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可可风格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Rococo)风格又称“罗可可”、“路易十五式”,有人说如果巴洛克是男人的世界,那么洛可可就是女人的世界,实际上,巴洛克风格所指的对象更多的是建筑主体,而洛可可风格的对象是室内装饰。
总体风格上洛可可偏向轻盈、华丽、细腻。
多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
奢华别致
在洛可可文化盛行的18世纪,风雅别致成为了法国人的共同追求。
洛可可追求细节的铺天盖地,追求华丽纤巧的装饰,更追求奢华漂亮的环境。
主色调鲜艳明快
不同于巴洛克风格强调光线的明暗对比,在颜色搭配上,洛可可风格可以说是众多风格中最鲜艳明快的,多用薄荷绿、粉红色、玫瑰红等浅色调,洛可可风格善用金色和象牙白,在家具装饰上,无论是橱柜,桌椅,还是镜子,墙壁,金边线脚更是无处不在。
线条多用柔和弧线
在洛可可风格设计上,几乎看不到任何硬朗线条,洛可可家具以其不对称的轻快纤细曲线著称,多用弧线和“C”、“S”或涡券形曲线,这与洛可可风格大量运用贝壳、花束、花环等自然元素的特点不谋而合。
家具小型细节较多
洛可可兴盛时期,正是以女性为中心的法国沙龙文化的全盛时期,这种小型活动让洛可可的家具更显小型化、女性化。
花朵造型的烛台,镶金铜件装饰,贴壁的小桌和单人沙发等多的是你看不完的细节。
融合东方元素
洛可可装饰艺术汲取了不少中国的装饰风格,法国人从中国极柔软的曲线,中国瓷器以及桌椅橱柜等造型中吸取灵感,在陶瓷、花鸟纹样、扇面、流水线条等经典洛可可元素中都能捕捉到隐隐约约的东方式优雅色彩。
文章来自新浪装修抢工长。
引言概述:洛可可风格是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期在欧洲流行的一种艺术和装饰风格。
它融合了洛可可艺术的优雅和浪漫元素,以及新古典主义的对称和均衡理念。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洛可可风格进行分析:起源与发展、设计特点、应用领域、影响与延续,最后总结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正文内容:一、起源与发展1. 法国宫廷的兴起:洛可可风格起源于法国,并在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的宫廷中得到发展和推广。
2. 高度装饰性:洛可可风格强调精雕细琢的细节和华丽的装饰,反映了当时法国贵族社会的奢华和豪华生活。
3. 艺术家的关键角色:洛可可风格的推广离不开当时的知名艺术家,如柯勒多、弗朗索瓦·布歇和雅克·路易·大卫等,他们在绘画、雕刻和家具等领域上的创作对洛可可风格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设计特点1. 流线型曲线:洛可可风格的主要特点是流线型的曲线,以弧线和圆弧为基础,体现了优雅和柔美。
2. 轻盈和优雅:洛可可风格注重轻盈和优雅的设计,通过细长的曲线和精致的装饰来展现。
3. 大胆的色彩:洛可可风格采用了大胆的鲜艳色彩,如粉色、蓝色和金色等,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感。
4. 软装饰:洛可可风格注重软装饰,如织物、丝绸和镶嵌等,给人以舒适和豪华的感觉。
5. 对称和均衡:洛可可风格追求对称和均衡的设计,通过左右对称的布局来展示其宫廷和贵族的尊贵身份。
三、应用领域1. 建筑和室内设计:洛可可风格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室内设计领域,如宫廷、教堂、别墅和富裕家庭的住宅等。
2. 艺术品和家具:洛可可风格的精美艺术品和家具备受钟爱,例如雕刻的壁画、精致的金属器皿和华丽的椅子等。
3. 时尚和珠宝:洛可可风格的影响也延伸到时尚界和珠宝设计领域,如精美的服装、耳环和项链等。
4. 壁纸和织物:洛可可风格的图案经常应用于壁纸和织物中,以增加空间的艺术感和浪漫氛围。
5. 豪华餐饮和奢侈品:洛可可风格的华丽和奢华为高端餐饮和奢侈品打造了独特的品牌形象,吸引了许多追求尊贵体验的消费者。
