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5-肠易激综合征(王承党)
- 格式:ppt
- 大小:918.50 KB
- 文档页数:17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大全肠易激综合征是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是胃肠道最常见和最典型的功能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的,症状出现或加重常与精神因素或应急状态有关,患者常伴有疲乏,头痛,心悸,尿频,呼吸不畅等胃肠外表现。
病因病机本病主要表现为腹痛,便秘,腹泻,粘液性大便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本病的发生与情志失调,思虑劳倦最为密切,精神抑郁为重要诱因,饮食不调为发病的重要环节,本病病位在肝,脾,大肠,以肝郁脾虚,大肠传导失司为主要病机。
临床表现本病起病缓慢,正状呈间歌性发作,有缓解期症状出现与精神因素、心理应教有关。
一、症状1、腹痛为主要主状,多诉中腹或下腹疼痛,常伴排便异常、腹胀。
腹痛易在进食后出现,热触、排便、排气成灌肠后缓解,不会在睡眠中发作。
疼痛的特点是在某一具体病人疼痛常是固定不变的,不会进行性加重。
2.腹泻粪量少,呈糊状,含较多黏液,可有经常或间歇性腹泻,可因进食而诱发,无夜间腹泻;可有腹泻和便秘交替现象。
3.便秘大便如羊粪,质地坚硬,可带较多黏液,排便费力,排便未尽感明显,可为间歌性或持续性便秘,或间中与短期腹泻交替。
除上述症状外,部分患者尚有上腹不适、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有的则还有心悸、胸网、多汗、面红、多尿、尿频、尿急、痛经、性功能障碍、焦虑、失眼,却郁及皮肤表现如瘙痒、神经性皮炎等胃肠外表现。
胃肠外表现较器质性肠病多见。
二.体征可触及乙状结肠并有压痛,或结肠广泛压痛,或肛门指诊感觉括约肌张力增高,痛感明显,临床上依据大便特点的不同将本病分为三型,便秘为主型,腹泻为主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一、血液血常规、血沉无异常。
二、大便粪便镜检大致正常,可含大量贴液或呈黏液管型,粪隐血、虫卵,细菌培养呈阴性三、胰腺功能疑有胰腺疾病时应做淀粉酶检测,还要做类便脂肪定量,排除慢性胰腺炎。
四、X线胃肠X线检查示胃肠运动加速,结肠袋碱少,袋形加深,张力增强,结肠痉挛显著时,降结肠以下呈线样阴影。
・综述・肠道感染和肠道菌群与肠易激综合征刘 方 王承党摘要:肠易激综合征(IBS )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
近年来,肠道感染、肠道菌群与IBS 关系的研究已成为热点。
此文探讨IBS 与肠道感染、肠道菌群的关系以及微生态制剂治疗IBS 的效果。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肠道感染;肠道菌群;微生态制剂Intestinal infection and intestinal flora and irritable bow el syndrome L IU f ang ,W A N G Cheng dang.De partment of Gast ro 2enterology ,the Fi rst A f f iliated Hos pital of Fuj ian Medical Universit y ,Fuz hou (350005),China.L aboratory of Gast roen 2terology ,Fuj ian Medical Universit y ,Fuz hou (350005),China.Abstrac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is a common gastrointestinal f unctional disease.In this articl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acute intestinal infection ,intestinal flora and IBS are reviewed.K ey w ord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testinal infection ;Intestinal flora ;Symbiotic preparation 作者单位:350005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350005 福建医科大学消化病系研究室 通讯作者:王承党 肠易激综合征(IBS )的发病机理及病因复杂,随着感染后IBS (PI 2IBS )概念的提出,人们对肠道感染、肠道菌群与IBS 的关系十分感兴趣。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 ebowel syndrome)过去称过敏性结肠,是由于肠道功能紊乱所致的肠道运动或分泌功能失调,而肠道无器质性病变。
多见于青壮年,以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等结肠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常伴有胸闷、心悸、失眠、多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
【诊断提示】(1)结肠功能障碍表现为左下腹痉挛性痛、腹胀、便秘,有时便前腹痛,便后缓解。
小肠易激者脐周围痛、腹泻、肠鸣音活跃。
(2)结肠分泌功能紊乱者为间歇性腹泻,清晨或餐后发生,便量不多,便意感明显,大便含有大量黏液,腹泻、便秘交替出现。
(3)有消化不良症状,如暧气、厌食、上腹部不适及失眠、多汗、胸闷、心悸、乏力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
(4)可扪及乙状结肠或粪块,便后消失。
(5)粪便检查可见黏液,偶见白细胞,培养无致病菌。
(6)X线领剂及领灌肠检查有肠功能紊乱征象,无狭窄、黏膜破坏及溃疡。
(7)肠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治疗措施】1•一般治疗消除患者顾虑,增强治疗信心,生活规律,适当文体活动,调节内脏神经功能。
饮食以少渣、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便秘者增加含纤维素多的食物。
2.药物治疗(1)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保证充足睡眠。
选用谷维素20mg,3次/d;谷氨酸1〜2g,3次/d;或地西泮2.5mg,3次/d;或多塞平(多虑平)25mg,3次/d。
(2)解痉止痛:阿托品0.3mg,3次/d;山葭若碱(654-2)IOmg,3次/d;硝苯地平IOIng,3次/d。
匹维澳铁片是一种选择性胃肠道钙离子拮抗药,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细胞、缓解肠道痉挛,使之恢复正常运动功能。
