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透视规划鸟瞰图画法
- 格式:doc
- 大小:26.20 MB
- 文档页数:16
一点透视表现场景绘画步骤
透视是绘画中用来表现三维空间深度和远近关系的技巧,下面是一些绘制透视场景的基本步骤:
1. 确定画布和画面大小:首先确定你要绘制的场景的画布大小和整体布局。
这可以帮助你规划出适当的透视比例和构图。
2. 确定视点和视线:决定好观察者的视点和视线的方向,这将决定你绘制的场景的透视效果。
通常情况下,视点会放置在画面的某个位置,并且视线会沿着一个或多个方向延伸。
3. 绘制水平线和消失点:在画布上画一条水平线,它代表了观察者的眼睛高度。
然后确定一个或多个消失点,它们是视线延伸到无限远处时交汇的点。
消失点通常位于水平线的左右两侧,可以有多个。
4. 画出横平竖直的基本线条:根据场景的特点,在适当的位置上画出横平竖直的基本线条,它们代表了物体的边缘、墙壁等。
这些线条应该与视线相交,并趋向于消失点。
5. 绘制正交线条:使用消失点和基本线条作为参考,根据物体的形状和位置,绘制出更多的线条来构建物体的结构。
这些线条应该与基本线条平行或垂直,并趋向于相应的消失点。
6. 建立物体的形状:根据透视线条的引导,开始填充和细化物体的形状。
注意物体的远近关系和透视效果,使其看起来更加真实和立体。
7. 添加细节和阴影:在基本形状的基础上,添加更多的细
节,如纹理、颜色和阴影等,以增强场景的真实感和立体感。
8. 检查和修正:完成绘画后,仔细检查整个场景是否符合透视原理,如果有需要,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
以上是绘制透视场景的基本步骤,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请记住,透视是一个技巧性较强的绘画方法,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才能掌握。
第一章园林制图的基础知识园林制图是风景园林设计的基本语言,是每个初学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不仅应掌握制图工具的使用方法,还必须遵照有关的制图规范进行制图。
主要内容:绘图工具的使用基本的制图规范和画法第一节绘图工具及使用教学目的:使学生正确使用工具和仪器,掌握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保证绘图质量、加快绘图速度、提高绘图效率。
教学重点:丁字尺、三角板、图板结合应用。
难点:丁字尺、曲线板的应用。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现场演示。
常用的绘图工具及仪器有图板、丁字尺、三角板、圆规、分规、曲线板、铅笔等。
下面分别介绍各种工具及仪器的使用方法。
一、图板、丁字尺和三角板1、图板图板是用来固定图纸的,由木料制成,是最基本的工具。
图板的规格有零号(1200mm*900mm)、一号(900mm*600mm)和二号(600mm*450mm)三种规格,制图时应根据图纸大小选择相应的图板。
普通的图板由框架和画板组成,其短边称为工作边,面板称为工作面,板面要光滑平整,不影响画图的质量。
画板应避免乱刻乱划、加压重物或置于阳光下暴晒。
2、丁字尺丁字尺又称T形尺,由互相垂直的尺头和尺身组成。
尺身上有刻度的一侧称为丁字尺的工作边。
丁字尺分1200mm,900mm和600mm等几种规格。
丁字尺主要用来画水平线或配合三角板做图。
使用方法如下:(1)应将丁字尺尺头放在图板左侧,并与边缘紧贴,可上下滑动使用(如图一)。
(2)只能在丁字尺尺身上侧画线,画水平线必须自左至右。
(3)画同一张图纸时,丁字尺尺头不得在画板的其他各边滑动,也不能用来画直线(如图二)。
(图一)(图二)(4)过长的斜线也可用丁字尺来画。
(5)较长直线的平行斜线,如果用可调节尺头的丁字尺做图更为方便。
