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成形术常见并发症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9.04 MB
- 文档页数:65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新的脊柱微创技术,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通过椎弓根或直接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腰背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的目的[1]。
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本院对257例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效果良好,均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113例,年龄88~52岁,平均77岁;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管苏萱(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手术室,广西柳州545007)【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并发症的预防。
方法对257例实施椎体成形术的患者进行密切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257例患者均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缓解疼痛,增强椎体稳定性,切口小,无出血,是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有效治疗措施之一。
术中密切观察和配合可提高手术质量。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手术中并发症;预防文章编号:1009-5519(2012)09-1394-02中图法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现代医药卫生2012年5月15日第28卷第9期J Mod Med Health ,May 15,2012,Vol.28,No.9手术室护士在日常工作中会接触到大量体液,这些体液中有的含有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实际操作中也容易被各种锐利器械所伤,如注射器针头、刀片、留置针、缝针等。
因锐器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害日趋严重[1]。
现就本科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10例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被锐器刺伤,与RPR 阳性患者有血液接触的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例护士中,被注射器针头刺伤8例,被刀片划伤2例。
其中实习护士6例,有多年工作经验的4例。
10例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 )阳性患者中,年龄20~42岁,平均30岁,均无临床表现,均否认冶游史。
1.2方法10例护士中,接受预防性治疗的6例,肌内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每天80万单位,连续2周;4例护士没有治疗。
综述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骨折在经皮椎体成形术应用于临床之前的开放性手术中就有医生直视下将骨水泥或骨材料直接或间接植入椎体内,从而达到增强椎体强度,防止椎体塌陷等目的。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1984年由H Deramong 发明并首次应用,1987年由法国医师Gallbert首次应用于椎体血管瘤的治疗,1994年美国首次将经皮椎体成形术应用于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治疗,手术通过在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使骨折的椎体稳定,以防进一步的塌陷,从而缓解疼痛,缓解率为70%~95%[1]。
本文就该技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骨折的应用综述如下。
一、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骨折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骨折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
Deramond H认为新鲜骨质疏松骨折中,经皮椎体成形术适用于与一个或两个相临椎体压缩有关的后背痛,并且经几周药物治疗无效者[2]。
Heran等认为适应症为椎体骨折在3个月内后凸有进展,cobb角≥20°,且保守治疗无效者;骨折大于3个月影像学显示骨折不愈合者应该行PVP[3]。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组2014年1月发表的《经皮椎体成形术专家共识》对于骨质疏松骨折的适应症为:(1)一旦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新鲜压缩骨折,无需等待保守治疗,可尽早行PVP术;(2)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经保守治疗6周以上腰背痛仍明显者,经MRI及CT证实椎体骨折仍未愈合;(3)Schmorl结节,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胸腰背部疼痛[4]。
绝对禁忌症:(1)无法纠正的出血性体质:(2)脊柱及其周围结核及感染[5]。
在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中,一般认为PVP对椎体压缩超过65﹪-70﹪的病人应列为禁忌[6] [7]。
相对禁忌症:Voonnolen MH 等认为是:①严重的凝血功功能障碍、心肺功能障碍;②椎体塌陷超过原椎体高度75%的重度压缩性骨折;③椎体后壁不完整,骨折线越过椎体后缘;④患椎椎弓根或椎板骨折[8]。
