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四讲 王维 李白 杜甫
- 格式:ppt
- 大小:272.50 KB
- 文档页数:27
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知识点汇总〞1.王维与盛唐山水田园诗王维不光是一个文学.书画.音乐的通才,还是一个诗歌创作的奇才,他各体皆工,尤工五律和五七言绝句,号为〝诗佛〞.王维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山水田园诗奠定了王维在唐诗大师地位.2.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在盛唐诗人中,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甚至,在整个中国诗歌他的诗歌的艺术特色也是的.他上承屈原,将中国诗歌的浪漫精神推向了顶峰.李白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的影响.李白的自信自负.傲视富贵的个性自由精神,是在传统政体下,儒家思想熏陶出来的知识分子仰慕不已,借以慰藉的一方心灵土壤.2.飘逸的风俗的影响.他诗歌飘逸风格.奇特想象和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后代诗人仰慕不已,苏轼.陆游等大家,都受其影响.李白和杜甫同是唐代两位最杰出的诗人,后人将二人喻为中国诗坛的双子星座.由于个性和社会经历等原因,李白诗中较为突出自我,张扬个性;其诗风是飘逸不群;而杜甫则更加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政治,关注由社会政治而来的社会苦难;其诗风是沉郁顿挫.杜甫现存诗歌__余首,这些诗的内容博大精深,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民胞物与〞来概括.民胞指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物与指的是一切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体都是我的朋友.杜甫的诗歌反映现实的深广度是空前的.因此,其诗被后人称为诗史.诗史的涵义有两个方面:(1)有史的认识价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历史事件,在杜甫诗中均有反映.如两京收复,杜甫有>.>;九节度兵败邺城,为补充兵力而沿途征兵,杜甫写了>.>.杜甫之诗,就象是一部安史之乱的历史.而且杜甫有些诗所反映的史实,未见于史料记载,还可以补史之缺遗.如杜甫>里提及的渝州.开州杀刺史一事,未见史料记载.而且,杜甫之诗也是他自身的一部历史.我们通过杜甫之诗,可以了解到杜甫一生的行踪历程.(2)形象的历史生活画面.只提供史的事实,这是史书所做的事情.杜甫的诗不仅提供了史的事实,而且为我们描述了更为广阔,更为具体生动的历史生活画面.1.杜诗的风格:沉郁顿挫沉郁,是指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它表现了杜诗思想内容的博大深厚,生活体验的丰富真切.感情的饱满有力.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曲折起伏,反复低回;表现了杜诗意境的深厚完整,语言的精工凝炼,音调节奏的抑扬缓急,顿挫变化.2.柳宗元,散文家,亦是诗人.他对儒.道.佛思想均有吸收,具有唯物思想和较为进步的历史观.柳诗现存_0余首,大部分为遭贬后的悲愤和对山水景物的欣赏寄托之作.3.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新乐府,是与古题乐府相对而言的,是一种用新题目写时事的乐府诗歌.它始创与杜甫(如三吏.三别等),完全摆脱了旧题的束缚,因事立题,根据所写的内容来命题,这样,使乐府诗的题材内容和艺术手法都获得了更大的自由.新乐府运动,是中唐出现的一次文学运动.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精神,力求诗歌与现实取得紧密联系,以使诗歌发挥社会作用.他们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为自己的创作纲领,创作了直接反映现实生活和百姓疾苦的新乐府诗.白居易的感伤诗>>,以其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熟练的艺术技巧,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1.晚唐诗坛,李商隐与杜牧并称,号〝小李杜〞.杜牧的写景抒情之作,描摹自然之美,以抒发俊爽之情.如>.>这些诗突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为之陶醉的风情.2.李商隐的诗其艺术风格深情绵邈.绮丽精工.(1)工于比兴,情致缠绵.善于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刻划入微,传达缠绵的情感.(2)巧于用典,意蕴含蓄朦胧.诗人往往用神话.典故,以及比兴.象征等手法,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意蕴含蓄,耐人咀嚼.非逻辑的.跳跃的意象组合;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的创造;把诗境虚化.这样的非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不仅极大地扩大了诗的容量,且亦留给读者以更大的联想空间.就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而言,在中国诗是空前的.(3)语言清丽,尤擅七律.李商隐的诗歌语言,兼具清和丽的特点.