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保障装备建设配备的数据化管理
- 格式:pdf
- 大小:288.69 KB
- 文档页数:4
后勤保障装备建设配备的数据化管理
齐继东;陈健;丁伟东
【期刊名称】《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19)003
【摘要】以后勤保障装备建设配备信息资源对象的量化为切入点,根据对象数据化程序,针对装备研制、配备标准、维修保障、经费使用等方面,合理运用一种或多种信息资源量化方法,把评估对象量化为可被计算数据,集成结构化数据与量化的半结构化信息,提出基于完全数据平台的一种新的后勤保障装备建设配备管理模式.【总页数】4页(P30-33)
【作者】齐继东;陈健;丁伟东
【作者单位】军事交通学院科研部,天津300161;62402部队,天津300182;军事交通学院科研部,天津3001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246
【相关文献】
1.军交运输保障装备管理集成数据环境建设研究 [J], 邵玉平;李庆德;黄顺勇;刘欣
2.大数据时代高校后勤智能化管理对策 [J], 苗茁
3.基于数据仓库的后勤保障体系信息化管理研究 [J], 王军燕
4.基于大数据支撑的医院后勤精细化管理探索 [J], 张红霞;朱淑萍;王志豪;宋宇;王俊杰
5.浅谈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 [J], 胡定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系统分析摘要:当前,我军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对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发展不协调,建设不配套,重“硬”轻“软”,人才、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建设落后等。
其实质是对于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规律性问题把握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科学方法用于指导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规律研究和系统规划。
关键词:装备保障;精细化管理;信息化建设前言:在信息技术不断创新的时代,部队装备管理也发生了变化,两者共同发展。
网络信息在维护管理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技术部门应有效地相互融合,以创建新的开发系统,促进部队装备的稳定发展。
1.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原则1.1整体性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由一系列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涉及人员、物资、装备、环境、训练、理论等各个方面,贯穿于装备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
因此,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需要整体建设,才能全面提高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的整体效益。
装备管理任何单一领域的信息化,都构不成真正意义上的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
1.2复杂性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涉及因素多,涵盖范围广,面临矛盾大,标准要求严,风险系数高,整个建设过程异常复杂和艰巨。
在建设的过程中既要统筹整体,又要明确重点、区分先后;既要理顺机械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关系,又要协调体制机制和各方利益的矛盾。
1.3动态性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建设—完善—再建设—再完善”的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滚动发展过程,循环往复,永无止境。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部队需求的变化,以及人们认识的加深,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必将会不断完善和拓展,并向纵深发展。
2.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2.1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进行探索和创新,还根据各军兵种部们的需求研究开发了业务信息管理系统以及数据库。
智慧后勤装备保障体系的构建探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战争的变化,后勤保障工作在军事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智慧后勤装备保障体系逐渐成为了军队后勤保障建设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对智慧后勤装备保障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分析其意义、特点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智慧后勤装备保障体系的意义智慧后勤装备保障体系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手段,对后勤保障工作进行全面加强和改进的一种新型保障体系。
它不仅可以提高后勤保障效率和质量,还可以有效降低后勤保障成本,提高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
智慧后勤装备保障体系可以提高后勤保障效率。
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后勤物资的管理、调拨、运输等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调度,可以大大提高后勤作业效率,缩短物资的运输时间,保障作战中前方部队的物资补给。
智慧后勤装备保障体系可以提高后勤保障质量。
通过智能装备对后勤物资的质量进行监测和检测,可以有效防止因物资质量不过关而引发的作战事故,保障部队作战安全。
智慧后勤装备保障体系可以降低后勤保障成本。
信息化手段可以帮助后勤部门更加科学地进行物资储备和调配,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降低后勤保障成本。
智慧后勤装备保障体系的特点主要包括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和集成化四个方面。
智能化是智慧后勤装备保障体系的重要特点。