(3)止泻:复方地芬诺酯1〜2片,3次/d;洛哌丁胺(易蒙停)2mg,3次/d;小剂量的可待因15mg,3〜4次/d,对控制腹泻有效。
(4)便秘者系痉挛引起,可给予镇静药。
尽量避免各种泻药。
西沙必利Ioing,4次/d,可加速胃排空和肠道的转运时间,使便秘解除。
肠易激综合征(全文)◆◆导读◆◆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经常在情绪紧张或发脾气的时候,就会出现腹泻的情况,去医院检查也没有什么问题,那么这到底是什么病?该怎么治疗呢?出现上述情况多半是得了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其特点是在没有特定和独特的器质性病理的情况下,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排便后可改善,常伴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改变,便秘和腹泻可交替出现,但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异常。
过去称为“痉挛性结肠炎”“黏液性结肠炎”及“不稳定性结肠炎”等。
该病患者以20~40岁中青年居多,女性多见;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常迁延难愈。
◆◆病因◆◆一般的病因是机体应激反应与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不同的个体都可能涉及遗传、环境、心理、社会和胃肠感染等因素,导致胃肠动力改变、脑—肠轴相互作用的紊乱、自主神经和激素的变化等。
伴有精神障碍(如恐慌、焦虑、创伤后应激紊乱等)、睡眠障碍和心理应对障碍的患者,应激性生活事件常可导致症状的加重,但对心理因素与IBS 之间的确切联系还不十分清楚。
◆◆临床表现◆◆1.症状腹痛、腹部不适:常沿肠管有不适感或腹痛,可发展为绞痛,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在排气排便后缓解。
有些食物如粗纤维蔬菜、粗质水果、浓烈调味品、酒、冷饮等,可诱发腹痛。
但腹痛不进行性加重。
睡眠时不发作。
腹泻或不成形便:常于餐后,尤其是早餐后多次排便。
亦可发生于其余时间,但不发生在夜间。
偶尔大便最多可达10次以上。
但每次大便量少,总量很少超过正常范围。
有时大便仅1~2次,但不成形。
腹泻或不成形便有时与正常便或便秘相交替。
便秘:每周排便1~2次,偶尔10余天1次。
早期多间断性,后期可持续性而需服用泻药。
排便过程异常:患者常出现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或便急等症状。
黏液便:大便常带有少量黏液。
但偶有大量黏液或黏液管型排出。
腹胀:白天明显、夜间睡眠后减轻,一般腹围不增大。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及综合治疗一、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介绍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腹痛、腹泻或便秘以及排便习惯改变。
虽然肠易激综合征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许多因素可能与其发生相关。
下面将介绍几个被认为与肠易激综合征有关的重要病因。
1. 高敏感性胃肠道:某些人具有超敏感胃肠道,在遇到正常食物和饮料时可能引起过度反应。
2. 肠道动力异常:肠道运动紊乱被视为成年人和儿童患上肠易激综合征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种运动紊乱可能导致食物传输速度过快或过缓,从而导致腹泻或便秘。
3. 神经调节失衡:神经系统对消化功能的正常调控非常重要。
在某些情况下,神经调节失衡可能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促使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
4. 食物不耐受:某些食物或添加剂可能会引起肠道不适。
人们对乳糖、麸质和人工甜味剂等食物成分的不耐受性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具有一定关联。
二、肠易激综合征的综合治疗方法1. 改善饮食习惯饮食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方面。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改善饮食习惯来缓解IBS症状:(1)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摄入足够膳食纤维可以增加粪便体积,促进正常排便。
建议每天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类。
(2)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食品、咖啡因和可乐等可能刺激胃肠道,诱发或加重症状。
避免或减少食用这些刺激性食物可以有助于控制症状。
(3)遵循适当的进餐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注意咀嚼食物,以减轻肠胃负担。
定时进餐和避免过度饥饿或过饱也是重要的。
2. 缓解压力和焦虑压力和焦虑可能会加重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
因此,通过以下方法缓解心理压力对治疗IBS非常重要:(1)正念冥想:通过正念冥想来训练关注当下,并在身心放松中减轻压力。
(2)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释放紧张情绪和压力,并促进血液循环。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跑步、瑜伽等。
(3)寻求支持:与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员分享并寻求支持能够帮助缓解心理压力。
