化就是我们所说的冠心病。
年龄越大,患冠心病的概率就越高,此外,冠心病患病率还和吸烟、超重或肥胖、日常饮食摄入过多脂肪有关。
冠心病会导致心绞痛,即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特点为前胸部阵发性、压榨性疼痛,也可伴有其他症状。
大多数心绞痛患者可通过含服药物缓解,而严重的病例则需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来改善心肌血供。
冠心病的另一个风险就是一旦冠脉的斑块撕裂导致出血形成血栓,彻底切断心脏血供,会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所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也可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的概率。
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过程取患者自身的血管(如胸廓内动脉、下肢的大隐静脉等)或者血管替代品,将狭窄冠状动脉的远端和主动脉连接起来,让血液绕过狭窄的部分,到达缺血部位,改善心肌血液供应,这种手术称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在充满动脉血的主动脉根部和缺血心肌之间建立起一条畅通的路径,就像在心脏上架起了“桥梁”,俗称“搭桥术”,而这根心血管被称为“桥”。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护理(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又称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取患者本身的血管,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建立一条通道,使血液绕过狭窄部位而到达远端血管,以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解除心肌缺血缺氧状态的的手术,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十分有效的手段之一。
二目的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脏血液供应。
三操作方法先做正中胸骨锯开术,再将纵隔腔打开,移植血管。
手术完成后,将胸腔引流管放置在纵隔与胸腔中以利于引流。
四护理方法1.术前护理(1)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及流程,介绍ICU环境,解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应对政策,缓解患者恐惧、紧张、焦虑的心理。
(2)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遵医嘱完成各项检查。
(3)遵医嘱备皮,告知患者术前一晚20点禁食,24点禁水。
(4)对于有睡眠障碍的患者,为保证充足的睡眠,遵医嘱给予催眠药。
(5)针对有心脏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全身检查,积极治疗各种并发症,并对心绞痛发作有效控制。
(6)术前要对双侧腿部大隐静脉周围皮肤状况进行检查,并对深静脉进行试验,有效保护供血管区域,防止局部皮肤受到损伤和感染,忌用下肢静脉注射或滴液。
(7)皮肤准备:在体外循环备皮基础上,包括下肢自膝关节上三分之一至踝部的范围。
2.术中护理(1)协助患者取仰卧位,胸部垫高。
(2)取大隐静脉和开胸手术的器械应分开,比免造成污染。
(3)提前准备好除颤器,随时准备体外循环。
3.术后护理(1)将患者送进监护室,严密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和体温,保证心脏处于较低的氧耗状态,需适当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对患者冠状动脉进行有效扩张,防止冠状血管痉挛,改善血供。
(2)对液体入量和出量进行记录和控制,保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适当运用扩血管药物,测量中心静脉压,指导补液量与速度。
(3)应尽早拔除患者气管插管,引导患者如何咳嗽排痰。
若患者无法咳痰,应给予辅助咳痰,并加强翻身和叩背,必要时给予机械吸痰。
冠状动脉旁路手术(转常汇报)冠状动脉旁路手术(转常汇报)一、手术概述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是一种通过手术方式重建冠状动脉血流,以改善心肌血供、缓解心绞痛和治疗心梗后遗症的有效方法。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取患者自身的血管(通常是胸廓内动脉或桡动脉)作为旁路,将其与冠状动脉的两个主要分支——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相连接,从而绕过狭窄或阻塞的部分,确保血液可以顺畅地流向心脏。
二、手术适应症1. 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至少一个主要冠状动脉直径狭窄超过70%。
2. 心绞痛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3. 心肌梗死后存在存活心肌,需要改善心脏供血。
4. 冠状动脉狭窄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
三、手术禁忌症1. 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如严重的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恶性肿瘤等。
2. 无法耐受手术或麻醉。
3. 血管供体部位严重疾病,如动脉瘤、广泛钙化等。
四、手术步骤1. 麻醉:患者通常采用全身麻醉。
2. 开胸:通过胸骨正中切口开胸。
3. 获取血管:选择合适的血管作为旁路,常用的是胸廓内动脉和桡动脉。
