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记录

患者平车入手术室,气管插管全麻成功后,取俯卧位,胸前垫软枕,双髂棘处垫水袋,先用C臂机正侧位透视定位,确定L4、L1左侧椎弓根进钉点,并做好标记,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巾,取L1、L4左侧旁切一约0.5cm小切口,在C臂机监视穿刺针经左侧椎弓根穿入L1、L4椎体中央,见位置满意,调好骨水泥,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约4ml,正位片透视见L4椎体骨水泥分布良好,L1椎体右侧无骨水泥,遂采用同法再经L1右侧椎弓根注入骨水泥约3ml,再次正位透视见L1椎体内骨水泥分布良好,敷贴遮盖伤口。术毕,术中顺利,麻醉满意,无明显出血,术毕清醒,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双下肢活动良好,送回病房作术后输液处理。

经皮椎体成形术操作技术专家共识(全文)

经皮椎体成形术操作技术专家共识(全文) 一、概述 椎体转移性肿瘤、椎体血管瘤及椎体骨髓瘤等多引起局部骨质破坏,造成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疼痛和神经功能缺失,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期。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引起胸腰背痛的一个主要原因,患者易发生骨折,椎体为其最易发生骨折的部位。传统的治疗手段是卧床休息3—6个月、口服止痛药和钙剂等保守治疗方法.部分患者疼痛症状可得到缓解,但长期卧床又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程度加重及褥疮等并发症出现。 1984年法国放射医师Galibert首先用经皮椎体穿刺注入骨水泥治疗椎体血管瘤获得显著的止痛效果,从而开创了经皮椎体成形术(pere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随后该技术逐渐被应用于椎体转移性肿瘤、椎体骨髓瘤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由于其具有良好疗效和极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很快地获得包括放射科、骨科及神经外科等各个相关学科医师的认可,已成为上述疾病的丰要治疗方法。 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也具有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相当的止痛效果。PKP的基本操作方法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只是在穿刺成功后需扩张穿刺通道,最终置入8 G工作套管,然后将专用球囊置入病变椎体内扩张恢复其一定高度并于椎体内形成一腔隙,再注入骨水泥,故PKP操作多需在全身

麻醉下经两侧椎弓根穿刺。PKP主要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椎体良恶性肿瘤方面则应用较少。目前介入放射学者多推崇创伤更小的经皮椎体成形术(PVP)。 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适应证 1.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骨折: (1)一旦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新鲜压缩骨折,无需等待保守治疗,可尽早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 (2)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经保守治疗6周以上腰背痛仍明显者,经MRI及CT证实椎体骨折仍未愈合; (3)Schmorl结节(椎体上下终板局限性塌陷导致椎间盘髓核脱入椎体内,边缘形成硬化,是慢性腰痛的常见原因),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胸腰背部疼痛。 2.椎体转移瘤: (1)椎体转移性肿瘤引起局部难以忍受的疼痛、需以止痛剂维持者,或并有椎体病理性压缩骨折者; (2)无症状溶骨型椎体转移肿瘤者,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 3.椎体骨髓瘤:适应证选择原则同椎体转移性肿瘤。 4.椎体血管瘤:适用于进展性椎体血管瘤,适应证选择原则同椎体转移性肿瘤。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 【摘要】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方法本研究收集7例患者,3例常规体检发现,4例以脊椎疼痛就诊。其中3例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穿刺采用经椎弓根进针法,胸椎采用经椎弓根或经肋头与椎间隙进针法。结果 3例术后当天疼痛即消失,未发现骨水泥渗漏。结论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只要操作得当,就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椎体血管瘤;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vertebral hemangioma.Methods This study collected 7 cases of patients, 3 cases found in conventional medical examination 4 cases treated as spinal pain. 3 cases used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treatment,lumbar puncture needle used the pedicle method, dorsal vertebra used needle-in-serting method of vertebral or rib head with intervertebral space.Results Postoperative pain of 3 cases disappeared that day and found no leakage of bone cement.Conclusion If the operation of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vertebral angioma was proper, we can obtain better clinical results. 【Key words】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Vertebral hemangioma; Effect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摘要】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治疗2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及椎体肿瘤的手术配合及其护理。本组有17例(85.0%)术后48小时内疼痛明显缓解,平均住院天数(7±0.5)天,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骨折;椎体成形术;椎体肿瘤;护理 我院自2006年10月~2009年12月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ebroplasty,PV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所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恶性肿瘤20例,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与护理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性2例,女性18例;年龄32~85岁,平均68.15岁。椎体压缩性骨折15例,其中胸椎8例,腰椎7例。椎体肿瘤5例,其中骨髓瘤2例,转移瘤3例。 2 手术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C型臂X线透视下将穿刺针穿入病变椎体,注入造影剂,观察造影剂在椎体内分布情况,调好骨水泥,注入病灶内,避免骨水泥进入椎管、椎间孔及血管内,注射完毕后,拔出穿刺针,穿刺点压