词的分类按体制来划分,词一般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按音乐来划分,词一般分为令,引,近,慢四类.慢词,是依据慢调填写的词.慢调是词曲的一种格调.因曲调舒缓,故名.慢调篇幅体制较长,接近长调,但二者并不等同,长调是按体制划分的,慢词则是依据音乐韵律划分的.1.辛弃疾继承并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因此,文学常常苏辛并称.但二人在相同中又有各自不同的特色.苏轼词多表现出旷达飘逸的风格,辛弃疾词的爱国词作则多带有悲壮沉郁的色调.2.陆游的诗歌艺术陆游诗歌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是有宋代成就,最为杰出的一位诗人.李白的飘逸自然.杜甫的悲壮沉郁他兼而有之.3.欧阳修为的文章家和文坛领袖,倡导了影响深远的北宋诗新运动.欧阳修的散文成就高于其诗歌,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4.王安石散文创作王安石对文学的看法,特别强调其实用功能.和其文学主张相符,王安石的散文也以政论性的为多.这些作品,大都针对时弊,根据深刻的分析,提出明确的主张,具有极强的说明力量.5.〝元曲四大家〞指在元杂剧创作中享有盛名的四位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王国维>则根据四大家的活动年代和他们的创作成就,定四大家为〝关白马郑〞,为学术界所普遍接受.白朴代表作>;马致远代表作>.郑光祖代表作>.6.关汉卿:以>.>.>.>.>.>.>为代表.关汉卿剧作的艺术成就首先是创造出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戏剧人物形象,尤其是塑造了一大群普通的妇女形象,如童养媳窦娥.妓女赵盼儿.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通过她们的遭遇,刻画了她们善良.刚强.机智的性格,赞美了他们敢于向黑暗势力斗争的反抗精神.其次是关剧的〝当行性〞很强.他的剧本结构完整,情节的发展层次分明,人物和事件的安排适合舞台演出的要求.>关羽的出场,就是的一例.其三,关剧语言是元杂剧〝本色派〞的代表.〝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色〞(>)语言个性化强,戏剧化强,鲜明生动,通俗易懂,如>第二折>.同时,关剧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也非常.深刻,如>中张圭送妻所唱的曲子,就被誉为我国古典戏曲最精彩的内心独白之一.其四,关剧的基本创作倾向是现实主义,但在部分作品中,为了强化表现力,又有一定的超现实的描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浪漫主义创作倾向,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关剧发射出了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辉.>为代表.王实甫一生创作杂剧十四种.今存>.>.>三种.以>〝天下夺魁〞.>人物形象的塑造十分成功,主要人物张生.莺莺.红娘.老夫人都是公认的杰出典型,这在爱情剧中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汤显祖,江西临川人.完成>.>.>.>合称〝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以>思想成就,长期以来脍炙人口,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品.>不仅主题思想深刻,人物形象的塑造也非常成功.女主人公杜丽娘尤为光彩照人.孔尚任>以其深湛的思想内容和严谨的艺术风格步入了中国文学秀的文学作品的行列.女主人公李香君是剧本写得最成功的中心人物.她温柔.聪慧,虽为歌妓,却有明确的生活目的和生活理想,积极主动地关心南明兴亡,对权奸误国十分痛恨.在中国文学,李香君是的积极的把自己的爱情与时代风支结合得如此紧密的妇女形象,她不仅具有开创性,而且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她说明中国古代妇女已摆脱了传统的仅仅向封建礼教抗争的束缚,已经主动地把自己的命运和家国大事紧紧联系在一起了.〝三言二拍〞是明代影响的拟话本小说,〝三言〞系指冯梦龙编撰的三部短篇白话小说集,即>.>.>.〝二拍〞是凌蒙初编写的两部短篇白话小说集,即>.>.三言二拍〝就是明代拟话本小说创作的代表.>借用谈狐说鬼的形式反映现实生活.作品中的形象,既有超人的独特的个性,又富有人情味,把非人的特征与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巧妙地合为一体,使作品中的花妖狐魅,处处闪耀着人的性格光辉,使读者感到亲切真实,从而赢得人们的喜爱.>的主题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一部形象化历史,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十分全面.深刻.小说以贾府的盛衰演变为主线,以宝黛爱情为核心,联系广阔的社会背景,广泛描写了封建末世的社会生活,通过对封建统治阶级腐朽.糜烂的生活的揭露,通过对封建社会种种黑暗现实的批判,通过对贵族青年男女的悲剧爱情的描写,通过对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盛极而衰的演变过程的展现,对中国末期封建社会进行了总体解剖,揭示出它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这四方面的生活内容,构成作品主题思想的丰富内涵,使它成为认识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的人物形象简析>的典型人物的塑造异常成功,特别可贵的是成群地塑造.全书总计有人物4_人之多.