(6)丁字尺尺身要求平展、工作边平直、刻度清晰准确,尺头不得松动,因此丁字尺的放置应挂放或平放,不能斜倚放置或压重物,也不能用工作边来裁图纸。
提问:丁字尺尾部的小圆孔有什么作用?目的是使学生更加明确丁字尺的正确放置方法。
室内设计透视图中一点透视画法透视图是以作画者的眼睛为中心做出的空间物体在画面上的中心投影。
它具有将三维的空间物体转换成便于表达到画面上的二维图像的作用。
同时也是评价一个设计方案的好方法。
若想绘制理想的透视图,就必须重视透视图的科学性,应按照透视的基本规律,运用科学的作图方法进行绘制,才能使透视图中的物体形象真实地体现其形体结构与空间的关系。
我学习室内设计透视图的目的在于将所设计的室内空间更为立体、真确地表达出来,它是以最快的视觉语言向客户充分说明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和目的的表现手段。
画透视图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求消失点的作图方法,即先求直线的消失点,然后求直线全体的透视图,再决定必要的点和长度,如此便能求得正确的透视图。
所以说我们掌握正确的、简单易操作的透视规律和方法,对于手绘表现至关重要。
我们根据消失点的数量,室内常用的透视方法可分为: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
多练习透视方法会使人产生良好的透视空间感,透视感觉的好坏也往往与表现图的构图和空间的体量关系息息相关,好的空间透视关系决定哦好的画面构图。
一点透视画法:一点透视也称为“平行透视”,它是一种最基本的透视作图方法,即当室内空间中的一个主要立面平行于画面,而其他面垂直于画面,并只有一个消失点的透视就是平行透视。
一、透视画图步骤:1、在图纸上中央部分画出墙面的长度和高度。
(设长为6000mm,宽4000mm,高2600mm)2、在画面中确定视心CV的高度。
通常采用眼睛的高度1500mm左右最为合适。
按照视点EP的位置来确定视心CV,并将CV分别与a,b,c,d各点相连。
3、将线段da向右延长,并在延长线上按照相应测出d1,d2,d3各点的距离。
4、分别通过视心CV和点d3作水平线与垂直线,求出两线的焦点,其该点为立点SP。
5、分别了解立点SP和d1,d2,d3点并延长,求出d1’,d2’。
6、分别通过点d1’,d2’作水平线和垂直线,以变现空间的进深,从而画出空间中的基准网格。
一点透视景观空间步骤
1. 确定透视法:选择适合的透视法,例如单点透视法、两点透视法或三点透视法。
2. 确定视点和视线:确定视点即画家或观察者所在的位置,并确定视线即观察者目光所指的方向。
3. 绘制水平线和消失点:水平线是一个水平的线,代表了观察者的视线高度。
根据选择的透视法确定消失点,消失点是指物体在透视中逐渐缩小并最后消失的点。
4. 绘制主要元素:在视线上绘制景观空间的主要元素,例如建筑物、道路、树木等。
根据视点的位置和消失点的位置,调整元素的大小和方向,以使其遵循透视规律。
5. 添加细节和深度:在主要元素的基础上,添加细节,如窗户、门、花园等。
通过绘制更远处的元素,如街道、山脉等,增加景观空间的深度感。
6. 渲染光影效果:根据光线的方向和强度,给主要元素和细节添加阴影和高光,以增强透视效果和真实感。
7. 着重表达透视效果:通过加强透视线、使用对比度和色彩,强调透视效果,使景观空间更加立体和具有深度感。
总之,透视景观空间的步骤涉及到选择透视法、确定视点和视线、绘制水平线和消失点、绘制主要元素、添加细节和深度、
渲染光影效果,以及着重表达透视效果等。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创造出具有透视效果和立体感的景观空间绘画。
一、鸟瞰图鸟瞰图是视点高于建筑物的透视图,多用于表达某一区域的建筑群或园林总平面的规划,对于这类鸟瞰图通常采用网格法来绘制。
本节介绍的鸟瞰图是建立在画面仍然垂直于基面,只是提高视平线的情况下所作的透视图。
如前所述提高视平线也应增加视距,否则图形会出现失真。
