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RTK进行水下地形测量的方法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57.60 KB
- 文档页数:2
浅述水下地形测量中GPS/ RTK技术应用我公司主要业务是挖泥船河道疏浚和吹填,主要工作內容是根据设计图纸对河道进行疏浚加深和扩挖,因此,不论河道开挖前原始水下地形测量,施工过程中检测河道疏浚高程、平面位置及回淤情况,还是工程完工验收,都必须进行大范围的河道水下地形测量。
水下地形测量对疏浚工程的质量至关重要。
以往的疏浚工程水下地形测量,主要采用断面索(测绳)或水准仪视距法或经纬仪交会定位,确定其平面位置,再利用测深锤测量水深,从而绘制断面图或平面图。
该测量方法不仅操作困难、投入人力多、效率低,受气象的影响大,外业测量人员很艰苦,成图时间长,而且测量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精度差。
而要克服上述缺点,就必须引进先进的测量仪器、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方式。
疏浚工程测量较其它工程测量具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是工作条件复杂,通视条件差,河道测量工作中经常遇到树木、芦苇丛等遮挡,水上测量困难;二是疏浚工程精度要求不高,《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17-90)中疏浚开挖边线点位误差为水下±1.0m,岸边±0.5m,开挖高程在最大超深0.4m,最大欠挖0.3m,较建筑物测量要求精度相差甚远;三是水利工程多位于相对偏远的地区,已知控制点少,测量区域一般由分散的水工建筑物或带状河道组成,测量范围广。
针对疏浚工程测量的这些特点,并随着工程测量数字化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推广应用,近几年,我公司逐步采用超声波测深仪和GPS 全球定位仪组成水下地形测量系统进行测量,能十分方便、快捷、高效、精确地进行河道河床水下地形观测。
现把水下地形测量系统做个简单介绍:一、GPS RTK水下地形测量系统组成水下地形测量主要是在船上进行的,水面上测量测点的平面坐标,水面下使用测深仪测定水深,两者结合起来就获得水下测点的三维坐标,进而获得需要的水下地形图。
GPS 全球定位系统提供测点的虚拟三维坐标,利用测深仪测量水深,从而形成水下测点的实际三维坐标,通过电脑软件数据处理,直接平面成图或断面成图。
基于网络RTK的无验潮水库水下地形测量发表时间:2020-12-25T11:32:38.25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29期作者:李玉海[导读]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网络RTK的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原理,并详细介绍了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的作业流程,李玉海山东正元数字城市建设有限公司,264670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网络RTK的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原理,并详细介绍了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的作业流程,最后通过主检测线比对结果确定了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作业方式的可行性。
关键词:网络RTK、水下地形、无验潮、连续运行参考站水库是拦洪蓄水和调节水流的水利工程建筑物。
水库发挥着防洪、蓄水、灌溉、水土保持、改善环境等多种功能,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持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意义。
由于上游来水携带泥沙、水库护坡坍塌等因素使水库淤积,造成水库库容减少,水情测报不准,入库出库流量不符,给水库的科学管理、安全运营带来了诸多隐患,因此,开展水库水下地形测绘,获取水库水下地形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实现库区水上水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无缝衔接,可以为水库科学管理、安全运营、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水环境保护、防洪排涝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水深测量过程中受到涌浪、潮汐等因素的影响,实测的水深数据需要经过吃水改正、声速改正、姿态改正和潮位改正后才能得到基于某一基准面的水深数据。
传统水深测量采用人工或自动验潮方法直接获取水位,严重制约了水深测量的效率和精度。
随着卫星定位、计算机网络、数字通讯、气象分析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连续运行卫星定位参考站网系统(CORS)得到广泛应用,为无验潮水深测量提供了技术支撑。
山东省卫星定位连续运行综合应用服务系统(SDCORS)在全省范围内建立101个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构成全省新一代网络化的大地基准和空间数据采集服务系统。