贾宝玉是小说精心刻画的人物形象之一,他是曹雪芹着力最多,寄托最深又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其性格核心是对封建社会的反叛,他始终在封建主义的精神道德所规定的范围以外行动.叛逆性格核心的外向表现的心理特征就是对自由的饥渴.他对自由的向往在小说中描写得十分突出.其一,是对反抗封建礼教的行动给予赞美和肯定.其二,自愿与市井人物交往.其三,女性崇拜心理.他〝见了女儿就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种观点的意义在于否定了传统的〝男尊女卑〞的价值观念,肯定了奴婢作为人的独立的社会地位,对封建道德所规定的〝男女授受不亲〞也是一种反抗.其四,对自由爱情的追求.这使他对自由的向往.对封建社会的反抗发展到一个贵公子所能达到的强度,最终与封建贵族家庭完全决裂,在万念俱灭,万有皆空的佛家境界中寻找到自由的归依.这是他对现存的价值观念.对封建社会现存的一切的彻底否定,也是叛逆性格达到的峰.钗.黛形象则是曹雪芹精心塑造的又一组丰满完美的典型形象,她二人的性格内涵丰富动人,对比强烈.〝若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各尽其妙〞.宝钗注重理智,随分从时,崇尚实际,平和冷静;黛玉则注重感情,孤高自许,赞美性灵,含蓄热烈.宝钗时时深含而流于做作,黛玉时时率真而失之任性.二人性格差异最突出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的诗人气质和宝钗〝会做人〞的端庄贤淑.黛玉以从不说〝混帐话〞赢得宝玉最真挚的爱情,宝钗以〝会做人〞,通过凤姐的〝掉包〞奇谋赢得与宝玉的婚姻.但是,封建势力吞噬了宝黛之间的有共同反封建基础的自由爱情,摧毁了黛玉的生命;同时,也使它选择的封建主义奉守者并没有能获得婚姻的幸福.薛宝钗这位〝淑女〞很快就落入〝守寡〞的命运.这两位女性的悲剧结局也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封建礼教的残酷和虚伪.这一组形象以其生动性.丰富性.独特性,赢得世人的喜爱._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知识点汇总。
《大学语文》复习题(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1、以语录体形式记述的先秦诸子著作是()。
A、《老子》B、《论语》C、《孟子》D、《荀子》2、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A、《楚辞》B、《诗经》C、《古诗源》D、《古诗十九首》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出自()A、《论语》B、《孟子》C、《荀子》D、《老子》4、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左丘明5、“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是下列哪个思想家的话(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老子6、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先秦思想家是()A、墨子B、孟子C、庄子D、荀子7、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的是()A、《论语》B、《孟子》C、《庄子》D、《韩非子》8、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A、班固B、茅盾C、巴金D、鲁迅9、《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 )A、国风B、大雅C、颂D、小雅10、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是()A、清新淡雅B、豪放飘逸C、深婉华美D、沉郁顿挫11、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著名主张的作家是( )A、杜甫B、白居易C、辛弃疾D、韩愈12、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是()A、《左传》B、《战国策》D、《春秋》13、李商隐《无题》中推已而及对方的一联是()A、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4、《山居秋暝》的主要抒情手法是()A、借景抒情B、借典故抒情C、借事抒情D、直抒胸臆15、宋代开豪放词风的词人是()A、柳永B、李清照C、苏轼D、辛弃疾16、先秦时期一部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语录体散文集是:()A、《论语》B、《孟子》C、《庄子》D、《战国策》17、“忽如一夜春风起,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诗出自岑参的()A、《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B、《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C、《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D、《天山雪歌》18、《石头记》是()的原名。
李白王维杜甫的不同中国封建文化中的诗歌创作在盛唐达到了繁荣的高潮,出现了一个拥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王昌龄、高适等高水平诗人的作家群,由于诗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其生活经历的不同,其山水诗也不尽相同。
