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季学期新版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学期1.2.3、相反数教学设计2
- 格式:doc
- 大小:97.0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3《相反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3《相反数》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之后,进一步探究有理数的性质。
相反数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规则。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相反数的定义、求法以及相反数的性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相反数的定义,了解相反数的求法,以及熟练运用相反数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相反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反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相反数的定义,掌握求相反数的方法,以及熟练运用相反数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相反数的定义,求相反数的方法,以及相反数在有理数运算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相反数的性质,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相反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准备:练习本、笔等。
3.教学素材:与相反数相关的实例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相反数的概念,如:“一个人往东走了5步,他的相反方向就是往西走5步。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什么是相反数?怎样求一个数的相反数?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相反数的定义和求法,以及相反数在有理数运算中的应用。
【七年级数学上册】1.2.3《相反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七年级数学上册》1.2.3《相反数》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有关相反数的概念。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相反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用。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相反数的概念,掌握相反数的性质,并能运用相反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相反数的概念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对抽象的概念理解能力还不够强。
在导入阶段,我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在呈现和操练阶段,我需要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相反数的概念和性质。
在巩固和拓展阶段,我需要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相反数的概念,掌握相反数的性质,并能运用相反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相反数的定义和性质。
2.运用相反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活动教学法: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相反数的概念和性质。
3.问题教学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动画、例题等,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用于导入和巩固教学内容。
3.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电梯上升和下降,引出相反数的概念。
让学生思考:上升和下降是两个相反的概念,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而引导学生得出相反数的定义。
人教版相反数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互为相反数的几何意义.2.掌握:给出一个数能求出它的相反数.(二)能力训练点1.训练学生会利用数轴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解释相反数的几何意义,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2.通过求一个数的相反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对应、统一规律.(四)美育渗透点1.通过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知道任何一个数都有它的相反数,学生会进一步领略到数的完整美.2.通过简化一个数的符号,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简洁美.二、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利用引导发现法,教师注意过渡导语的设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2.学生学法: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练习反馈→总结.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求已知数的相反数.2.难点:根据相反数的意义化简符号.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三角板、自制胶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学生演示,教师点拨,师生共同得出相反数的概念,教师出示投影,学生以多种形式练习反馈.七、教学步骤(一)探索新知,导入新课1.互为相反数的概念的引出演示活动:要一个学生向前走5步,向后走5步.提出问题“如果向前为正,向前走5步,向后走5步各记作什么?学生活动:一个学生口答,即向前走5步记作+5;向后走5步记作-5步.[板书]+5,-5师:这位同学两次行走的距离都是5步,但两次的方向相反,这就决定这两个数的符号不同,像这样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板书]2.3 相反数【教法说明】由于有了正负数的学习,进行以上演示,学生们非常容易地得出+5,-5两数,并能根据演示过程体会出这两个数的联系与区别,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获得了知识,认识了互为相反数.师:画一数轴,在数轴上任意标出两点,使这两点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一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练)师:这样的两个数即互为相反数,你能试述具备什么特点的两数是互为相反数?(学生讨论后举手回答)[板书]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其中一个叫另一个的相反数.【教法说明】在演示活动后,已出现了+5,-5这两个数,教师及时阐明它们就是互为相反数的两数,这时不急于总结互为相反数的概念,而是又提供了一个学生体会概念的机—利用数轴任找一组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先观察在数轴上表示这两个数的点的位置关系,再观察两个数本身的特点.更形象直观地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相反数的概念.2.