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 第八章 语言110427教学提纲
- 格式:ppt
- 大小:2.09 MB
- 文档页数:37
第八章言语一、言语概述(选择题)二、言语活动中的中枢机制(选择题)三、言语感知和理解(选择题、简答题)一、言语概述1. 言语的含义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叫言语。
言语和语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言语是心理现象,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所以言语离不开语言;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如果它失去了这种功能,这种语言也就成了死的语言,将为社会所淘汰。
可见,语言和言语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1)语言的特征创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性、社会性与个体性。
(2)言语的结构音位:能够区别语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语素/词素: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是词的组成要素,可分为自由语素和黏着语素。
词:言语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是言语的基本结构材料。
句子:言语中独立表达完整语义的结构单位,是语言表达的最基本形式。
2. 言语的功能(1)符号功能言语是保存和传授社会历史经验的手段。
(2)交际功能言语是人们之间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
(3)概括与创造功能言语是人类进行思维的武器。
3.言语的种类(1)外部言语是用来进行交际的言语,它又可分为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
①口头言语对话言语是指两个人或几个人直接交流时的言语活动,如聊天、讨论、辩论等。
是一种最基本的言语形式,其他语言形式都是在其基础上产生的。
具有情境性、简略性、直接合作性、反应性四个特点。
独白言语是个人独自进行的,与叙述思想、情感相联系的,较长而连贯的言语。
他表现为演讲、讲课、报告等。
具有独自性、开展性、计划性三个特点。
②书面言语书面言语是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或通过阅读接受别人语言影响的言语活动。
具有随意性、开展性、计划性三个特点。
(2)内部言语内部言语是用来支持人的思维活动正常进行的不出声的、自问自答的言语活动。
正常成人的思维活动离不开言语的支持。
比起外部言语,内部言语还有简缩、不完整的特性,是思想的轮廓,所以它的速度非常快,值得注意的是内部言语也要使用言语器官,因为声带也有震动的准备状态。
普通心理学提纲心理现象结构表个人+8学派神经系统的两个框架大脑半球优势(死佩里的裂脑人研究) 大脑皮层的四叶 反射的分类 神经活动的规律(1)兴奋、抑制 (扩散 、集中) (2)相互诱导(正诱导 负诱导) 8.遗传 和 环境 遗传:同卵双生(DNA 一样) 不同环境 异卵双生(DNA 不一样) 同样环境 环境: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图第二章 意识和注意 1.注意概念 2.两个特点 3.三个功能 4.外部表现5.分类(无意 有意 有意后) 引起无意注意条件 引起有意注意条件6.品质广度 稳定性分配 转移(影响因素 多选). 7. 梦 (补充)第三章 表象与想象 1.表象的概念 2.表象的特征 3.想象的概念 4.想象的分类 5.想象的品质 6.想象的功能 7.想象的加工方式 补充:言语 和 语言 1. 语言和言语概念 2. 关系:区别和联系 3. 言语的种类 4. 儿童言语的发展 5. 言语获得的理论(1) 后天学习决定论(巴普洛夫、斯金纳、莫勒)(2) 先天遗传决定论(乔姆斯基) 6. 言语理解的三级水平(1) 词汇理解 (2) 句子理解(3) 文本理解(意图或动机的理解)7. 非言语交流:(1) 目光接触 (2) 体态语 (3) 空间语 第三章第一节 感知觉 1. 概念(背诵和理解) 2. 感觉的分类 3. 感觉的相互作用 4. 感受性和感受阈限 5. 知觉的分类 6. 知觉的四个特性7. 知觉组织原则(补充) 8. 错觉9. 视空间知觉的 单眼线索 双眼线索 10. 感知规律(5) 11. 观察的品质(4)第二节 记忆1. 记忆的概念2. 记忆的分类 记忆的品质 记忆的三个过程 联想的四个规律第三节 思维 一、 思维 1. 概念 2. 特征2个 3. 分类4. 品质(8)5. 过程(8)6. 表现形式(3)二、 概念、判断、推理1. 定义2. 内涵 外延3. 结构(4)4.分类(3)5.获得途径:形成同化6.科学概念的掌握(变式)7.错误概念的转变(1)概念转变概念(2)概念转变条件(3)为了促进错误概念的转变,数学包含的三个环节(4)数学中应注意的具体问题8.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奥苏贝尔)三、创造性思维1.概念2.结构3.特征=发散思维特征(3)4.过程(4)5.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开设具体的创造性课程)(1)头脑风暴法(2)推测假设训练(3)自我射击训练(4)发散思维训练(5)分合法第四章情绪情感过程1.情绪和情感2.组成成分(3):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3.关系:联系和区别4.情绪维度5.功能6.分类:情绪(3)情绪(3)7.情绪理论8.良好情绪标准9.自我防御机制第五章意志1.意志概念2.意志的基本特征3.认知和情绪情感和意志三者关系4.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5.动机斗争的四种形式6.意志品质(4)7.挫折概念8.挫折包含成分(3)9.挫折产生的原因10.应对挫折的反应11.战胜挫折的方法第六章个性心理第一节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需要1.需要和动机和兴趣概念2.需要的分类(2)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动机4.动机产生的条件5.动机的分类6.动机的功能兴趣7.兴趣的分类8.兴趣的品质第二节个性心理特征一、能力(智力)二、人格、气质、性格、自我调控系统1.能力的概念2.能力、才能、天才三者之前关系3.知识、技能、能力三者之间关系4.能力的分类5.智力的概念6.智力和能力关系+智力包含5个要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7.测验法(信度和效度)8.智力理论9.智力测验和智商的计算10.IQ代表数字含义11.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二、人格1.人格的概念2.人格的特征3.弗洛伊德“三我”人格结构理论4.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5.人格理论:特质理论类型理论6.人格测验:自陈式测验投射式测验7.人格结构:气质、性格、自我调控系统8.气质和性格概念(21个概念)9.气质和性格的关系10.性格的街头特征11.性格的分类12.气质的分类13.自我调控系统(自我意识)(1)三个成分(2)发展三个阶段第七章社会心理与行为1.态度的概念态度的成分:(1)认知成分(2)情感成分(核心)(3)行为倾向成分2.自我防御机制(12种)3.印象形成概念印象形成效应(15种)4.群体的概念5.群体的特征(3)6.群体的分类(3)7.群体影响(1)社会助长和社会抑制(2)社会惰化(3)从众(自愿)概念实验分类影响从众因素从众现象产生的两个原因(4)服从(不自愿)(5)利他行为(6)侵犯行为。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学时:136 (理论120;实验16)学分:8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学习心理学一般应从普通心理学入手。