实际画图时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控制图形中的失真。
如图8-70所示是水平面上正方形网格的透视,以两灭点M1和M2的连线为直径画圆,凡与圆周相接或超出圆周的透视正方形都是失真的,最近角点出现≤90°的夹角,这不符合视觉印象。
圆周内透视正方形最近角虽然大于90°,但许多正方形的透视看起来也是厂失真的,其中愈偏离主视线的透视正方形看起来也愈失真,在主点:‘到灭点的中点划两条铅垂的双点划线,它们与灭点圆周的范围称为允许误差的范围。
试验表明:在这个允许的范围内。
能保证与视觉的一致性并满足设计要求。
在此范围内先定最近角点0°,过0°画一条水平线作为基线。
(一)一点透视鸟瞰图如图8-71(a)所示的总平面图,建筑、树木、道路的方向各不相同,也不规则时,可用一点透视方格网来绘制鸟瞰图。
(1)在总平面图上,先定位置适当的画面ox ,按选定的方格宽度画出正方形网格,使一组网格线平行于画面,另一组网格线垂直于画面,如图8-71(a)所示.(2)在图纸上画视平线并选定主点s′位置,在s′的一侧设置距点,即正方形对角线的灭点M d。
按选定的视高画基线o′x′,在o′x′上定出垂直于画面的格线的迹点1、2、……。
连接各迹点和主点,就是垂直于画面的一组格线的透视.连OM d是对角线的透视,过交点作基线o′x′的平行线,就是平行于画面的另一组格线的透视,从而得到一点透视方格网,见图8-71(b)。
(3)根据总平面图中,建筑、道路、树木在网格中的位置,尽可能准确地定出它们在透视网格中的位置,画出透视平面图。
(4)透视高度可按下述方法量取:如图8-71(b)所示,如墙角线a0A0的真实高度相当于1.2个网格宽,则于a0处作水平线与相邻网格交于c0、d0, c0d0即为a0处一个网格的宽。
第二章规划专业常用透视规律2.1一点透视鸟瞰图步骤详解2.1.1 设计平面图转化一点透视鸟瞰图方法详解2.2 两点透视鸟瞰图步骤详解2.2.1规划设计平面图转化两点透视鸟瞰图方法详解2.3 三点透视鸟瞰图步骤详解2.3.1 三点透视理论及在鸟瞰图中的运用2.3.2 规划设计平面图转化三点透视鸟瞰图方法详解3.3鸟瞰图中的配景表达3.3.1 鸟瞰图中的植物画法3.3.2 鸟瞰图中的远山、远水画法3.3.3 满足空间的远景处理手法详解2.1一点透视鸟瞰图步骤详解第一步:分析首先我们拿到一平面图,要分析该平面图适合从哪个角度来画鸟瞰图,对于一点透视的鸟瞰图来说,往往楼层的高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点透视的鸟瞰图适合前景建筑较低,远景建筑较高的角度,否则近景建筑高度过高的话就会遮挡到后面大部分的容。
我们以一平面图来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该图红色部分为高层建筑,而非红色部分建筑楼层较为平均,所以我们选择如下角度。
然后将其划分为4*4的网格,以方便我们寻找透视底图当中对应的位置。
第二步:构图及透视(1)初学画鸟瞰图时很多同学容易把画面画的过满,所以我们在画图时先画出一个距离纸边一厘米的构图框,然后再找出视平线和灭点(视平线在画面上方的三分之一处,灭点定在视平线二分之一位置靠右偏移一点的位置),在此基础上找出平面底图大概的位置。
2、将找好的底图进行等分,且找出对角线与等分线相交的点,找出网格纵向的线。
3、过相交的点找出横向的分割线,求的网格第三步:定位根据平面图找出对应的透视底图,第四步:体块找出的建筑体块进行拔高第五步:细节及配景1刻画出建筑的细节2刻画出配景以及建筑的投影,从而完成鸟瞰图。
2.2.1规划设计平面图转化两点透视鸟瞰图方法详解第一步:分析首先我们拿到一平面图,要分析该平面图适合从哪个角度来画鸟瞰图,对于两点透视的鸟瞰图来说,要选择符合透视近大远小规律的视角。
以下图为例视角A和B符合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较容易处理透视,而视角C,正好跟透视规律相违背,这样的视角不利于处理透视关系,所以选择视角A/B,本案例以B视角为例。
一套简单的鸟瞰图绘制步骤
