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推拿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845.00 KB
- 文档页数:5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推拿按摩作者:来源:《健康管理》2015年第12期膝关节是全身最大的关节,承受人体的大部分重量,是最易损伤的关节之一。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由于膝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和慢性积累性关节磨损,引起膝部关节软骨变性,关节软骨面反应性增生,骨刺形成,导致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伴关节活动弹响及摩擦音的一种病症。
本文将结合案例介绍推拿按摩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病例介绍主诉及现病史患者女性,62岁,退休。
因“左膝关节疼痛5年,加重1周”就诊。
患者5年前出现活动后左膝关节疼痛,休息后略减轻,走路时有摩擦感,未予重视。
1周前爬山后,出现左膝关节疼痛加重,乏力,伴行走困难,下蹲受限,无下肢放射痛,无麻木及抽搐,服用止痛药效果不理想。
查体左膝关节略肿胀,双膝关节内外膝眼压痛(+),关节变形,以左膝为甚。
左膝屈曲80°、外旋10°,下蹲明显受限。
影像学检查X线显示,双膝髌骨边缘、胫骨平台及髁间嵴骨质增生明显,左膝关节甚;膝关节周围韧带钙化,表现为关节面软骨磨损,部分脱落,间隙变窄、不等宽。
治疗采用左膝关节部位推拿手法治疗,舒筋通络、活血止痛、滑利关节,隔天治疗,10次为1疗程。
辅以大功率超短波照射等方法消炎、退肿、止痛,每日1次,共20次。
每天做3遍自我锻炼操。
1周后局部肿胀、疼痛缓解,左膝关节恢复正常活动。
1个月后疼痛消失。
常见病因运动不当:运动前没做好准备活动或运动量太大,可造成关节的损伤,特别是身患关节滑膜炎或骨性关节炎的人,更容易引起关节疾病发作或加重。
爬山锻炼时,由于中老年人膝关节退变、骨质增生的情况一般都比较严重,在上山、下山的过程中,全身的重量完全压在一侧膝关节上,膝关节承受的压力更是比正常站立时高出数倍。
若以爬山、爬楼作为锻炼膝关节的方法会进一步加重关节的损伤。
练习太极拳时,由于练习动作不纯熟,或者架式过低,从而加重了膝关节的负担。
老年人由于本身骨质较疏松,关节退行性改变等,就有可能在练拳中损伤自己。
小针刀结合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56例苏新挺,蒋碧明,苏德跃(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福建厦门361100)关键词:膝骨关节炎;小针刀;推拿中图分类号:R684.3文章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6-978X(2020)05-0026-02KOA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多由膝关节外伤、退行性病变、过度劳累引起,常见于中老年群体,患者临床表现为膝关节肿痛、弹响、局部肿胀、积液及活动障碍等[1]。
KOA可使患者活动受限,影响其日常生活,严重者还可并发肌肉萎缩、膝关节畸形等病症,危害较大。
临床治疗KOA常用方法为小针刀治疗,但其单独进行治疗后容易复发,效果并不理想。
而随着临床对本病的深入研究,有学者发现中医手法治疗本病疗效独特,便提出了在小针刀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KOA的建议[2]。
鉴于此,本文围绕“小针刀结合推拿治疗KOA的临床疗效分析”这一主题,对我院收治的KOA患者展开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从2018年11月1日 2019年9月30日期间于我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KOA患者中选择56例纳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抽签法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28例)、结合组(28例)。
对照组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40岁 75岁,平均(58.94ʃ5.22)岁;单膝发病9例,双膝发病19例。
结合组中,男11例,女17例;年龄42岁 75岁,平均(59.79ʃ5.35)岁;单膝发病10例,双膝发病18例。
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纳入标准符合《膝骨关节炎的规范诊治与阶梯治疗》[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均经X线片、CT及医师手法检查确诊;患者同意签订研究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骨性疾病者;发病部位存在溃烂、感染情况者;存在骨质疏松病史者。