4. 搭桥:将选取的血管一端吻合在冠状动脉狭窄近端,另一端吻合在冠状动脉远端。
5. 检查:确认吻合口通畅,无出血后关闭胸腔。
五、术后管理1. 监护:术后患者需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24小时监护。
2. 止痛: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止痛药物。
3. 抗凝:为防止血管内血栓形成,术后需使用抗凝药物。
4. 呼吸康复: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呼吸康复训练。
5. 饮食:术后第一天开始进食,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六、术后注意事项1. 遵医嘱服药,包括抗凝药物、调脂药物、抗生素等。
2. 定期复查,包括心电图、血压、血脂等。
3. 注意饮食,低脂、低盐、高纤维饮食,戒烟限酒。
4. 适当运动,逐步增加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
七、风险与并发症1. 围手术期心肌梗死。
心脏搭桥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搭桥手术,又称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种为了改善心脏供血的手术。
它通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即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脏病变。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脏搭桥手术的过程和其在病患身上产生的效果。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内脂质沉积形成斑块,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这种供血不足会引起胸痛、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症状。
如果冠状动脉狭窄达到70%以上,通常会采取心脏搭桥手术来恢复血流,减轻病症。
心脏搭桥手术的过程一般分为四个主要步骤:手术准备、体外循环、搭桥和手术结束。
首先,手术前脚注射抗生素,消毒手部,对病人进行全身麻醉。
接下来,医生会进行体外循环,将病人的血管与体外循环机连接,让血液继续进行供氧供血以保持病人的生命活力。
在体外循环的状态下,医生会选择一段无瘤的血管作为移植物,最常使用的是来自大腿的大隐静脉。
接下来,医生会在狭窄的冠状动脉跳过一个或多个斑块,将移植物以一端连接到主动脉,另一端连接到冠状动脉,恢复供血通道。
最后,手术结束时,医生会将体外循环中的血液重新输送回病人体内,然后缝合切口,结束手术。
心脏搭桥手术的效果是明显的。
首先,通过搭桥,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得到了恢复,从而改善了心脏的供血状况。
这可以减轻病人的心绞痛症状,恢复病人的正常活动能力。
其次,心脏搭桥手术可以预防心脏梗死的发生。
通过移植物修复了冠状动脉的狭窄,避免了血栓形成和冠状动脉闭塞,减少了心肌损害的可能性。
此外,心脏搭桥手术还能够延长病人的寿命。
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它的发展会导致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心脏搭桥手术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当然,心脏搭桥手术也有一些风险和注意事项需要考虑。
首先,手术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
由于需要心脏停搏,存在术后出血、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风险。
其次,术后的护理也十分重要。
病人需要定期进行复查,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并保证心脏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血压和血糖等。
冠状动脉旁路术1. 适应症1、顽固性心绞痛。
2、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及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3、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
2. 禁忌症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且以远端冠状动脉损伤为主,陈旧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同位素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存活心肌,手术对改善心功能帮助不大。
心脏扩大显著、心胸比>0.75、射血分数<20%、左室舒张末径> 70mm、重度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或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为手术禁忌。
3. 最佳时间当前手术最佳时间谨遵医嘱。
4. 术前准备1、按体外循环手术常规准备。
术前应尽量改善心功能和增加心脏储备力。
2、吸氧,有缺氧发作者服普萘洛尔(心得安)等药物。
5. 术前注意暂无可参考资料。
6. 手术步骤(一)主动脉旁路移植术1、切取移植静脉:下肢外旋,膝下垫枕。
沿大隐静脉自卵圆窝至膝关节以下,做多个纵行切口。
仔细、轻柔解剖出大隐静脉,并将其属支在距主干0.2cm以远处结扎切断。
切口之间的属支可先钳夹其远心端后切断,待取出后再结扎近心端。
2、制备移植静脉:于取下的大隐静脉远心端安置,并固定无创针头,注人生理盐水,冲去管内血液并使管腔适度膨胀。
大隐静脉近端与长轴呈45°切断。
如发现血管漏水,则用无创伤细线横行缝合。
3、胸骨正中切口,显露心脏,建立体外循环。