2020.122020年第24期 · 中国农村卫生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泄漏致心脏穿孔1例病例分析尹志强 吴吉明(通讯作者)(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常德 415000)【摘 要】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为近年来兴起的微创椎体骨折手术,具有创伤小、止痛速度和新骨形成快、活动能力和骨折愈合恢复迅速的优势,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方式。
【关键词】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心脏穿孔;水泥泄漏1患者资料患者,女性,53岁,因突发胸痛5小时急诊入我院治疗,患者3天前因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在我院骨科行经皮L1椎体后凸成形术。
术后第3天上午出院,出院当天下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胸闷症状,针刺样疼痛,有左肩部放射性疼痛,急诊完善肺动脉CTA 检查:心包积液,纵膈积液,双侧胸腔积液。
初步诊断:胸痛查因:肺栓塞?2、心包积液3、PKP 术后。
入院体查:T 36.1℃ P:96次/分 R:22次/分BP:90/67mmHg,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肋间隙正常,双侧呼吸音清,未闻及肺部干湿性啰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外1.0cm,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无明显心包摩擦感,心率96次/分,节律齐,心音遥远不清。
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
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及检验,肌酸激酶66U/L,乳酸脱氢酶 346U/L,肌酸激酶同工酶12.3U/L,超敏肌钙蛋白11.04ng/ml,血常规:血红蛋白 105g/L,血小板计数 126x109/L,肝功能示:总蛋白61g/L,白蛋白32.1g/L,谷丙转氨酶 183U/L,谷草转氨酶 171U/L,心脏彩超示:心脏内带状强回声,考虑异物可能,心包积液。
下肢深静脉彩超未见明显异常声像。
诊断为:心脏损伤 心包压塞 心脏内异物,急诊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脏修补并异物取出术。
术中见心包积血,右室流出道见一异物刺穿,心外可视1cm,建立体外循环后,切开右房和肺动脉,证实心脏异物骑跨右房和右室,穿过右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和右房各有破口,经右房切口直接完整取出异物。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1 年5月第 36卷第5期Chin J Bone Joint Injury, M ay.202l, Vol. 36, NO. 5• 547-•临床研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自发性椎管内硬膜下血肿导致截瘫1例钟水林’,林锡铭陈宗雄1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伤二科,福建福州350004;2.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关键词:胸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A发性椎管内硬膜F血肿;截瘫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9935(2021)05-0547-02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逐渐提高,最常见的是椎体压缩骨折,好发于下胸椎及腰椎。
椎体压缩骨折目前主要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具有创伤小、疼痛缓解迅速、并发症少等优点U]。
椎体成形术具有着良好的止痛效果,微创手术使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M 21,但也存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3]。
笔者于2019-02诊治1例胸椎压缩骨折伴脊髓水肿,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自发性椎管内硬膜下血肿导致截瘫,报道如下。
1病例报道患者,男,73岁。
患者因腺癌化疗后出现腰痛,经M R I检查后确诊为T l2胸椎压缩骨折伴脊髓水肿。
于2019-02-26日在局部麻醉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顺利,术中确定骨水泥无渗漏。
患者于2019-02-28晚丨8点小便排出困难,要求导尿,夜晚出现腰痛伴左下肢麻木症状,于23点症状加重,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
查体:神志清楚,胸腰段棘突轻压痛,双上肢皮肤感觉、肌力正常,双下肢髂棘水平以下皮肤感觉麻木,右拇趾背伸肌肌力n级,其余足趾背伸肌肌力0级,双侧髌腱反射、跟腱反射消失,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减弱,神经系统病理征未引出。
考虑椎管内血肿,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 g,加用注射用甲泼尼龙40 m g。
C T及M K I检查后考虑椎管内T>L2水平存在血肿。
临床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微创手术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适应症、手术方法、禁忌症、并发症及手术入路及要点总结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是老年骨科中的常见疾病。
传统治疗方法为支具外固定、卧床休息等措施,不仅治疗效果不理想,同时容易增加骨质脱钙疏松,形成恶性循环。
由于老年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或身体状况较差,使得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容易由于患者身体状况差而受到限制。
微创手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老年OVCF中逐渐开展,并取得一定的疗效。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纵向高度被“压扁”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脊柱骨折,也是脊柱骨折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临床多以第11、12 胸椎和第1、2 腰椎最为多见。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发生率约65%。