2治疗方法2.1对照组予以小针刀治疗:常规消毒膝关节部位,铺巾,使用利多卡因行常规局麻;选用Ⅰ型3号小针刀,对患者患膝髌骨上下左右处明显压痛点加压进针,1个 2个点/次;进针后,行推刮、铲磨、松解操作,患者局部产生膨胀感或感觉针刀有所松动时抽出针刀,行压迫止血处理,消毒切口后贴创可贴;若患者患膝伴有关节积液,则先行抽液,加压包扎,小针刀治疗于3d后进行。
中医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认识和治疗(各家所见)骨关节炎,又称增生性关节病,属祖国医学骨痹范畴。
《内经》日:“ 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日骨痹。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约占各类各型关节炎的40%左右,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以膝关节软骨变性、x线摄片示“ 骨质增生” 、腿软欲跌、局部疼痛、跛行、膝关节仲屈受限为主要特征。
由于本病病情复杂,病程长,西医治疗疗效不佳,故而患此病求治于中医者众多,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此病的概况综述如下:一、中药内服1、分型辨证治疗临床上治疗本病常用分型辨证方法,而具体分型意见,则仁智各见。
多数医家主张分为三型:①风寒湿痹型:临床表现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不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舌淡苔白腻,脉弦紧或濡数。
②瘀血闭阻型:表现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见固定的腰背疼痛,或双膝关节疼痛,行路困难,下肢麻木,夜间或遇寒冷时上证加重,舌暗紫苔白,脉细涩。
③肝肾不足型:证见腰膝酸软,骨节疼痛,屈伸不利,筋肉萎缩,肢体麻木,遇劳加重,且反复发作,伴面色少华,形寒肢冷,或头晕耳鸣,筋脉拘急,舌淡苔白,或舌红少苔,脉沉弱或沉数。
刘氏对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病辨证亦分为三型:即气滞血瘀型、寒湿痹阻型和肝肾亏虚型。
吴氏等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21例分为7类痹证进行辨证治疗,其中行痹治以疏风通络、舒筋散结,方用防风汤加玉屏风散:黄芪、防风、白术、五加皮各15克,赤芍、秦艽、当归各129克,羌活、牛膝各10克;着痹治以利湿行水、消散通络,方用四妙散加昧:苍术、黄柏、泽泻各10g,薏苡仁20g、牛膝、萆薜、夏枯草、五加皮、木瓜各l5g,白术、茯苓各12g.痛痹治当祛寒止痛、舒筋活络,方用仙桃丸合乌术散( 《普济方》) 加味:威灵仙 15g、五灵脂15g、川乌5g、苍术、白术、牛膝、桂枝、甘草各10g:热痹治当清热消肿止痛,方用白虎加苍术汤:石膏30g、知母12g、甘草、苍术、黄柏、牛膝各10g,薏苡仁15g;瘀痹治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用活络效灵丹( 《医学衷中参西录》) 加味:丹参15g、当归、乳没、牛膝、川芎、桃仁、红花、秦艽、羌活、元胡、五灵脂、地龙各10g:湿痹治以祛痰散结、利湿行水,方用白芥子散( 《证治准绳》) 加减:白芥子、桂枝、木香、没药、葶苈子、泽泻各10g,泽兰、防已各15g;虚痹中肝气不足型,治以补肝益气、养阴生津、强筋健膝,方用自芍甘草汤加味:白芍15g,甘草、山茱萸、菟丝子、木瓜、五加皮各15g,赤芍、牛膝各10g:肝肾两亏型,予服健步虎潜丸,早晚各服l 丸。
如何正确进行膝关节疼痛的按摩和理疗膝关节疼痛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常常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
正确进行膝关节疼痛的按摩和理疗是缓解膝关节疼痛的有效方法。
本文将为您介绍如何正确进行膝关节疼痛的按摩和理疗。
第一节:了解膝关节疼痛的原因膝关节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由于运动损伤、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引起。
在进行按摩和理疗之前,了解疼痛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您不确定疼痛的原因,建议您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理疗师,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第二节:选择合适的按摩技术1. 穴位按摩:膝关节周围有多个穴位,按摩这些穴位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常用的穴位有阴陵泉、阳陵泉、曲池等。
