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镁铝与酸反应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1
高中化学铝与酸反应教案
科目:化学
年级:高中
主题:铝与酸的反应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铝与酸反应的化学原理,并掌握相关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
1. 铝与酸的反应原理
2. 实验操作及观察结果
3. 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步骤:
1. 引入(5分钟)
介绍本节课的主题“铝与酸的反应”,让学生思考铝与酸为何会发生反应,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0分钟)
讲解铝与酸反应的化学原理,包括反应类型、反应条件、反应结果等内容。
3. 实验操作(20分钟)
将少量铝片放入试管中,加入盐酸,观察反应过程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并注意安全规范。
4. 实验结果讨论(15分钟)
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铝与酸反应的原因,检验实验结果是否符合理论讲解中的结论。
5. 反应方程式书写(10分钟)
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写出铝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并讨论方程式的意义和表达形式。
6.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索。
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铝与酸反应的理解。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以及作业完成情况。
教师备忘:准备好实验材料和设备,确保实验操作过程安全可靠。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第3讲铝及其重要化合物[考纲解读]了解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考点一铝1.铝的结构和存在铝位于元素周期表______________,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
铝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丰富,仅次于____。
自然界中的铝全部以________态存在。
2.金属铝的物理性质________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良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传热性等,密度较小,质地柔软。
3.金属铝的化学性质根据下列转化关系,完成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金属铝是活泼的金属,能与酸反应,为什么能用铝槽储运浓H2SO4或浓HNO3?2.实验室能否用硫化物与铝盐溶液混合制取Al2S3?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原因。
第二节 镁、铝及其化合物1.了解Mg 、Al 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铝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3.初步了解合金的概念。
镁和铝的性质镁、铝的重要化合物Mg 、Al 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1)相同点:①MgO 和Al 2O 3都属于高熔点氧化物,它们都难溶于水。
②都与H +反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MgO +2H +===Mg 2++H 2O ;Al 2O 3+6H +===2Al 3++3H 2O 。
③Mg(OH)2、Al(OH)3受热都分解,其分解方程式为 Mg(OH)2=====△MgO +H 2O,2Al(OH)3=====△Al 2O 3+3H 2O 。
(2)不同点:MgO 、Mg(OH)2不与强碱溶液反应,而Al 2O 3、Al(OH)3却与强碱溶液反应。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 2O 3+2OH -===2AlO -2+H 2O ,Al(OH)3+OH -===AlO -2+2H 2O 。
(3)Al(OH)3既与强酸反应也与强碱溶液反应,是因为Al(OH)3在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H 2O +AlO -2+H +Al (O H)3 Al 3++3OH -,加酸平衡向碱式电离方向移动,生 成Al 3+;加碱平衡向酸式电离方向移动,生成AlO -2。
金属的通性及合金 1.金属的通性金属在通常状况下都是不透明、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汞除外)都能导电、导热、有 延展性。
大多数金属原子最外层有 个电子,少数金属原子最外层有 个电子,金 属元素在同周期元素中 较大。
金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为 价,也有少数金属能表现较高的化合价如 Sn +4、Mn +7、Cr +6等。
金属元素原子只能 电子,不能 电子,所以金属只 有正化合价,没有 化合价。
金属单质只有 性,没有 性。
2.合金(1)定义: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或 与 )熔合而成的具有 特性 的物质叫做合金。
(2)特点①多数合金的熔点比其成分金属都要 ,而不是介于两种成分金属的熔点之间。
铝的反应教案教案标题:铝的反应教案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铝的特性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探索铝与不同物质的反应,从而理解铝的化学性质。
教学资源:1. 铝片或铝箔2. 盐酸(稀释)3. 氢氧化钠溶液4. 硫酸铜溶液5. 氧气气球6. 火焰7.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酒精灯等教学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铝的基本特性,如轻、耐腐蚀等。
