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 格式:ppt
- 大小:199.50 KB
- 文档页数:71
第六章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第一节社会消费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之一一、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和项目社会消费性支出是政府购买性支出重要组成部分。
它同政府投资性支出最大区别是属于非生产性、消耗性支出,所以有时又称这类支出为社会消耗性支出。
这类支出并不形成任何资产,但是它是社会再生产所必须的条件,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
社会消费性支出是国家执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保证,是保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和人民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一项重要支出。
一国政府不仅要为公民提供国家防务、祖国领土完整和社会安定,还要保证社会各项事业相应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社会消费性支出项目包括:文教科卫支出、行政支出、国防支出、外交支出、工交商等部门事业费支出等。
下面作些简介。
二、社会文教费支出1、社会文教费支出的性质和意义社会文教费支出,是指政府财政用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事业部门的经费支出。
其支出性质是:①社会文教费支出属于消费性支出,内容包括财政用于文教科卫等部门经常性支出,即支付这些单位的人员工资和公用经费。
②社会文教费支出属于非生产性支出,因为这些部门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不提供生产性的产品和劳务。
但是文教科卫等事业发展会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效能。
这些素质对社会物质生产贡献很大。
社会文教费支出重要意义在于:①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生产力发展无不由科学技术发展而带来的,西方劳动生产率提高,80%勺因素是采用了新的科技成果,所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教育是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进步,文化艺术水平提高的源泉和基础。
没有教育,就没有社会的进步。
③卫生事业发展是一个民族拥有健康体魄的保证。
④文化是人类精神升华的阶梯。
正是因为科教文卫事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各国政府无不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其发展。
我国这一支出的规模近年来一直保持较高的支出。
如下表:2、社会文教费支出的内容:①按支出的部门划分包括:文化事业费、教育事业费、科学事业费、卫生事业费、体育事业费、通讯事业费、广播电视事业费、出版、文物、档案、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项事业费支出。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职业培训教育网 职业人的网上家园
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第二章第二节讲义
财政支出的经济影响
【例题1·单选题】(2004、2008年)在社会消费需求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
A.政府消费需求
B.企业消费需求
C.个人消费需求
D.社会团体消费需求
[答疑编号502556020109]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在社会消费需求中,占主要地位的是个人消费需求。
【例题2·单选题】(2009年)当财政购买性支出增加时,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是( )。
A.社会总供给减少
B.社会总需求减少
C.促进经济繁荣
D.造成经济萎缩 [答疑编号502556020110]。
三、名词解释(共 2 道试题,共10 分。
)1.转移性支出参考答案:转移性支出是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
上传附件2.购买性支出参考答案: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采购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3.社会公平参考答案: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种价值判断,受社会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经济地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
上传附件4. 财政贴息参考答案:财政贴息是指出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需要,通过财政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的银行贷款的企业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一种补贴。
5. 政府收入规模参考答案:政府收入规模,是指政府究竟可以组织多少财政收入,也被称为政府收入的数量界限。
6. 印花税参考答案: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使用、领受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7. 罚没收入参考答案:罚没收入指法院、检察院、海关、工商、税务、质监等国家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对各类违法行为给予罚款取得的收入、没收财物的变价款收入等。
8. 纳税人参考答案: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9. 公共物品参考答案: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10. 国有资产参考答案:国有资产是指在法律上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拥有所有权的各类资产。
具体来讲,是指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及其收益、拨款、接受馈赠、凭借国家权力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类财产或财产权利。
11. 公平分配参考答案:公平分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和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下,社会成员之间和可以支配的经济资源之间的均衡和协调。
12. 扣除法参考答案:扣除法也叫列支法,是指居住国政府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时,将纳税人的国内所得和国外所得汇总后,扣除纳税人来源于国外所得所缴纳的外国税额而仅就其余额按居住国政府规定的税率征税的方式。
