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牟县八年级地理上册 2.4自然灾害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5
八年级地理上册 2.4 自然灾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自然灾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
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过程与方法:举例、利用资料分析、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形成“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之一”的认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与学生谈论暑期东北三省的汛情,引入新课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新课讲授:一、常见的自然灾害引导学生阅读书54页完成问题:.自然灾害的定义。
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2.自然灾害的分类:我国长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
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
引导学生阅读图2.46,了解主要的气象灾害的形成与危害。
并联系生活实际情况讨论。
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引导学生读图2.47,了解主要的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危害。
并联系实际举例讨论。
完成活动:认识身边的自然灾害.下列现象或事件,哪些属于自然灾害,为什么?A.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把田地里很多西瓜砸烂了。
属于自然灾害,因为冰雹是自然现象,并造成了损失。
B.化工厂废水泄露,水田被污染,有刺激的臭味。
不属于自然灾害,因为化工厂废水泄露是人为原因。
c.一游客违反规定在林区吸烟,乱扔烟头,引发森林火灾。
不属于自然灾害,因为游客乱扔烟头致森林火灾。
D.楼上一块广告牌被一阵瞬时大风刮落,正好砸在楼下的两辆汽车上。
属于自然灾害,因为大风是自然现象,并造成了损失。
2.交流:你见过哪些自然灾害,他们造成了哪些危害?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
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
举例并观图2.48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引导学生说出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地区。
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2.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形成“自然灾害频发室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之一”的认识。
【教学重点】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教学难点】自然灾害集中分布区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选择曾举世瞩目的重大自然灾害引入,如汶川地震、东日本大地震等,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点到为止。
二、讲授新课1.常见的自然灾害(1)由引入的自然灾害案例,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自然灾害,了解作为自然灾害的两个基本特征: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和灾情(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社会失稳等)。
【讲练结合】完成教材P55页活动第1题,巩固学生对自然灾害的理解,学生思考时,提醒学生注意两点:是否是自然原因?是否带来危害或损失?(2)读图2.46“主要的气象灾害”,了解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主要气象灾害后,启发学生思考:除此之外,你还能说出哪些气象灾害?(3)读图2.47“主要的地质灾害”,了解滑坡、地震、泥石流等主要地质灾害,启发学生思考:除此之外,你还能说出哪些地质灾害?为什么山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小结】山区相对高差大,坡度大,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
(4)你见过哪些自然灾害?它们造成了哪些危害?(承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
2.我国自然灾害频发(1)依次读图2.48“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2.49“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尝试归纳主要气象灾害和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或分布地区)。
【讲练结合】完成教材P58页活动题,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2)为什么某类自然灾害集中分布在某一地区?参考教材P58页对台风、干旱灾害集中分布区形成原因的解释,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讨论地震、滑坡和泥石流、洪涝灾害集中分布的形成原因(提醒学生运用学过的板块、地形、降水等知识)。
2.4自然灾害【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概念。
2、运用地图说出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并结合降水图、地形图分析原因。
3、结合情景,说出减灾防灾措施,初步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检查预习】预习相应课本,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准备上课回答.【自主学习】1、什么是自然灾害?2、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类型?3、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在哪里?4、我国主要地质灾害分布在哪里?5、国家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防灾减灾?6、在灾害来临时如何进行自救与互救?【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结合板块构造学说,试着解释我国西南多地震的原因。
探究点二、结合我国的地形分布特点和降水的分布特点,解释我国滑坡和泥石流在灾害集中分布区的形成原因。
探究点三、人们常说“祸不单行”,想想看,台风、洪水会引发什么地质灾害?在山区的河谷地带,地震会引发什么灾害?【学生展示】探究点一【教师点评】探究点二及【学生展示】出现的问题【当堂检测】1.下列现象或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某儿童春节放鞭炮,引起了火灾B.一场大暴雨冲毁了桥梁,淹没了农田C.高速路上多辆汽车追尾,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D.某火电厂排放大量的浓烟,污染了周围的空气2.下列自然灾害中,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A.泥石流B.台风C.干旱D.洪涝如图为我国一种灾害性天气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这种灾害性天气主要出现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4.这种灾害性天气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高温、干燥B.暴雨、洪涝C.严寒、大风、霜冻D.狂风、巨浪(2016·青岛学业考)读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所示的某气象灾害是 ( )A.寒潮B.沙尘暴C.春旱D.洪涝 6.该气象灾害最易发生的地区是 ( )A.四川盆地B.东北平原C.长江三角洲D.华北平原7.当自然灾害来临时,个人采取适当的方法,可以有效避灾。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当地震发生时,乘电梯迅速离开B.台风来临,渔船进港避风C.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D.寒潮入侵,气温骤降,及时增添衣服作业:本节限时练附自主学习答案:1、什么是自然灾害?答案: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第四节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编辑整理:第八节第九节第十节第十一节第十二节尊敬的读者朋友们:第十三节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第十四节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十五节第十六节自然灾害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2、了解我国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分布和成因。