在按摩时,可以用指尖轻轻按压穴位,每个穴位按摩2-3分钟,每天进行数次。
2.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促进气血流通、舒缓肌肉、缓解疼痛。
可以选择专业的推拿按摩师进行膝关节的推拿按摩,或者自己学习一些简单的推拿手法,在家中进行按摩。
3. 摩擦按摩:摩擦按摩是通过摩擦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和组织,刺激神经末梢,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疼痛。
在进行摩擦按摩时,可以使用一些按摩油或乳液,用手掌或指尖轻柔地按摩膝关节周围的肌肉。
注意力度要适中,避免造成过度压力。
第三节:正确的理疗方法1. 热敷:热敷是一种常用的理疗方法,可以通过增加膝关节周围的血液流量来舒缓疼痛。
可以使用热水袋、热敷贴或热毛巾等作为热敷工具,将其放在膝关节处,保持15-20分钟。
2. 冷敷:冷敷可以减轻膝关节的肿胀和炎症,缓解疼痛。
可以使用冰袋、冰块或冷敷贴等作为冷敷工具,将其放在膝关节处,每次冷敷持续15-20分钟。
3. 理疗器械:市场上有一些专门用于膝关节理疗的器械,如膝关节支架、理疗仪器等。
使用这些器械前,建议您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并按照说明书正确操作。
第四节:注意事项在进行膝关节疼痛的按摩和理疗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注意力度:按摩和理疗时,力度要适中,避免造成过度压力或伤害膝关节。
膝关节疼痛的手法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膝关节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运动受伤、关节炎和肌肉劳损等。
为了缓解膝关节疼痛并促进康复,手法治疗方法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治疗选择。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手法治疗方法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一、膝关节疼痛的手法治疗方法1. 滚轮按摩法:滚轮按摩法是一种通过应用适当的压力和运动来促进膝关节血液循环和放松肌肉的方法。
使用一个光滑的滚轮轻轻按摩膝关节区域,可以减轻疼痛并增加关节的活动度。
按摩时要注意控制力度,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疼痛加重。
2. 拇指压迫法:拇指压迫法是通过用拇指施加压力在膝关节上进行按摩的方法。
可以沿着关节线和肌肉组织施加适度的压力,以减轻疼痛和放松紧张的肌肉。
使用拇指按摩时,要控制力度和频率,不要过度用力,以免造成不适。
3. 推拿按摩法:推拿按摩法是一种中医传统疗法,通过按摩和揉捏膝关节和周围组织来改善血液循环和缓解疼痛。
推拿按摩师可以利用手掌、指尖或手指关节等部位进行按摩,有助于减轻肌肉紧张和痛觉传递。
在接受推拿按摩时,要选择专业有经验的按摩师,并告诉他们关于自己的症状和需求。
4. 指压法:指压法是一种源于中医的手法治疗方法,通过用手指对特定穴位施加压力来缓解关节疼痛。
在膝关节疼痛时,可以通过按压膝周围的穴位,如曲池、阳陵泉和阴陵泉等,来改善血液循环和缓解痛苦。
指压时要掌握正确的穴位和力度,可以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二、膝关节疼痛的注意事项1. 适当休息:在感到膝关节疼痛时,适当休息是非常重要的。
避免进行剧烈的运动或长时间负重,以防止进一步损伤关节和加重疼痛。
休息可以给关节足够的时间来恢复和修复,有利于康复过程。
2. 注意保暖:保持膝关节的温暖是预防和缓解疼痛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寒冷的天气中,穿上适当的衣物和保护性装备,特别是对那些需要进行户外活动或运动的人来说更加重要。
保持关节的温度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减轻疼痛。
3. 规避过度使用:如果膝关节疼痛与过度使用有关,应尽量避免或减少与之相关的活动或动作。
易罐结合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易罐结合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通过对易罐的治疗机制和推拿在治疗关节疾病中的作用进行分析,观察易罐结合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