理解概念(出示投影1)判断:(1)-5是5的相反数()(2)5是-5的相反数()(3)与互为相反数()(4)-5是相反数()学生活动:学生讨论.【教法说明】对概念的理解不是单纯地强调,根据学生判断的结果加深对相反数“互为”的理解,提高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师:0的相反数是0.(出示投影2)1.在前面画的数轴上任意标出4个数,并标出它们的相反数.2.分别说出9,-7,0,-0.2的相反数.3.指出-2.4,,-1.7,1各是什么数的相反数?4.的相反数是什么?学生活动:1题同桌互相订正,2、3题抢答.【教法说明】1题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理解相反数的概念,让学生深知:在数轴上,原点两旁,离开原点相等距离的两个点,所表示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2、3、4题是对相反数的概念的直接运用,由特殊的数到一般的字母,紧扣“只有符号不同的两数即互为相反数”这一概念,又得出一个非常代数性的结论“的相反数是.”[板书]a的相反数是-a.师:的相反数是,可表示任意数—正数、负数、0,求任意一个数的相反数就可以在这个数前加一个“-”号.提出问题:若把分别换成+5,-7,0时,这些数的相反数怎样表示?提出问题:前面加“-”号表示的相反数,-(+1.1)表示什么?-(-7)呢,-(-9.8)呢?它们的结果应是多少?学生活动:讨论、分析、回答.【教法说明】利用相反数的概念化简符号是这节课的难点.这一环节,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及时提问:“既然的相反数是,那么+5,7,0的相反数怎样表示呢?”学生的思维由一般再引到特殊能答出-(+5),-(-7),-0的结果,让学生自己尝试得出结果,突破难点学生活动:思考后口答.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在一个数前面加上“-”号表示求这个数的相反数,如果在这些数前面加上“+”号呢?如:学生回答:在一个数前面加上“+”仍表示这个数,“+”号可省略.并答出以上式子的结果.【教法说明】根据以上题目学生对一数前面加“-”号表示这数的相反数和一数前面加“+”号表示这数本身都已非常熟悉,这时可根据做题情况要学生及时分析观察规律的存在,这样可以从学生思维的不同角度,指引学生解决问题,并同时也暗示学生在做题时不是单纯地演练,一定要注意规律的总结.巩固练习:1.例题2 简化-(+3)-(-4)的符号.2.简化下列各数的符号3.自己编题学生活动:1、2题抢答,3题分组训练.1、2题一定要让学生说明每个式子表示的含义,有助于对相反数概念的理解.3题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考查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三)归纳小结师:我们这节课学习了相反数,归纳如下:1.________________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2.表示求的___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___.学生活动:空中内容由学生填出.【教法说明】通过问题形式归纳出本节的重点.学生活动:分组互相回答,互相讨论,3、4、5题每组出一个同学口答.【教法说明】1,2题是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复习.3、4、5题是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对相反数概念的理解情况,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是一个提高.。
相反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借助数轴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位置关系.②给一个数,能求出它的相反数.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训练学生利用数轴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②培养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3、知识与情感目标:①通过相反数的学习,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②感受事物之间对立、统一联系的辩证思想.教学重点:理解相反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双重符号简化的规律.教学过程:一、温故互查(二人小组完成)1、二人小组复述数轴的三要素。
2、先画一个数轴并在数轴上分别表示下列各数:2,-2,0,5,-5.这些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它们到原点距离分别是多少?二、设问导读阅读教材P10-11完成下列问题:1.完成教材P10“思考”,并认真理解“归纳”部分的道理。
2.相反数的定义:互为相反数。
一般地,a和-a ,特别地,0的相反数3. 在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他们分别在原点的,并且到原点的距离4. 求一个数的相反数方法:(1)在正数前面添上“-”号,就得到(2)在任意数前面上“-”号,新的数就表示(3)+5的相反数是,-5的相反数是,-(+5)表示的是的相反数,-(-5)表示的是的相反数。
(4)-(+5)=-(-5)=- 0=(5)12的相反数是 ; 的相反数是2. 0的相反数是 。
3. -(-4)表示的是 的相反数,-(+4)表示的是 的相反数。
4. X 的相反数是 。
5.如果一个数的相反数是负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A.正数B.负数C.零D.正数,负数,零6.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7625.035212,,,--四、巩固训练1. 下列语句中:(1)-5的相反数是+3 (2)-5与+3互为相反数;(3)-5与5互为相反数;(4)-5是5的相反数;(5)0的相反数是0;(6)-0=0.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 (1)(2)(6) B (2)(3)(5) C (1)(4) D (3)(4)(5)(6)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和0.25不互为相反数 B 、-a 是负数 C 任何一个数都有它的相反数D 正数与负数互为相反数3. 一个数的相反数为非负数,这个数一定是()A.正数或0B.非零的数C.负数和零 D 零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B 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一定是负数C 、432与2.75都是411- D 0没有相反数 5. 的相反数是它本身。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3《相反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3《相反数》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数学概念。
相反数是数学中一个基础的概念,它体现了数学中的对称美。
本节内容通过对相反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用,使学生掌握相反数的概念,能够熟练运用相反数解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相反数的定义和性质,他们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生动形象的例子和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相反数的性质和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相反数的定义,掌握相反数的性质,能够熟练运用相反数解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相反数的定义和性质。
2.教学难点:相反数的运算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归纳法:引导学生观察相反数的性质,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归纳出相反数的性质。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反数的运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导入和解释相反数的概念。