智慧后勤装备保障体系依托于智能装备,通过智能化手段对后勤物资的质量进行监测和检测,实现后勤保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保障质量和可靠性。
精准化是智慧后勤装备保障体系的重要特点。
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后勤资源的精准监测和精准调配,实现后勤保障的精准化管理,提高物资利用率和保障效果。
集成化是智慧后勤装备保障体系的重要特点。
智慧后勤装备保障体系在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等方面进行全面集成,形成一个完整的保障体系,实现物资管理、调配、运输等全流程的集成化管理,提高保障系统的整体效能。
尽管智慧后勤装备保障体系具有诸多优势和特点,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后勤战备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后勤保障力量的组织管理和资源调配,提高后勤保障保障质量和效能,经研究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后勤保障力量建设后勤保障力量应当根据军事需求和任务需要,合理确定编制规模和结构构成。
对于部队常规编制以外,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增设后勤保障专业队伍,确保部队各项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2、后勤保障力量管理后勤保障力量应当实行科学管理,有效运用军事物资和后勤保障资源,提高保障力量的运用效率。
各级后勤保障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保障力量管理制度,做好保障力量装备的维护保养和仓储管理,保障保障力量的正常运转。
三、资源调配1、物资管理后勤保障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物资管理制度,确保物资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于军事物资的储备和调配,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和安排,保障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2、装备调配将装备调配工作纳入到全军后勤保障系统中进行统一管理。
各级后勤保障单位要按照上级部署和任务需要,合理调配装备,保障部队的正常作战运行。
四、质量保障1、物资质量保障后勤保障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物资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把关军事物资的质量,确保军事需求的物资质量达标。
2、装备质量保障后勤保障单位应当加强对装备的质量管理,确保装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对于装备的检测、维修和保养工作,要做到科学规范,确保部队装备的正常运行。
五、人才培养1、军事保障专业人才培养后勤保障力量应当对军事保障专业人才进行系统培养和培训,提高军事保障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
2、后勤保障单位管理人员培训后勤保障单位应当对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确保后勤保障工作的科学有序运行。
六、保密管理1、保密制度建立后勤保障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国家军事保密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保密管理制度,确保军事保障相关信息的安全保密。
2、保密人员培训后勤保障单位应当对保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保密人员的保密意识和保密能力,确保军事保障工作的保密安全。
七、责任机制1、上级指导各级后勤保障单位要严格按照上级部署和指导,坚决落实各项后勤保障工作的任务。
内容提要:军队后勤信息化是打赢信息化战争和建设信息化军队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
军队后勤信息化的实质就是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系统思维以及经济学、管理学的方法,对后勤保障各要素、各方面进行改造和重新整合,是对传统军事后勤的一场变革。
其主要目标包括后勤指挥网络化、组织结构一体化、保障要素集约化、后勤投送精确化、保障过程可视化、后勤动员社会化等。
同时,应坚持顶层设计、综合集成,抓住重点、带动全局,横向一体、以民促军,科技先导、以人为本等原则,并重点做好后勤保障理论创新、后勤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后勤CISR系统建设、后勤装备发展、现代物流与资金流系统建设、后勤资源动员系统建设,以及后勤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一)军队后勤信息化是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必然要求。
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核心是信息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以信息技术核心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军事领域正在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一种崭新的战争形态——信息化战争正取代机械化战争登上历史舞台。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技术特别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现代战争诸领域、诸方面的深刻融合与发展,使安全观念、制胜理念、战争形态、作战方法、武器装备、体制编制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后勤保障作为现代战争和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保障性力量,理所当然地受到信息化浪潮的冲击。
现代战争在表现出指挥控制网络化、武器装备智能化、编制编成精干化等特征的同时,也使后勤保障呈现出网络化、数字化、一体化、精确化等特征。
高技术战争采取的非接触、非对称、非线性等新型作战样式,以及衍生出的空地一体战、特种战、“斩首”战、快速机动突袭、远程精确打击等新战法,普遍要求提供全时空、全方位、全过程的后勤保障。
如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就顺应新的作战样式要求,创造出“弹弓”式、配送式、超越式、伴随式和直达式等保障方式。
这些后勤保障方式都需要保障需求和供给信息近乎实时的传递,高效运作的后勤组织机构,以及灵活方便迅捷的后勤机动和投送能力。