3、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4、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
5、了解一些避灾常识.(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图片和资料,观看视频,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及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2、通过收集、加工整理各种地理信息资料,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情况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灾害自救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难点: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和成因.三、教具准备:我国自然灾害图片、视频等相关资料的收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播放最近的关于寒潮南袭的新闻报道。
就这个视频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学生观看视频。
从常见的关于自然灾害的新闻报道入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观看自然灾害视频。
提出问题:什么是自然灾害?必须同时满足哪两个条件?有哪些种类?学生看书回答,找到自然灾害的内涵,满足自然灾害的两个条件。
2.4自然灾害【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概念。
2、运用地图说出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并结合降水图、地形图分析原因。
3、结合情景,说出减灾防灾措施,初步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检查预习】预习相应课本,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准备上课回答.【自主学习】1、什么是自然灾害?2、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类型?3、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在哪里?4、我国主要地质灾害分布在哪里?5、国家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防灾减灾?6、在灾害来临时如何进行自救与互救?【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结合板块构造学说,试着解释我国西南多地震的原因。
探究点二、结合我国的地形分布特点和降水的分布特点,解释我国滑坡和泥石流在灾害集中分布区的形成原因。
探究点三、人们常说“祸不单行”,想想看,台风、洪水会引发什么地质灾害?在山区的河谷地带,地震会引发什么灾害?【学生展示】探究点一【教师点评】探究点二及【学生展示】出现的问题【当堂检测】1.下列现象或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某儿童春节放鞭炮,引起了火灾B.一场大暴雨冲毁了桥梁,淹没了农田C.高速路上多辆汽车追尾,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D.某火电厂排放大量的浓烟,污染了周围的空气2.下列自然灾害中,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A.泥石流B.台风C.干旱D.洪涝如图为我国一种灾害性天气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这种灾害性天气主要出现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4.这种灾害性天气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高温、干燥B.暴雨、洪涝C.严寒、大风、霜冻D.狂风、巨浪(2016·青岛学业考)读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所示的某气象灾害是 ( )A.寒潮B.沙尘暴C.春旱D.洪涝 6.该气象灾害最易发生的地区是 ( )A.四川盆地B.东北平原C.长江三角洲D.华北平原7.当自然灾害来临时,个人采取适当的方法,可以有效避灾。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当地震发生时,乘电梯迅速离开B.台风来临,渔船进港避风C.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D.寒潮入侵,气温骤降,及时增添衣服作业:本节限时练附自主学习答案:1、什么是自然灾害?答案: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教学课题课型新授本课题教时数: 1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备课日期月日教学目标:1. 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
2.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3.能够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及常见灾害的避险方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地理的课堂应该是多维、互动、活动性的课堂,以问题为载体,以情景为主线,以“互动”为手段,以“探究”为主要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地理材料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和一定协作意识、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及常见灾害的避险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激活课堂播放图片:印尼海啸、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南方冰冻灾害等自然灾害场景图片。
教师:同学们看过这些新闻图片么?当我们的脑海再次重现这一时刻的时候,有何感受?教师: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不敢走近”的自然灾害。
板书:自然灾害(二)自主学习、解惑质疑一、常见的自然灾害教师:当我们看见刚才的这些自然灾害图学生:谈感受。
(略)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选择热片的时候,你们想过什么是自然灾害这个问题么?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并总结作为自然灾害的两个基本特征:自然异常变化的客观性和作用于人类的危害性。
板书:自然异变、灾害探究活动1:引导学生思考完成55页活动题1,下列现象或事件,哪些属于自然灾害,为什么?(学生思考时,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两点:是否是自然原因?是否带来危害?)承转: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又是“刻骨铭心”的。
那我们常见的自然灾害又有哪些呢?教师:请同学们把教材翻到54页看图2.46及资料,了解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危害。
教师:除了书本所介绍的几种气象灾害外,你还能说说哪些气象灾害?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精神,开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自然灾害,这是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和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地理的基本知识和一些自然灾害的常识。
