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第三节-古书中的用字
- 格式:ppt
- 大小:695.00 KB
- 文档页数:35
古书中的用字1、古书中的用字四种常见的用字现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
1)古今字----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古今字,在前的叫“古字”,在后的叫“今字”古今字成因---一字多义,爲了书面上有所区别,人们就造出新字来分担古字的记词任务,以求达到一字一职同源分化所谓同源----是指某几个词具有相同的语源,词义之间有联系,有引申关系。
奉——捧贾——價昏——婚坐——座禽——擒止——趾道——導包——胞原——源益——溢受——授北——背见——现文——纹臭——嗅同音假借何——荷要——腰戚——慼孰——熟卒——猝采——彩免——娩顷——倾解——懈申——伸尝——嚐县——悬2)异体字----读音(包括古音和今音)和意义(包括本义和引申义)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3)通假字---- 通假字包括本字与借字。
古书里的用字,如果它所记录的词义不是该字的本义或引申义,这个字就是通假字。
通假的基本原则------同音替代音同音近是用字通假的必备条件,没有这个基本条件。
识别古书中的通假字,可分别从音、义、形、证(例证)四个方面进行考察。
4)繁简字----简化字与其所对应的繁体字合称繁简字。
★5)通假字与古今字的区别比较项目古今字通假字从出现时间上看“历时”现象,古字和今字不是同时并存的“共时”现象,通假字和本字是同时并存的。
从字型上看古今字之间往往有一些联系通假字和本字之间没有联系6)通假与假借的区别古书用字歧异的通假字,与六书中的假借字是不同的通假字有一个对立面,也卽本字;而假借字则不存在本字的问题通假字的存在说到底是一种写同音别字的现象7)古今词义的异同①、范围上的差异(Ⅰ)词义扩大(菜) (Ⅱ)词义缩小(宫)(Ⅲ)词义转移(汤)②、色彩上的差异(Ⅰ)褒贬色彩不同(爪牙)(Ⅱ)轻重色彩不同(诛)练习:㈠辨析下列詞語的古今變化:去、勤、勸、河、睡、子、禽、穀、瓦、聞、恨、謗、賄、誅、怨、妃㈡说明下列各词的句中义,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古书中的用字主要内容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古今字和通假字主要内容一、古今字和通假字的概念二、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区别三、与通假字相关的问题下面语句中加横线字为通假字的是()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B.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C.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D.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E.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古今字和通假字的概念古今字古今字是指古今两个时代先后产生的记录同一个词的两种字形。
先产生的叫古字,后产生的叫今字。
姜氏欲之,焉辟害?(《郑伯克段于鄢》)其他名称:累增字、分化字、区别字。
郑玄最早使用古今字这个术语。
凡读传,不可不知古今字。
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为古字,小篆、隶书为今字也。
¡ª¡ª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通假字“通假”是古书上出现的字形临时借用现象。
一个汉字记录一个或几个词,通常是固定的。
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人在写文章时,弃本字不用,临时借用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去通融替代。
这种现象就叫做通假。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区别产生的原因不同今字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古字的¡°兼职¡±问题。
《郑伯克段于鄢》:¡°姜氏欲之,焉辟害?¡±¡ª¡ª避《晋灵公不君》:¡°晨往,寝门辟矣。
¡±¡ª¡ª闢《晃错传》:¡°使主内亡邪辟之行,外无骞污之名。
¡±¡ª¡ª僻《礼记¡¤中庸》:¡°辟如行远必自迩。
第三节古书中的用字? 古书难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古书用字情况复杂,即同一个词时常有不止一个的字形来记录它。
本节介绍的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就是古书常见的四类用字现象。
(一)假借字 1、什么是假借字? 古书里的用字,如果它所记录的词义不是该字的本义或引申义,这个字就是假借字。
假借字产生的原因是书写者只考虑语音因素而不考虑形体因素,造成不同字之间的通用和假借。
这也就是许慎所说的“依声��事”。
2、假借字的两类情形 ? (1)本无其字的假借? 本无其字的假借:某些词原先并没有为它专门造字,人们就从现有的文字中选取某些同音字来记录。
“莫”---“ 暮”? 例如:表示“没有谁,没有什么”意思的否定性无定代词,原先没有为它专门造字,就借用与之同音的莫”(本义为昏暮)字来记录它。
这样,“莫”也就成了记录否定性无定代词的专用字。
为了区别,人们后来又造了“暮”来表示日暮的意思。
“莫”和“暮”的关系,属于古今字的关系。