后勤器材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后勤器材管理工作,提高后勤保障水平,保证装备物资使用安全、经济、有效,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官兵和后勤保障单位使用管理的所有器材。
第三条后勤器材管理应坚持科学管理、依法管理、依纪管理。
第四条后勤器材管理应坚持“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后勤器材管理应坚持“管理为先、守纪律”的原则。
第六条后勤器材管理应坚持加强技术管理、经济管理、人力管理和安全管理等综合管理。
第七条后勤器材管理应坚持信息化管理、现代化管理。
第八条后勤器材管理应坚持“物尽其用、用有所长”的原则。
第二章器材采购管理第九条后勤器材采购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守政府采购程序和规定进行。
第十条后勤部门应根据作战任务和物资需求、保障计划,合理确定采购数量。
第十一条后勤部门应根据装备性能、质量、供应商信誉等因素,进行挑选采购。
第十二条后勤部门应加强与供应商的联系,及时掌握市场动态,积极采取合理措施,降低采购成本。
第十三条后勤部门应组织专业人员对采购的器材进行验收、登记,确保采购器材的质量和数量。
第三章器材储存管理第十四条后勤部门应按照现代化储存管理标准,合理设置储备库房、储存设备。
第十五条后勤部门应对储备库房进行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器材储存的安全性。
第十六条后勤部门对器材进行分类储存、科学摆放,做好防潮、防虫、防鼠等防腐蚀措施。
第十七条后勤部门应对储存器材进行定期清点、清理,做到一目了然,便于管理和使用。
第十八条后勤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器材储存档案,做到有档案可查、有据可依。
第四章器材使用管理第十九条后勤部门应制定详细的器材使用管理办法,严格执行。
第二十条后勤部门应对使用的器材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器材功能完好。
第二十一条后勤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器材使用档案,做好器材使用记录和资料收集。
第二十二条后勤部门应做好器材使用的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做到节约使用。
第五章器材报废处理第二十三条后勤部门应根据器材的使用寿命和损坏情况,对器材进行及时报废处理。
军队信息化的数据管理与分析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军队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军队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数据管理与分析对军队信息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军队信息化的数据管理与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数据管理与分析。
一、军队信息化数据管理的重要性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作战行为和指挥决策都离不开数据的支持。
数据管理作为一个全面、系统、科学的管理办法,对于军队信息化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军队信息化的数据管理可以实现对各类军事数据的整合和共享。
军队内部存在着大量的数据,如战场情报、后勤补给、各类武器装备的运行状态等。
这些数据来自不同的来源,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整合,将会造成信息孤岛和重复劳动。
通过数据管理的手段,可以将这些分散的数据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从而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利用。
其次,军队信息化的数据管理可以提高作战效能和指挥决策能力。
军队的作战行为和指挥决策需要密切的数据支持。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类、归档和分析,将能够更好地了解作战环境和敌我态势。
这些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为作战指挥提供数据支持,使指挥决策更加科学和准确。
最后,军队信息化的数据管理还可以提高对军队资源的管理和调度效率。
军队拥有众多的装备资源和人员,通过数据管理的手段,可以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部署和调度。
例如,通过对装备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维修保养,从而提高装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二、军队信息化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军队信息化不仅需要进行数据管理,更需要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军队的作战和指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军队信息化的数据分析可以提高作战效能。
通过对战场情报和敌我态势等数据的分析,可以为作战行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例如,通过对敌方兵力和装备的分析,可以为我方作战部署提供参考,从而提高作战的成功率和效能。
其次,军队信息化的数据分析可以优化后勤保障工作。
部队后勤管理信息化研究第一章:绪论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推动部队后勤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部队后勤管理信息化研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现有后勤管理系统的深入研究,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高后勤管理效率和效益,同时保证部队后勤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二章:部队后勤管理信息化应用现状目前,部队后勤管理信息化应用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各种信息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以ERP(企业资源计划)为代表的信息化系统已成为部队后勤管理的主要工具之一。
此外,一些新兴技术,如CPS(智能供应链)等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在这些信息化应用的基础上,部队后勤管理已经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优化协同,既提高了后勤管理效率,又降低了后勤管理成本。