1、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为哪几类?答: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区别:一、从定义上来说,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属于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而转移性支出则与此不同,它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二、经济分析定义:1、影响收入分配、生产和就业,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直接影响,收入分配影响是间接的,而转移性支出则不同;2、对政府的收益约束,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了较强的约束力,而转移性支出由于政府无十分明确和一以贯之的原则可遵循,则对财政活动对政府的约束很软;3、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很硬的,而转移性支出则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是很软的;4、在财政支出总额中,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中,则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联系:一、二者都表现为资金从政府手中济出;二、二者都体现政府的财政职能;三、二者都对社会生产和就业产生影响;四、二者都对政府的效益及对微观经济主体预力算产生约束。
2、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答: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有债务融资和货币融资。
债务融资是当收入不足以弥补开支时政府向公众借钱,也就是发行国债。
货币融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的方式,即财政部直接向中央银行借贷或透支;另一种是间接方式,即财政部向公众出售国债,随后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入国债,即中央银行将债务货币化了。
这两种方式在体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政府通过增加基础货币为财政赤字融资。
3.资产阶级财政学说的三阶段各是什么,代表人是谁?答:第一个阶段,古典时期,代表人是亚当斯密。
第二阶段,宏观经济分析为主要特色的时期,代表人物是梅纳德.凯恩斯。
第三阶段,发展时期,代表人物拉弗。
4.国际重交税的减除方法都有哪些?1.扣除法,2.免除法,3.抵免法。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经济意义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其经济意义为①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市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想交换,在这里,政府直接以商品和劳务的购买者自身出现在市场上,因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对分配的影响是直接的;而转移性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是间接的。
②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约束效益;而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约束效益是软的。
③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财政及其基本特征税收的三个特征①强制性:指的是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利,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它是税收的前提,解决征之有保的问题②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及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它是税收的核心,解决征之有用的问题。
③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
它是税收的限度,解决征之有限的问题。
税收的三个特征--“三性”,是统一的整体,是各种社会制度下税收的共性。
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特征才是税收,否则就不是税收。
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政府投资于非政府投资相比,有自身显著的特点:①非政府投资是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个人从事的投资,作为商品生产者,他们的目标是追求盈利,而且,他们的盈利是根据自身所能感受到的微观效益和微观成本计量的。
也就是说,追求微观上的盈利性,是非政府投资的第一个特点;由于政府居于宏观调控的主体地位,它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但是,政府投资建成的项目,如社会基础设施,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②企业或个人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和社会筹资来为投资提供资金,自身积累和社会筹资规模都受到种种限制,一般难以承担规模宏大的建筑项目,而且由于要追求盈利,一般主要从事周期快、见效快和短期性投资;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购买性支出,是指由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直接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它是政府自身直接实现的支出,一般用于维持国家机器运转和其他行政事业开支,在形式上是以政府为购买主体直接与商品和劳务相交换。
这类支出反映了公共部门占用社会资源的要求,公共部门运用了这部分社会资源,就排除了私人部门运用这部分资源的可能性。
在西方国家,购买性政府支出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之内。
转移性支出则是政府为实现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调控职能,转移给各受益主体并由他们最终实现的支出。
这是一种单方面的无偿支付,政府不能从中获得相等代价的补偿,只是充当中介人,在私人部门之间进行资源的再分配。
这类支出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债务利息支出等。
与购买性支出相比,转移性支出具有以下特点:(一)实现主体与支出主体相分离购买性支出是政府自身直接实现的支出,因而其实现主体与支出主体均为政府。
转移性支出则是政府为实现特定目的,对居民、企业和其他受益者所作的资金单方面转移,其形成的支出不由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直接完成购买,而是转移给非政府主体由他们实现购买。
(二)现金支出与商品、劳务购入不对应购买性支出虽然其具体支出的用途有所不同,但都是财政一手付出了资金,另一手相应购得了商品与劳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劳务,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转移性支出就政府而言是无偿的,是政府的单方面支出,无相应回报,在这里不存在任何等价交换的问题。
(三)实现的是政府调节性目标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在财政支出中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经济意义。
购买性支出是政府的直接支出,它是公共收入向公共支出的直接转化,支出形成的是公共产品和服务,其实现的是资源优化配置、收入公平分配、经济稳定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因而是主导性的财政支出。
转移性支出则是政府收入向非政府主体的转移,即公共收入向私人支出的转移,其实现的主要是政府的调节性目标。
(四)是资源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再分配购买性支出是以政府为购买主体直接与商品和劳务相交换,形成的是社会资源在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再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