“ 燃”---“ 然” ,? 借用本义为“ 燃烧” 的“ 然” ,来记录表示“ 如此,这样”意思的指示代词; ?箕---- 其? 借用本义为“ 畚箕” 的“ 其” ,来记录代词和语气词;呼---- 乎? 借用本义为“ 呼叫” 的“ 乎” 来记录表疑问的句末语气词;杵---- 午? 借用本义为“ 捣臼的棒槌” 的“ 午” ,来记录十二地支的第七位,等等;都属于这类情况。
?①假借字成为词的假借义专用字 ?a.只表假借义,本义用后起字表示杵捣臼的椎棒十二支的第七位午呼呼叫疑问语气词乎箕畚箕代词/语气词其燃燃烧代词/形容词词尾然暮昏暮否定代词莫表本义后起字本义假借义例字 ?b.兼表假借义和本义法则,效法:以身作则连词则水名第二人称代词汝1鸟名:爱屋及乌疑问代词乌男子:匹夫匹妇指示代词夫动词:往,前往代词/连词之本义假借义例字②假借字另造新字表示词的假借义:为假借字专造的后起字,通常称为后起本字。
彩文采,色彩采摘采呜感叹词乌呼鸟名乌�i 忧愁斧钺类武器戚避避开刑法辟假借义后起本字假借义本义例字 ? (2)本有其字的通假? 本有其字的通假:某些词原先已为它造过专用字,但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使用本字,而是另找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它。
自考《古代汉语》听课笔记第三课古书的用字二3、分化借义本来本义与借义共用一字,后来为了区别,用新的字形将借义分化出去。
例:象——像,辟——避、譬、僻,采——彩,牟——眸。
4、分化广义源字的表义很广,后来这个意义的一部分由分化字承担,源字和分化字的意义都变得更具体。
例:受——授,祝——咒。
文选:网上的文字和标点,很多地方和课本不同,我已经按照课本内容一一改过,并别离附上繁体原文。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先人者謂之教,以善和人者謂之順;以不善先人者謂之諂,以不善和人者謂之諛。
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
傷良曰讒,害良曰賊。
是謂是、非謂非曰直。
竊貨曰盜,匿行曰詐,易言曰誕,趣舍無定謂之無常,保利棄義謂之至賊。
多聞曰博,少聞曰淺。
多見曰閑,少見曰陋。
難進曰偍,易忘曰漏。
少而理曰治,多而亂曰秏。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伤良曰谗,害良曰贼。
是谓是、非谓非曰直。
窃货曰盗,匿行曰诈,易言曰诞,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
多闻曰博,少闻曰浅。
多见曰闲,少见曰陋。
难进曰偍,易忘曰漏。
少而理曰治,多而乱曰秏。
[译文]用善良的言行来引导别人的叫做教导,用善良的言行来附和别人的叫做顺应;用不良的言行来引导别人的叫做谄媚,用不良的言行来附和别人的叫做阿谀。
以是为是、以非为非的叫做明智,以是为非、以非为是的叫做愚蠢。
中伤贤良叫做谗毁,陷害贤良叫做残害。
对的就说对、错的就说错叫做正直。
偷窃财物叫做盗窃,隐瞒本身的行为叫做欺诈,轻易乱说叫做荒诞,进取或退止没有个定规叫做反复不定,为了保住利益而背约弃义的叫做大贼。
听到的东西多叫做渊博,听到的东西少叫做浅薄。
见到的东西多叫做开阔,见到的东西少叫做鄙陋。
难以进展叫做迟缓,容易忘记叫做遗漏。
办法简少而有条理叫做政治清明,办法繁多而混乱叫做昏乱不明。
士君子之勇有狗彘之勇者,有賈盜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庯嬍常瑹o廉恥,不知是非,不辟死傷,不畏眾強(该处“強”字在书上是:“疆”的弓里去掉“士”,我在电脑上打不出该字),牟牟然唯利飲食之見,是狗彘之勇也。
古书中的用字1、假借字:凡文献中的用字,如果它所记录的词不是该字的本义或引伸义,这个字就是假借字。
2、假借字的分类:(1)本无其字:某些词原先并没有为它专门造字,人们从现有的文字中选取某些同音字来记录它,这是本无其字的假借。
有两种结果:A某些词既然本无其字,于是它的假借字也就一直归它使用了。
至于假借字是否还同时用于表示本义,有两种情况:a有的假借字自从被它借用以后,它又改头换面以新的面貌来表示本义。
如莫本义是昏暮,后假借为否定性无定代词。
自从它被借用后,为本义又造了一个暮字。
莫的本义反而不为人所知了。
b有些假借字被借用后,它兼有表本义和假借义两种功能,如汝本义是水名,假借义为第二人称代词,现本义和假借义同时存在。
B本无其字的假借字使用一段时期以后,为了区别用法,人们为假借义另造新字。
如辟,本义是刑法,假借义是避开,为假借义造了后起本字为避。
(2)本有其字:某些词原先已为它造过专用字,但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使用本字,而另找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它,这是本有其字的假借。
有三种情况:A、在某种意义上借字与本字通用。
a本字是规范字,如早蚤、疲罢、伸信前面一个是本字,后面是假借字。
尽管两字通用,在常人心中仍以本字为规范字。
b假借字人们习以为常,把它视同本字。
如彼匪。
B、平时用本字,偶尔用同音字、近音字来代替。
如寤借为牾,即写了别字。
C假借字的使用频率大大超过了本字,以致最后通行的是假借字,本字反而不用或罕用了,如亡最初只表示没有或亡失,无只表示求雨的舞蹈;从西周金文开始,有无的无既用亡,也用无;先秦古书中无的用例已大大超过了亡;到后代,基本上都用无字了。
3、古今字: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古今字,在前的叫古字,在后的叫今字。
如莫暮。
4、古今字的形体:(1)古字+形符今字。
如其箕取娶昏婚。
(2)古字改变形符今字。
如说悦振赈没殁张胀。
(3)古字略加变形今字。
如大太闲间陈阵。
(4)也有些由通假造成的古今字,形体上可能无关。
《古代汉语》自考笔记(一)第一节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