2.准备PPT,展示相反数的性质和例题。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电梯上升和下降,引出相反数的概念。
展示PPT,引导学生观察电梯上升和下降的示意图,让学生感受到相反数的存在。
2.呈现(10分钟)讲解相反数的定义,展示PPT,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相反数的概念。
通过PPT展示相反数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归纳。
3.操练(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相反数的知识。
【七年级数学上册】1.2.3《相反数》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相反数》是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第三小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实数的基础。
相反数的定义和性质对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解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抽象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相反数的定义,掌握相反数的性质,能够正确地找出一个数的相反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相反数的定义和性质。
2.教学难点:相反数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手段,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的性质,引出相反数的概念。
2.探究相反数的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探究相反数的性质,教师进行引导和讲解。
3.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相反数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巩固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相反数的性质,并思考相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定义:一个数的相反数是与它的数值相等,但符号相反的数。
1.每个数都有相反数。
2.一个数的相反数的相反数还是它本身。
3.相反数互为相反数。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3相反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3相反数》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数学中的概念性知识,它为学生以后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相反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相反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相反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对于概念性的知识还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抽象出相反数的定义,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相反数的定义和性质,能够正确找出两个数的相反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相反数的定义和性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抽象出相反数的定义,以及如何运用相反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相反数的定义和性质。
2.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3.利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相反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的实例。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电梯上升和下降,引导学生思考相反数的含义。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相反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相反数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一些数的相反数,并解释其原因。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及时给予反馈和解答疑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2.3》 相反数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相反数》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是初一数学的一个难点,也是重点。
本节课是在引入有理数和数轴等基本概念后的又一重要的内容,本节课要求从代数与几何两个角度初步理解相反数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通过应用相反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相反数的意义,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对于从来没有学习过类似知识的初一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但初一学生有思维活跃、富有激情的特点,教学时应充分把握和利用这一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演示活动:要一个学生向前走5步,向后走5步.提出问题:如果向前为正,向前走5步,向后走5步各记作什么?(如此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向前5步走记作+5步,向后走5步记作-5步).二、新知探究问题1:在数轴上描出表示-2,2和-3,3的点.探究下列问题:(1)上述各对数之间有什么特点?(2)表示每对数的两个点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关系?(3)你还能举出数轴上其它点的例子吗?问题2:观察数轴,说出在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4的点有几个?这些点表示的数分别是什么?结论: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4的点有两个,它们表示的数分别是-4和4.问题3:设a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等于a的点有几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有什么关系?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a的点有2 个,它们分别在原点左右,表示a和-a ,我们说这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问题4:观察-2与2,-3与3,-2.5与2.5,它们分别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根据上述各组数的符号和符号后的数字来分析,发现上述各组数有一个共同特点只有符号不同,其他都相同,于是引出新的知识――相反数.归纳: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例如: -8与8互为相反数,意思是:8的相反数是-8,-8的相反数是8.问题5.借助于数轴探究:正数、负数和零的相反数分别是什么?结论: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0的相反数是0.