迫止血数分钟,无菌敷料覆盖。 3 术前护理该手术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的微创手术,患者因对其缺乏了解,会出现紧张、焦虑等心理,术前应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介绍手术的方法、步骤、安全性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减轻不良情绪,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物品、环境准备:加压注射器、螺旋加压器、各种型号的椎体成形穿刺针等术前高压灭菌消毒,备骨水泥、造影剂、抢救药品及物品。术前做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手术间的消毒工作。 4 手术配合 (1)巡回护士协助病人俯卧或侧卧于C型臂X线手术床上,取俯卧位时腹部垫以软垫,使腰骶部抬高,取侧卧位时腰间垫一软垫以保持正常生理曲度。嘱患者术中保持体位稳定。(2)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根据医生的需要提供手术器械和用品。在确定穿刺针到位后,即可调配骨水泥,将粉、液造影剂按3:2:1的比例均匀调配至牙膏状,然后用加压注射器迅速抽吸骨水泥,准确放入螺旋加压器中固定好位置,递给术者进行注射。(3)术中使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给患者注射造影剂及填充骨水泥后,巡回护士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询问患者感受,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如过敏症状、血压下降、骨水泥渗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概述 1984年由法国人(Deramond和Galibert)发明的新的脊柱微创手术,它主要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及椎体肿瘤的治疗 1994年由美国的Wong等设计,通过对后凸的椎体进行球囊扩张和灌注骨水泥来纠正椎体后凸畸形,从而对一些骨质疏松、椎体肿瘤等脊柱疾病起治疗作用 1998年得到美国FDA的批准应用于临床 流行病学调查 美国每年有50万例患者发生与老龄化有关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并引起持续性腰背痛; 25%的月经后女性发生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其中大部分伴有不同程度的胸腰椎椎体骨折,10%的月经后女性X线可见明显塌陷,而X线可见椎体压缩塌陷的,84%伴有腰背部疼痛,4%的月经后女性引起神经症状 Vertebroplasty(椎体成形术)方法 在C-臂、G-臂或CT引导下,经皮经椎弓根插入特制套管针至压缩骨折椎体中线前缘,加压注入骨水泥 可增加稳定性、止痛,但不能矫正压缩的脊柱,潜在的骨水泥外渗漏可造成神经损伤、椎管狭窄 Kyphoplasty(椎体后凸成形术)方法 此法在Vertebroplasty基础上,先用特制的气囊将压缩椎体复位,然后在低压下注入骨水泥,减少渗漏 具有增强稳定性、止疼、恢复身高,但膨胀的气囊有可能进一步损伤椎体及邻近组

织 适应症 ?骨质疏松所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 ?溶骨性病变导致或者可能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 ?恶性肿瘤引起的骨折破坏有骨折危险者 病人的选择 有MRI.CT.及X-RAY确定的VCF同时无任何骨折块突入脊髓或脊髓的损伤。 无任何肿瘤、感染、先天性畸形或心脑血管疾病存在。