第三章:部队后勤管理信息化的不足之处尽管目前部队后勤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较高,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
其中,信息安全问题和系统复杂度问题是较为突出的。
另外,由于各军兵种后勤管理系统存在差异,信息互通存在困难,需要统一数据接口和标准。
同样,在人员培训方面也需要加强,增强后勤管理信息化运维能力。
第四章:部队后勤管理信息化的未来发展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部队后勤管理信息化应用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首先,需要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来完善系统,加强信息安全防范措施,提高系统连续性和稳定性。
同时,在技术方面也需要继续推进,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后勤管理中的应用。
此外,需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在军装备后勤保障中的作用,建立军队全过程装备保障体系。
第五章:部队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对策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部队后勤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发展,下面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加强组织领导,拓宽信息化建设资金来源。
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建设机制,建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机构。
2.加快标准化,推进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
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加强数据共享体系建设,提高信息互联互通的能力。
第1期2021年1月Journal of C A E I TVol. 16 No. 1 Jan. 2021doi : 10.3969/j. issn. 1673-5692.2021.01.011数字化的后勤保障系统设计潘埼,马志强,戴磊(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41)摘要:由于后勤保障数据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复杂,为了对后勤保障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和统一管理,设计了数字化的后勤保障系统,其数据架构包括数据源层、数据采集层、数据存储层、服 务支撑层、应用访问层五大模块,其中数据存储部分以数据库技术为原理实现了对完整异构数据统 一地分析、处理和存储,同时重点设计了实时数据仓库,充分发挥了数据库在多样化后勤业务进行 交叉化分析、历史实时数据综合详细分析等方面的优势。
通过对各类后勤保障信息的科学管理和 综合利用,推动了后勤保障业务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后勤资源保障;后勤保障系统;数据库技术;实时数据仓库;信息化管理中图分类号:F 42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5692(2021)014)624)6Design of Digital Logistics Support SystemP A N Qi, M A Zhi-qiang, D A I Lei(C h i n a A c a d e m y of Electronic a n 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100041 , China)Abstract : D u e to the growing of logistics support data,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unified planning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of logistics support resources, a digital logistics support system is designed. Its data architecture includes five m o d u l e s : data source layer, data collection layer, data storage layer, service support layer a n d application access layer. T h e data storage part realizes the unified division of complete heterogeneous datab ased o n the principle of database technology. At the s a m e time, i t focuses on the design of realtime data ware hou s e, w h ic h gives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database in the cross analysis of diversified logistics business a n d the c o m p r e h en s iv e a n d detailed analysis of historical real-time data. T h r o ugh the scientific 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 c o m p re h en si ve utilization of all kinds of logistics support information, the c o m p r e h ens i ve d e vel o pm e n t of logistics support business is promoted.Key words : logistic resources g u arantee ; logistic support s y s t e m ; database technology ; real-time dataw a r e h o u s e ; information m a n a g e m e n t〇引言后勤保障(LS )通常是指后勤保障机构为作战 部队提供平战时的各项专业勤务保障,主要包括保 障人员、物资和装备的采购调拨、运输配送,以及战 后的装备维修、卫生救治等[1_2]。
关于装备数字化建设的制度机制一、数字化建设规划在装备数字化建设的初期,需要制定全面的数字化建设规划。
规划应包括装备数字化建设的目标、实施步骤、时间表、资源分配等关键要素。
同时,应结合企业战略和业务需求,对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确保数字化建设与企业发展紧密相连。