如果形象一点来说的话,王维是“诗佛”,其山水诗流淌着几许荣辱不惊、物我两相忘的悠然:孟浩然是“诗狂”,其山水诗中隐约包含着对仕途的失望和对世情的激愤;李白乃“诗仙”,其山水诗有一种翩然出世、悠然如仙的意蕴和气质;杜甫则像“诗侠”,其山水诗中亦不忘民间疾苦、黎庶沧桑。
关键词: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山水诗、情感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政治上比较开明、经济上比较发达的朝代,盛唐更是国力强大、思想解放,出现了所谓的“贞观之治”。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文学方面也出现了高度的发展,尤以诗歌创作为甚。
作为诗歌重要题材及流派的山水诗创作在总体上更是达到了高潮,涌现了以王孟为代表的清,即清新、清幽、清丽、清远;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雄,即雄豪、雄放、雄壮、雄奇的风格。
虽然当时正处于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一些社会问题还是有所暴露,诗人们照样有些郁郁不得志,于是转而寄情山水。
不过,由于诗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其生活经历的不同,其山水诗也不尽然相同。
在这里,我们就以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为例来分析一下其山水诗的异同。
这四位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是相一致的,且受到相同的人文精神的熏陶,其诗歌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共通性;同时又由于其精神面貌的不同而使得其创作风格有所不同,进而使得其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如果形象一点来说的话,王维是“诗佛”,其山水诗流淌着几许荣辱不惊、物我两相忘的悠然;孟浩然是“诗狂”,其山水诗中隐约包含着对仕途的失望和对世情的激愤;李白乃“诗仙”,其山水诗有一种翩然出世、悠然如仙的意蕴和气质;杜甫则像“诗侠”,其山水诗中亦不忘民间疾苦、黎庶沧桑。
如果对其进行具体分析,我们就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其内在的情感的异同。
语文论文之选修课如何教“李白”和“杜甫”选修课如何教“李白”和“杜甫”湖南石门一中黄从云选修课如何教好“李白”和“杜甫”,绝对是一个新鲜的话题。
本学期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加以小结,不怕见笑于大方之家。
1.李白是浪漫主义最高成就者,而杜甫则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
他们在诗歌艺术方面是双峰对峙而又相辅相成。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而盛唐诗则是这高峰的顶点。
从公元712年到762年,即唐玄宗初年到唐代宗初年这半个世纪,历史上称为盛唐。
这一时期诗的创作十分繁荣,杰出的诗人如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等多人,都写出了许多传世名篇。
而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不能不首推李白与杜甫这两位伟大诗人。
李白年少时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还仗剑任侠,“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
(《中国文学史》)他年少是曾广有游历。
这一切都对李白自由奔放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导致了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
李白尚武轻儒,轻财好施,喜欢豪饮。
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
他的人格魅力也是别人所不能及的。
公元744年,杜甫与李白初次相逢于洛阳,两位诗坛泰斗一见如故,同饮同醉,携手同游,度过了一段彼此难忘的日子。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
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
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
杜甫“没饭不忘君”,艺术风格沉郁顿挫.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尤其是宋代江西诗派更是杜甫视为宗祖.他的影响力巨大. 2.思想: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
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
先说李白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的杰出者,被尊为“诗仙”。
他热爱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而对其中不合理的现象毫无顾忌地蔑视和抨击;他毫不掩盖他对功名事业的向往和追求,却又无法与腐朽势力及利欲之徒同流合污。
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四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们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形式上丰富多样,情感丰富,思想深刻,更是对我国古代社会、历史、人文和自然风物的真实记录和表达。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这四位诗人及其作品的价值。