手术时机的选择 VCF手术最佳时机尚无定论,一般保守治疗失败后即可进行. 多数研究者在骨折后1~4 mo行手术治疗, 但临床效果和骨折时间无统计学相关性. 陈旧性骨折有效率为87.5%,新旧骨折术后有效率比较P=0.146,但总有效率低于新鲜骨折 禁忌症 ●椎体后缘骨折破坏者 ●椎体压缩程度超过75%者 ●骨碎片进入脊髓 ●凝血机制障碍者 ●严重的心肺疾患 ●骨髓炎或全身感染存在者 ●手术及术病人俯卧 ●局麻或全麻 ●经皮经椎弓根进入(C壁,CT引导) ●注入骨水泥 ●术后2小时仰卧 ●术后即刻CT检查,了解骨水泥的渗漏 并发症 低于10%的病人有骨水泥渗漏至硬膜、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导致疼痛增加。 肋骨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 骨质疏松的椎体压缩性骨折 常德市第一中医院刘志军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简称O、P ),为常见、容易忽视、代谢性骨病。早期诊断难,患者不知,医生不重视,有“无声无息的流行病” 之称。多发生于绝经后的妇女,老年人,糖尿病、肾病、胃肠道疾患、骨肿瘤与严重创伤的病例。 人类平均寿命延长,社会老龄化,骨质疏松发病率将日益增高。在我国北京、上海、天津普查结果:50岁以上人口中的发病率约为40%左右,尤以绝经后的妇女更为严重。在美国大约超过半数45岁以上的妇女其腰椎、胸椎显示骨质疏松, 75岁以上的妇女,发病90%左右。 骨质疏松容易合并病理性骨折,胸腰椎压缩性骨折45%,股骨颈及转子骨折42%,桡骨远端骨折10%,在我国每年约有1200至1500万例骨折患者其中因骨质疏松而引起的或与其有关者不少于30%。 骨质疏松的特征:骨容量降低、低能量骨折发生率提高、椎体骨折应格外重视(发生率高:绝经后妇女椎体骨折发生率1 6% )。 临床特征:脊椎后凸畸形,疼痛(持久、严重、生活质量差),劳动力的丧失。 过去的治疗方法:卧床、配带支具、理疗、止痛药及钙剂 结果:卧床几周—几月才可控制疼痛并离床活动、某些压缩骨折造成持久、严重的疼痛,降低生活质量,并导致滥用止痛药。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rous vertebroplasty P V P ),1987年法国

Herve Deramond(介入放射学家)及其合作者最先创立。最初用于治疗:椎体的转移癌及血管瘤。优点:操作简便、创伤小、见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1994年传入美国,PVP已视为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首选方法。原理:借助影象学的手段,穿刺针通过椎弓根进入椎体,注入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化后的骨水泥迅速解除局部疼痛,加固脊柱的前、中柱,恢复生物力学的稳定性。手术适应症: 1 、脊柱压缩性骨折,X线平片:新发或进行性发展,局部且深部的疼痛,沿着肋骨向胸壁与腹部放射(但须除外下肢的神经根性疼痛)。 2 、脊柱的肿瘤:侵袭性的椎体血管瘤、椎体溶骨性转移瘤、骨髓瘤等。 手术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凝血功能障碍、椎体骨髓炎 相对禁忌症: 1、广泛椎体骨质破坏、椎体塌陷>90%, 2、椎体塌陷或肿瘤扩散—椎管受压>20%或压迫神经根。 手术技术: 麻醉:全麻或局麻 体位:俯卧位,双手置于头侧。 X线透视定位: 1 确定塌陷椎体,2 确定穿刺点,将椎弓根入点尽量对圆瞧似“牛眼”,进针“宁外勿内,宁上勿下” 注意10—15度的横向角。穿刺针:一般选用11G 或13G的骨活检针。进针路线:皮肤—椎弓根上关节突外侧缘—椎弓根中部—伤椎(前、中1/3交界处,避免位于椎