二、数字化建设标准为确保装备数字化建设的规范性和一致性,需要制定明确的数字化建设标准。
标准应包括数据标准、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应用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字化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三、数字化建设流程装备数字化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建设流程。
流程应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开发实施、测试验收、上线推广等关键环节。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四、数字化建设考核为确保装备数字化建设的有效推进,需要对数字化建设的成果进行考核评估。
考核应包括数字化系统的可用性、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考核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数字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五、数字化建设保障装备数字化建设需要各方面的保障和支持。
保障措施应包括资金保障、技术保障、人才保障、物资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确保各项保障措施的有效实施。
六、数字化建设监督为确保装备数字化建设的合规性和公正性,需要对数字化建设进行监督。
监督应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
内部监督应由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实施,外部监督应由政府或第三方机构实施。
通过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违规行为。
七、数字化建设培训装备数字化建设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管理能力。
因此,需要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工作,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培训内容应包括数字化技术、项目管理、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培训,可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为数字化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支持。
八、数字化建设应用推广装备数字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装备的数字化应用和管理。
大数据在军队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军队信息化建设中的大数据应用也日益增多,为有效提升军队作战力和保障力,大数据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军事情报领域,大数据的应用使得军方能够通过分析网络上大量的数据,进一步了解外部环境中敌方的情况、行为和动向,为后续的情报收集和分析提供了参考和重要情报依据。
同时,大数据技术还能够结合智能算法来进行对敌态势判断和预测,可以更好地规避敌情对作战产生的影响。
其次,大数据在军事指挥决策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军方的重视。
大数据技术可以汇总分析各部门的信息数据,形成全面的情况报告,供军官进行参考和决策。
在战争时期,军官们需要炮兵、航空、步兵、坦克等各方面的指挥数据,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军官们做出更加准确和实用的指挥决策。
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军方也可以将作战模拟作为一种有效的指挥训练方式,不但能够实现各种作战方案的快速比较分析,而且可以对全方位作战模拟进行完整、充分的训练和反复演练,提高了作战时刻的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
再次,大数据在军事智能化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军方智能化是未来军事竞争的必然趋势,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是军事智能化的重要桥梁。
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大量的信息数据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观察,军方可以实现对敌方的精准监控,进一步做到早期预警和控制。
同时,智能化应用还可以结合卫星、无人机等高新技术,进行更加精准、高效的情况判断和应对。
最后,大数据在装备保障和军事后勤领域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军方需要准确的物资统计、维修、部署等信息,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这些方面的信息数据汇总和管控。
此外,大数据还可以对部队人员、物资等方面的流动安排进行分析和计算,进一步优化物资排布,实现更加科学的军事后勤管理。
综上所述,大数据在军队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已经展现出了重要意义,在军队的情报、指挥决策、智能化应用、装备保障和后勤等领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军方应该继续发挥大数据技术在军事领域的优势,不断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工作研究—36—关于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王 宁(92555部队技术处,上海 200439)一、引言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在相关领导的组织与规划之下,部队人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信息基础设备、信息网络平台,对部队装备管理信息资源的研发与利用落实到位,实现部队装备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度。
部队装备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建设内容:1.管理主体装备管理,那部队人员就是管理主体,也就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决策者与执行者。
换言之,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一环就是加强对装备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2.管理客体装备管理的对象即为管理客体,所包括的资源有武器装备、管理者、使用者以及设施设备等。