(T12、L2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方法保守治疗:卧床休息3个月,受伤部位用软枕垫高:进一步骨量丢失,长时间卧床可致肺部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栓塞等一系列并发症。
服用止痛药:产生耐药及药物不良反应。
外支具:妨碍功能锻炼。
传统手术:椎管减压加钉棒内固定治疗:仅用于骨折引起神经脊髓症状者,因骨质疏松而固定效果差。
微创手术:椎体成形术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在影像增强装置监视下,通过经皮放置套管注射骨水泥进入椎体,以达到增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疼痛,恢复部分椎体高度为目的一种微创脊椎外科技术。
手术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C 形臂机X线定位下找到伤椎的椎弓根在皮肤上的投影点。
再用穿刺针经皮钻入伤椎椎弓根至椎体前中1/3处。
抽出内芯,将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骨水泥调和至糊状,在监视下用推注器从穿刺针缓慢注入椎体内。
当骨水泥达到椎体后壁显影时,立即停止注射,骨水泥一般注射4-6 ml。
透视检测骨水泥的填注情况,待其良好完整后拔出穿刺针,敷贴消毒,完成手术,整个手术过程持续约30分钟。
经皮椎体成形术及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并发症及防治作者:范丹丹顾玥莹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3期【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及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方法:2011年7月-2012年12月,对45例椎体成形术及67例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并发症进行分析。
结果:112例随访6-24个月,PVP与PKP通过术前对患者的筛选及手术适应症的掌握,并发症是可以尽可能的减少;PKP较PVP的安全性能更高。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并发症;椎体【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160-01近年来,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在微创治疗对疼痛性椎体病变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项技术的并发症问题也逐渐引起医学界的重视。
我院自2008年7月-2009年12月,共完成45例椎体成形术与67例椎体后凸成形术,针对其并发症的出现及其处理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本组112例(189椎),男38例,女75例,年龄39-78岁,平均63.8岁。
其中血管瘤6例,椎体骨折77例,椎体转移性肿瘤29例。
行PVP术45例,PKP术67例。
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临床表现主要为:腰背部疼痛,活动时加重。
1.2 方法:1.2.1 术前准备:两种术式术前准备基本一致,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如凝血功能/肝肾功/胸腰椎CT及MRI,以排除患者是否能耐受手术及心肺功能情况如何,更为重要的是术前明确诊断,了解所作椎体及相邻椎体骨质是否完整,椎体后壁有无破损,椎弓跟是否破坏。
⑴1.2.2 体位:俯卧位是最常用的体位,注意前胸双侧垫高以减轻胸部受压。
C臂透视下确定伤椎椎弓根体表投影并做标记。
常规消毒铺巾,通常采用经椎弓根途径进针,在C臂X现线机监测下将骨穿刺针通过椎弓根插入椎体内,针尖达椎体前中1/3.确定针尖准确无误。
PVP【概念】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即在影像导引下,通过将穿刺针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后,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腰背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的目的一种新型技术。
【适应症]】Heran等在2006年的《北美骨科临床》杂志上详细阐述了PVP 的指征:疼痛性椎体转移瘤不伴后壁皮质缺损者;亚急性期(<3个月)的疼痛性椎体压缩骨折(VCF)保守治疗无效者;亚急性期的疼痛性VCF后凸畸形进展明显,Cobb角≥20°者;慢性(>3个月)疼痛性VCF伴骨折不愈合者。
【禁忌症】①椎体高度受压超过75%者;②骨折累及椎体后壁、骨折片压迫椎管内结构者;③凝血机制障碍者;④临终期患者;⑤严重心肺疾患者。
(一)围手术期处理行PVP患者必须在手术前2d收住入院;术前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出凝血时间、尿常规、心电图、胸片及其他常规实验室检查、配血。
PVP术中需实施椎体造影时,应做碘过敏试验。
手术医师应向患者与家属详细解释手术过程,并获得患者或家属的签字同意。
患者术前1d口服镇静剂,术前1h口服镇痛剂。
若有必要应向患者做心理疏导。
术前使用抗生素一般为PVP的非常规措施,仅作为选择性措施。
但对口腔入路穿刺患者,术前需口腔清洁、消毒,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二)手术操作规范C2以下颈椎椎体穿刺一般采用前外侧入路,C2椎体可采用经口腔穿刺或采用CT引导下后外侧入路穿刺;胸腰椎区穿刺采用椎弓根入路对于有椎弓根钉和椎弓根崩解等不能采用椎弓根入路者可采用后外侧入路。
1.手术体位。
颈椎区穿刺应用前外侧入路及C2椎体病变采用经口腔穿刺入路,患者取仰卧位,C2椎体病变采用后外侧入路,患者取俯卧位;胸腰椎区穿刺采用椎弓根入路,患者取俯卧位。
2.确定穿刺点。
根据术前X线、CT、MRI检查明确病变部位及累及范围,以确定是采用单侧穿刺还是双侧穿刺,并选择穿刺点,确定进针角度及深度。
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渗漏的风险因素摘要本文综述了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骨水泥渗漏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椎体内裂隙、皮质破裂、骨水泥粘度和体积、椎体壁的完整性、手术方法与技术、多层面脊柱肌肉退化、手术器械选择等。