问题6. a 的相反数是-a,-a一定是负数吗?(不一定,因为a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或0)结论:当a是正数时,a的相反数-a是负数;当a是负数时,a的相反数-a是正数.0的相反数是0.问题7:如何求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结论: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就是在这个数的前面添上“-”号.对于问题(2)的思考,学生根据各组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会发现各组数分别在原点两侧,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于是归纳得到: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0除外),是在原点两旁,并且距离原点相等的两个点.即: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关于原点对称.若把a的相反数记为-a,并且规定0的相反数是0.若a、b互为相反数,则a+b=0,反之也成立.对于问题(4)主要让学生体会相反数的概念,进一步熟悉相反数的含义.三、例题讲解例1.说出下列各式的含义,并进行化简:(1)-(+5)表示什么?化简的结果是多少?(2)-(-5)表示什么?化简的结果是多少?(3)-0表示什么呢?化简的结果是多少?解:上面的式子分别表示+5、-5与0的相反数,化简的结果分别是:(1)-(+5)=-5;(2)-(-5)=+5;(3)-0=0四、尝试反馈,巩固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3是相反数;(2)+3是相反数;(3)3是-3的相反数;(4)-3与+3互为相反数.2.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6,-8,3.9,2/3,-1,-5/83.如果a=-a,那么表示a的点在数轴上的什么位置?4、化简下列各数:-(-68),-(+0.75),-(-3/5),-(+3.8)五、问题引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1.已知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在数轴上作出它们的相反数;用“<”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将这四个数连接起来.2.若a是最大的负整数,b是最小的正整数,且c、d互为相反数,求ac-bd 的值.学生活动设计:本环节主要让学生在利用相反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同时让学生感受形对数的作用.六、小结与作业小结:本节内容1.相反数的理解相反数的代数意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在数轴上的原点两侧,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2.化简符号的规律.作业:1.判断题:(1)-3是相反数()(2)-7和7是相反数()(3)-a的相反数是a,它们互为相反数()(4)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5)一个数总比它的相反数大()2.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为26.8,则这两个数是.(±13.4)3.数轴上A点表示+4,B、C两点所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且C到A的距离为2,点B和点C各对应什么数?答案:C点表示2或6,则相应的B点表示-2或-6.4.若一个数的相反数不是正数,则这个数一定是(B)A. 正数B. 正数或0C. 负数D. 负数或05.一个数比它的相反数小,这个数是(B)A. 正数B. 负数C. 非负数D. 非正数6.比-6的相反数大7的数是(13)7.-(-8)的相反数是,+(-6)是的相反数,a-b的相反数是,的相反数a-1.8.若- x = 9,则x = (-9)9.若a是不小于- 1又不大于3的数,那么a的相反数是什么样的数呢?解:由题意知-1≤a≤3,而-1、a、3的相反数分别是1、-a、-3.∴-a在1和-3之间故-3≤-a≤1∴a的相反数是不小于-3又不大于1的数.。
相反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相反数的概念,会求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会对含有多重符号的数进行化简过程与方法经历相反数的意义的探究过程情感与态度理解相反数的几何意义,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要点教学重点能求出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教学难点多重符号的数的化简问题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数轴,会在数轴上用点表示有理数及将有理数在数轴上用点表示。
因此借助数轴来理解相反数的意义比较容易。
教学内容设计意图自主预习案 一复习旧知1.画数轴,并在数轴上分别找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2与―2, 5与—5, ―2.5与2.52.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 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与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有 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
与原点的距离是0的点有 个,它表示的数是 。
二.阅读教材9,10页,完成下列问题: 1. 的两个数叫做相反数。
举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例子。
。
2.填空: -5的相反数是 ;0的相反数是 ;a 的相反数是 ;3.化简:-(-5)=( ) -(+10)=( ) 三.评价预习情况: (好 中 差) 疑惑是 。
新知学习案 目标一掌握相反数的概念,会求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 1.相反数的概念 像2和—2、5和—5、—2.5和2.5这样,只有 的 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0. 请同学们找找相反数概念中的关键词,小组内互相说说是什么意思? 2.辩析题: (1)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 ) (2)3.5是相反数 ( ) (3)+10和-15是相反数 ( ) (4)-8是8的相反数 ( ) 例1分别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例2 -1.6是___的相反数,____的相反数243,31与___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是 . a 和 互为相反数,也就是说,—a 是 的相反数. 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一个“—”号,这个数就成了原数的 思考:—a 一定是负数吗? ,如果a=-a ,则表示数a 的点在数轴的_____ (什么位置).—a 可以是 目标二 会对含有多重符号的数进行化简 例3 化简下列各数: (1)-(-68) (2)-(+0.75); (3) -(-53) (4)通过复习旧知数轴的知识,为学习本节课做好准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3《相反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相反数》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第三小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理解相反数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以及相反数的性质。
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对数学符号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相反数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相反数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