管理客体的信息化建设,主体是通息技术将客体的有价值信息转换成能够被系统所识别的数字化信息,继而实现装备的动态可视化。
3.管理手段管理手段,就是在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途径上所采取的措施。
管理手段的信息化建设,则是指加强信息系统设施,实现信息系统与智能设备的联合应用,进而确保部队装备管理的有效性。
4.管理业务管理业务的信息化建设,就是根据装备管理过程中的业务需要经过相应的技术手段,从而提高业务的处理能力。
这方面的业务能力主要包括装备的调配与维修等。
5.管理决策基于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料,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信息,帮助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6.管理环境管理环境主要包括指政策法规、安全与建设管理等环境。
二、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如今,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如下现状和问题: 1.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上世纪末,我国才进行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首发实行。
但由于缺乏理论论证、经费等,信息化网络难以将所有的装备场所都涉及到,相关的配套设施等也并不完善。
2.信息化软件系统功能单一部队装备管理会因为信息化软件系统的利用效率低而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特别是种类较多且十分的复杂的装备管理的信息系统,系统的兼容性差,难以实现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的互相联系。
军械器材信息化保障的数字化建设赵建忠;邓建球;刘勇;丛林虎【摘要】着眼海军器材信息化管理工作,阐述了数字化平台的基本概念,提出加强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器材编码和信息融合问题,并从网络通信技术、自动识别技术、可视化技术等方面创新技术手段,再从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管理系统等方面着手调整管理体系.%In this paper, we elaborated on the basic concept of the digital platform with a view to the informatized management of the naval equipment, then pointed out that to reinforce standardization the issues of equipment coding and information coalescence needed to be solved with priority, proposed to innovate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and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etc., and at the end, attempted to adjust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garding administration philosophy,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structure, etc.【期刊名称】《物流技术》【年(卷),期】2017(036)010【总页数】4页(P142-145)【关键词】军械器材;信息化;数字化;可视化【作者】赵建忠;邓建球;刘勇;丛林虎【作者单位】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山东烟台 264001;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山东烟台264001;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山东烟台 264001;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山东烟台264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E242当今,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促使现代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信息获取、综合分析和处理以及信息应用能力已成为各国军事实力及军事技术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
浅析部队后勤信息化建设【摘要】文章对部队后勤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概念性论述,阐述了智能化保障、精确化保障及军民融合式保障的具体内容;提出了在部队后勤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标准体系建设、安全防范工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应注意的关键性问题。
【关键词】后勤信息化建设;标准制度;安全防范;人才培养信息化是当今科技革命、社会变革最重要的推动因素,也是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
信息时代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部队后勤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在后勤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
信息化后勤就是“信息主导”的后勤,信息优势就是保障优势,提高以智能化、精确化为标志的信息能力成为后勤保障能力建设的核心。
一、后勤信息化建设为了实现“保障需求实时可知、保障资源实时可视、保障活动实时可控”的目标,后勤信息化建设进程中要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系统集成,整合现有信息资源,以数据资源为基础,以安全保密体系为支撑,建设综合集成、功能齐全、优化高效的后勤信息化系统,有效提高部队各级后勤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各部门协同工作的能力,为各级党委的管理决策提供高效、可靠的财务信息支持,为事业部门的正常工作和部队建设提供及时、准确的后勤信息咨询,实施智能化、精确化和军民融合式的后勤保障。
(一)实施智能化保障实践表明,信息化条件下的后勤保障呈现了保障内容多、需求急、变化多、协调难、距离远等特点,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导致保障效能的大幅降低,进而影响部队进程。