中国国内肠易激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现状冯文林;伍海涛;洪睦铿;陈诗成【摘要】[目的]探讨中国国内人群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现状.[方法]从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 Database)等检索关于中国国内人群中所开展的关于IBS的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情况,对我国国内IBS调查的地域分布、年龄分布、身份特征、职业分布以及伴随症状和相关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共60篇相关研究被纳入.中国国内IBS 调查研究分析显示:我国国内IBS调查人群的地域、年龄分布较广,所调查人群的身份特征和职业分布较为合理,IBS发病所伴随的症状和相关影响因素也较为普遍.[结论]中国国内IBS调查虽然比较广泛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希望今后能针对某人群做长期的追踪调查.%[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in Chinese population. [Method] From CNKI, Wanfang data, VIP database, and so on to carry out searching IBS epidemiology research of Chinese domestic crowd ,and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n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ge distribution, identity, occupation distribution, accompanying symptoms and related factors of IBS survey in China. [Results] A total of 60 studies are included. The survey and analysis on IBS of Chinese domestic shows:the survey region and the aging distribution of China's domestic IBS are broader, the dentity and the occupatio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these investigations are more reasonable, the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IB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IBS and the relatedeffects are more common. [Conclusion] Although the IBS survey in China is relatively wide, there are still some deficiencies. And a long-term follow-up survey for a crowd will be hoped to do in the future.【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41)008【总页数】4页(P685-687,691)【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国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综述【作者】冯文林;伍海涛;洪睦铿;陈诗成【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州 510515;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510405;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州 510515;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州5105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是一组包括腹痛或腹部不适、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改变可资解释的症候群[1,2]。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概述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紊乱的疾病,常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该症状在无明显病理结构异常的情况下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准确诊断该疾病,国际上制定了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罗马Ⅳ标准罗马Ⅳ标准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于2016年发布。
该标准明确了诊断IBS所需的主要症状、辅助症状、持续时间等要素。
主要症状根据罗马Ⅳ标准,诊断肠易激综合征至少需要符合以下两个主要症状:1.腹痛或腹不适:腹部疼痛、不适、疼痛轻重程度可变,通常缓解后再次出现;2.异常排便:包括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出现。
辅助症状在主要症状的基础上,还需要符合以下两个或更多个辅助症状:1.排便与腹痛之间的关系:排便后腹痛减轻或消失;2.排便的频率:每日排便超过3次或少于3次;3.大便形状改变:排便时大便形状发生变化(如细条状、颗粒状等);4.大便排出感:排便时有紧迫感或感觉未排空。
持续时间及其他要素为了进一步确认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症状持续时间: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以上;2.症状发生频率:症状出现时至少每个月3天以上;3.不同年龄段的表现:症状在不同年龄段表现一致;4.症状的负担:症状对患者正常工作、学习和社交生活造成明显的负担。
诊断方法和排除标准除了满足罗马Ⅳ标准的症状要求外,还需要进行一些检查和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以下是常用的诊断方法和排除标准: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的发生时间、频率、持续时间等。
体格检查进行腹部触诊、听诊等体格检查,排除其他肠道疾病的可能性。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液、尿液等常规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影像学检查若症状持续时间较短或伴随其他症状,可以考虑进行胃肠道内窥镜、超声检查等影像学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
排除标准排除以下疾病后才能确诊为肠易激综合征:1.肠道炎症性疾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2.肠道感染:如细菌性肠炎、寄生虫感染等;3.肿瘤:如肠道肿瘤、肠系膜肿瘤等;4.其他结构性疾病:如结肠梗阻、息肉等。
肠易激综合征:典型表现症状及治疗方法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
本病是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以中青年居多,男女比例约1∶2。
