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月下独酌》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97.50 KB
- 文档页数:16
《月下独酌》李白唐诗鉴赏《月下独酌》鉴赏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云汉。
【诗文解释】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
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
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
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
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
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
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的云天。
【解释】独酌:一个人饮酒。
成三人: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好合成三人。
既:且。
不解:不懂。
徒:空。
将:和。
及春:趁着青春年华。
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交欢:一起欢乐。
无情:忘却世情。
相期:相约。
:遥远。
云汉:银河。
【诗文赏】诗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
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
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的个性和情感。
从表面上看,诗人好象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
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
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
月下独酌其四李白《月下独酌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四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诗意表明,诗人心中愁闷,遂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
组诗运用丰富的想象,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深处却有无限的凄凉。
全诗笔触细腻,构思奇特,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旷达乐观、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豪放个性。
月下独酌四首这组诗共四首,以第一首流传最甚广。
第一首诗写下诗人由政治不得志而产生的一种孤独忧伤的情怀。
诗中把孤独的环境图形得十分冷清,不仅笔墨传神,更关键的就是抒发了诗人仁义自排解孤独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此诗背景就是花间,道具就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就是月夜,加之“并无交友”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
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扎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为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顿觉冷清出来。
然而月疑惑饮,影徒随身,仍归属于寂寞。
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来“行乐及春”的题意。
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下诗人决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格普雷。
诗人运用多样的想象,整体表现出来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富豪之家,再由独而不独的繁杂情感。
全诗以对白的形式,改立自破,自破改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因此一直为后人传颂。
第二首诗通篇议论,堪称是一篇“爱酒辩”。
开头从天地“爱酒”说起。
以天上酒星、地上酒泉,说明天地也爱酒,再得出“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的结论。
接着论人。
人中有圣贤,圣贤也爱酒,则常人之爱酒自不在话下。
这是李白为自己爱酒寻找借口,诗中说:“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又以贬低神仙来突出饮酒。
从圣贤到神仙,结论是爱酒不但有理,而且有益。
最后将饮酒提高到最高境界:通于大道,合乎自然,并且酒中之趣的不可言传的。
此诗通篇说理,其实其宗旨不在明理,而在抒情,即以说理的方式抒情。
李白《月下独酌》
月下独酌
李白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注讲】
①典出《三国志·魏书·崔琰传》裴松之注引《汉纪》孔融语:“天有酒旗之星,地列酒泉之郡,人有旨酒之德。
故尧不饮千钟,无以成其圣。
且桀纣以色亡国,今令不禁婚姻也。
”当时曹操颁布了禁
酒令,孔融作了这篇文章论述酒不可禁的道理。
酒星:星名,即酒旗之星。
②酒泉:地名,汉代置有酒泉郡。
③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典出《三国志·魏志·徐邈传》:
在曹操颁布禁酒令的时期,好酒之人以隐语称酒,称清酒为圣人,称浊酒为贤人。
④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在《世说新语·识鉴》中刘孝标注引《孟嘉别传》:孟嘉喜好酣饮,饮酒愈
多却愈不会失态。
桓温问孟嘉:“酒究竟有什么好处使你这样喜爱呢?”孟嘉答道:“您不曾领略酒中之趣啊。
”桓温又问:“听歌伎作歌,有
所谓‘丝(弦乐)不如竹(管乐如笛、箫之类),竹不如肉(歌喉)’,这是什么意思呢?”孟嘉答道:“渐近自然。
”满座为之叹赏。
【名句】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月下独酌李白范文一:关于李白的《月下独酌》,我深有感触。
这首诗是李白的一首自诩“诗人力作”的诗篇,文艺青年们都会为它惊叹。
这首诗引领我们进入一个闲适、恬静的场景,眼前浮现出了李白一个人独饮美酒的情景,描绘出了他的孤独和独立。
这首诗的用词精妙绝伦,令人感受到良好的情趣和境界。
首先,李白的描写风格悠然自得,洋洋洒洒,采用了许多对仙境和人生的形象化描述,使得这首诗更加生动。
其次,他的语言极富抒情色彩,表达出了他无限的想象力和诗歌才华。
最后,他真实地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独立自主,不随波逐流。
总的来说,《月下独酌》是李白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它展现了他卓越的诗人才华,描绘了一个非凡的情景,赋予读者一种深深的思考和幻想。
范文二:《月下独酌》这首李白的诗歌,读来别有一番韵味。
词句优美,令人陶醉,加之其含义重要,更任我们翻来覆去咀嚼。
首先,诗歌的题目“月下独酌”就充满了诗意,暗含着“寂寞音韵”的意涵,每个字都很有画面感,并且相互呼应。
读者阅读《月下独酌》时,不仅精神上感受到了良多的感怀,而且也能听到他内心的声音,同时也对朦胧诗歌的口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每个背景都有其独特的想象色彩,同时也能让读者带入一种境界之中。
比如:“舞脚踏歌清影圆”,这句话令人感觉到李白在做舞蹈,旋转,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中,所有一切都和谐相处,而他也满心欢喜。
当我们读到“古道西风瘦马”这一句时,我们万千之中的心境便随着诗人的笔触变化得更加细致。
贴近生活的细节描述使得诗歌的情景更加真实,令人产生共鸣。
总之,《月下独酌》真实地反映了李白的个性和情感,呈现了一种美好而浪漫的氛围,并清晰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和自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