为此,部队后勤必须建立高度权威的指挥机构,依托智能化的后勤指挥信息系统,以大幅度提升保障效益、效率为目标,全面统筹军地保障物资;以后勤保障全程可视为手段,有效驱除资源迷雾和需求迷雾,实现后勤保障的高效可靠。
(二)实施精确化保障实施精确化保障,首先是预计精确化。
保障需求预计是后勤指挥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预计准确是保障准确的重要前提。
为此,需要在纷繁复杂的安全因素中,牢牢把握主要矛盾,以系统论、概率论等新兴理论为指导,以模拟仿真等现代技术为手段,科学预测不同情况下后勤保障需求,并据此集中统筹,统一计划。
建军节专题中国军队的后勤保障与装备供应体系建军节专题:中国军队的后勤保障与装备供应体系中国军队在日常训练和实战中,依靠强大的后勤保障与装备供应体系,为部队的战斗力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这个体系包括了物资采购、运输、仓储、维修等多个环节,确保军队的正常运作和作战需求的满足。
其一,物资采购是后勤保障的第一步。
军队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选择优质的供应商进行物资采购。
采购过程要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公平、公正、透明。
同时,充分考虑装备的质量、性能和价格,以保证战备需要的最佳效果。
其二,物资运输是后勤保障的关键环节。
中国军队拥有强大的运输力量,其中包括陆军、海军和空军的运输装备和专业运输团队。
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空中,中国军队都具备快速、高效的物资运输能力,确保战时物资的准时到达。
其三,仓储是后勤保障的基础设施。
军队通过建设现代化、智能化的仓库,对各类物资进行储存和管理。
这些仓库配备了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能够确保物资的安全、整齐和便捷的检索。
仓储系统的建设保证了军队对物资的实时管理和使用。
其四,维修是后勤保障的重要环节。
中国军队建立了完善的装备维修和保障体系,通过对装备的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性能和可靠性。
此外,军队还积极推行现代化的信息化维修模式,通过数据化管理和智能化维修设备,提高装备的维修效率和质量。
中国军队的后勤保障与装备供应体系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完善。
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后勤保障的效率和水平,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军队的作战实力和整体战斗力。
总结起来,中国军队的后勤保障与装备供应体系在建军节这个特殊日子显得尤为重要。
它为军队的日常训练和实战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为军队的发展和实现强军目标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国军队将继续加强后勤保障和装备供应体系的建设,不断提升军队的现代化战斗力,为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和平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时期部队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探究发布时间:2023-03-20T00:41:47.27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3年1期作者: 1.韩南征2.王喜刚3.张瀚文4.刘甘霖5.郭克鑫[导读] 随着部队改革与深化国防工作的不断推进,网络技术与数字化信息技术推动了我国军事领域的改革创新。
作为我国部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装备保障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对新时期军事变革具有重要影响意义1.韩南征2.王喜刚3.张瀚文4.刘甘霖5.郭克鑫(31694 部队辽宁本溪 117000),(31696部队辽宁锦州 121000),(31696部队辽宁锦州 121000),(31700部队辽宁辽阳 111000),(31700部队辽宁辽阳 111000)摘要:随着部队改革与深化国防工作的不断推进,网络技术与数字化信息技术推动了我国军事领域的改革创新。
作为我国部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装备保障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对新时期军事变革具有重要影响意义。
基于此,本文对新时期部队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进行简要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新时期;部队装备保障;装备保障信息化;信息化建设引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广泛应用,给我国军队建设与改革造成了深远影响。
现阶段,机械化战争已经逐渐转变为信息化战争,如何应对新时期的军事改革,利用网络科学技术推动军队信息化建设,关系到我国军队建设的发展布局。
作为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装备保障承载着多元化的任务,需要精准的指挥调度方可保证部队装备供应,部队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也就成为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内容之一。
一、新时期部队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一)装备保障技术的信息化建设部队装备保障技术的信息化建设目标,是在提高部队装备战场抢修能力的基础上,实现装备保障技术的智能化与自动化发展,其主要运用到的技术是自动化故障诊断技术与远程维修技术。
一般来说,部队装备保障技术信息化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网络建设,打造安全性能高、技术先进的信息网络,是装备保障技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第二,硬件建设,即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充足的保障装备,并运用全新的信息技术对装备进行不断改造、更新与研发;第三,资源建设,即对装备保障的信息资源进行深入研发并高效运用,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与价值[1]。
探析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建设摘要: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是军事斗争中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和生存力。
