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佳人洛可可时代服装风格共21页
- 格式:ppt
- 大小:4.56 MB
- 文档页数:21
洛可可时期的服装风格洛可可时期的服装风格(1720—1785AD)⼗⼋世纪初叶,巴洛克风格的艺术继续在欧洲各地流⾏,同时则有⼀种叫做「洛可可」(Rococo)的艺术风格在法国产⽣。
Rococo 是从法国字rocaille 演变⽽来的,原是指⼀种混合贝壳⼩⽯⼦制成的室内装饰物。
洛可可风格是18世纪20年代起源法国的⼀种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
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明快的⾊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常精制⽽偏于繁琐。
不象巴洛克风格那样⾊彩强烈、装饰浓艳。
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不对称⼿法,喜欢⽤弧线和S形线,尤其爱⽤贝壳、漩涡、⼭⽯作为装饰题材;室内墙⾯粉刷爱⽤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调,线脚⼤多⽤⾦⾊。
洛可可艺术主要是指在法王路易⼗五时代(1715 年以后)的⼀种室内装饰风格:常使⽤C 形、S 形曲线或漩涡状花纹是其特⾊。
洛可可艺术的另⼀个特⾊是甜美轻快、精巧华丽,⽽没有巴洛克艺术的宗教⽓息和夸张的情感表现。
构图⾮对称法则,⽽是带有轻快、优雅的运动感、⾊泽柔和,粉彩⾊系被⼤量运⽤、崇尚⾃然。
洛可可风格反应了法国路易⼗五时代宫廷贵族的⽣活趣味,曾风靡欧洲。
这种风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苏俾⼠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
画家Jean Antoin Wotteau(1684-1721A.D.)忠实纪录当时服装的样貌,⼥性服装内穿束⾝马甲,裙撑架再度兴起,此时裙撑架的形式为前后扁平、左右对称,外穿衬裙,另外有⼀件类似披风的外套,称为Wotteau Dress,衬裙外露,领⼝成⼀个⼤的U 字型,Rococo时期的代表⼈物为路易⼗五的宠妃—MMe. de Pompadeur。
洛可可时期的服装从坚挺耀眼的巴洛克风格⾛向轻柔,优美,也许有些漫不经⼼的风格。
奢华的丝绸⾯料采⽤单⾊精致的图案或刺绣,⾊调清淡柔和。
各阶层妇⼥都穿裙撑。
开始都是圆形,后来前后变扁形成椭圆形。
⾥裙平铺在群撑上,装饰有荷叶边,蝴蝶结,花环及花朵。
【乱世佳人】里的精美服饰赏析《乱世佳人》是根据小说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飘》改编的一部美国电影。
由维克多·弗莱明、乔治·库克、山姆·伍德导演。
克拉克·盖博、费雯·丽、托马斯·米切尔、海蒂·麦克丹尼尔斯、奥利维娅·德哈维兰等人主演。
影片讲述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郝思嘉与白瑞德的爱情故事。
郝思嘉一直爱着艾希礼却得不到他,在战争爆发那一天,她遇到了白瑞德。
两个人历经磨难,白瑞德一直对她不离不弃,但直到他最终离开,郝思嘉才发现自己其实爱的是白瑞德。
《飘》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背景:1861年4月美国内战南北战争时期1900年11月8日,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一个律师家庭。
她的父亲曾经是亚特兰大市的历史学会主席。
在南北战争期间,亚特兰大曾于1864年落入北方军将领舒尔曼之手。
后来,这便成了亚特兰大居民热衷的话题。
自孩提时起,玛格丽特就时时听到她父亲与朋友们,甚至居民之间谈论南北战争。
当26岁的玛格丽特决定创作一部有关南北战争的小说时,亚特兰大自然就成了小说的背景。
《飘》的写作占去了她近10年的时间,此后,玛格丽特花了半年的时间来反复核实小说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她引用美国诗人欧内斯特·道森的一句诗,将小说的题目改为《随风而去》(汉译名为《飘》)。
年代服饰特点:18世纪洛可可风格优雅灵魂作为一部长达将近四个小时的经典电影,【乱世佳人】里的服装可谓繁多,我们通过电影镜头了解洛可可时期的服装风格。
首先先看费雯丽主演的女主角斯佳丽的衣服,她的衣服也是电影中最多的。
出场的白色多褶裙这种款式是当时最为流行的了,特点是带有裙箍有裙箍的裙子显得很大有裙箍的裙子显得很大,在我小时候,这种大大的裙子可是我心目中公主穿的裙子呢。
这是幕后的工作照,费雯丽正在化妆这是在片场的照片这件白裙子太靓丽了,我特别地喜欢,忍不住多发一点。
洛可可風格文藝復興時期洛可可服裝路易十六時代(1770——1789)這是洛可可風結束、新古典主義興起的樣式轉換期,因此,服裝上變化較複雜。
1776年,受波蘭服裝影響,出現了羅布•阿•拉•波羅耐茲(robe a la polonaise波蘭式羅布)其特徵是裙子部分在後側分兩處像幕布或當時的窗簾似的向上提起,臀部出現三個柔和膨起的團,為了把裙子束起,羅布的後腰內側裝著兩條細繩,在表面同樣的地方裝飾著扣子或緞帶,細繩從裏面下落,經裙擺向上把裙子捆束起來,繩端掛在或系在表面的扣子上,還有的在內側裙擺處裝上帶環,繩穿過此環向上把裙子提起來後系上,外表也同樣形成裙子被卷起來的形狀。
這時還出現了吸收男服形式的機能性的茄克——卡拉科。
這種茄克上半身緊身合體,下擺呈波浪狀外張,衣長及臀,很像男子的鳩斯特科爾,背部嵌有鯨須,使之挺直,有長袖和七分袖。
在1780年代,帕尼埃消失了,裙子變得柔軟了,但繼續用緊身胸衣整形,肩上披著小型披肩,一種叫托爾紐爾的臀墊取代裙撐,和17世紀末一樣,後臀部又一次膨臌起來。
法國之外的國家稱其為克尤•德•巴黎(cue de paris,即“巴黎的屁股”之意)。
洛可可時期的髮型及服飾品1.女子誇張的高髮型2.男子戴假髮(圖-13)和女人一樣化妝,鞋做得很精細,鞋跟較低;手杖是同各種各樣的木質的,還有用竹和象牙的。
光看就覺得跌倒有摔斷脖子的危險洛可可時期的服裝:在17世紀的巴羅克風服裝是男性為中心,以路易十四的宮廷為舞臺展開的奇特裝束。
與此相對,18世紀的洛可可風服裝則是以女性為中心,以沙龍舞臺展開的優雅樣式。
在服裝史上一般指1715——1789年這一歷史潮流階段。
從其發展過程上又可分為三個時間段,即1715——1730年的洛可哥黎明期,也就是巴羅克向洛可可的過渡期,服裝上一面殘留著巴羅克的影子,一面向纖弱柔和的女性趣味發展;1730——1770年的洛可哥鼎盛期;1770——1790年的衰落期,服裝上出現了許多轉變和改良,預示著新時代的到來,路易十六的王妃瑪麗•昂特瓦耐特把羅茲貝爾坦(Rlse Bertin1744_1812)作為自己的專屬服裝設計師,封為“流行大臣”,羅茲小姐也被後世認為是近代女裝設計師的始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