1. 李白李白是我国唐代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他的诗作广泛涉及社会、历史、人文和自然风物,其中以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豪情壮志为主要特点。
在他的诗歌作品中,经常描绘醉酒仙乐,放浪形骸的情景,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个性。
他的代表作《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十载”的诗句,表达出他对人生、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2. 杜甫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诗篇广泛涉及社会、历史、人文和自然风物,以抒发对社会苦难和人民疾苦的关怀为主要特点。
他的代表作《登高》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古来征战几人回?长安一片月”表达了他对国家兴亡、民生疾苦的思考和感怀。
3. 白居易白居易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作以抒发对人生、自然和爱情的感悟和追求为主要特点。
他的代表作《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理解和追求。
4. 王维王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描绘自然风物、山水田园和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思考为主要特点。
他的代表作《送元二使安西》中“天淡星稀深深月,海风吹我欲何如”、“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和友谊的情感。
总结回顾通过对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这四位诗人及其作品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他们的诗作不仅在形式上丰富多样,情感丰富,思想深刻,更是对我国古代社会、历史、人文和自然风物的真实记录和表达。
他们以不同的角度切入,写出了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许多精彩诗篇,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填空题(共80题)1.春花秋月何时了,______________?2.曹操的《短歌行》是一首_____________。
3.《从军行》的作者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_____________。
4.《山居秋暝》是一首山水诗、____________。
5.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诗人。
6.所谓“四书”指的是《论语》、《_________》、《大学》和《中庸》。
7.陶渊明《饮酒》诗:“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
”8.王维《山居秋暝》:“___________,天气晚来秋。
”9.杜甫《蜀相》:“三顾频繁天下计,________________。
”。
10.鲁迅先生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_____________。
”11.《西厢记·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______________。
”12.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___________。
13.《战国策》是一部__________体史书。
14.《论语》是一部记录___________及其弟子言行(主要是言论)的语录体散文集。
15.《冯谖客孟尝君》选自《____________》。
16.《红楼梦》今传本120回,前80回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17.在晚唐诗坛上,____________与杜牧齐名,有“小李杜”之称。
18.赋是____________代形成的一种文体。
19.曹操《短歌行》:“___________,悠悠我心”。
20.“茕茕子立,形影相吊”一语出自《_________》。
21.《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作者是___________。
22.描写大体可归纳为人物描写和___________描写两大类。
23.《季氏将伐颛臾》中的季氏是春秋时___________国的贵族。
24.苏轼《水调歌头》词:“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
”25.王昌龄《从军行》诗:“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
为什么说天才李白,地才杜甫,人才王维?'天才李白,地才杜甫,人才王维'这一说法来自于徐增的《而庵诗话》,原文是:'诗总不离乎才也。
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
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