4、显露左心室及其表面的冠状动脉左旋支。
5、冠状动脉切口:于冠状动脉拟吻合部位做纵行逐层切开,用锐剪延长至约血管周径之2倍长度。
6、血管吻合:大隐静脉近心端与冠状动脉切口用7-0无创伤缝线间断外翻端侧缝合,共10-12针,暂不结扎。
7、缝合完毕,对拢吻合口,收紧缝线,逐一结扎。
心脏复跳、循环稳定后,大隐静脉之远心端与主动脉行端侧吻合,完成主动脉旁路移植术。
8、如冠状动脉多部位的阻塞,可做三支旁路移植。
9、心脏复跳,停止体外循环,安置引流管后,逐层关闭切口。
(二)胸廓内动脉旁路移植术1、游离胸廓内动脉:胸骨正中切口。
于胸骨旁游离出胸廓内动脉,将肋间动脉分支在距胸廓内动脉0.2cm处用电刀切断。
新型技术(冠脉旁路手术)新型技术:冠脉旁路手术1. 概述1.1 定义冠脉旁路手术(Coronary Bypass Surgery),又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一种通过手术方式绕过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重建心脏血液供应的微创疗法。
该手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周期。
1.2 发展历程自20世纪60年代冠脉旁路手术首次成功实施以来,该技术已经经历了多次创新与发展。
从早期的体外循环手术到微创冠脉旁路手术,技术的进步使得手术创伤减小,术后恢复加快,并发症减少。
2. 新型技术特点2.1 微创性新型冠脉旁路手术采用腔内导管技术,避免了传统手术开胸的创伤,减少了术后疼痛,加快了恢复速度。
2.2 安全性新型技术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
2.3 适应症广泛新型冠脉旁路手术适用于多种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包括单支、多支病变以及左主干病变等。
2.4 长期疗效稳定研究表明,新型冠脉旁路手术的长期疗效稳定,能够有效降低心绞痛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 手术步骤3.1 术前评估术前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心脏检查,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超声等,评估患者的心脏状况,确定手术方案。
3.2 手术准备患者进行全身麻醉,通过股动脉或桡动脉导入导管,进行血管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3.3 旁路构建根据冠状动脉病变部位,选择合适的血管作为旁路材料,通过导管技术将血管移植到病变部位,建立血液供应通道。
3.4 术后处理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给予抗血小板、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步调整活动量,直至恢复正常生活。
4. 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新型冠脉旁路手术已在我国多家医院开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以下为一个典型病例:4.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5岁,诊断为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三支病变。
患者症状明显,包括心绞痛、乏力等。
4.2 手术方案经术前评估,为患者制定了新型冠脉旁路手术方案,选择左乳内动脉和右桡动脉作为旁路材料。
心脏病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冠状动脉旁路手术
医疗卫生是人类文明之一,
心脏病学,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脏病学基本概念
“冠状动脉旁路手术”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是对冠心病者为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所采用的一种手术方法。
亦称为冠状动脉搭桥术。
可分为: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和胸廓内动脉-冠状动脉旁路手术。
冠状动脉旁路手术需在体外循环下进行。
手术适应症有①心绞痛严重,活动能力丧失,经系统治疗无效者;②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主要冠状动脉分支高度狭窄者;③心肌梗塞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主支有明显狭窄者;
④心绞痛合并室壁膨胀瘤或主动脉瓣狭窄者。
手术禁忌症: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病严重、心绞痛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左心功能低下、左心室喷血率小于0.2、左心室舒张末压大于2.
67kPa(20mmHg)等均不宜进行此种手术。
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取自体大隐静脉作为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的搭桥材料;冠状动脉的吻合口应选择在狭窄的远端,主动脉的吻合口选在升主动脉的侧壁。
胸廓内动脉-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具有仅需做一个吻
合,无内膜增生危险的优点,但由于胸廓内动脉长度有限,管腔小,血流阻力增加,故仅适合于冠状动脉前降支或边缘支近段间的搭桥。
该术式自从1964年Garrett进行第1例冠状动脉旁路手术获得成功以来,现手术死亡率已降至1%~4%,术后大部分患者症状消失,5年随访移植的胸廓内动脉通畅率达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