▲ 借助同学的一张快题平面图线稿进行鸟瞰图转换(适合初学者和考研快题中鸟瞰图的表现)
▲步骤一:
先根据两点透视把平面图中的场地轮廓线、入口、道路、场地、水体等节点位置确定好,然后把一些立体的景观小品垂直方向立起来。
▲步骤二:
在前一个步骤的基础上,添加植物,植物比较密集的位置可整体处理;然后根据已确定的光影方向添加投影。
▲步骤三(192号):
用凡迪马克笔(后面笔号均为凡迪马克笔)192号先把草坪的颜色区分,注意颜色的虚实关系;
▲步骤四(48号):
用48号马克笔图中水体部分区分,注意水体的颜色轻重变化。
近水与远水的虚实变化;有喷泉位置用笔时注意留白。
▲步骤五(72+210+95):
特色树或点景树的处理,72处理树的亮面,210处理树的灰面,95处理树的暗面位置;需要注意颜色之间的过渡变化。
景观墙可选择留白,或用红色马克笔简单处理。
▲步骤六(192+36+195)
行道树的处理,192处理树的亮面,36处理树的灰面,195处理树的暗面位置;同样需要注意颜色之间的过渡变化。
▲步骤七(195+197)
其他剩余植物的颜色处理,可以统一一种颜色处理,也可以根据植物的分类区分,但是颜色不宜色差太大。
▲步骤八(201+109)
铺装的处理,用较浅的冷灰色或者褐色,需注意铺装的颜色变化,近实远虚。
END。
第二章规划专业常用透视规律
2.1一点透视鸟瞰图步骤详解
2.1.1 设计平面图转化一点透视鸟瞰图方法详解
2.2 两点透视鸟瞰图步骤详解
2.2.1规划设计平面图转化两点透视鸟瞰图方法详解2.3 三点透视鸟瞰图步骤详解
2.3.1 三点透视理论及在鸟瞰图中的运用
2.3.2 规划设计平面图转化三点透视鸟瞰图方法详解
3.3鸟瞰图中的配景表达
3.3.1 鸟瞰图中的植物画法
3.3.2 鸟瞰图中的远山、远水画法
3.3.3 满足空间的远景处理手法详解
2.1一点透视鸟瞰图步骤详解
第一步:分析
首先我们拿到一张平面图,要分析该平面图适合从哪个角度来画鸟瞰图,对于一点透视的鸟瞰图来说,往往楼层的高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点透视的鸟瞰图适合前景建筑较低,远景建筑较高的角度,否则近景建筑高度过高的话就会遮挡到后面大部分的内容。
我们以一张平面图来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该图红色部分为高层建筑,而非红色部分建筑楼层较为平均,所以我们选择如下角度。
然后将其划分为4*4的网格,以方便我们寻找透视底图当中对应的位置。
第二步:构图及透视
(1)初学画鸟瞰图时很多同学容易把画面画的过满,所以我们在画图时先画出一个距离纸边一厘米的构图框,然后再找出视平线和灭点(视平线在画面上方的三分之一处,灭点定在视平线二分之一位置靠右偏移一点的位置),在此基础上找出平面底图大概的位置。
2、将找好的底图进行等分,且找出对角线与等分线相交的点,找出网格纵向的线。
3、过相交的点找出横向的分割线,求的网格
第三步:定位
根据平面图找出对应的透视底图,
第四步:体块
找出的建筑体块进行拔高
第五步:细节及配景
1刻画出建筑的细节
2刻画出配景以及建筑的投影,从而完成鸟瞰图。
2.2.1规划设计平面图转化两点透视鸟瞰图方法详解
第一步:分析
首先我们拿到一张平面图,要分析该平面图适合从哪个角度来画鸟瞰图,对于两点透视的鸟瞰图来说,要选择符合透视近大远小规律的视角。
以下图为例视角A和B符合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较容易处理透视,而视角C,正好跟透视规律相违背,这样的视角不利于处理透视关系,所以选择视角A/B,本案例以B视角为例。
会很“别扭”。
第二步:透视
(一)、构图
无论是一点透视还是一点斜透视我们都运用了构图框,构图框是解决构图过大或过小行之有效的方式。
没有熟练的构图能力时切不可跳过这个步骤。
首先画出距离纸边2cm的构图框。
(二)、透视
鸟瞰图中透视是最难解决的一个环节,虽然无法在纸上找到灭点,但通过以下方法就可以轻松把握透视。