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
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摩诘精大雄氏之学,篇章字句,皆合圣教。
'李白是天才,诗歌俊逸豪放,天纵豪情;杜甫是地才,诗歌沉郁顿挫,萧散自然。
此二人是浪漫主义诗歌和现实主义诗歌的典型代表,他们足令众人对其'天才'和'地才'的赞誉了然于心。
而在众多出色的盛唐诗人中,王维为何能获得'人才'这一至上称号呢?一、周全人物,名盛千古王维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三十岁时状元及第,后拜为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史之乱时被迫接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有幸免于死罪。
王维一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后于辋川别墅逝世。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另在边塞诗方面卓有成就,尤善五律。
王维参悟佛禅,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篆刻,是难得一见的文学艺术全才,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史称其'名盛于开元、天宝年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新唐书》本传)。
唐代宗誉之为'天下文宗'(《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诗画之妙更是被苏轼夸赞为:'品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
二、禅哲理趣,超然物外徐增将王维定位为诗中人才的依据:一是以理趣胜;二是精大雄氏之学,篇章字句,皆合圣教。
这两点是紧密结合的。
王维号称诗佛,自然是因为其诗中富含禅意理趣。
王维在诗中表现的禅理不像玄言诗那样枯燥,而是化禅理入诗中,自然天成,引出对人生的感悟。
如《终南别业》一首: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唐代文学教案(王维、李白、杜甫三部分)王志清第二章盛唐山水田园诗教学目的:了解山水田园诗在盛唐繁盛的原因,把握盛唐山水群落诗歌的艺术特点。
重点:王、孟山水诗风异同。
难点:山水诗与庄禅精神。
教学课时:6课时。
一、山水田园诗在盛唐繁盛的原因1、国力强盛。
盛唐五十年,太平盛世。
唐人郑綮《开天传信记》载云:“开元初,上励精理道,铲革讹弊,不六七年,天下大治,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
自开远门西行,亘地万余里,入河湟之赋税。
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胜较。
四方丰稔,百姓殷富,管户一千余万,米一斗三四文,丁壮之人,不识兵器。
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
奇瑞叠应,重译麇至,人情欣欣然,感登岱告成其事。
上犹惕励不已,为让者数四焉。
”盛极的大唐帝国声威远扬,百夷臣服、诸邦来朝。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可以想见那种光明璀璨、仪态万千的声威形势。
在大唐极盛时朝度过青少年时期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回忆起昔日的辉煌依然是一往情深的,其诗《忆昔》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宝。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东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余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百姓殷富,四方太平,国力极其强大,具有三千年历史的中国农耕经济得到充分的发育,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的高度发展,促进了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也相应发达起来,并通过各种渠道大规模地涌入城市。
商品经济的异常活跃,仓储丰裕,城市繁荣,交通便利,使长安、洛阳、开封及太原等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盛唐的盛世安定和繁荣给大多数地主文人提供了尽情享受人生的物质基础。
不但百官时兴筑建郊馆山池,成为“休沐”之所,连一般中小地主都有别业。
池园文会的集体吟咏与山程水驿之间的个人放歌共生。
每逢节假日,“所游地推曲江最胜……朝士词人有赋,日即流传京师。
当时倡酬之多,诗篇之盛,此亦其一助也。
“英特越逸之气”时代中的空灵、沉静在文学繁盛的盛唐,似乎每个人都是有诗气的,又似乎每个人都可以功成名就。
越是昌盛的时代,就越是心浮气躁。
但在这喧嚣嘈杂之下也有那么一群人坚守者文人应有的气质。
菩提树下虔诚的弟子——“诗佛”王维王维对“佛”之信仰,除去他是虔诚的佛教徒之外,还有他把佛学变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王维评价:“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物我合一此为佛家之境。
王维不是历史上被称为“佛”的第一人(较早就有“佛”之称的贾岛),也不是最后一人,却是唯一得到广泛认可和普遍接受的。
王维“诗佛”之名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历史慢慢沉淀中形成的。