SDCORS实时定位的内符合精度可以达到平面0.020m,高程0.030m的精度,实时定位外符合精度可以达到平面0.030m,高程0.080的精度[1],定位精度满足无验潮水深测量的技术要求。
RTK在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水下地形测量为例,重点介绍了RTK技术及其水下地形测量基本原理、水下地形测量工作流程及精度控制等内容,并简单介绍了水下测量中的几个注意事项。
关键词:RTK;测深仪引言GPS(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相对定位RTK技术(Real Time Kinematic),现已广泛应用于中小型城市工程测量、土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等领域,由于其能实时提供待定点的坐标,较静态定位方式给测量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实现RTK作业的关键在于基准站能够把其差分数据信号实时地、准确地传送给所有的移动站。
现在通行的手段是利用无线电台来传输,少数还使用GSM手机通信,但这两种手段都存在一些缺陷,电台高频信号近乎直线传播,绕射能力差,即使基准站架设于高处,仍然存在许多死角;功率有限,传输距离短,特别在城区遮挡干扰严重时,只能传输两公里左右,因而不能大范围的共用基准站;需要电台、电瓶、发射天线等,设备繁琐沉重、易损坏,给作业带来很多不便。
GSM手机传输信号设备简单,但费用高、速度慢,一般不能一对多,实际应用存在障碍。
一、RTK技术的原理和关键技术1.1 RTK测量工作原理把一台GPS接收机安装在已知点上对GPS卫星进行观测,把采集到的的载波相位观测量调制至基准站电台载波上,再通过基准站电台发射出去。
流动站在对GPS卫星进行采集载波观测量的同时,也通过流动站的电台接收由基准站电台所发射出的信号,经解调后得到基准站载波相位观测量。
流动站GPS接收机再由基准站载波相位观测量与流动站载波相位观测量,求解出整周模糊度,并最终求出厘米级的精度流动站位置。
移动站可处于动态,也可处于静态,可以在动态条件下初始化,也可以在一个定点上进行初始化,然后进入动态进行工作。
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是RTK技术的关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提高,rtk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广域差分系统,还有一些城市建立起CORS系统,使RTK技术的测量范围有了很大的扩大,并且在数据传输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大大的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和范围。
GPS-RTK结合测深仪在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摘要随着GPS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于工程测量越来越普及,使用移动测量的用户空间越来越大,方便快捷、高精度和定位准确的性能愈显其优越性,将GPS技术与测深仪技术相结合,是水下地形测量技术的一次飞跃,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生产活动中的重要应用。
关键词地下地形测量;测深仪;GPS-RTK1 概述1.1 水下地形测量的重要性随着工程建设的需要和工程开发,越来越多的需要进行水下地形测量,掌握规划、设计的资料,为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在水利建设中的河道、港口开发、水库库容复核等都要进行水下地形测量,随着社会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海域测量同样越来越多。
在水下地形测量中对质量要求同样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在进行水下地形测量中使用新仪器、新技术,来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测量工作在防洪减灾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2 GPS-RTK技术简介GPS-RTK系统主要由基准站、流动站、数据通讯系统3部分组成。
GPS-RTK 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依据的实时差分测量技术,它实时地获得测站点在特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
流动站是在获得固定解后接收基准站的数据,能够迅速及时的获得所需点的坐标,测量精度达到厘米级,能够满足设计和规划的精度要求。
这样就极大地扩展了作业距离,提高工作效率。
1.3 测深仪技术简介测深仪利用水声换能器发出超声波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在遇到不同的介质反射的原理。
在测量时需将换能器发在水下一定位置,垂直向下发射声波并接收水底回波,根据声速和回波时间来确定被测点的水深,通过测得水深获得水下地形、地貌的基本情况,通常情况下水下地形测量采用与陆上统一基准面和坐标系。
1.4 RTK结合测深仪工作机制RTK结合测深仪作业模式就是既采用RTK实时采集的坐标、高程又采用测深仪测得的水深,即H=H0-(h+hi),式中,H为河底高程,H0为水面高程,h 为换能器吃水深,hi为换能器底部到河底的水深。
GPS—RTK配合测深仪进行水下测量原理及步骤本文就RTK测绘技术配合回声测深仪进行水下地形测量的原理、工作方法、注意事项进行介绍。