2.让学生理解相反数的性质,能够运用相反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相反数的含义和求法。
2.相反数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相反数的含义和性质。
2.使用实例和练习,让学生通过操作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相反数的概念。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进步。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使用PPT展示相反数的定义和求法,让学生初步理解相反数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找出一些数的相反数,加深对相反数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相反数的性质,并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发现。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相反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相反数的含义和性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上课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和总结。
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相反数的含义和性质。
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操作和思考中理解和掌握相反数的概念。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进步。
相反数教学目标:1.了解相反数的概念。
2.能在数轴上表示出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并且发现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点在原点的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3.利用互为相反数符号表示方法化简多重符号。
4.渗透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相反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理解相反数的代数定义和几何定义的一致性。
教学难点:负数的相反数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活动:要求两个学生背靠背站在同一位置,然后一个向右走5步,一个向左走5步问题1:如果向右为正,向右走5步,向左走5步各记作什么?学生回答:向右走5步记作+5步;向左走5步记作-5步。
问题2:在数轴上,画出表示+5,-5的点,并观察表示它们的点具有怎样的特征?师生共同总结出:在数轴上,+5和-5所对应的点位于原点的两边,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问题3:举出几组具有这样特征的两个数。
如:2和-2,1.8与-1.8二讲授新课:师生共同由活动概括归纳出下列结论:1.互为相反的概念(1)代数定义:如图像2和-2,5和-5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即2的相反数是一2,一2的相反数是2, 5的相反数是-5,-5的相反数是5。
一般地,一a和a互为相反数,特别地,0的相反数仍是0.(2)几何定义:在数轴上原点的两旁,离开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如图,2与一2互为相反数,5与-5互为相反数。
2.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a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的左右两边,表示一a 和a这两个数,我们说表示一a和a这两个数的点关于原点对称。
3:如何深刻地认识互为相反数呢?(1)0的相反数仍是0是相反数定义的一部分,千万不能漏掉,并且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数只有0. (2)互为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一般不能单独存在。
如3与一3互为相反数等。
(3)“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中的“只有”指的是除了符号不同外完全相同。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3《相反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3《相反数》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相反数的概念。
本节内容通过引入相反数的定义,让学生了解相反数的性质,并能运用相反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相反数的概念,并运用数学语言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帮助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课堂效果有很大影响,教师应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相反数的定义,掌握相反数的性质,并能运用相反数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相反数的定义及性质。
2.难点:相反数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相反数的概念。
2.归纳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实例,总结相反数的性质。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实例、问题、练习的教学PPT。
2.学习素材: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练习题目。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实例,如电梯上升和下降,引导学生发现相反的概念。
提问:“上升”和“下降”是相反的概念,那么在数学中,有没有类似的相反概念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并提出问题:“一个数的相反数是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相反数的定义。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相反数的定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相反数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3《相反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第三课时《相反数》的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相反数的定义,掌握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以及相反数的性质。
这一节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对于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有一定的基础。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还有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耐心引导,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相反数的定义,能够求出一个数的相反数。
2.掌握相反数的性质,能够运用相反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相反数的定义和求法。