研究结果表明,易罐结合推拿能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和改善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建议在临床实践中更广泛应用易罐结合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探讨易罐结合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易罐,推拿,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治疗机制,关节疾病,疗效评估,安全性评估,建议,展望,结论总结1. 引言1.1 疾病背景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中,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其患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膝骨性关节炎主要是由于关节软骨逐渐磨损导致关节间的关节骨直接接触,引起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
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造成严重的残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目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但这些治疗方法往往不能完全根治病情,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
寻找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治疗方法对于提高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易罐结合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为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易罐结合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探讨该治疗方法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评估易罐结合推拿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2. 探讨易罐结合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机制,揭示其对关节疾病的作用途径。
3. 分析易罐结合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安全性,评估其对患者身体健康的影响。
通过这些研究目的,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易罐结合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更科学的指导。
中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的疗法多种多样,以千年的实践证明了其独特的治疗效果,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处理也有着独特的视角和方法。
本篇将主要围绕中药内治、中药外治、针灸、中医推拿以及刺络拔罐这几种常用的中医疗法,展开讨论。
一、中药内治中医学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划归到“痿证”和“痹证”的范畴。
主要病变部位在骨骼,而疾病的根源则被认为是肾。
在疾病形成的过程中,肾精亏虚,导致骨髓无法获得充足的滋养,因此疾病发作。
因此,在进行临床治疗时,基本原则应是强化精气,补充肾功能,稳固基础,扶正元气,以及填充骨髓。
根据中医的辨证理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以被分为三种类型:瘀血闭阻型、寒湿痹型、肝肾不足型。
下面将对这三种类型的表现和治疗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1、肝肾不足型这种类型的主要表现是反复发生的膝部酸痛,酸软无力,肌肉萎缩,膝关节屈伸困难,肢体感觉麻木。
在一些情况下,还可能伴随有腰酸、耳鸣、头晕、形寒肢冷、面色少华等症状。
劳累后,这些症状往往会变得更加明显。
在脉象方面,可能表现为脉沉数或脉沉弱,舌象可能呈红色,舌苔较少,或者舌体偏淡,舌苔呈白色。
在治疗这种类型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时,可以选用六味地黄汤。
这种方剂能强筋壮骨,补益肝肾,对于缓解症状具有显著效果。
2、寒湿痹型寒湿痹型的主要表现是膝关节酸痛,伴有肿胀或重着感,遇冷症状加重,遇热则缓解。
此型患者的舌象常见淡红,苔薄白腻,脉象濡缓。
治疗方案通常选择独活寄生汤,其功效为温经通络,散寒除湿。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当保持关节部位的温暖,并减少关节的活动。