标签:GPS-RTK 回声测深仪水下测量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大量建设,众多的大型水库、特大型河流、海洋的测量任务越来越多。
传统的河流水下地形测量是在岸边通视条件良好的图根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用全站仪观测船体的方位,通过计算船体的平面位置,再利用静水水面高程与船体的水深来求得测量点的水下高程。
这种测量方法显然是把平面位置测量和水深测量是分开进行的,测量精度、效率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1测深仪种类测深仪就是测量水深的仪器或装置。
有声学、激光、压力、电磁式测深仪,以及纲缆等机械测深装置,较常用的是回声测深仪,利用声波反射的信息测量水深的仪器。
其中有一类超声波测深儀,所使用的声波频率在2万赫以上回声测深仪的问世,使海深测量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目前已有升沉补偿测深仪、拖曳式测深仪、多波束测深仪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测深仪器,这些都是由于海洋勘探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设备。
人们根据工作深度的不同,设计制造了大小不同的测深仪器。
小型测深仪的工作频率在100千赫兹左右,换能器尺寸较小,可在小艇上使用,用于测量几十米到几百米水深的海洋深度。
而大型测深仪的工作频率为数千赫兹左右,换能器尺寸较大,可测量深达10000米的世界海洋最深处的水深。
此外,还有一种双频测深仪。
所谓双频测深仪就是指能用高、低两种不同频率工作的测深仪器。
这种测深仪适用于测量沉积有稀泥的航道,它能用较低的工作频率探测较硬的真海底,或用较高的工作频率探测稀泥表面。
现在,回声测深仪的显示、记录方式也有多种不同类型。
近代测深仪除用放电或热敏纸记录器记录外,还有数字显示及存储,甚至可以和计算机结合起来而自动绘制海底地形图等多种不同方式。
2工作原理2.1回声探测设备是最早的一类水下声学仪器,这种设备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所有这样的设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利用一组发射换能器在水下发射声波,使声波沿海水介质传播,直到碰到目标后再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接收换能器接收。
GPS-RTK技术在水下测量中应用原理及误差研究摘要:在水利工程中,水下地形测绘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GPS-RTK 技术在该工程中应用,不仅能够使工程的精准度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而且使操作的过程中更加便捷,因此,需要对其在水下测绘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研究。
此次研究对丰富水库水下地形图测绘中GPS-RTK应用方面的知识具有理论性意义。
关键词:GPS-RTK技术;水下测量;应用原理;误差研究在野外实时测绘中应用时,会受到一定因素的限制,因此,在野外想要获取厘米级定位结果时,需要将RTK定位测量技术应用其中。
RTK定位技术以载波相位观测为原理,该技术想要得到有效应用,需要使流动站和基准站保持四颗卫星跟踪,之后利用基准站,将已知信息和观测数据一起传送到流动站之中,GPS观测数据和链接数据能够组成差分方程,从而有效保障信息处理的及时性。
一、GPS-RTK技术在水下测量中应用优势RTK 工作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无须在观测点间进行通视,测量界的难点之一就是观测点间进行通视,但是将 GPS 技术引入其中,可以使该难点得到有效解决,在空间方面,无须进行通视,从而使选点的自由度得到有效保障,但同时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注意,为了使 GPS 卫星信号被干扰的现象得到有效避免,要使测量上空的宽阔度得到有效保障;②气候对观测不会产生影响,并且时间较短,当基线处于 20 km 之内,只需5 min 就能完成快速定位;③能够实现三维坐标显示,GPS 测量不仅能够使观测点的平面位置被有效获取,而且能够对观测位置的大地高程进行精准的获取,从而以三维坐标的形式来进行呈现;④操作具有明显的便利性,GPS 测量技术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在运行开始之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相关仪器进行开关、监视等操作,可以将复杂跟踪作业步骤省略。
在进行水上石油平台、跨河/海桥梁、跨河隧道、河道或者海岸整治等工程建设时,需要对水下地形等进行精确测量,从而在确保建筑质量的同时提升建筑后续使用的安全性。
网络 RTK联合声波测深仪在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云南省昆明市 650031摘要:伴随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通过整合定位、计算机网络与数据传输处理等多源技术,形成了以多基准站网络差分为依托的连续运行多基准站定位服务系统,在国土规划、道路勘测、水利工程勘察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网络RTK联合声波测深仪;水下地形测量;应用前言:声波测深仪是一种利用声波在水下的传播特性,通过电声转换和信息处理,完成水下探测任务的电子设备。