2. 引导学生思考铝可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验1:铝与盐酸的反应1. 将一块小铝片放入试管中。
2. 缓慢加入稀释盐酸,观察并记录反应过程中的变化。
3. 引导学生思考反应产物,并帮助他们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2: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1. 将一小块铝片放入烧杯中。
2. 缓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反应过程中的变化。
3. 引导学生思考反应产物,并帮助他们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3:铝与硫酸铜的反应1. 将一小块铝片放入试管中。
2. 缓慢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并记录反应过程中的变化。
3. 引导学生思考反应产物,并帮助他们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4:铝的燃烧反应1. 将一小块铝片放在火焰上加热,观察并记录反应过程中的变化。
2. 引导学生思考反应产物,并帮助他们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总结:1. 与学生一起总结铝与不同物质的反应结果和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铝的化学性质,并与其特性进行关联。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设计更多的实验,探索铝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2.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探究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相关环境问题。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程度和实验记录的准确性。
2. 提问学生有关铝的性质和反应的问题,评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教案扩展:1.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相关视频或图片,加深学生对铝反应的理解。
2.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年级和学科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镁和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镁和铝》这一节是高二化学中无机部分的最后一章中的第一节,本节内容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主,兼有理论知识,内容广泛但教学要求层次不是很高。
符合高初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原则。
在初中化学里,学生曾学过一些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等;在高一化学中,学生也曾学过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
同时,在学习本章以前,学生已学过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物质的量、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化学键、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等理论知识。
因此,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
其次,通过高一一学年的学习、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实验基本能力(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简单运用实验解决问题能力、评价简单实验能力等)。
可见,这样的编排也符合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
从而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基础。
所以我们可以采用较为开放的以学生“自主”实验为主的教学活动,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出学生的个性潜能,并通过精心的教学活动设计让学生既学会知识又提高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镁、铝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掌握镁、铝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培养运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科学兴趣、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增强责任感,增强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镁、铝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菜单式”教学法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与教学意图:[第二课时]汇报展示、交流共享[引言]在初中我们就知道镁铝是二种比较活泼的金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他们的影子。
镁铝与我们的关系究竟密切到何种程度?他们的性质又活泼到什么地步?二者的关系又如何?带着这样的疑问,在上节课同学们按照自愿原则分成了四个组就镁铝分别进行了调查、探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汇报展示、交流共享彼此的成果。
首先,请调查组同学派代表汇报。
