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波普艺术
- 格式:ppt
- 大小:6.56 MB
- 文档页数:42
波普艺术/普普艺术是流行艺术(popular art)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因为波普艺术(Pop Art)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
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
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多以社会上流的形象或戏剧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
它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求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
波普为Popular的缩写,意即流行艺术、通俗艺术。
波普艺术一词最早出现于1952~1955年间,由伦敦当代艺术研究所一批青年艺术家举行的独立者社团讨论会上首创,批评家L.阿洛维酌定。
他们认为公众创造的都市文化是现代艺术创作的绝好材料,面对消费社会商业文明的冲击,艺术家不仅要正视它,而且应该成为通俗文化的歌手。
在实践中有力地推动这一思潮发展的艺术家是R.汉密尔顿。
1956年,他在首届“这是明天”的个人展览会(惠特彻派尔画廊)上陈列出握有“POP”字母的网球运动员的拼集作品。
这幅作品成了波普艺术的一面旗帜。
英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还有:E.保罗齐、J.蒂尔森、D.霍克尼、R.B.基塔依、R.史密斯、A.琼斯。
美国波普艺术的出现略晚于英国,在艺术追求上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中大量运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各种报刊图片作拼帖组合,故又有新达达主义的称号。
美国波普艺术家声称他们所从事的大众化艺术与美洲的原始艺术和印第安人的艺术类似,是美国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1965年在密尔沃基艺术中心举办的一次波普艺术展览即以“波普艺术与美国传统”为题。
美国波普艺术的开创者是:J.约翰斯和R.劳申伯格,影响最大的艺术家是A.沃霍尔、J.戴恩、R.利希滕斯坦、C.奥尔登伯格、T.韦塞尔曼、J.罗森奎斯特和雕塑家G.西格尔。
集合艺术和偶发艺术一般也认为是波普艺术的两个支系。
【精品】波普艺术的概念波普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其独特而夸张的风格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而它也被赋予了深刻的政治意味。
波普艺术是美国摄影家Jasper Johns和Robert Rauschenberg所创立的一种艺术形式,并得到了美国艺术家John Cage和Merce Cunningham的支持和鼓励,在詹姆斯·约翰斯和罗伯特·劳森伯格艺术家之间形成了一种艺术意识形态。
波普艺术突出反映社会的广泛的活动情况,运用夸张的幽默感用以强调社会的奇特之处,而艺术家们通常会使用童谣、快餐店、广告广告短语和事件来表达其艺术内涵。
波普艺术以简单而有趣的方式表达出强烈的政治和社会意识,它标志着美国文化的一次转变,它受到了许多文化界人士的普遍认可,可以说波普艺术的出现创造了艺术的一种新浪潮。
在20世纪60年代,波普艺术拒绝了艺术史上从抽象有着重要地位的作品,而且它的表现形式也不仅仅是将手绘画面以抽象的方式展示出来,它混合了不同技法,如绘画,雕塑,日记,书写,影像,故事,运动,行为。
波普艺术并不仅仅被认为是艺术形式,它被认为是一种思想,一种政治与文化现象。
波普艺术有很多特征,它具有幽默感,艺术家把各种各样的日常生活用品,如报纸杂志,报纸,单张纸张,海报,便笺,以及电子媒体元素运用到自己的艺术表达活动中,从而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另外,波普艺术实践者并不拒绝技术的进步,相反,他们拥抱新技术,并积极利用其尖端技术的优势,将它们运用到波普艺术的创作中去。
最后,它的夸张性以及自满的幽默都是波普艺术吸引众多观众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之,波普艺术是一种独特而夸张的艺术形式,作品以其特有的方式反映出对当下社会现象的独特洞察力,它拒绝传统的抽象形式,采用多种手段来表达,同时又避免了政治的口气。
波普艺术的出现,开拓了美国文化的一种新浪潮,它同样也被认为是一种思想,在目前社会依然被广泛接受。
第七章波普艺术与非主流的图像波普文化又称普普艺术,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之间关连的艺术运动。