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部队后勤装备保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本文从部队后勤装备保障的概念和特点出发,分析了当前部队后勤装备保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建设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部队;后勤;装备保障;建设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快速发展和军事技术的日新月异,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已成为军事斗争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战场胜负的最终结果。
在这个新的战争背景下,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建设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深入探析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对于提高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部队后勤装备保障概述部队后勤装备保障是指在军事行动中,为部队提供所需的各类后勤装备和物资,以满足部队的作战、训练、生活等需求,保证部队的正常运行和高效作战的一种支援活动。
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建设涉及到装备采购、维修、运输、保养、更新等多个环节,需要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创新机制、优化资源,以适应不同战场环境和任务需求[1]。
部队后勤装备保障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复杂性。
部队后勤装备保障涉及多种类型、多个层次、多个领域的后勤装备和物资,需要根据不同的任务、环境、条件和标准进行综合规划、组织、协调和管理;动态性。
部队后勤装备保障需要适应部队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后勤装备和物资的配置、分配、运输和补给,以满足部队的实时需求;紧迫性。
部队后勤装备保障需要快速响应部队的紧急需求,及时提供有效的后勤装备和物资支援,以保证部队的战斗力和生存力;灵活性。
部队后勤装备保障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手段、方法和渠道,提高后勤装备和物资的获取、利用和保护效率。
二、当前部队后勤装备保障存在的问题一是后勤装备保障体系不完善。
推进后勤保障现代化建设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后勤保障工作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国家发展需要,提高军队后勤保障现代化水平,必须加强后勤保障现代化建设。
一方面,要加强后勤保障体制机制创新,构建现代化后勤保障体系。
这包括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建立全方位、全要素、全链条的后勤保障信息化网络系统,实现信息的高效共享和数据的互联互通;要重视人才培养,注重后勤保障知识与技能的提高,确保后勤保障人员具备现代化保障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后勤保障制度建设,强化后勤保障管理与监督,规范后勤保障行为,确保后勤保障工作的规范、稳定、有序。
另一方面,要加大后勤保障现代化装备的研发和装备,提高后勤保障现代化技术水平。
这包括加强后勤保障装备创新,发展和应用先进的后勤保障技术和设备,提高后勤保障效能,提高后勤保障能力。
同时,还要注重后勤保障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建立和完善后勤保障装备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后勤保障信息化技术水平。
总之,推进后勤保障现代化建设,是建设现代化军队、实现国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我们要加强后勤保障体制机制创新、加大后勤保障现代化装备的研发和装备,全面提高后勤保障现代化水平,为国家的发展和军队的强大保驾护航。
- 1 -。
公司后勤物品管理制度一、总则本制度旨在规范公司后勤物品的采购、分发、使用和维护等环节,以确保物品管理的合理性、高效性和透明性。
通过明确管理职责、流程及监督机制,力求达到节约成本、减少浪费、提升后勤服务质量的目的。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后勤物品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办公用品、清洁用品、安全设备、维修材料、员工福利品等。
具体物品清单由后勤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定期更新并公布。
三、管理职责1. 后勤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后勤物品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并监督执行情况。
2. 财务部门负责后勤物品采购的资金审批和预算控制。
3. 各部门负责按规定流程申请物品,并妥善使用和管理所领用的物品。
四、采购管理1. 后勤部门应根据实际需求和库存情况,合理规划物品采购计划。
2. 采购计划需经过财务部门审核,并按公司规定流程进行批准。
3. 选择合格的供应商进行采购,确保物品质量符合要求。
五、分发与使用1. 后勤物品的分发应遵循“按需分配”的原则,避免资源浪费。
2. 各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物品的领取和内部分配工作。
3. 员工应爱护公共物品,合理使用,不得私自占用或带离工作场所。
六、维护与报废1. 对于耐用物品,后勤部门应制定维护保养计划,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2. 损坏无法修复或不再适用的物品,应及时报废处理。
3. 报废物品的处理应遵循环保原则,合理处置。
七、监督与考核1. 后勤部门应定期对物品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对于违反管理制度的行为,应依据公司规定进行处理。
3. 后勤物品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将作为后勤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八、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后勤部门负责解释。
如有变更或补充,按照公司规章制度修改程序执行。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