[交流实录]一、“生活中的镁铝”汇报展示调查组展示“生活中的镁铝”(过程略)代表小结:镁铝确实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高品质的生活离不开镁铝。
高二化学第29课时《第一节镁和铝》(一)学案新人教版(一)[目标]1、了解金属的通性。
2、了解铝的物理性质以及用途。
3、掌握镁和铝的化学性质。
4、了解铝的几种重要化合物。
5、初步了解合金。
[重点]镁和铝的化学性质、氢氧化铝的两性。
[难点]氢氧化铝的两性[过程][阅读]课本P80,回答:①人类已经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大约有是金属元素。
②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金属起着什么作用?一、金属1、金属的分类① 冶金工业的分类方法:分为黑色金属(铁、铬、锰,实际上这三种金属均为银白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除上述三种以外的其他金属)② 根据金属密度的大小分类:分为轻金属(密度小于4、5gcm-3,如铝、钾、镁、钠等)和重金属(密度大于4、5gcm-3,如铁、铜、银、汞等)③ 根据地壳中的含量分类:分为常见金属(如铁、铜、镁、铝等)和稀有金属(如钽、锆、铌等)2、金属的性质(1)物理性质①常温时,除了为液体外,其他金属都是固体。
②有金属光泽。
这种现象只有当金属为块状时才能表现出来,粉末状时呈暗灰色或黑色。
③金属一般都是和的良导体。
④大多数金属有性。
延性最好的是,展性最好的是。
⑤金属的硬度一般较大。
最硬的是。
⑥金属的熔点一般较高。
最难熔的是,最易熔的是。
(2)化学性质金属容易最外层电子,变成金属阳离子,表现出性。
不同的金属有不同的结构,因而在化学反应中所表现出的性强弱不同。
二、镁和铝的物理性质[阅读]课本P82表4-2,思考:镁和铝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它们都是色的金属,有较强的性、性,有良好的性、性。
密度:镁铝硬度:镁铝熔点:镁铝沸点:镁铝[思考]①物理性质的强弱由什么决定?镁和铝的物理性质为什么出现如上的变化趋势?②镁和铝的重要用途有哪些?三、合金1、合金:2、合金的性能:[阅读]课本P88表4-3,认识合金的性能和用途。
[练习]1、下列叙述中所描述的物质一定是金属元素的是[ ]A、易失去电子的物质B、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C、单质具有金属光泽的元素D、第三周期中,原子的最外电子层只有2个电子的元素2、现代建筑的门窗框架,常用电解加工成古铜色的硬铝制造。
镁铝及其化合物一、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镁的硬度、熔点均低于铝。
二、原子结构三、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反应2Mg +O2=(点燃)2MgO 4Al +3O2=(△)2 Al2O3Mg+Cl2= (点燃)MgCl2 4Al+3Cl2=(△)2AlCl3Mg + S= (△)MgS 2Al + 3S=(△)Al2S33Mg+ N2=(△)Mg3N2 不反应●镁与铝在常温下均可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保护金属。
2.与酸反应Mg + 2H+ = Mg2+ + H2↑(与硝酸反应复杂,浓度不同,还原产物不同)2Al + 6H+ = 2Al3+ + 3H2↑(常温下遇浓硝酸、冷的浓硫酸钝化)3.与沸水反应Mg +H2O=(△)Mg(OH)2+H2↑ Al不反应,铁与沸水也可反应。
4.与氧化物反应2Mg + CO2=(点燃)2MgO + C 2Al+Fe3O4=(高温)2Fe+ Al2O35.与碱反应镁不反应 2Al + 2H2O +2NaOH =2NaAlO2 + 3H2↑四、氧化镁与氧化铝(两性氧化物)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密度小、熔点高,用于生产耐火、耐高温材料。
2.化学性质●与水反应: MgO+H2O=Mg(OH)2很慢不反应●与酸反应: MgO+2H+=Mg2++H2O Al2O3+ 6H+=2Al3++3H2O●与碱反应:不反应 Al2O3+ 2OH+=2AlO2-+H2O五、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镁1.物理性质氢氧化镁是难溶的中强碱,能使酚酞变红。
氢氧化铝是一种白色胶状难溶物,不能使酚酞变色。
2.化学性质●分解反应: Mg(OH)2=(△)MgO+ H2O 2Al(OH)3=(△)Al2O3+3H2O●与酸反应: Mg(OH)2+2H+=Mg2++2H2O Al(OH)3 + 3H+ = Al3+ + 3H20●与碱反应:Al(OH)3 +OH-=AlO2-+2H2O 不反应3.实验室制取Al2(SO4)3+6NH3·H2O=2Al(OH)3 +3(NH4)2SO4六、具有两性的物质1.两性氧化物如Al2O32.两性氢氧化物如Al(OH)33.单质如Al4.弱酸的铵盐如(NH4)2S、(NH4)2CO3、NH4AC。
2019-2020年高二化学镁和铝化学性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镁和铝的化学性质及相关应用,能正确描述实验现象,并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推测镁和铝的化学性质,初步掌握镁、铝的共性和特性。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思维发散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和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热情,形成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镁和铝的化学性质、铝的特性;学生发散思维和实验研究[教学方法]:分组讨论、实验探究、启发引导[教学用具]:实验器材、实验展示、多媒体课件[仪器与药品]:镁带、铝条、铝箔、氧气、坩埚钳、火柴、酒精灯、CO2气体、烧碱溶液、KClO3固体、Fe2O3粉末、磁铁、铝粉、滤纸、砂皮、沙子、带铁圈的铁架台、蒸发皿[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引言、展示实物]:(胃舒平、明矾、牙膏皮、易拉罐、香烟盒内的铝箔)看到这些物质,同学联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是铝元素[引述]:与铝相邻的金属是镁,今天这节课我就来探讨一下镁和铝的化学性质。
[板书]:第一节镁和铝二、分组探究[展示实物、讲述]:探究问题: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现有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区分两根金属条的方案并进行实验。