波普艺术试图推翻抽象表现艺术并转向符号、商标等具象的大众文化主题。
波普艺术这个字目前已知的是由1956年英国艺术评论家罗伦斯·艾伟(Laurence Alloway)所提出。
流行文化是时装、时髦、消费文化、休闲文化、奢侈文化、物质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大众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等概念所组成的一个内容丰富、成分复杂的总概念。
这个总概念所表示的是按一定节奏、以一定周期,在一定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在不同层次、阶层和阶级的人口中广泛传播起来的文化。
流行文化的内容主要由散播文化制品的工业(传媒)来塑造并传播,例如电影、电视、出版社等媒体。
实际上,流行文化并不只是大众传媒的生产物,而是由大众与传媒间互动所产生的,即:大众影响传媒,传媒又反过来影响大众。
因此流行文化本身是双向的、不断更新成长的。
一般认为,波普艺术是从1950年代中后期开始,首先在英国由一群自称“独立团体”(Independent Group)的艺术家、批评家和建筑师引发,他们对于新兴的都市大众文化十分感兴趣,以各种大众消费品进行创作。
一方面,当时的美国在英国人眼里,是一个从尼龙制品到新的摩托车什么都好的理想国。
另一方面,40年代的英国艺术界笼罩着严肃的浪漫主义努力奋斗的气氛,而英国波普艺术就是对它的反动。
(尼龙的合成奠定了合成纤维工业的基础,尼龙的出现使纺织品的面貌焕然一新。
用这种纤维织成的尼龙丝袜既透明又比丝袜耐穿,1939年10目24日杜邦公在总部所在地公开销售尼龙丝长袜时引起轰动,被视为珍奇之物争相抢购。
很多底层女人因为买不到丝袜,只好用笔在腿上绘出纹路,冒充丝袜。
人们曾用“象蛛丝一样细,象钢丝一样强,象绢丝一样美”的词句来赞誉这种纤维,到1940年5月,尼龙纤维织品的销售遍及美国各地。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直到1945年,尼龙工业被转向制降落伞、飞机轮胎帘子布、军服等军工产品。
当代艺术波普艺术当代艺术波普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的一种艺术流派,它以明亮、鲜艳、夸张的色彩、大胆的图案和形式,以及对大众文化的独特观察和表现方式而著称。
它是对传统艺术概念的颠覆和挑战,以一种嘲讽和调侃的姿态揭示了当代社会的消费文化和媒体洪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波普艺术起初定位为一种反对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形式,并强调将艺术从高尚的圈子带回日常生活。
艺术家们开始对广告、漫画、电影和流行文化中的图像进行深入观察,并将这些现象和图像带入自己的作品中。
他们运用层次鲜明的色彩、简化的图案和形式,以及大胆的图像并用象征性、标志性的符号,创作出充满活力和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
他以其对大众文化的独特观察和表现方式而闻名于世。
沃霍尔以一种冷漠的视角出发,将大众文化的符号、商品和名人图像转变为艺术作品。
他的作品《曲奇罐》、《康普顿》和《莫妮卡·维莱莫》等成为了波普艺术的经典代表作,影响深远。
波普艺术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
60年代的美国正处于经济繁荣和大众文化扩张的时期,大众消费和媒体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波普艺术正是对这种现象的一种反思和回应。
艺术家们通过艺术创作,表达了自己对娱乐文化、市场经济和大众传媒所产生的社会问题的看法。
波普艺术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美国,它很快传播到世界各地。
人们对波普艺术的接受程度因文化差异而异。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波普艺术所关注的话题和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
但波普艺术的核心思想和精神,即对大众文化的观察和批判,以及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重新思考,仍然是波普艺术的重要精髓。
当代艺术波普艺术的出现对当代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打破了传统艺术与大众文化的界限,使艺术走出象牙塔,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波普艺术的兴起也推动了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后现代主义强调对大众文化和传媒的模仿和批判,进一步推动了艺术的多样化和自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