洛可可建筑风格洛可可建筑风格在欧洲的18世纪盛行一时,它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流派,对当时的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洛可可建筑风格以其优雅、浪漫和华丽而闻名,它脱胎于巴洛克风格,注重细腻的装饰和华丽的线条。
本文将介绍洛可可建筑的特点、历史背景以及其在艺术界的意义。
洛可可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洛可可建筑以曲线、飘逸的线条和丰富多样的装饰为特征。
建筑物呈现出流动的曲线,从而形成了优雅的外观。
其次,洛可可建筑充满了浪漫的气氛,建筑物通常包括许多飞扬的雕塑、浪漫的花卉和精美的装饰品,营造出一种激情和温暖的氛围。
此外,洛可可建筑以细节的处理和丰富的色彩为特点。
它使用丰富多彩的壁画、华丽的壁画和多种细节装饰来增加建筑的吸引力。
洛可可建筑风格源自欧洲,特别是法国。
它兴起于18世纪初,当时法国贵族追求奢华和浪漫的生活方式。
洛可可建筑风格的兴起与法国路易十五时代的宫廷生活息息相关,那时的法国国王在凡尔赛宫展示了他们的权力和财富。
洛可可风格的出现为法国贵族提供了一种新颖而奢华的建筑方式,成为了权力和富饶的象征。
洛可可建筑风格的兴起也与其他艺术领域的发展密不可分。
在18世纪的欧洲,文学、绘画和雕塑等艺术形式都经历了重大的变革。
著名的法国作家和哲学家伏尔泰在他的著作《哲学的信条》中提倡了人文主义思想,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
这种新的思潮也渗透到了建筑领域中,人们追求自由、优雅和浪漫的建筑风格。
洛可可建筑风格对后期的建筑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19世纪,洛可可风格逐渐演变为新古典主义风格,成为欧洲和美国的主流建筑风格。
同时,洛可可建筑风格也对当代的建筑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现代建筑师通过借鉴洛可可的线条和装饰,创造出许多创新而令人惊叹的建筑作品。
总之,洛可可建筑风格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让人陶醉的气氛而闻名于世。
它在18世纪欧洲的兴起与法国贵族的生活方式和其他艺术领域的变革密切相关。
洛可可建筑风格的影响不仅局限于18世纪,它对后来的建筑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建筑界的经典之一。
服装洛可可时期服装风格概述洛可可时期,也被称为洛可可时代或洛可可风格,是18世纪下半叶的欧洲流行时尚。
这个时期的服装风格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和优雅的元素。
洛可可时期的服装风格以其花俏、奢华和精致的特点而闻名,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洛可可时期服装的特点洛可可时期的服装风格有以下特点:1.细节装饰:洛可可时期的服装注重细节装饰,服装上常常出现大量的褶皱、花边、蝴蝶结等装饰元素。
这些装饰元素使得服装更加华丽、复杂,展现了人们对奢华生活的向往。
2.蓬裙结构:洛可可时期的女性服装以蓬裙为主要特征。
蓬裙通常是由多层蓬松的布料构成,通过布料的叠加和褶皱使得裙摆呈现出丰满的效果。
这样的设计使得女性的腰部变得更加纤细,强调了女性的优雅和娇美。
3.浅领设计:洛可可时期的女性服装通常采用浅领设计,展现女性的颈部和锁骨,强调女性的柔美和娇媚。
领口通常采用花边或细褶饰边的设计,增加了服装的装饰性和精致感。
4.丰富色彩:洛可可时期的服装色彩丰富多样,常见的颜色有粉色、蓝色、紫色和金色等,这些色彩都给人一种柔和、浪漫的感觉。
同时,服装上常常使用丝绸、缎子等高质量的面料,使得服装显得更加奢华。
洛可可时期男性服装洛可可时期的男性服装相对于女性服装来说,较为简约,但同样充满了奢华和精致的元素。
以下是洛可可时期男性服装的特点:1.高腰裤:洛可可时期的男性通常穿着高腰长裤,这种设计使得男性显得更加修长、挺拔。
裤腿通常是宽松的设计,也会有细褶或装饰带等细节装饰。
2.长外套:洛可可时期的男性通常穿着长款外套,外套下摆常常有褶皱和装饰饰边。
外套的颜色和面料选择也比较丰富,常见的颜色有黑色、棕色和深蓝色等,面料则多为绸缎等高档材质。
3.精致饰物:洛可可时期的男性服装也注重细节装饰,常见的饰物包括花边领口、蝴蝶结领结、金属扣子等。
这些饰物使得男性服装更加华丽、精致。