饮食上,应当以低脂肪、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为主,同时还可多摄入桂枝、羊肉、狗肉等温阳补气的食物。
3、瘀血闭阻型瘀血闭阻型则表现为膝关节剧痛,关节处肿胀明显,有明确的疼痛点,部分患者还伴有腰背疼痛,且在寒冷、夜间或活动后症状会加重。
这类患者的舌质常淡,舌苔薄黄,脉象细涩。
在治疗上,常选用桃红四物汤,具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
崔述生教授“膝部八法”推拿手法配合“软伤洗剂”熏熥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经验撷菁崔述生教授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中医推拿治疗专家,他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技术。
他所提出的“膝部八法”推拿手法配合“软伤洗剂”熏熥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崔教授的治疗经验和技术要点,希望能为正在饱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困扰的患者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什么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关节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活动障碍等症状。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原因可能与年龄、生活方式、体重、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一旦发生,常常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手术治疗,但往往效果有限或者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崔述生教授的治疗方法是一种全新的中医推拿疗法,主要包括“膝部八法”推拿手法和“软伤洗剂”熏熥治疗。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治疗方法的具体内容。
一、膝部八法推拿手法崔述生教授提出的“膝部八法”推拿手法是一种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特殊推拿手法,包括揉、捏、推、拉、滚、搓、按、拍等八种手法,通过按摩膝关节周围的经络、穴位,以及局部软组织和韧带,调和气血、活血化瘀、舒筋活络,达到减轻疼痛、消肿、增加关节活动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
膝部八法推拿手法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长期实践才能掌握,崔教授曾经在多家医院传授过这一手法,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受益匪浅。
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手法需要综合运用膝关节的解剖学知识、经络学、穴位学等理论知识,同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因此操作难度较大,需要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和技术功底。
二、“软伤洗剂”熏熥治疗崔述生教授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时,还会配合使用“软伤洗剂”进行熏熥治疗。
所谓“软伤洗剂”是一种由中草药提炼而成的外用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各种软组织损伤和骨关节炎疾病。
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推拿治疗1.概述膝关节骨关节炎,名称多样,有称作退化性或老年性关节炎的,有称为增生性关节炎的。
2.病因病机⑴老年性骨质退行性改变,属原发性,多见于50岁以上,膝关节劳损多的老年人。
⑵膝关节畸形,如膝内、外翻者,或膝关节部位骨折者,造成关节受力不均或关节面不光滑,加速骨质退变,属继发性.3.临床表现⑴膝关节的疼痛:起病缓慢,大多数病人在膝关节遭受一次轻微损伤或感受风寒湿之后才有疼痛出现,或无任何诱因,感到膝部酸痛,主动屈伸膝关节时,髌骨下摩擦感,之后逐渐加重,上、下楼梯,久坐站立时疼痛明显,稍活动后减轻,但劳累后加重,重者入夜痛甚,可影响睡眠。
⑵肿胀:早期一般无明显肿胀,多于不严重的外伤后引起关节肿胀,疼痛。
休息1~2个月症状自然消退,有时可反复发作。
⑶功能障碍:早期病人无明显功能障碍,晚期可出现显著的活动受限。
