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优秀作业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教案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8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4
姓名张金武电话学科高中历史班级高二邮件单位山东临朐五中教学设计教学主题《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信息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二十世纪30年月的经济大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毁灭性打击,自由经济体制摇摇欲坠。
罗斯福临危受命,将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有机结合,使资本主义世界重新焕发了活力,。
关注民生,爱护人民权利,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为二战后资本主义黄金时代消灭奠定了基础。
学好它,有助于同学较好地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进展的缘由,因而本课内容格外重要,具有承上启下作用。
二、同学分析高一同学开头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推断力量和独立思考意识,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念,但学习方法和习惯还待养成。
因此,我认为应当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把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缘由、特点、影响,把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老师供应有关统计数据,利用影视作品或图片生动再现当时情景,同时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培育同学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
(2)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同学主动探究,开放互动式争辩,并对同学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准时赐予中肯的评价。
(3)通过同学主动参与,角色扮演,体验从不同角度发觉问题,培育其合作探究力量,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罗斯福应对危机的学习,培育同学以人为本、关注现实、迎难而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2)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影响的叙述,引导同学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
挂念同学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阅历。
四、教学环境。
姓名张春红单位鄄城县实验中学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罗斯福新政
一、教材分析
《罗斯福新政》是本专题的重点着重阐述罗斯福新政的
内容、特点和影响。
,它在本专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
的前一课讲述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这
是罗斯福新政产生的重要历史背景,后一课有关战后资本主义的
发展及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涉及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
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课是本单元的核心部分,是“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内容。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引起了
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在美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对后来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学生分析
学生有初中历史学习的基础,经过一个学期的历史学习,
基本熟悉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教师应根据重点内容为学生创设
情境,引入材料,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多维度,多层面的考虑问题,以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逐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关注社会,
关注国家的改革,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们现今的社会主义经
济体制,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能力,认识到社。
姓名王翠香单位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第一中学教学设计教学主题罗斯福新政一、教材分析《罗斯福新政》是《一般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人教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2课。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包括“临危受命”、“实施新政”、“摆脱危机逆境”。
“实施新政”是核心,它是美国历史上也是资本主义进展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
罗斯福新政不仅对美国摆脱危机、恢复经济起到重大作用,而且对战后资本主义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因此学好本课,对同学理解和生疏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自我调整、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与进展具有格外重要的作用。
而罗斯福在整个新政过程中的执政作风和理念更是现代青年成长的重要精神财宝,是对同学进行人生观与价值观训练的极好素材。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影响。
[难点]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二、同学分析1、高一同学对罗斯福新政有肯定了解,知道“是什么”,教学中重点引导同学理解“为什么”和“怎么样”。
2、高一同学思维活跃、参与性高,教学中可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方式调动同学乐观性,引导其自主学习、探究。
3、高一同学对历史大事和历史人物的理解易简洁化、固定化,教学中应较强引导,让同学学会多角度看问题。
三、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理解罗斯福当选总统的缘由,培育同学“时势造英雄”的唯物主义历史观;通过引导同学分析“新政”的革命的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同学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的唯物史观分析历史大事的力量。
通过对“实干家罗斯福”的学习以及对“新政”革命措施、效果的分析,培育同学评价历史大事和历史人物的力量。
2、过程与方法:引导同学依据教材、老师供应的相关史料及自己已有学问,找出问题,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进一步学会运用比较法(如胡佛与罗斯福、自由放任与新政等)、阅读法(教材、史料、图片等)、争辩法(你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方法学习探究相关问题。
姓名常伟单位莒县四中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罗斯福新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主要阐述了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措施和影响。
本课与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的调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说明了“经济理论和政策随着经济和社会环境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
而本课既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借鉴,又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条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
二、学生分析
1、高一下学期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参与积极性高,我将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并获得情感体验。
2、高一学生在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容易情绪化、简单化和偏执化,因此高一的教学应体现历史唯物主义观的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方法。
三、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
①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②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2.具体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
姓名韩静电话
学科高中历史年级高一年级
邮件
单位定陶县第一中学
教学主题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一、教材分析
本课节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二课,主要包括“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三部分。
其中心内容是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为应对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而对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自我调节。
其中罗斯福新政是核心,新政不仅对美国摆脱危机、恢复经济起到重大作用,而且对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调整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学生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对历史有了正确的认识,也基本具备了自主学习和归纳的能力,因此较为基础的知识完全可以通过自学而达到目标。
但是由于经济史本身的难度,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些困难,对于重点和难点的分析,仍然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导,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正确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和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姓名迟芳蕊电话学科历史年级高三邮件单位即墨市第一中学教学设计教学主题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一、教材分析30年代大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灾难的事实说明了资本主义传统的自由经济体制遇到严重的挫折。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给美国带来希望,也给资本主义带来希望!他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及西奥多罗斯福的曾经实践,开辟出一条国家干预经济的资本主义新体制。
这种体制使得资本主义经济体制重新焕发了活力!罗斯福以人类的共同的价值观为指导,关注下层、关注民生,使政府的职能扩大,国家保证民众的经济自由和经济安全,从巩固了民主政治!而社会保障法也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上较早的福利国家,使得资本主义内涵更加丰富,也能够容纳更多的生产力!罗斯福新政的实践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为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黄金时期”奠定了基础。
而罗斯福在整个新政过程中的执政作风和执政理念更是现代青年成长的重要精二、学生分析学生对调整经济的两种手段,即市场和宏观调控理解不深,对经济调控手段与社会制度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也模糊不清,授课时应该联系苏联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举例加深理解。
三、教学目标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措施,学会总结罗斯福新政的特点,能够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认识民主政治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导课环节:(视频播放)30年代大危机从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堪称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阴惨的时刻”,传统的资本主义自由经济体制的弊端显露、矛盾重重,资本主义该向何处去?面对这个问题,罗斯福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使资本主义发展重新焕发活力!(设计意图:视频播放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心理学无意注意的原理自然将学生带入课堂;本视频对30年代大危机有一个相对完整而形象的介绍,。
姓名钟长利电话
学科高中历史年级高一
邮件
单位广饶县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罗斯福新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罗斯福新政》是高中历史必修 II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学好它,为学生较好地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做了一个提前的铺垫。
2.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
3.教学重、难点(据课标与学生的感知水平确定)。
姓名岳勋单位嘉祥县教育教研室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在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施的。
它使美国摆脱了危机,并且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对二战后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
学好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二、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他们思维活跃,参与积极性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并获得情感体验。
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历史课堂,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在课堂上进行学习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高一学生在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容易情绪化、简单化和偏执化,教师在教学中应提供正确的评价方法并加强引导。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并分析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我在教学过程中会采取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合作探究及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等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了解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让学生感悟改革开放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通过学习罗斯福的个人品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姓名李涛电话
学科历史年级高二
邮件
单位山东省临邑一中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罗斯福新政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作用。
2、教学重点:罗斯福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3、教学难点: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二、学生分析
1、高中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不再满足于老师的照本宣科的讲解。
2、从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特征来看,高一的学生思维方式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已经初步具有了用抽象符号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但历史教学不能过度强调逻辑分析,还要注重历史学习的生动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罗斯福新政出台的背景;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两个阶段;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演示设置历史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