洛可可时期女性服装的影响洛可可时期的女性服装风格对后世的服装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筑风格知识:洛可可建筑——精致华美的艺术风格洛可可建筑是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初期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源于法国。
洛可可建筑特点是精致华美的艺术风格,以柔美的线条、浅浮雕、镂空的浅浮雕、壮丽的彩画、金饰等为标志。
洛可可风格的建筑装饰具有高度的装饰性和华丽的特点,其中最显著的表现莫过于欧式宫廷大厅、步道和露台上所见的复杂而华美的装饰。
洛可可风格的设计理念是要让人眼前一亮,使人享受到周围环境的美感,让人感觉自己身处于某种梦幻中。
在洛可可风格的建筑中,门廊、门俩和花窗,都是碟饰的重要元素。
门廊在洛可可中常出现在大门内部,由柱子、拱门和雕刻精美的裙板组成,门槛上往往配有石板或经过镶嵌美石的瓷砖。
门俩通常是在大门外面设置的,通常由两个支柱、一个横梁、一个拱顶和一个雕刻精美的裙板组成。
花窗是色彩斑斓、形式别致的窗子,常用于阳台、室内、花园和室外区域中。
在洛可可风格的建筑中,雕刻和壁画是大量应用的艺术元素。
这些艺术元素在洛可可风格的建筑装饰中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语言。
洛可可风格的壁画常见于窗户上上、墙面和天花板上,像飞天神仙、花朵、丰收、领公主等各种神话传说和宗教场景常用作壁画的题材。
雕刻常见于建筑装饰的方方面面,如门廊、门俩、花窗、槛石、雕栏、门香等部分。
雕刻的主题多是汲取自于大自然和现实生活,如鹿、狮子、花、碟子、玉凤等。
在洛可可风格的建筑设计中,色彩的运用也非常重要。
洛可可风格的建筑构成了一种明明显显、花花绿绿、五颜六色的艺术效果,这种热烈、华丽、多彩的效果吸引了许多沉浸于传统深沉配色的欧洲上层社会的目光。
在洛可可风格的装饰中,使用了大量的浅粉、浅黄、浅绿等花俏色彩,增强了空间的灵敏感。
同时,盛行的花纹装饰也包括“玫瑰窗”、“飞翔羽”、“扇形花纹”等,每一种花纹都是自成一派,其中还夹杂着的一些中圆脸、有小尺寸的凤像、蝴蝶等,这些都是在洛可可造型的基础上建立的形象。
总之,洛可可建筑的典型特色包括:装饰华丽、构造精湛、色彩丰富,给人以精致、高雅、浪漫等感觉。
名词解释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风格是18世纪法国洛可可时期的一种艺术风格,其特
征是娇艳雅致、轻快活泼、精致柔和的风格。
洛可可风格兴起于18世纪20年代,是一种反对巴洛克风格的新艺术形式。
它以对自然的崇尚和对宫廷生活的追求为特征,成为贵族阶层及其府邸装饰的主流。
洛可可风格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其细腻的装饰,从建筑到绘画和家具等各个方面都充满了精致的细节。
在建筑方面,洛可可风格常常采用曲线形的建筑形式,如扭曲的柱子和弯曲的楼梯等,以塑造出轻盈的感觉。
绘画方面则常常以柔和的色调呈现,表现出浪漫与优雅。
家具方面,洛可可风格常用曲线和弧形设计来增加家具的柔和感,还常常以精美的花纹和装饰来点缀,使其更加细腻华丽。
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洛可可风格注重对自然的表现。
在洛可可风格的绘画和雕塑作品中,常常出现了丰富多样的自然元素,如花卉、细叶和藤蔓等。
这些自然元素不仅为作品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也带来了一种愉悦的感觉。
洛可可风格也以其独特的主题内容而著名。
它通常以宫廷生活、爱情和欢乐为题材,这些主题常常以寓言和幻想的方式来表达。
洛可可风格的作品常常用娇柔优雅的妇女形象、可爱的天使和浪漫的情侣等形象来传达这些主题内容。
总体来说,洛可可风格是一种以精致细腻的装饰、对自然的崇尚、浪漫、优雅的特点为主的艺术风格。
它在18世纪欧洲的
宫廷和贵族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崇,成为当时社会上流阶层的主流艺术风格。
洛可可艺术风格是产生于18世纪20年代,是当时很有特色的一种艺术。
洛可可艺术是法国十八世纪的艺术样式,开始于路易十四时代晚期,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又称人们称为“路易十五式”。