它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
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要概括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耍为心理学各分支提供理论慕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心理现象的本质、机制、规律和事实,对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有所了解,初步形成多种视角的心理学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主要内容概述及教学基本要求普通心理学主要研究正常成人心理活动的基础规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等。
本课程要求学生明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在科学心理观的基础之上掌握各种心理现象的概念、种类、特征和规律,了解各自的生理机制,了解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及发展趋势,并能初步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程为两学期授课,第一学期是64课时,包括12课时的实验,第二学期72课时,包括4课时的实验。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实质和方法;了解心理实质和心理学的发展。
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三)意志过程二、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第二节心理的实质一、唯心主义的观点:把无法解释和无力控制的自然力人格化二、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心理是从物质中发展派生出来的。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第三节心理学的任务一、心理学的任务(-)理论探索任务(-)实践应用任务二、心理学的分类(-)基础类: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应用类: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三)方法类: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基础心理统计等三、心理学的学科地位: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心理学研究的客观性(-)客观方法一一实证研究(-)科学态度二、心理学研究的类型(-)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三)个案研究三、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各有优点、缺点,应结合使用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第五节心理学的发展二、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构造主义(-)机能主义(三)行为主义(四)格式塔心理学(五)精神分析学派三、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行为主义的研究(三)精神分析的研究(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五)认知心理学重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心理学的发展难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教学要求:了解神经元、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掌握高级神经活动的慕本过程和规律;掌握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普通心理学I II》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1018 112002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I II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学时(理论+实践):96学分:6开课学期:1, 2选用教材:《普通心理学》彭聃龄《psychology and life》津巴多主要参考书:《心理学与生活》中英文课程简介:普通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理论和入门的心理学。
研究正常成年人心理活动一般规律的科学。
该课程的内容分四大局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心理学的生理基础;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系统地阐述了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完整地介绍了心理学从感觉到思维,从无意识到意识,从动机到能力,从气质到个性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知识,并且对心理现象的生理基础进行研究。
本课程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师生的双向交流。