声波测深仪由振荡器、发射换能器、接收换能器、放大器、显示和记录部分组成。
网络RTK技术是一种基于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系统的实时定位新技术,连续运行参考站也称为永久参考站,是由一个或若干个固定的连续运行参考站组成,将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现代计算机管理技术、数字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集于一体的系统。
一、水下地形测量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1.水下地形测量系统组成。
地形测量采用网络RTK和声波测深仪联合作业,操作员事先将湖岸地形图导入计算机,按照相应规范要求规划好测线,以便勘测时沿着测线进行作业。
作业中通过RTK技术进行导航定位,指导测量船只沿着测线航行。
在显示终端能够准确地显示出航行速度、实时水深、实时点位坐标,偏离航线的距离和RTK是否固定解等重要信息,以便指导操作。
当勘测系统偏离测线时,显示系统能实时显示出偏离的方向和距离,以便及时修正船只前进方向。
测深仪是通过探头向发射超声波,声波在遇到湖底后反射回来并被探头所接受,探头记录了声波发出和接收的时间差,利用时间差与波速相乘并除以2就是测深仪探头至湖底的深度。
由于声波在水中传播速度与温度、水质等各种因素有关,因此在勘测时需要现场校正波速。
只有波速校正准确才能使得测出来的深度准确。
先假定一波速,使用测深仪在某位置测得湖泊水深,然后利用测深杆在同一位置实测水深,通过测深杆测得数据和测深仪测得深度进行对比,修正当时预设的波速值,得到准确的波速值。
2.水下地形测量工作原理。
GPS—RTK技术在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观察利用传统落后的测量方法来测量水下地形会使得水深测量数据与水下地形测量点的平面定位有所出入,这不仅会增大野外测量人员的测量难度,延长工作时间,同时也使得水下地形点的精度大大降低。
现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GPS技术和RTK技术的逐渐发展并完善大大的提升了我国水下地形测量工作的质量。
在测量水下地形时应用GPS-RTK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测量数据传输的全自动化,降低野外测量人员的工作难度,减少在测量时出现的人为故障,进而有效地提高水下地形测量的工作效率。
标签:GPS-RTK技术;水下地形测量;应用观察引言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水下地形的测量技术也在不断地改善并提高。
GPS-RTK技术是当前我国在测量水下地形时较常使用的技术,它是由自动化技术、测绘技术、数字化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众多技术综合产生的结果,GPS-RTK技术在进行水下地形测量时能够实时的测量水下的高程、地形并及时地将测量结果的传输至地面控制中心。
1 GPS-RTK技术的基本概述1.1 GPS-RTK技术在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具体实施方法在利用GPS-RTK技术进行测量水下地形时测量的重点内容是要掌握被测水域水下地形的高程及其平面位置,在利用GPS-RTK技术进行测量水下地形时测量水下地形的高程应与测量平面位置相一致、同步[1]。
在测量水下地形时应用GPS-RTK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三维定位与探测步骤协同进行,进而利用流动站和水位探测仪来进行定位和水深工作。
1.2 GPS-RTK技术测量的基本组成及相关测量原理在测量水下地形时应用GPS-RTK技术主要是依靠流动测量站及固定GPS基准站实现的。
计算机、探测仪、数据通讯链及GPS接收机等仪器是GPS-RTK技术在测量水下地形中常用的仪器。
在这之中GPS接收机主要是用于接收卫星信号,探测仪则主要是获取被测水域的水深值,数据通讯链的功能主要是将基准站接收的信号实时的传送至流动站,计算机的功能则主要是分析流动站接收地信号并及时的反馈GPS的定位结果。
区域治理水利资源与建设一、GPS - RTK技术的特点(一)测量准确性高GPS - RTK技术具有测量准确性高的特点,是以往地形测量技术中所不具备的一点。
传统的水下地形测量通常采用极坐标定位法,这种的测量方法必须要通过专业人士对水尺进行定时的读数工作,时间要求较为严格且收地形曲面的影响较大,若重庆万州航道的建造采用这种测量方式,则难度会大的多,并且测量误差会非常大。
而GPS-RTK技术很好的解决了传统地形测量的弊端,尤其是对于像重庆万州这种地形复杂的航道建造。
因为重庆万州崎岖不平,水下的地形更是高低起伏,所以传统的水下测量方法已经难以适用,而GPS-RTK技术具有全方位卫星覆盖且传送数据又快有准的特点,在重庆万州航道的测量过程中的精确度甚至达到了厘米,大大提高了对于重庆万州航道的地形掌握情况,于此同时,这项技术可以将误差范围控制在20毫米以内,降低了测量重庆万州航道的地形的难度,大大提高了测量准确度高。
(二)测量效率高GPS - RTK技术的还具备测量效率高的特点。
在传统的地形测量技术中,需要设置多个测量仪器,并且还需不断移动,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大,且测量的效率低下。
而GPS - RTK技术在一般情况下通过一次设点就可以完成8千米直径的测量区域的测量,且用时短,大大降低了技术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测量效率。