活动方式:学生以前后4人为一小组,进行活动。
[学生活动]:根据所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同时填好实验报告。
[投影点评学生的实验报告]:镁铝性质探究实验报告表(甲)镁铝性质探究实验报告表(乙)[教师提问]:通过上述两个实验,我们可以总结出镁铝的那些性质?[学生总结][板书]:1.与酸反应相同点:镁铝与稀酸反应生成H2,与硝酸不生成H2不同点:Al与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
[过渡]:除了上述两种方案以外,还有同学设计了第三种方案。
[投影点评学生的实验报告]:镁铝性质探究实验报告表(丙)[过渡]镁条能够在空气中燃烧,那么铝就一定不能燃烧吗?[教师演示]取一小片铝片在砂纸打磨后包在一根火柴棒上用坩埚钳夹着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后立即放入集满O2的试剂瓶中,观察现象,分析。
镁和铝学案教学目标1、掌握镁和铝的性质和用途2、掌握铝的化合物的性质重难点铝三角关系学习内容一、镁的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①与非金属反应:②与酸反应:③与氧化物反应:④与盐溶液反应:【例1】将Na、Mg、Al各0.3mol分别放入100mL 1mol/L的盐酸中,在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之比为()A.1:2:3 B.6:3:2 C.3:1:1 D.1:1:1【练习】镁粉在焰火、闪光粉、鞭炮中是不可少的原料,工业制造镁粉是将镁蒸气在某冷却剂中冷却。
下列可作为冷却剂的是()①空气②CO2 ③Ar ④H2 ⑤N2 ⑥H2OA.①②B.③④C.③⑥D.③⑤二、铝的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①与非金属反应:②与酸反应③与碱溶液反应④与氧化物反应⑤与盐溶液反应【例2】甲、乙两烧杯中各成盛有100mL 3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甲:乙=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A.5.4gB.3.6gC.2.7gD.1.6g3、用途:三、铝的化合物1、铝的氧化物:(1)物理性质及用途:(2)化学性质:2、氢氧化物(1)物理性质及用途:(2)Al(OH)3的电离:(3)化学性质:(4)制备:【例3】已知Al (OH )3具有两性,在100mL 1mol/L 的Al2(SO4)3溶液中加入200mL 某浓度的NaOH 溶液恰好使Al3+有一半转化为沉淀,试求该NaOH 溶液的浓度。
一、“铝三角”及其应用1、“铝三角”2、应用 (1)离子共存问题(2)图像题分析①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至过量A :反应方程式:B :现象:②向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A :反应方程式:B :现象:③向NaOH 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至过量:A :反应方程式:B :现象:④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AlO2溶液至过量:A :反应方程式:B :现象:⑤向NaAlO2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至过量:A :反应方程式:B :现象:⑥向NaAlO2溶液中滴加盐酸至过量:A :反应方程式:B :现象:⑦向盐酸溶液中滴加NaAlO2溶液至过量:A :反应方程式:B :现象:⑧向NaAlO2溶液中通CO2至过量:A :反应方程式:B :现象:⑨向MgCl2、AlCl3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 至过量:Al 3+Al(OH)3+AlO 2A :反应方程式:B :现象:针对练习1、下列关于金属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②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一般显正价;③金属性越强的元素相应的离子氧化性越弱;④金属元素只有金属性,没有非金属性;⑤价电子越多的金属原子单质金属性越强;⑥离子化合物一定含金属元素。
2023年高二化学教案镁、铝及其化合物(精选3篇)教案一:镁的性质及其化合物教学目标:1. 了解镁的性质和应用。
2. 掌握镁与氧、硫和氯的反应。
3. 熟悉镁的几种常见化合物的命名和性质。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验演示和图片展示介绍镁的性质和应用,如镁的轻便性、燃烧性、导电性和腐蚀性等。
2. 镁与氧的反应:- 展示镁与氧反应的实验现象,并解释反应过程。
- 写出反应方程式:2Mg + O2 → 2MgO。
- 引导学生分析反应类型、反应物和生成物。
3. 镁与硫的反应:- 展示镁与硫反应的实验现象,并解释反应过程。
- 写出反应方程式:Mg + S → MgS。
- 引导学生分析反应类型、反应物和生成物。
4. 镁与氯的反应:- 展示镁与氯反应的实验现象,并解释反应过程。
- 写出反应方程式:Mg + Cl2 → MgCl2。
- 引导学生分析反应类型、反应物和生成物。
5. 镁的常见化合物:- 介绍镁的几种常见化合物,如氯化镁、硫酸镁和碳酸镁等。
- 分析这些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 让学生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或观察,加深对这些化合物的理解。
6. 总结:总结镁的性质和与氧、硫、氯反应的特点,以及常见化合物的命名和性质。
教案二:铝的性质及其化合物教学目标:1. 了解铝的性质和应用。
2. 掌握铝与氧、硫和氯的反应。
3. 熟悉铝的几种常见化合物的命名和性质。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验演示和图片展示介绍铝的性质和应用,如铝的轻便性、导电性和耐腐蚀性等。
2. 铝与氧的反应:- 展示铝与氧反应的实验现象,并解释反应过程。
- 写出反应方程式:4Al + 3O2 → 2Al2O3。
- 引导学生分析反应类型、反应物和生成物。
3. 铝与硫的反应:- 展示铝与硫反应的实验现象,并解释反应过程。
- 写出反应方程式:2Al + 3S → Al2S3。
- 引导学生分析反应类型、反应物和生成物。
4. 铝与氯的反应:- 展示铝与氯反应的实验现象,并解释反应过程。