⑷随病情发展,可见关节粗大,股四头肌萎缩。
⑸于髌骨周围,侧副韧带处可找到压痛点。
⑹X线:早期X线片常为阴性,以后可见关节边缘部胫骨髁间嵴有明显骨刺形成,关节腔狭窄。
其狭窄常是不一致的,内侧的狭窄常较重。
关节面硬化明显,软骨下有时可见小的囊性改变,多为圆形,囊壁骨致密,有时可见关节内游离体或钙化斑.4.治疗⑴仰卧位,膝关节伸直,以法在髌上方操作,以指揉或掌揉法在髌下,内、外侧操作15分钟.⑵拔伸屈膝法:患者仰卧位,膝关节曲屈90°左右,助手固定住大腿,医者双手握住踝关节先做对抗牵引半分钟左右之后,在保持牵引力的同时左右扭动2~3次,然后将膝关节尽量屈曲,再恢复至膝关节屈曲90°位,可行2~3遍,最后一遍在保持一定牵引的情况下,助手慢慢放松,使患膝完全伸直。
⑶用拿法拿股四头肌及小腿后侧肌肉3~5遍,搓揉膝。
其他:中药外敷。
膝骨关节炎的推拿疗法膝骨关节炎又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为临床常见疾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概述】此病属祖国医学“骨痹"范畴,现代医学认为,该病早期是一种非炎症性疾病,晚期则表现为非细菌性炎症。
膝骨关节炎的成因以往多认为是老年关节退行性改变的结果,近年来对关节炎的研究结果表明,关节应力失衡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因素,其病始于关节软骨。
人体的关节软骨面有一定的力学负重范围,由于损伤,关节内病变及风、寒、湿邪侵袭造成关节不稳,打破了这种均衡,因而发病。
临床可见膝关节肿大、疼痛、活动受限,X线拍片显示膝关节骨质增生或骨刺形成,关节间隙内有大小不等、数目不一的游离体等。
目前各类药物治疗本病的疗效尚无突破性的进展,而采用按摩手法可以纠正膝关节由于退变、损伤、劳损造成的关节不稳,促进关节周围的气血循环,从而达到舒筋通络、松解关节软组织的挛缩变性、消肿镇痛的目的.【按摩疗法】(1)取仰卧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自上而下旋推其患侧膝关节周围5分钟。
(2)取仰卧位,家人立其患侧,一手患者髌骨外侧缘,一手握患肢踝部,屈伸膝关节十数次,直至完全屈曲膝。
(3)取仰卧位,家人将其患侧膝关节屈曲至90度,小腿内旋或外旋,摇转2~3次,然后伸直,继而屈曲,使足跟与臀部接触。
(4)取仰卧位,家人用拇指指端按压患肢阴陵泉、血海、足三里穴各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
(5)取仰卧位,患侧膝关节屈曲,下肢肌肉放松,家人用两手拇指横放于膝关节两侧膝眼处,其余四指置于膝关节外后方,两手拇指沿膝眼,用适当力量作向心性摊挤,然后两拇指再沿膝关节间隙自前向后推挤,重复操作10遍.膝侧副韧带损伤的推拿疗法膝侧副韧带损伤的推拿疗法,于膝关节周围施以散法、搓法。
1.病人仰卧,膝关节尽量伸直,医者立于患膝外侧用掌揉或指揉法在痛点及周围操作5~10分钟。
2.内侧副韧带损伤者,施于盘膝法。
病人坐于床边,双腿自然下垂,助手坐于病人背面,医者半蹲于患者对面,一手拇指压在痛处,其余四指扶住膝关节前外侧,另一手握住踝上方,在牵拉拔伸下做环摇法6~7次,然后术者站起,拔直膝关节,扶膝之手置于膝关节内侧,快速屈曲膝关节,使患侧足部置于健膝之上,扶膝之手以拇指按揉捋顺痛点,之后另一手将膝关节拔伸,施一次复一次。
3.外侧副韧带损伤者患者侧卧于床上,患肢在上,医者立于其前,一手拇指压在痛处,其余四指置于膝关节前内侧,另一手握住踝上方,在牵拉拔伸情况下做环摇法6~7次,在保持拔伸情况下,扶膝之手拍击膝后侧,握踝之手将患肢屈膝屈髋,使足跟近臀,扶膝之手以拇指按、揉痛点及捋顺法数次,另一手将患肢拔伸,施一次复一次。
4.于膝关节周围施以散法、搓法.5.调护:损伤轻者,于伤后二、三天鼓励患者锻炼股四头肌.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推拿疗法膝关节负重大,其滑膜面积在全身关节是最大的,膝关节关节囊的内层为滑膜组织。
1.概述滑膜有着丰富的血管,滑膜细胞分泌滑液,营养关节软骨,润滑关节,减少摩擦,散发关节活动时所产生的热量。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是指膝关节损伤后滑膜的无菌性炎症,临床上分为急、慢性两种。
2.病因病机⑴急性滑膜炎,多因膝关节急性损伤,如扭伤、挫伤、骨折、暴力打击等引起,滑膜充血、渗出、水肿,可造成关节囊积液、血肿.⑵慢性滑膜炎,一般由急性创伤性滑膜炎失治转化而成。
或由其他慢性劳损,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刺激滑膜产生炎性渗出,滑膜粘连增厚而成,临床上多属风寒湿三邪所致的痹证范畴。
3.临床表现⑴急性损伤者有明显的外伤史,慢性者,多见于老年人,或膝关节畸形者,如膝内或外翻者。
⑵疼痛、肿胀:急性者,疼痛多剧烈,膝关节肿胀,一般多在伤后即刻或伤后1~2小时出现,皮温增高,皮下可有瘀血斑.慢性者,疼痛多缓,可表现为膝关节沉重不适,酸痛,可呈进行性加重,肿胀多不明显,无皮下瘀斑.膝关节积液多者可见浮髌试验(+),病人仰卧,膝关节伸直,股四头肌完全放松,使髌骨能向两旁随意活动。