经皮椎体成形术简介

经皮椎体成形术简介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指经皮通过椎弓根或椎弓根外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为目的一种微创脊椎外科技术。 适应证: (1)疼痛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药物治疗无效; (2)与骨坏死相关的疼痛性椎体骨折; (3)不稳定的压缩性骨折; (4)多发性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导致后凸畸形并引起肺功能、胃肠道功能的影响和重心改变; (5)慢性创伤性骨折伴有骨折不愈合或内部囊肿改变; (6)无神经症状的急性创伤性骨折。 绝对禁忌证: (1)无症状的稳定骨折; (2)药物治疗后明显改善的患者; (3)无急性骨折证据的患者行预防性治疗; (4)未纠正的凝血障碍和出血体质。 (5)目标椎体有骨髓炎; (6)对手术所需要的任何物品过敏。 相对禁忌症: (1)根性的疼痛且明显超过椎体的疼痛,由与椎体塌陷无关的压迫综合症引起; (2)骨折块的后退引起明显的椎管压迫; (3)严重的椎体塌陷; (4)无痛的稳定骨折且病程超过2年; (5)一次同时治疗3个或以上节段。 术前准备: 1.脊柱正侧位平片。 2.脊柱CT。 3.脊柱、脊髓MRI。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材料准备。椎体穿刺针、骨水泥、显影剂、骨水泥搅拌器、骨水泥注射器。部分患者需要脊髓血管造影器材。 2.椎体穿刺途径。经椎弓根(胸腰椎)、椎体侧方入路(胸椎)、椎体前方入路(颈椎)。 3.治疗程序。病人俯卧,严格消毒铺巾,局麻后在C形臂X线机或CT 的引导下将椎体穿刺针经椎弓根敲进椎体,针尖位于椎体的前1/3处。必要时,行椎体造影判断有无动静脉短路,搅拌混有显影剂的骨水泥及其溶剂,在稀粥状态注入椎体。正位透视图像观察骨水泥向左右弥散的情况,侧位图像观察向前后弥散的情况,特别注意向椎管内和静脉内溢出的情况。拔针,局部压迫,无菌包扎。术后患者静卧20min后翻身。

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的护理配合

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的护理配合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手术配合。方法做好术前的相关准备,熟悉手术进程,与医生密切配合,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术中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并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结果术后患者的疼痛症状即刻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迅速缓解疼痛,创伤小,恢复快,熟练精细的护理配合是该手术的保证。 【关键词】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4-0276-02 我院骨科从2010-11月至2011-05月对1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KV)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7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3岁);X线及CT提示压缩性骨折,后凸cobb角为25°20±4.2,本组均无脊髓N受损或压迫症状(或椎体后壁均为腰椎骨折) 1.2 手术方法:本组10例取俯卧位[1]10%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在C臂或X机引导下在所有病变椎体上进针处切开0.2c m的小口,把骨水泥针经椎体双侧椎弓根穿入达椎体的前1/3处,定位后用泛蓝胆影胺造影剂显影,确认无渗漏到椎管旁和椎管内,将骨水泥粉、单体水剂、碘胺造影剂按照3:2:1的比例配置好的处于黏稠状态的骨水泥注入病变体内。病人注入骨水泥的同时询问患者双下肢有无N刺激症状。有无胸痛,吃咳等肺下不适症状。透视下显示无骨水泥渗漏现象,成形效果良好,患者肌张力正常。双下肢无麻木感,无疼痛,无肺部不适症状,室温下约3分体外骨水泥变硬拔除骨水泥针压损止血,手术结束。 2 护理配合 2.1 术前准备: 2.1.1患者准备:术前1日巡回护士访视患者,查阅病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认真检查其术前X线摄片,CT MR等影像资料及凝血酶原等检查项目是否齐全[2]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大体方式,手术体位和注意事项,告知该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 2.2.2器械准备:一般器械准备:切缝包:5m l,20m l空针各1具,方帕2-3包,专用的无菌C臂(1-2个),特殊器械由厂家准备(手术前一日由我们检查备用) 2.2.手术中的配合: 2.2.1把病员安全接入手术间,再次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手术部位、影像学资料,检查静脉通道是否建立好,吸氧,给予持续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根据麻醉给予应的配合。患者取俯卧位,两臂屈曲放于头的两侧,用长软枕垫于胸部,髋部用一气圈垫,双小腿用婴儿被叠好垫高保持屈膝位并使双足尖县空,头转向一侧,垫于圈上,保持患者头颈椎与胸在同一水平上旋转。 2.2.2协助医生用C臂机X线于前后位透视,确认伤椎两侧椎弓根体表的投影标志。在此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注射完毕后在C臂机X线透视下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 2.3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患者应卧床休息。术后第1天,病员应保持仰卧位,PMMA骨水泥通常在1小时内会达到它最高强度的90%在这期间,应间隔1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