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财政转移性支出
- 格式:ppt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57
第一章财政对象和财政职能财政学是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社会影响的一门学科。
V财政如何履行收入分配职能(CD )。
A、维护市场有效竞争B、解决外部性C、通过超额累进的所得税,对高收入人群征收高额税收D对低收入人群提供最低生活保障3、财政如何履行资源职能(ACD )。
A、提供公共品B、对高收入人群征税调节收入差距C、矫正外部性D维护市场有效竞争4、运用财政的某些制度性安排起到经济“自动”稳定功能,从收入制度角度看, 主要是指(C )0A、失业救济金制度B、政府采购制度C、税收制度D公债制度5、以下哪项不属于斯密所认为的政府该干的事情?(D )A、保护社会不受外国侵略B、保护每一个社会成员不受其他社会成员的不公正对待C、提供某些公共机构和公共工程D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6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有(ABCD )oA、划清市场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B、规范工资制度C、加强税收调节D通过转移性支出,改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公平分配,因而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标准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与手段。
V8、下列属于财政现象的是(C )。
A、企业引进外资B、企业发行股票C、企业购买公债D企业购买金融债券9、财政是一种(C )为主体的经济行为。
A、企业B、个人C、国家或政府D市场10、财政研究范围包括(ABCD )。
A、中央政府B、省级政府C、市级政府D县级政府11、下列不属于财政现象的是(D )。
A、2013年营业税改增值税在全国推行B、2015年财政部在香港分两次发行共280亿元人民币国债C、2015年中国国防预算增加10%D 2015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12、政府进行市场干预的理由在于( C )0A、税收B、反托拉斯法C、外部性D以上都是13、收入分配的含义通常指对(C )的分配。
A、国民总产值B、国内总产值C、国民收入D社会个人收入14、提高折旧率对财政的影响是(B )0A、增加财政收入B、减少财政收入C、增加财政支出D减少财政支出第二章财政学的基本理论问题1、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ABCD )oA、垄断B、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C、收入分配不公D经济波动2、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ABCD )oA、政府决策失误B、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C、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D寻租行为3、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多越好。
国务院关于规范财政转移支付情况的报告正文:---------------------------------------------------------------------------------------------------------------------------------------------------- 国务院关于规范财政转移支付情况的报告--2007年6月27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安排,受国务院委托,我着重就规范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情况向本次常委会会议报告,请予审议。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经济社会结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建立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非常重视,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方针,全国人大对此十分重视,积极给予指导并提出明确要求。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转移支付体系不断完善,转移支付管理不断加强,转移支付的职能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但受一些因素制约,现行转移支付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并逐步加以规范。
一、财政转移支付基本情况(一)建立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994年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后,实施税收返还,将中央通过调整收入分享办法集中的地方收入存量部分返还地方,保证地方既得利益。
目前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两税返还和所得税基数返还。
其中,增值税、消费税两税返还按1:0.3增长比率计算,所得税基数返还为固定数额。
中央财政并不拥有税收返还的分配权、使用权,这部分收入实际上是地方财政可自主安排使用的收入,在预算执行中通过资金划解直接留给地方。
2006年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3930.22亿元。
这部分收入作为中央财政收入计算,2006年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2.8%;如果将其视同地方财政收入,则2006年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为42.6%。
国务院关于财政转移支付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国务院,国务院•【公布日期】2023.08.28•【分类】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正文国务院关于财政转移支付情况的报告——2023年8月28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财政部部长刘昆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受国务院委托,现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财政转移支付情况,请予审议。
一、财政转移支付基本情况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无偿拨付的资金,包括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和地方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主要用于解决地区财政不平衡问题,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实现调控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
1994年,我国实施了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相应建立了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2014年修改的预算法规定,财政转移支付应当规范、公平、公开,以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目标。
落实预算法要求,我国转移支付体系随着政策变化不断拓展和调整,逐步构建起“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的框架,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以均衡地区间基本财力为目的,由下级政府统筹安排使用;专项转移支付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设立,用于办理特定事项。
2019年,中央财政整合设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主要用于履行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基本民生领域的中央财政支出责任,为与预算法规定衔接,编制预算时暂列入一般性转移支付。
目前,总体上形成了以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为依据,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有效组合、协调配合、结构合理的转移支付体系。
近年来,中央财政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通过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
从资金规模上看,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达到10.06万亿元。
从支出结构上看,为增强地方财政统筹能力,不断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
落实预算法要求,自2015年起,中央财政单独编制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分地区预算草案,反映转移支付预算分项目、分地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