2.相反数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素材。
2.准备教学PPT和板书设计。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相反数的概念,例如:“有一辆汽车从A地出发,向正北方向行驶,行驶了30公里后,又向相反方向行驶了20公里,请问汽车现在距离A地多少公里?”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引出相反数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板书,呈现相反数的定义和求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相反数的概念。
同时,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相反数的定义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及时的反馈。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一些学生回答问题,让学生总结相反数的性质,加深对相反数概念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索相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坐标系中的点、数轴上的数等。
教师巡回指导,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和讲解。
相反数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相反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会用相反数的定义进行化简。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并初步感受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认识对立统一的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相反数的意义。
难点:多重符号的化简。
教学过程实录: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生互动:师要求二个学生在讲为课桌前背靠背站好(分左右),听教师口令:“向前2步走”。
师:规定向右为正(正号可以省略),向右走2步,向左走2步各记作什么?生:向右走2步记作2步;向左走2步记作-2步。
师:规定两个同学未走时的点为原点,用上一节课学的数轴将上述问题情境中的2和-2表示出来。
生:画数轴,在数轴上标出表示2和-2的点。
师:多媒体展示下图并问:从数轴上观察,这两位同学各走的距离都是2步,但方向相反,可用2和-2表示,这两个数具有哪些意义?生1: 2和-2这两个数具有相反意义。
师:回答很好。
还这其他说法吗?生2:2和-2的数字相同(都是2),但性质符号不同。
生3:2和-2这两个数表示距原点都是两个单位(距离相等)。
师:在代数中,把具有上述特点的两个数称为互为相反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反数的概念。
师板书课题:相反数评析:本节课的导入,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情景和引导学生借助数轴的直观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将实际问题数学化,体会出2和-2这两个数互为相反的意义,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从感性上初步感知互为相反数的意义。
二、启发思考,学习新课1.互为相反数的概念的引出师:板书画一数轴如图所示,请学生观察、讨论并回答:⑴在数轴上分别与1,-3,5到原点距离相等的点是哪些?⑵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都为1,3,5的点有几个?⑶利用数轴说出与原点距离相等的点的两个数的位置特征和符号特征。
1.2.3 相反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体会相反数的概念和几何意义;
2. 会求已知数的相反数;
3. 能根据相反数的意义进行多重符号的化简。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猜想、做出推断的过程,发展形象思维。
2. 初步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发展创新敬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相反数的概念,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难点:根据相反数的意义化简符号。
三、◆教学方法◆
由于内容较为简单,经过教师适当引导,便可使学生充分参与认知过程。
由于“新”知识与有关的“旧”知识的联系较为直接,在教学中则着力引导观察、归纳和概括的过程。
四、◆学法指导◆
主要采取课前预习独立思考、教师讲解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选用以观察探索为主、让学生主动学习.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探索新知,导入新课
1.互为相反数的概念的引出。
演示活动:要一个学生向前走5步,向后走5步。
提出问题“如果向前为正向后为负,向前走5步,向后走5步各记作什么?
学生活动:一个学生口答,即向前走5步记作+5;向后走5步记作-5步。
[板书]
+5,-5
师:这位同学两次行走的距离都是5步,但两次的方向相反,这就决定这两个数的符号不同,像这样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板书]相反数
师:画一数轴,在数轴上任意标出两点,使这两点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一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练)。
师:这样的两个数即互为相反数,你能试述具备什么特点的两数是互为相反数?(学生讨论后举手回答)
[板书]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其中一个叫另一个的相反数。
2.理解概念
(出示投影1)
判断:(1)-5是5的相反数()
(2)5是-5的相反数()
(3)与互为相反数()
(4)-5是相反数()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
师:0的相反数是0。
(出示投影2)
1.在前面画的数轴上任意标出4个数,并标出它们的相反数。
2.分别说出9,-7,0,-0.2的相反数。
3.指出-2.4,,-1.7,1各是什么数的相反数?
4.的相反数是什么?
学生活动:1题同桌互相订正,2、3题抢答。
[板书]a的相反数是-a。
师:的相反数是,可表示任意数—正数、负数、0,求任意一个数的相反数就可以在这个数前加一个“-”号。
提出问题:若把分别换成+5,-7,0时,这些数的相反数怎样表示?。
提出问题:前面加“-”号表示的相反数,-(+1.1)表示什么?-(-7)呢,-(-9.8)呢?它们的结果应是多少?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回答。
(二)巩固练习知识强化
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3)
1.是______________的相反数,。
2.是_____________的相反数,。
3.是_____________的相反数,。
4.是_____________的相反数,。
(三)同步提高知识深化
学生活动:思考后口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在一个数前面加上“-”号表示求这个数的相反数,如果在这些数前面加上“+”号呢?
[板书]
如:
学生回答:在一个数前面加上“+”仍表示这个数,“+”号可省略。
并答出以上式子的结果。
巩固练习:
1.例题2 简化-(+3)-(-4)的符号。
2.简化下列各数的符号
(四)畅所欲言
对自己说,你有什么收获?
对老师说,你有什么疑惑?
对同学说,你有什么温馨提示?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同时小结本节所学.
(五)布置作业
P14第4题
(六)板书设计
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
的相反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