高中化学铝的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铝的性质,了解铝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特点。
实验器材:
1. 铝箔片
2. 碱性氢氧化钠溶液
3. 盐酸
4. 玻璃烧杯
5. 火柴或酒精灯
6. 铝箔样品
实验步骤:
1. 取一片铝箔片,将其分成两半,一半放入碱性氢氧化钠溶液中,一半放入玻璃烧杯中。
2. 观察铝箔片在碱性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反应情况,记录下观察结果。
3. 在玻璃烧杯中加入少量盐酸,观察铝箔片在盐酸中的反应情况,记录下观察结果。
4. 将一片新的铝箔样品点燃,观察其燃烧情况,记录下观察结果。
实验原理:铝与碱性氢氧化钠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氢气。
铝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
铝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会发生燃烧反应,生成氧化铝。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涉及到化学药品和火源,操作时需注意安全。
2. 负责人员要对实验步骤和原理进行充分了解,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3. 实验结束后要做好实验器材的清洗和处理工作,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拓展实验:可以尝试使用铝箔片和铁钉、铜钉等金属材料进行对比实验,观察不同金属材
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情况。
实验评价: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铝的性质和反应特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
科学思维能力。
高中化学铝的反应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铝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掌握铝与酸、氧气、氯气等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化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铝与氯气的反应;
2. 铝与硫酸的反应。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用具和试剂:铝片、盛有氯气的氯化钠溶液、浓硫酸、点燃用火柴等;
2. 实验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的说明;
3. 铝与酸、氯气等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过程:
1. 铝与氯气的反应实验演示:
a. 在实验室内,准备好盛有氯气的氯化钠溶液;
b. 将铝片加入氯化钠溶液中,观察反应过程中的现象,点燃氢气;
c. 完成实验后,让学生总结铝与氯气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讨论。
2. 铝与硫酸的反应实验演示:
a. 在实验室内,准备好浓硫酸;
b. 将铝片加入浓硫酸中,观察反应过程中的现象,生成氢气;
c. 完成实验后,让学生总结铝与硫酸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讨论。
3. 总结与讨论:
根据实验观察结果,让学生总结铝与酸、氯气等物质的反应特点,分析其化学方程式中所反映的化学原理。
教学延伸:
可通过展示铝在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铝的广泛用途和重要性。
教学评价:
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检测学生对铝与酸、氯气等物质反应的理解程度,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和化学思维方面的综合能力。
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验结果,进一步进行教学调整和反思,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
班级: 姓名: 趁年轻应该多吃一点苦头 乌审旗职业中学导学案
1
§5.2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 镁铝与酸的反应 第 4 课时
年级:高一 科目:化学 课型:新课(实验课)主备人:张志伟 时间: 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同周期元素单质的金属性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同周期元素单
质的金属性变化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
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学习重、难点
1.重点:周期元素单质的金属性变化规律 2.难点:周期元素单质的金属性变化规律 学习用具:
实验仪器 试管架 试管 砂纸 试管刷 滴瓶 实验药品 Mg ,Al ,1 mol / L 盐酸溶液 学习过程 一、 教师讲解:
1. 提问学生实验目的,实验所需仪器药品,实验步骤 实验目的:探究周期元素单质的金属性变化规律 实验仪器:试管架 试管 砂纸 试管刷 滴瓶 实验药品:Mg ,Al ,1 mol / L 盐酸溶液
实验步骤:1) 向2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小段镁带,铝带,需先用砂纸
磨去表面的氧化膜
2) 向试管中加入2mL 1 mol / L 盐酸溶液 3) 观察2支试管中的现象并做好记录 2. 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1) 注意胶头滴管的使用
2) 按实验步骤操作,边做边记好实验记录 二、学生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实验,边做边学、随时记录。
三、仪器整理
实验完毕,清理实验台。
四、课后作业
完成实验报告,理解掌握周期元素单质的金属性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