在重庆万州航道的测量中,由于这项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从业人员攻克了地形负责,剖面起伏高,测量难度大的特点,较为精准的测量出重庆万州航道的水下地形,测量效率大大提高。
(三)受干扰因素少GPS-RTK技术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受干扰因素少且操作方便。
以重庆万州航道的水下地形测量为例,若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则需对水下地形进行两点进行光学通视测试,并且气候、能见度、季节等影响因素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而且对于重庆万州航道的水下地形本身就复杂的情况下,传统方法的测量方法就更不适用了。
而GPS - RTK技术的应用只对电磁波环境有着较高要求,只要在电磁渡正常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测量工作,并且在测量工作中,受外界其他因素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RTK技术在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分析发表时间:2018-09-20T09:42:32.91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0期作者:王慈娥[导读] 便捷和高效的优点,所以称为当前水下地形测量中比较科学、先进的测量技术。
在对海洋水下地形的测量、以及航道水深测量、水下地形测量中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通过对RTK技术的优势进行介绍,并对RTK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有效的分析。
王慈娥云南劲道路桥设计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106摘要:近年来,随着GPS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提出RTK这种新型的GPS测量技术。
RTK技术是一种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绘、各种控制测量带来新的曙光,极大地提高了野外作业效率。
在实际的水下地形的测量中,RTK-GPS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与其他技术的对比,实践验证了RTK-GPS技术具有较大优势,在水下定位和水深测量中有着较高的精确度,而且操作简单、便捷和高效的优点,所以称为当前水下地形测量中比较科学、先进的测量技术。
在对海洋水下地形的测量、以及航道水深测量、水下地形测量中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通过对RTK技术的优势进行介绍,并对RTK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有效的分析。
关键词:RTK技术;水下地形测量;分析引言近年来,随着RTK(Real-timekinematic,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在海洋测量中被广泛应用,而且RTK技术主要是以水上导航测量软件为支撑,进行水下的地形测量,作为一项新型技术,在水上测量的过程中得到非常重要的应用,随着该项技术的日臻完善,目前已经成为水下地形测量过程中的主要测量技术。
1水下地形测量的基本原理所谓的RTK技术,就是GPS实时载波相位差分。
RTK测量技术主要是利用载波相位进行测量,并根据实时差分GPS测量的一种技术,也可以说它是一种测量系统,将测量技术与数据的传输进行融合,进而构成一种测量系统,通过一台接收信号的设备进行固定,根据固定的位置或者未知的地点来选择基准站位置的设定,其它的接收信号的设备是被固定在能够发生位移的物体上作为流动站的设置,并且能够同时进行卫星的观测。
RTK技术在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摘要:简要介绍了利用GPS RTK技术测定水下地形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以及影响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
测绘信息网关键词:GPS RTK;航道测量;水下地形测量Abstract: briefly introduce the use of GPS RTK to detection of underwater topography of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the working process and the key factors of affecting measuring accuracy.Key words: GPS RTK ;Channel measurement;Underwater topographic survey1 引言测绘信息网GPS技术的出现,带来了测量方法的革新,在大地控制测量、精密工程测量及变形监测等应用中形成了具有很大优势的实用化方案。
尤其是GPS RTK技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地籍及房地产测量、水下地形测量等带来了新的作业方法,极大地提高了野外作业效率,是GPS应用的里程碑。
特别是利用RTK技术进行水下地形测量,效率提高更明显。