洛可可是相对于路易十四时代那种盛大﹑庄严的古典主义艺术的,这种变化和法国贵族阶层的衰落,与启蒙运动时期的自由探索精神,及中产阶级的日渐兴盛有关。
洛可可风格反映了当时法国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它一度风靡欧洲。
洛可可风格的装饰多用自然题材作曲线,如漩涡状、波状和浑圆体;色彩娇艳、光泽闪烁,而且会使用玻璃镜、水晶灯强化效果。
洛可可风格装饰的代表作是尚蒂依小城堡的亲王沙龙、巴黎苏比斯饭店的沙龙和德国波茨坦无愁宫。
这种建筑风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倡导者是蓬帕杜夫人,她不仅参与军事外交事务,还影响着当时的艺术风格。
蓬帕杜夫人原名是让娜•安托瓦内特•普瓦松,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金融投机商家庭,后来被封为侯爵夫人。
洛可可在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特别是在庭园设计﹑室内设计、丝织品、瓷器等方面,例如《中国人物小陶瓷》。
当时法国艺术取得欧洲的中心地位,洛可可艺术的影响也遍及欧洲各国。
洛可可艺术的繁琐风格和中国清代艺术有点相似性的。
洛可可艺术的特质以曲线趣味,常用C形、S形、漩涡形等曲线为造形的装饰效果。
构图非对称,而是带有轻快、优雅的运动感。
色泽柔和﹑艳丽而且崇尚自然。
人物意匠上的谐谑性﹑飘逸性,表现各种不同的爱,如浪漫的爱、母爱等。
洛可可式建筑风格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
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纷繁琐细。
它是以欧洲封建贵族文化的衰败为背景,表现了贵族阶层颓丧、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
1699年建筑师、装饰艺术家马尔列在金氏府邸的装饰设计中大量采用这种曲线形的贝壳纹样,由此而得名。
洛可可风格最初出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后来才扩展到绘画、雕刻、工艺品和文学领域。
什么是洛可可风格?洛可可风格是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
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
浓艳。
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非常复杂。
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
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
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
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但有时流于矫揉造作。
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
室内护壁板有时用木板,有时作成精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边,中间常衬以浅色东方织锦。
洛可可风格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曾风靡欧洲。
这种风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
洛可可的服饰风格
洛可可是法国路易快灭亡的时候的一种风格,有着沉溺和奢华高调的感觉。
洛可可的建筑就是粉红粉绿大金色的感觉,整个十分华丽。
同时有点田园风格。
那时候的人们,特别是女人们喜欢把腰部绑瘦,甚至于呼吸困难,
穿着的衣服都十分繁华(也不方便)。
喜欢高高束起头发,很高贵的走在庭院中。
那样的服装和妆容一定会是非常阳光柔美女人味的吧。
18世纪洛可可风格优雅灵魂
经历17世纪巴洛克风格的洗礼,18世纪的服饰风格从粗狂、强硬转为纤
细、优美。
这种革命性变化被称为“Rococofashion”。
繁复的装饰,奢华的面料,精细的剪裁,是洛可可风格的明显特征,若要用更简洁的话来概括,即是“优雅”。