但他们对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和危害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更是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逐步掌握这些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和危害,学会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和危害,以及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总结出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图表,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析。
2.准备一些关于自然灾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准备投影仪和白板,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自然灾害的图片,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关于自然灾害的案例和图表,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和危害。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教材中的案例,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危害,并讨论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八年级地理上册2.4 自然灾祸教课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自然灾祸教课设计
天气特色的影响
序号:八年级学科:地理课题:第二章第四节自时间
然灾祸
天气特色优势不足教课目的1、联合实例说出自然灾祸的内涵。
①使我国农作物及动植物质源极其丰富②形成
2、认识我国自然灾祸的主要特色。
天气复杂多样
丰富的自然景观和风俗风情旅行景观
3、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获得的成就。
4、培育防灾、减灾意识。
①雨热同期②是我国南方成为回归荒漠带上的
季民风候明显
绿洲
教课要点我国自然灾祸的特色
教课难点同上教具:多媒体课件
1 / 2
八年级地理上册2.4 自然灾祸教课
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教课流程四、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要素
课前展现课件展现:
主要有、和。
激趣导入
研究新知一、常有的自然灾祸
1. 我国常有的自然灾祸有灾祸(如:、、、
实践创新
)和灾祸(如:、、)。
思虑: 1、我国季民风候明显的原由?
展现报告
2 、季风天气明显对我国产生的影响?(P41 活动题)
冬天风与夏天风对照
冬天风夏天风
风向
源地
性质
对天气的影响
每堂一清
课时精练达成到P23
2. 在我国一些高大的山地,天气呈显然的变化。
2 / 2。
第四节自然灾害一、学习目标1.知道自然灾害的定义和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3.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4.举例说明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取得的成就,了解避灾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难点: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三、学习过程【新课导入】视频《尼泊尔强震引起的珠穆朗玛雪崩现场》。
【自主学习】知识点一:常见的自然灾害1.自然灾害的定义。
2.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3.气象灾害主要有、、、。
4.地质灾害主要有、、、。
知识点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种类,分布,发生,遭受自然灾害最为。
2.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1.根据白板展示,归纳自然灾害发生时,防灾、救灾的措施哪些?举例说明。
2.当地震发生时,如果住在一楼,应该怎样避灾?。
如果居住在楼上,应怎样避灾?。
3.当发生泥石流时,应怎样避灾?。
【合作探究】探究一:下列现象或事件,哪些属于自然灾害,为什么?A.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八田地里很多西瓜砸烂了。
B.化工厂废水泄漏,水田被污染,有刺鼻的臭味。
C.一游客违反规定在林区吸烟,乱扔烟头,引发森林火灾。
D.楼上一块广告牌被一阵瞬时大风刮落,正好砸在楼下的两辆汽车上。
探究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区的河谷地带,地震会引发什么自然灾害?探究四:说说看,你周围有哪些避灾设施,你会利用。
【互动交流】【达标检测】1.有关我国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B.洪涝和干旱分布区域不会重叠C.西北地区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D.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2.灾害来临是,个人采取的防灾措施中正确的是()A.泥石流来临时,向地势低处跑B.地震来临时,迅速跳楼逃生C.台风来临时,关闭门窗D.干旱灾害时,减少饮水量3.夏、秋季节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影响最大的灾害性天气是()A.寒潮B.梅雨C.台风D.沙尘暴4.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每年冬季风的强弱程度不同B.各地的地势高低不同C.海陆位置的影响D.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四、要点归纳五、总结反思教师根据实际教学过程自行填写。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四章“自然灾害”。
本章主要介绍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及防治措施。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及防灾减灾知识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危害;学会判断自然灾害的预警信号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学生关爱生命、保护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危害。
2.难点:自然灾害的预警信号及防护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自然灾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然灾害的特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地考察法:学生参观自然灾害防治设施,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自然灾害的案例资料、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及讨论问题。
3.准备好实地考察的交通、安全等保障措施。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自然灾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你们对自然灾害有什么认识?”,让学生谈谈对自然灾害的了解。
2.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危害,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然后,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你们所在地区发生过哪些自然灾害?2.这些自然灾害给当地带来了哪些危害?3.你们认为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3. 操练(15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典型的自然灾害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