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习题课件-22 寓言二则| 语文S版(2018) (共18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2.55 MB
- 文档页数:18
22 寓言二则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4.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的心理。
多媒体课件。
一揭示课文题目1.板书课文题目。
理解“寓言”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3.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两则寓言,故事情节很生动。
读了课文后,同学们一定会从中懂得一些深刻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
(2)小组内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3)集体认读生字、新词。
s hǒu zhūdài tùlěiér shǒu zhūjìfùdétù守株待兔耒而守株冀复得兔(4)理解词语的意思。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树桩。
触:抵,撞到。
走:跑。
折:折断。
颈:脖子因:副词。
于是,就。
释:放下,释放。
耒(lěi):古代指耕地用的农具;古代称犁上的木把。
冀(jì):希望,希冀。
复:又,再。
得:得到。
为:被,表示被动。
身:自己。
笑:笑柄三理解寓言的意思1.小组交流,借助词语的意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再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3.对照课本上的译文纠正自己说得不够准确的地方。
四朗读译文,了解大致内容1.朗读译文。
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流利。
2.说说这两则寓言的主要内容。
五朗读译文,了解大致内容1.课件出示译文。
有个宋国人在耕作,田里有一个树桩,一只兔子跑过,撞到树桩,折断脖子死掉了。
这个人就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到兔子。
他没能再得到兔子,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
语文S 版语文三年级上册22寓言二则练习卷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1 . 给划线的字注音 ①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 )而死。
因释其耒( )而守株,冀( )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②齐宣( )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 )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 )之,廪( )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 )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2 . 给多音字组词。
处:chǔ______ chù_____ 好:hǎo______hào_____ 。
折:shé_______zhé______。
3 . 比一比,再组词。
株 折 兔 竽 说 。
珠 拆 免 竿 悦 。
4 . 结合语境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滥: ②竽:③滥竽: ④充数:⑤必: ⑥株:⑦走: ⑧耒:⑨翼:⑩使:5 . 翻译句子。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_________________6 . 用自己的话说说《滥竽充数》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7 .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两个好朋友两个好朋友在森林里玩耍。
突然,有一只熊向着他们走来。
一个连忙逃跑,爬到树上躲了起来。
另一个来不及逃,只好躺在地上装死。
熊走到他身边,用鼻子嗅他的脸。
这时候,他屏住呼吸。
熊以为他是个死人,就走开了。
等熊走了 那个朋友从树上下来笑眯眯地说 喂 熊跟你咬耳朵说了些什么呀“它告诉我,在危急的时候,那些撇下伙伴逃跑的,都不是好朋友。
”【1】 照样子写词语。
笑眯眯 _______________【2】给第2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