(1)、在纸上任意画出一条视平线,定出灭点位置,找到中点,将中点往右边偏移得到一条直线L(这里我们以右边为例,该直线往左或者往右偏取决于观察平面图的视角,在直线L上取一点P,然后连接V1、V2,观察V1PV2的角度,该角度约为110度左右,角度过大或者过小都会使透视底图变形。
(如图所示)
(2)、在此基础上截取出正方形ABCP,人眼对透视当中的正方形很敏感,我们可以直接将正方形找出(如图所示),可以根据对角线原理推导出2:3和2:1的矩形关系。
(这三种比例关系基本能够概括我们能够遇到大部分地块只需在此基础上适当的增加或者减少即可)(如图所示)
(3)、在大的纸面上找出对应的直线L的位置,在L1上取P1点,该点距离构图框的位置约3cm,这个位置不会使构图过于靠上或靠下,(如图所示)
(4)、然后将V1P,V2P平行移动到P1点位置得到的V1’P1V2’(如图所示),
(5)、连接AC点,将AC平行移动与V1’P,V2’P相交于A1C1,(如图所示A1,C1距离构图框约2-3cm为适中的构图,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将AD平行移动到过A1点位置,将CD平行移动到C1点位置。
得到底图A1B1C1P1(如图所示)
(6)、根据对角线原理将小图等分4*4等分,并对应大图位置进行4*4等分如图所示
第三步:定位
将平面图进行等分,对应平面图找出透视底图中构筑物的位置,构筑物全部概括为方形(如图所示)
第四步:体块
将体块以方体的形式拉高,在方体的顶部切割出建筑的造型,这样可减少不必要的结构线条如图所示。
第五步:细节及配景
完善路网结构,刻画出细节。
刻画出配景及投影以完成鸟瞰图。
画出投影及配景完成鸟瞰图。
2.3.1 三点透视理论及在鸟瞰图中的运用
第二步:透视
(一)、构图
无论是一点透视还是两点透视我们都运用了构图框,构图框是解决构图过大或过小行之有效的方式。
没有熟练的构图能力时切不可跳过这个步骤。
首先画出距离纸边2cm的构图框。
(二)、透视
鸟瞰图中透视是最难解决的一个环节,虽然无法在纸上找到灭点,但通过以下方法就可以轻松把握透视。
(1)、在纸上任意画出一条视平线,定出灭点位置,找到中点,将中点往右边偏移得到一条直线L(这里我们以右边为例,该直线往左或者往右偏取决于观察平面图的视角,在直线L上取一点P,然后连接V1、V2,观察V1PV2的角度,该角度
约为110度左右,角度过大或者过小都会使透视底图变形。
(如图所示)
(3)、在此基础上截取出正方形APCD,人眼对透视当中的正方形很敏感,我们可以直接将正方形找出(如图所示),可以根据对角线原理推导出2:3和2:1的矩形关系。
(这三种比例关系基本能够概括我们能够遇到大部分地块只需在此基础上适当的增加或者减少即可)(如图所示)
(4)、:在大的纸面上找出对应的直线L的位置,在L1上取P1点,该点距离构图框的位置约3cm,这个位置不会使构图过于靠上或靠下,(如图所示)
(4)、然后将V1P,V2P平行移动到P1点位置得到的V1’P1V2’(如图所示),
(5):连接AC点,将AC平行移动与V1’P,V2’P相交于A1C1,(如图所示A1,C1距离构图框约2-3cm为适中的构图,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将AD平行移动到过A1点位置,将CD平行移动到C1点位置。
得到底图A1B1C1P1(如图所示)
(6),根据对角线原理将小图等分4*4等分,并对应大图位置进行4*4等分如图所示
(三)、定位
根据平面图找出对应的透视底图,找透视底图时应先忽略细节,将所有的体块均概括为方形。
(四)、体块
(一)(1)画出体块高度之前先画出高度的参考线这是三点透视的关键一步,先找出中间无透视变化的线(一般定在A点的位置)如图所示
(2)、定出边缘的线a、b
(3)、然后找边缘倾斜线与没有透视线之间的等分线c、d (4)、重复上述步骤找出e、f、g、h
(二)将体块给出高度,在顶面切割出建筑造型,这样可减少不必要的结构线条。
(五)、配景及细节
在体块的基础上找出建筑的细节,刻画背景从而完成鸟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