骨水泥渗漏不仅可能导致疼痛复发,还可能引起神经损伤、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文章还探讨了利用预测模型评估骨水泥渗漏风险的方法,强调了通过优化手术策略和严格筛选患者以减少渗漏风险的重要性。
了解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
引言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Kyphoplasty, 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常用微创手术方法。
这些手术通过向骨折椎体内注射骨水泥以稳定骨折、缓解疼痛和恢复椎体高度。
然而,骨水泥渗漏是这两种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导致神经损伤和其他严重后果。
因此,深入了解骨水泥渗漏的风险因素对于提高手术效果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椎体内裂隙椎体内裂隙的存在显著增加了骨水泥渗漏的风险。
研究表明,椎体内裂隙是骨水泥渗漏的独立风险因素,尤其是在椎体内裂隙存在时更易发生椎间盘渗漏。
Zhan等(2017)报道,椎体内裂隙的存在使骨水泥渗漏的风险增加了40%。
Fan等(2022)也发现椎体内裂隙与椎间盘渗漏的风险显著相关。
皮质破裂皮质破裂是另一重要的风险因素。
研究发现,皮质破裂显著提高了骨水泥渗漏的可能性。
Zhan等(2017)指出,皮质破裂与骨水泥渗漏密切相关,风险增加了 5.56倍。
Nieuwenhuijse等(2011)在术前MRI上发现,皮质破裂是导致骨水泥渗漏的主要因素之一。
骨水泥粘度骨水泥的粘度在渗漏风险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低粘度骨水泥由于流动性较高,更容易渗漏。
Zhan等(2017)报道,使用低粘度骨水泥渗漏风险是高粘度骨水泥的3.32倍。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意外处理及几点探讨(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术中突发意识不清及术后再发疼痛的解决方法。
[方法]自2003年11月~2007年8月应用PVP治疗95例156个椎体,男31例,女64例,33例无外伤史。
24 h后鼓励患者下地活动。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即有疼痛明显缓解,局部麻醉术中突然出现意识不清3例,CT 检查排除脑血管意外,约30 min~1 h后神志转为清醒。
1例术后并发脑血管意外。
5例患者7~30 d左右再发相邻部位椎体骨折引起的疼痛,经行再次手术后症状消失。
其中1例行第3次手术。
[结论]对于并发症多,心情紧张的患者宜采用静脉麻醉加局麻的方式,对于有肺部或腹部疾病者宜选择侧卧位。
对有潜在骨折可能的椎体,可预防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意外脊柱骨折关于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报道逐年增多。
PVP一般采用局部麻醉和俯卧位,因为多为老年患者,合并症多,术中及术后的意外情况如突发意识不清及术后再发疼痛的出现并非少见[1~3]。
现将作者自2003年11月~2007年8月应用PVP治疗的95例156个椎体做一总结和分析。
以探讨静脉麻醉和侧卧体位的选择和术后再发疼痛的防治。
1 临床资料本组95例,男31例,女64例。
年龄60~85岁,平均74.1岁;病程1~3个月,平均15 d。
33例无外伤史,另外62例的致伤原因:跌伤34例,交通伤19例,坠落伤9例。
均腰背部疼痛,翻身困难,无脊髓神经损伤症状体征。
X线片均有骨质疏松表现,显示椎体后壁完整。
本组单椎体骨折71例,两椎体骨折19例,X线未发现椎体骨折但MR显示异常信号5例。
合并症:高血压48例,冠心病20例, II 型糖尿病19例,慢支肺气肿11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9例。
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手术中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159-01【摘要】:目的:总结分析11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手术的术中高危因素和护理配合要点。
方法:针对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容易引起骨水泥渗漏、肺栓塞、神经功能障碍、感染等风险,采取的护理配合措施包括手术体位改进、全程有效地x线监测、协助安全有效地进行骨水泥注入、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等。
结果:本组手术过程顺利,未发生椎体旁骨水泥渗漏,无骨水泥毒性反应、肺栓塞、感染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手术室护士应充分认识术中主要风险因索.在相应环节做好积极配合.从护理方面协助手术者最大程度降低手术风险。
【关键词】:脊柱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中护理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在影像学技术引导下应用骨穿针经过皮肤穿刺到病变椎体,然后将骨水泥注入,加固椎体并防止椎体塌陷的一种介入治疗技术[1]。
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其现已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为许多老年患者解除了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
但是,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手术同样也存在着骨水泥渗漏、肺栓塞、感染等问题,手术风险大,技术要求高,对护理配合要求也较高。
2009年9月至2012年7月,我院对118例骨折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成功实施了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并获得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18例,男47例,女71例;年龄59~83岁,平均67.3岁。
致伤原因为扭伤62例,摔伤45例,不明原因伤11例。
受伤椎体共160个,其中单椎体骨折79例,双椎体骨折36例,三椎体骨折3例。
术前x线片显示椎体骨折压缩程度为25%一50%。
螺旋ct检查显示患椎椎体后壁完整个149椎体,不完整11个椎体,脊髓无受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