王维虽有“诗佛”之名,然对这一称号的来历多语焉不详。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中对王维有如下说明:“昔人曾誉王维为‘诗佛’,并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并提。
”具体是谁人所说却没有详细记载。
王维之诗歌境界却不得不令人咂服,以禅入诗诗中禅机似乎是他人生的顿悟也是对世人的劝诫。
谁人才可站于万物之上俯瞰苍生,曰:“佛也”。
以独特的禅宗的审美眼光关照自然,从而特别善于发现和捕捉大自然中极细微的声响和动态,生动表现自然界的变化和内在的律动,进入常人不能达到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境界,创造出独特的优美静谧的意境。
孙昌武说:“王维的诗歌创作与宗教关系非常密切……死后更是得到‘诗佛’的称号。
”陈洪:“说道诗中有禅,人们第一个就会想到王维。
在我国的大诗人中,他是与佛教关系最深的一位,也是以诗传达禅悟体验最巧妙、最成功的一位,因此,获得了‘诗佛’的称号。
”林继中也有如下阐释:“宋人有云:‘说禅作诗,本无差别,但打得过者绝少。
’如何是打得过?王摩诘在寂照中完成了宗教体验向审美经验的转化便是,以故称‘诗佛’。
”以禅入诗这已成为王维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他“诗佛”之名的佐证。
“王右丞邃于禅旨……以禅旨为诗,得上乘秘密,即诸题咏,虽壮丽新巧,而精远澹逸,往往悟禅于言外。
朽内幕有深刻了解。
早期格律严谨,晚期“以古入律”;山水诗壮美秀丽,充满理想主义与自由精神却并无真正忘记社稷;想象丰富,大胆夸张,集兵家的机敏政变、释家的空灵超脱于一体,诗风纵横变化,空灵玄远。
的约有二十四首,大部分记述了他应聘、赴征、败走的过程,记述了永王东下的大致情形;其中有八首诗对安史之乱的大局进行了反映,基本上是对乱初中原动荡局势总体的印象式的勾勒,抒发了对灾难的痛心和伤感,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和自信,也表示了无奈和退避。
此期还有一部分诗表示用世之心和救世之志。
李白其人,天才盖世,志气冲天,又深受蜀地纵横之风的浸染,携策士之风,内心深处对趁乱立功向往不已。
因此。
安史之乱对李白的人生志向具有明显的激发作用。
【诗句】特别是在永王幕中,由于有着现实经历的激荡,他仍然和安史之乱前一样,发大言以抒宏志。
这个时期诗人的感情痛苦,主要表现在乱起之初对国难的悲伤,以及报国无门的焦虑。
【诗句】【入狱至获赦】这段时间从至德二载(757)二月到乾元二年(759)三月,约两年有余。
李白以从永王事入狱,经人援救脱囚,又因朝廷的穷究和李白的有关言论再次入狱直至长流夜郎。
此期诗歌约有六十余首存世。
其中。
抒发个人痛苦成为诗歌的主旋律。
此类诗有六首,占当时诗歌的百分之十五。
而在此期间,诗人自身深陷政治灾难,给自己和家庭带来深重的不幸,表达痛苦的诗歌明显增多,约有二十二首,占此期诗歌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六,比例有了大幅上升。
从所抒发的痛苦来看,内容转向了,程度加强了。
所抒发的痛苦主要表现为个人痛苦,如自己的冤屈忧惧,与亲人的隔离之痛,长流夜郎的伤痛孤独,理想落空时的悲哀;而且痛苦的程度极为强烈【诗句】。
当然,作为胸怀天下的诗人,李白所表达的个人痛苦不少时候是与乱世之忧结合在一起的。
是浑厚的,【诗句】。
此期约有十二首诗涉及到对战乱时局的反映,占诗歌总数的百分之二十,较之前期的百分之六十,有着明显的下降。
究其原因,一则从磷事败,诗人离开政坛,疏隔了自己与时世的血肉联系;二则,李白作为豪士,前期往往是将时世艰难与自己的雄心壮志联系起来,而此时诗人的雄心大为消减,从而也就1减退了反映时局的动力;这都导致乱世的影像在诗人笔底的淡化。
李白王维杜甫的诗全集李白王维杜甫的诗全集(精选篇1)1、静夜思李白?〔唐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代〕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通:惟)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代〕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随风一作:随君)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李白王维杜甫的诗全集(精选篇2)1、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唐代〕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弃我而去的昨天,早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乱我心绪的今天,使人无限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万里长风,送走行行秋雁。
面对美景,正可酣饮高楼。
蓬莱*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先生的*颇具建安风骨,又不时流露出小谢诗风的清秀。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揽一作:览;明月一作:日月)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销愁一作:消愁)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浓烈。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人生在世不能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2、渡荆门送别李白?〔唐代〕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