Course Introduction: General Psychology is a fundamental and introduction course for psychology major. It studies the mental processes of moral adults. The current course includes four parts: research targets of psychology, research purpose and method, individuals' mental processes and its biological mechanisms. The course primarily introduces the rules of mental processes, sensation and thinking, unconsciousness and consciousness, motivation and ability, temperament and personality, etc. It aims to link the theories to practice and stresses o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mentor and mentees.2、各章节大纲内容及学时分配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II。
普通心理学一、学科性质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基础学科。
它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
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要概括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要为各个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入门学科。
本书介绍了绪论、人工信息加工、行为控制与调节、人的心理特性和活动与发展。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三章感觉第四章知觉第五章意识和注意第六章记忆第七章思维第八章语言第九章动机第十章情绪和情感第十一章能力第十二章人格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本章主要内容•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如何研究心理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1.本章重点:(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心理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状况2.本章难点:(1)心理学的研究类型(2)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第一节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一、个体心理(一) 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二)情绪与动机:人类的认知和行为不仅受情绪和情感的影响,而且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
(三)能力和人格:人的心理特性有些是暂时.偶然出现的;有些是稳固.经常出现的。
这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有时也叫个性心理特性。
或个性。
心理特性包括能力(ability )和人格(personality)两个方面。
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的三个重要方面。
前二个方面称心理过程,后一方面又称个性心理特点或个性其关系可用下表表示:⎪⎪⎪⎪⎪⎪⎩⎪⎪⎪⎪⎪⎪⎨⎧⎩⎨⎧⎪⎩⎪⎨⎧—能力、气质、性格—个性心理特征信念、理想、价值观等—需要、动机、兴趣、—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心境、信心、犹豫等。
—注意、灵感、激情、—心理状态—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意志过程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情感过程想象等—感知、记忆、思维、—认识过程心理过程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一)引起行为的剌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二)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 有时也叫觉察。
第八章语言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符号系统,语言的掌握和使用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特征。
语言的心理学研究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第一节语言的一般概述一、语言的概念及特征(一)语言的概念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正常成人赖以进行思维的工具。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它包括语音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
例如,汉语、英语、俄语、法语、土耳其语等。
现在世界上使用的语言有5500多种。
从表面上看,各种语言差异甚大。
它们的发音不同,似乎还有不同的语法规则。
有时候,从一个讲一种完全不熟悉的语言的人口中发出的言语,听上去简直像一阵阵连续的声音激流,而不像有独立的词汇。
但是在这些表面差异之后,所有的语言都具有能产性、结构性、意义性和社会性等基本特征。
我们一般所说的语言,指的是用于交际的所有语言,它包括各种具体语言及这些语言的变体,如汉语是一种具体的语言,而普通话、上海话、广东话等是它的变体。
(二)语言的特征语言具有下列特征。
1.目的性和创造性语言活动受大脑中枢的控制,总是围绕着一定的目的展开。
个体使用语言与他人交流,无非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尽管语言符号与其所代表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的联系,如“成本的著作”这一意义在汉语中和英语中的表达不同,但是,不能传达任何意义的语言都是不正常的语言。
语言的创造性表现在,人们使用有限数量的词语和合并这些词语的规则,便能产生或理解无限量的语句,这些语句是他们以前从未说过或听到过的。
比如儿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这样的语句,如“桌盖”、“goed”等等。
还有在现代的年轻人中流行的一些生活用语或网络用语,如“PP”表示“漂亮”,“BTW”表示“变态王”,在英文中却表示“by the way”等等。
语言的创造性说明,儿童习得语言单靠模仿他人是无法实现的。
语言的创造性还说明,语言能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能力。
猩猩等灵长类动物虽然能够通过训练而应用某些符号来表达一定的意义,但它们无法根据一定的情景,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符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