属于中医学中“腹痛”、“便秘”、“泄泻”等范畴。
一、肠易激综合征主要症状1、腹痛本病最常见的症状,多数伴有大便习惯改变,可表现为便秘,伴腹泻者较少。
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
特别是在左下腹部,绞痛、隐痛、剧痛、刺痛、紧缩性痛等皆可有之,一般多在食后或冷饮后发作或加重,于通便、排气后疼痛缓解。
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
2、便秘较为多见,大便量少,且排便困难,大便呈羊粪样或栗子状,质干硬。
往往在排便后仍有便意,每周1~2次。
常感觉腹部不适,排矢气较多。
3、腹泻部分患者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泄泻,大便多为半液状或糊状,非脂肪性,量不多,每日腹泻1次或多次,排便时有窘迫感,可伴里急后重。
排便时间多在清晨早饭后或傍晚,便中带有大量白色或透明的黏液,甚或全是黏液。
也可能出现腹泻与正常便或便秘互相交替的现象。
其他表现:常伴随消化系统的其他症状,如食后上腹部胀满、厌食、嗳气、呃逆、烧心、恶心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一些症状,如心悸、乏力、嗜睡、多汗、潮热、头痛等;以及一些精神症状,如失眠、焦虑、忧郁等。
二、治疗方法:推荐中成药(仅供参考)补脾益肠丸:6~9克,每天3次。
适于脾肾两虚所致的慢性泄泻。
麻仁丸:6~9克,每天2次。
适于肠胃燥热、便秘之实证。
麻仁润肠丸:6克,每天3次。
适用于虚证便秘。
四神丸:9克,每天1~2次。
适用于脾肾虚寒之久泻、五更泄泻。
保和丸(蜜丸):每次1丸(9克),一日2次,以焦锅巴煎汤送服。
适用于以伤食腹泻为主者。
人参健脾丸(蜜丸):每次2丸(每丸6克),一日2次,米汤送服。
适用于脾虚泄泻。
便秘通:1支,每天2次。
适用于虚人便秘。
肠胃适:4~6粒,每天4次。
适用于以湿热型腹泻为主者。
谷参肠安:2~4粒,每天3次。
适用于以脾虚腹泻为主者。
不同药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王承党;陆岽;吴婷;刘豫瑞;庄则豪;陈晖;李文清;王慈养;陈玉丽【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年(卷),期】2003(008)005【摘要】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之一,但目前所用药物尚不能对所有IBS症状有疗效.目的:分析不同药物对不同类型IBS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便秘型IBS患者随机分为西沙必利或莫沙必利治疗组(A组)和西沙必利或莫沙必利+乳果糖治疗组(B组);72例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分为匹维溴铵治疗组(C组)和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组(D组),分别观察治疗1周、1个月和3个月时的疗效.结果:A组1周、1个月和3个月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29.8%、25.3%和19.0%,而B组分别为69.2%、51.9%和41.2%,均显著高于A组(P<0.005、P<0.005和P<0.01).C 组1周、1个月和3个月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67.7%和61.3%,而D组分别为79.5%、51.4%和31.4%,C组3个月时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D组(P<0.05).各组的疗效在3个月时均有所降低,但B组和C组的总有效率仍较高.结论:单用西沙必利或莫沙必利治疗便秘型IBS疗效有限,加用乳果糖可提高疗效.匹维溴铵和马来酸曲美布汀对腹泻型IBS的近期疗效较好.【总页数】4页(P272-275)【作者】王承党;陆岽;吴婷;刘豫瑞;庄则豪;陈晖;李文清;王慈养;陈玉丽【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福建医科大学消化系病研究室,350005;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福建医科大学消化系病研究室,350005;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福建医科大学消化系病研究室,350005;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福建医科大学消化系病研究室,350005;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福建医科大学消化系病研究室,350005;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福建医科大学消化系病研究室,350005;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福建医科大学消化系病研究室,350005;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福建医科大学消化系病研究室,350005;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福建医科大学消化系病研究室,35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相关文献】1.辅以抗抑郁药物治疗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J], 钟志华2.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不同ApoE基因组型ACS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高璐; 李潞; 赵红丽; 张晓丹; 于淼3.不同药物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对突眼度的临床疗效观察 [J], 王宏宝4.不同药物治疗中国间歇性跛行患者临床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 [J], 马博;樊雪强;刘鹏5.不同药物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J], 钱冬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肠易激综合征腹痛的发生机制和治疗俞星;王承党【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年(卷),期】2012(017)011【摘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is one of the common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bdominal pain or abdominal discomfort is the major symptom and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visceral hypersensitivity and motor abnormalities in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re the main mechanisms of IBS.