2 RTK技术的基本原理测绘信息网RTK技术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基础上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
如图1所示,RTK技术的工作模式是在已知点上架设基准站,接受机借助电台将其观测值及坐标信息,发送给流动站接收机,流动站接收机通过电台(数据链)接受来自基准站的数据,同时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在系统内形成载波相位差分观测方程,采用卡尔曼滤波技术,在运动中初始化求出整周模糊度。
并进行实时处理,求得其三维坐标(X,Y,Z),精度可达厘米级。
3 水下地形测量原理水下地形测量包括两部分:定位和水深测量。
就目前的水下地形测量的主流技术而言,定位采用的是GPS 差分定位模式,而水深测量采用的是回声测深仪的方法。
【摘要】介绍GPS RTK技术在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结论认为:GPS RTK技术非常适合大规模的水下地形测量。
【关键词】 GPS RTK 水下地形测量1 引言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它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导航定位和定时功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近年来,随着GPS研究的不断深入及计算机技术和其它相应学科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展。
目前,GPS测量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就是利用GPS RTK技术进行水下地形测量。
本文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介绍GPS RTK技术在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以供大家参考。
2 GPS RTK技术简介RTK(Real time Kinematic)技术即实时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是实时处理两个测点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差分方法,它分为基准站和流动站。
基准站实时地将测量的载波相位观测值、伪距观测值、基准站坐标等用无线电传送给运动中的流动站,流动站通过无线电接收基准站发射的信息,将载波相位观测值实时进行差分处理,得到基准站和流动站坐标差△X、△Y、△H。
坐标差加上基准站坐标得到每个点的WGS-84坐标,通过坐标转换参数转换得出流动站每个点的平面坐标X、Y和海拔高H。
3 水下地形测量的应用3.1 目的、任务为满足红水河桥巩水电站工程进行枢纽整体水工模型试验及通航船模试验,根据项目设计要求,需对电站坝址附近的河段进行1:1000水下地形图测量。
3.2 测区位置测区位于东经108°55′~108°56′、北纬23°27′~23°28′,距迁江镇约1.0km,东距来宾市区约37km,宾阳至合山公路从测区边通过,交通方便,测区行政隶属来宾市迁江镇管辖。
3.3 测区已有资料测区内已施测有D级GPS控制点及一级、二级图根控制点,可以作为1:1000水下地形图测绘控制点。
CORS—RTK与测深仪联合作业在水下地形数据采集中的应用探究伴随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通过整合GNSS定位、计算机网络与数据传输处理等多源技术,形成了以多基准站网络差分为依托的连续运行多基准站定位服务系统CORS,在国土规划、道路勘测、水利工程勘察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文章CORS-RTK联合声波测深仪及水下地形测绘的基础理论概述入手,重点分析CORS-RTK联合声波测深仪在水下地形测绘的具体过程,并针对探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为推进水下地形数据采集提供参考资料。
标签:CORS-RTK;网络多基准站;测深仪本文主要对CORS-RTK技术及联合声波测深仪在水下地形测绘的原理进行概述,着重介绍布设网络、导航定位、数据采集以及处理和成图四项具体测绘过程,针对水上勘测定位与航线偏离问题、CORS-RTK实测数据与联合声波测深仪的数据匹配问题和水下植被的影响问题做出详细的分析,并且提出较为合理的解决措施,有助于完善和提升相关技术流程。
1 相关理论概述CORS-RTK技术作为连续运行的GNSS参考站网络,通过利用计算机、数据通讯设备以及互联网等技术组成的动态的网络RTK,能满足不同用户的动态观测需要,以其特有的高精度、作业范围广泛、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测绘领域。
联合声波测深仪则是通过电声转化系统,利用超声波发射遇到障碍物的反射回波,通过测量声波往返时间计算距离,从而有效实现声波监测地形的效果。
当前,因联合声波测深仪的精度高、灵敏度高以及可靠性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水下地形测绘之中。
CORS-RTK联合声波测深仪则兼具二者的有效功能,操作员通过提前将水体岸边的地形图导入电脑,按照已有的航线进行测量,在作业的具体过程中就会应用到CORS-RTK进行精准导航,及时修正偏离的方向和距离,联合声波测深仪则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探头发出的超声波反射来回的时间来计算探头距离地面的水深,通过对比和计算得到更加精准的波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