检查者一手压住髌上囊,使积液流入关节腔,另一手食指尖轻柔而快速地点压髌骨,即能感到髌骨的上下浮动。
⑶功能受限:关节活动受限,屈伸活动时疼痛可明显加剧,慢性损伤者在被动运动时可无明障碍。
4.治疗急性创伤性滑膜炎不宜手法治疗,积液严重者应抽取积液.慢性者:要救病求本,针对病因,如劳损者应去除劳损诱因,畸形者,可作关节矫形。
手法治疗与膝关节骨关节病相同。
5.注意:股四头肌锻炼.踝关节韧带损伤的推拿疗法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与距骨所构成,其内外两侧有副韧带加强。
1.概述内侧副韧带又称三角韧带,起于内踝,止于舟骨、距骨及跟骨。
外侧副韧带有三条,均起于外踝,腓距前韧带止于距骨前外侧,腓跟韧带止于跟骨外侧,腓距后韧带止于距骨后外侧。
踝关节解剖特点:外踝比内踝长,内侧韧带比外侧韧带坚强,所以外侧韧带比较容易受损,临床以外侧韧带损伤多见。
2.病因病机多因在不平的路面行走、跑步、跳跃,或下楼梯时,踝跖屈位足突然向内或外侧翻转所致。
3.临床表现⑴疼痛:外伤后,可当即出现疼痛,也可在休息后出疼痛,疼痛部位局限,活动时疼痛加重.⑵肿胀,伤后两小时左右出现肿胀,可有程度不一,皮下瘀血斑。
⑶活动受限。
⑷压痛点:内翻造成外侧韧带损伤,压痛点多在外踝前、下、后方.外翻造成内侧韧带损伤,压痛点多在内踝前、下、后方。
踝扭伤严重者,极易造成内或外踝撕脱性骨折,外踝前下方为第五跖骨基底部,内翻损伤时,第五跖骨基底部易造成骨折,必要时拍X线片.4.治疗急性期,肿胀严重者,可外敷七厘散,内服云南白药等。
急性期过后以手法治疗为主.⑴医者坐于患者对面,指揉法于局部操作5~10分钟。
⑵拔伸摇晃、屈曲:外侧韧带损伤:患者侧坐床边或侧卧位,外踝向上,助手固定患肢小腿下端。
医者双手分握足跟及跖骨,拇指扣按痛点,相对用力拔伸,作踝关节摇法,再用力将足跖屈内翻,随后迅速外翻背屈,按痛点之手同时施以捋顺法.内侧韧带损伤者,其治疗手法同上,只将内、外翻方向相反即可.⑶局部轻柔.其他治疗:中药外敷,绷带固定,外侧韧带损伤者应外翻固定,内侧韧带损伤者应内翻固定,以减少损伤韧带的张力。
踝管综合征的推拿疗法踝管综合征,又称跖管综合征,是指胫神经或其分支经过胫骨内踝后面屈肌支持带下面的骨纤维管时,受压而引起的证候群。
1。
概述踝管位于内踝后下方,其浅面为分裂韧带(起于内踝尖,向下向后止于跟骨),深部为跟骨、距骨和关节囊.管内有肌腱(由前外向后内依次为胫后肌腱、趾长屈肌腱和长屈肌腱),血管(胫后动、静脉)和神经(胫后神经及其分支;足跟及外侧足底神经,内侧足底神经)。
2.病因病机⑴外伤后,踝管内肌腱因摩擦而产生腱鞘炎,腱鞘肿胀,跖管内容积增大,而形成踝管相对狭窄,产生胫后神经受压症状。
⑵骨折后骨痂形成或骨刺造成管腔狭窄。
3.临床表现⑴疼痛:表现不一,早期常因行走、站立过久而出现内踝后部不适.随病情发展,患者可诉足跖面烧灼或针灸感,活动后加重,但休息时亦可有疼痛,甚至从睡眠中痛醒。
疼痛偶尔可向小腿内侧放射,但一般不超过膝,部分病人可有足跟、足底麻木,重者可见足趾皮肤干燥,汗毛脱落及足部肌肉萎缩。
⑵检查:A.轻叩或按压内踝后方疼痛麻木加重.B.足背屈外翻,甚至直腿抬高时,足底跖面亦有疼痛及麻木感。
C.足底感觉减退或消失。
其范围:内侧神经受压者表现为内三个半趾、跖;外侧神经为外侧一个半趾;足跟支为足跟内侧,两点辨别能明显降低。
4.治疗⑴点、按阴陵泉、三阴交、太溪、照海等穴。
⑵在内踝后部做指揉法,10分钟左右。
⑶患者侧卧,患肢在下,医者一手拿足跟,一手拿足跖,拇指叩住痛点,拔伸情况下做晃摇外翻6~7次,然后拇指自踝管远端向近端捋顺,施一次复一次.其他:局部封闭。
踝关节扭伤的推拿疗法踝关节扭伤,多因踝关节过度内翻、外翻造成,轻者韧带捩伤或部分撕裂,重者韧带完全断裂,或伴内外踝的撕脱骨折及脱位。
【概述】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和距骨构成,两侧有韧带加强,其内侧韧带亦称三角韧带,较坚韧,外侧韧带比较簿弱。
踝关节扭伤,多因踝关节过度内翻、外翻造成,轻者韧带捩伤或部分撕裂,重者韧带完全断裂,或伴内外踝的撕脱骨折及脱位。
本病多发生在青壮年人,因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行走,或下台阶、下楼梯踏空,或跳跃不慎等原因,使踝关节突然向内或向外翻转,内外侧副韧带受到强大的张力作用或向外翻转,内外侧副韧带受到强大的张力作用而受损伤,损伤后踝关节明显肿胀疼痛,前下方压痛,皮肤可见大片瘀斑,如伴有撕脱骨折或脱位者,患者不能行走。
按摩治疗踝关节损伤的原则是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松肌解痉。
但在伤后24小时内一般不主张按摩,以免加重出血.【按摩疗法】(1)取坐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患部及其四周,再自外踝经小腿外侧按揉至阳陵泉穴5遍,以丘墟、悬钟、阳陵泉穴为重点,以有酸胀感不度.(2)患者坐于床上,患肢屈曲,一手捏住胫骨前下部,固定足跟,另一手握住足前部,摇动旋转踝关节3分钟。
(3)取仰卧位,一手握其足跟,一手握其足掌(图17—19),用力牵引,然后再做背伸跖屈动作,并摇晃踝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