女人流行“Robe”,宽大的撑裙上有华美的刺绣,那时钻石还没有
流行,时髦女人们的颈部戴一根蕾丝做成的装饰圈,以衬托胸部的丰满。
而男人的衣服则越来越合身,白衬衫、背心、丝绸马裤、胸部装饰、围巾,这一套装扮是典型的男士装扮。
18世纪男士衣服色调优雅,强调胸部装饰,袖子的设计比较夸张。
刺绣是一大看点,金、银和其他五彩缤纷的丝线刺绣,使服装色彩看起来极其灿烂。
男鞋在今天,它会被认为是时髦小姐的鞋。
但在18世纪的欧洲,它属于男人。
织锦缎面料,小金属片装饰,刺绣,方头,奢华而时髦。
胸衣即使是穿在女人内里的胸衣,也有精美的刺绣。
19世纪浪漫主义男人有了女人味
无论时尚多么嚣张,其实不过是时代的附属品。
在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后,人们突然没有了18世纪典雅、轻松的心态,空想主义色彩浓郁,而服饰将这种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你很难用一句话来总结19世纪的服装风格,它既有革命时期的简练和朴素,也有浪漫主义的诗意和婉丽。
无论如何,浪漫主义时期的服饰是法国大革命新古典主义后的回归,它在服装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那个时期,“女人味”的审美观念弥漫了整个欧洲大陆,女性似乎成了第一性,她们故作娇柔,服装款式充满幻想色彩,而男人也被女人的娇柔所吸引,他们收细腰身,甚至不惜使用紧身胸衣。
19世纪的时装业有两个值得关注的变化:工业的进步和更高级裁剪技术的出现,使服装的面料和款式更为多样化;由于彩色印刷术的出现,时装样本开始出版,它是现代时装杂志的“鼻祖”。
它的出现使原本由宫廷贵妇引导流行的时代一去不返,时装样本和舞台剧中的女演员成为新的时尚代言人。
19世纪,男装变得更加女性化,背心、外套和长裤是最常见的组合。
为了凸现身材,男士们开始使用紧身胸衣。
男士主要配饰有领结、桶形礼帽、文明杖。
女装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织纹较密的白麻布,薄纱,条纹毛织物和蝉翼纱,给人轻盈、飘逸的感觉。
强调细腰和夸张的裙摆,马
鬃编成的裙撑首次出现。
为了显示细腰,肩部设计不断扩张,袖口也极度夸张,甚至在袖根部用金属丝做撑垫。
18世纪-20世纪服饰
19世纪末服饰,开始使用特殊面料,设计也比较新潮、大胆,从中可以窥见现代服饰的剪影。
▲手套1830年。
手套是女士们不可缺少的服饰品。
黑色蕾丝和金属做的珠子相配,充满香艳风情。
与此同时,女人发髻越来越高,她们用长长的饰针固定,上面装饰羽毛、缎带等。
帽子与发型相呼应,宽檐高帽上装饰蕾丝和人造花。
▲为了强调所谓的教养,那时的女士们总是随身带着药丸,用手帕掩面,作娇羞状。
但她们也热衷运动,早上骑马,下午打网球或高尔夫球,这便是当时的网球装和高尔夫球装。
▲19世纪30年代,女士风行像男士那样骑马兜风,骑马服饰开始出现。
女士在宽敞的长裙里穿用细棉布做的紧身马裤和长统靴,戴高统礼帽和鹿皮手套。
20世纪时装化多样化
战争改变了原有的社会价值体系,也将19世纪浪漫主义风潮打破。
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他们全新的生活理念,使服装设计师开始试着用一种艺术的眼光看待设计。
20世纪初,设计师进行“剪裁革命”,Vionnet夫人著名的斜线剪裁,Gres夫人完美地运用了打褶和丝绸处理工艺,这些至今仍是时装大师们创造力的源泉,我们熟悉的三宅一生、范思哲等,都曾借鉴过这些工艺。
20世纪的女性追求独立,彻底抛弃了紧身胸衣,喜欢式样简洁,有综合功能的服饰。
到了20世纪中后期,女人们强调个性,除了要求品味不凡的款式,还要求它是惟一的款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世纪”,功能主义、极简主义、古典主义,时尚随着岁月之河,一一轮回。
法国人值得骄傲,在这个世纪,巴黎凭借精湛的工艺和设计,成为世界时尚制造地,一
年两次的高级女装展更是引无数爱美人士竞折腰。
与此同时,时尚媒体发展迅猛,时尚杂志成为真正的潮流引导者。
1950年的蓝色丝缎晚装。
极其轻柔的面料,被称为“女人的肌肤”。
20世纪,人们越来越关注面料,有句名言:仅次于情人爱抚的,是好的布料。
由蕾丝、花边、丝绸面料组成的内衣问世时,曾引起轰动。
有人称它为“内衣革命”。
20世纪末,女装更加男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