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mechanism and treatment of abdominal pain in IBS.%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腹痛或腹部不适是其主要症状,亦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目前认为内脏高敏感性、胃肠动力异常是IBS发生的主要机制.本文就IBS腹痛的发生机制和治疗作一综述.【总页数】3页(P689-691)【作者】俞星;王承党【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福建医科大学消化系病研究室350005;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福建医科大学消化系病研究室350005【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钙离子通道在肠易激综合征腹痛中的作用机制 [J], 刘鹏;林春李;平倩;陈玉;黄适2.神经-免疫调节在肠易激综合征腹痛发生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J], 李延青;于岩波3.肠易激综合征腹痛的发生机制和治疗 [J], 娄怀宇;刘森;李宝珍4.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其治疗药物 [J], 黄美兰;陈静君5.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其治疗药物 [J], 黄美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
张靖娟;王承党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09(15)12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与肠易激综合征(IBS)之间存在相关性:多项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提示IBS患者中SIBO的发生率较高,并且抗生素治疗在根除过度生长的小肠细菌后亦可使得部分患者不再满足IBS诊断.一些学者因此认为SIBO参与了IBS的发病机制,甚至可能作为病因,但临床实验设计及检测方法上仍存在争议,故目前尚无定论,本文就此予以综述.
【总页数】3页(P1865-1867)
【作者】张靖娟;王承党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福建医科大学消化系病研究室,福州,350005;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福建医科大学消化系病研究室,福州,350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4.5
【相关文献】
1.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口-盲肠传递时间的关系 [J], 郑秀丽;王玉刚;符雪松;李洪寅;韩文颖;李春荣
2.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 [J], 崔立红;王晓辉;闫志辉;李超;贺星;
弓三东
3.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 [J], 崔立红;王晓辉;闫志辉;李超;贺星;弓三东;
4.肠易激综合征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关系的Meta分析 [J], 唐勤彩;罗和生;全晓静;陈炜
5.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J], 潘鑫;刘茜;张晓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肠道局部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功能的变
化
郑玮玮;王承党
【期刊名称】《国际消化病杂志》
【年(卷),期】2008(028)001
【摘要】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近年来肠道炎症,特别是急性肠道感染后遗留的肠道黏膜低度炎症在 IBS 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此文就肠道黏膜低度炎症和肠道局部免疫变化、肠道神经 - 内分泌网络变化在 IBS 发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总页数】3页(P26-28)
【作者】郑玮玮;王承党
【作者单位】350004,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350004,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黏膜超微结构的变化与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关系[J], 左戎;王巧民;张旭;胡闻;杨清峰
2.佐剂关节炎大鼠心功能变化及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J], 张皖东;朱艳;刘健;曹云祥
3.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心功能变化及其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相关性研究 [J], 朱艳;刘健;曹云祥
4.四君子汤合痛泻要方对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小鼠肠道免疫及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J], 王文峰;司会强;方妹辉
5.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神经内分泌轴功能和血糖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J], 曾玮玮;王彦钧;王静;陈东风;杨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