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

本节课讲述的是人教版高一数学(上)§3.2等差数列(第一课时)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a在知识上: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b在能力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

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在情感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不完全归纳法,对此并不熟悉因此用

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的同项公式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同时,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较为陌生,因此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对于三中的高一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二、教法分析

针对高中生这一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

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三、学法指导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一)复习引入(二)新课探究(三)应用例解(四)反馈练习(五)归纳小结(六)布置作业,六个教学环节构成。

(一)复习引入:

1.从函数观点看,数列可看作是定义域为__________对应

的一列函数值,从而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

______ 。(N﹡;解析式)

通过练习1复习上节内容,为本节课用函数思想研究数列问题作准备。

2. 小明目前会100个单词,他她打算从今天起不再背单词了,结果不知不觉地每天忘掉2个单词,那么在今后的五天内他的单词量逐日依次递减为: 100,98,96,94,92 ①

3. 小芳只会5个单词,他决定从今天起每天背记10个单词,那么在今后的五天内他的单词量逐日依次递增为 5,10,15,20,25 ②

通过练习2和3 引出两个具体的等差数列,初步认识等差数列的特征,为后面的概念学习建立基础,为学习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学生观察两个数列特点,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对问题的总结又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能力。

(二) 新课探究

1、由引入自然的给出等差数列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强调:

① “从第二项起”满足条件;

②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

③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必须是同一个常数(强调“同一个常数” );

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由学生将等差数列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归纳出数学表达式:

a n+1-a n=d (n≥1)

同时为了配合概念的理解,我找了5组数列,由学生判断是否为等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找出公差。

1. 9 ,8,7,6,5,4,……;√ d=-1

2. 0.70,0.71,0.72,0.73,0.74……;√ d=0.01

3. 0,0,0,0,0,0,…….; √d=0

4. 1,2,3,2,3,4,……;×

5. 1,0,1,0,1,……×

其中第一个数列公差<0, 第二个数列公差>0,第三个数列公差=0

由此强调: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0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教学设 计公开课

无为二中公开课 教 学 设 计 课题《2.2等差数列》 执教人:汪桂霞 班级:高一(10)班 时间:2017.3.28(星期二)下午第一节 高一数学必修5 等差数列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及等差中项的定义 2.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广后的通项公式

3.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熟练掌握知三求一的解题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进一步提高学生推理、归纳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渗透函数、方程、化归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等差数列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二)难点 1、等差数列的应用及其证明 三、教学过程 (1)背景问题,创设情景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数列的定义及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这两个公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数列的特点。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两个表格的数据并进行填空。 思考问题(一):在过去的三百多年里,人们分别在下列时间里观测到了哈雷慧星,请问你能预测出下次人类观测哈雷彗星的时间吗? 1682,1758,1834,1910,1986,( 2062 ) 特点:后一次观测时间比前一次观测时间增加了76年 我们把这些数据写成数列的形式:1682,1758,1834,1910,1986,2062...... 思考问题(二):通常情况下,从地面到10公里的高空,气温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符合一定的规律,请你根据下表填写处空格处的信息吗? 1234567 (9) 高度 h(km) 温度t(°)2821.5158.52(-4.5)(-11)......(-24)特点:高度每增加一千米,温度就降低6.5度。 我们把表格中的数据写成数列的形式:28, 21.5, 15, 8.5, 2, …, -24.......

高中数学必修五《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优秀教学设计

2.2等差数列 2.2.1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重点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1)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等差”特点的理解、把握和应用 (2)概括通项公式推导过程中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从函数、方程的观点看通项公式.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公差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2.正确认识使用等差数列的各种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项数、指定的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归纳推理能力; 2.通过等差数列变形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资料的能力,积极思维,追求新 知的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列的定义以及给出数列和表示数列的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图象法.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数列的例子:(课本P41页的4个例子 (1)0,5,10,15,20,25, (2)48,53,58,63, (3)18,15.5,13,10.5,8, (4)10 072,10 144,10 216,10 288,10 366, 请你们来写出上述四个数列的第7项 生第一个数列的第7项为30,第二个数列的第7项为78,第三个数列的第7项为3,第四个数列的第7项为 师我来问一下,你依据什么写出了这四个数列的第7项呢?以第二个数列为例来说一说 生这是由第二个数列的后一项总比前一项多5,依据这个规律性我得到了这个数列的第7项为 师说得很有道理!我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以上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我说的是共同特征 生1 每相邻两项的差相等,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师作差是否有顺序,谁与谁相减? 生1 作差的顺序是后项减前项,不能颠倒 师以上四个数列的共同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起一个名字叫——等差数列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推进新课 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最新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案

§2.3 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 授课类型:新授课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会用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运用,使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规律;通过公式推导的过程教学,扩展学生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体会数学中的对称美,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 二、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n 项和公式的理解、推导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等差数列前n 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 “小故事”:高斯是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高斯十岁时,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题目,老师说: “现在给大家 出道题目: 1+2+…100=?” 过了两分钟,正当大家在:1+2=3;3+3=6;4+6=10…算得不亦乐乎时,高斯站起来回答说: “1+2+3+…+100=5050。” 教师问:“你是如何算出答案的? 高斯回答说:因为1+100=101; 2+99=101;…50+51=101,所以 101×50=5050”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1)作为数学王子的高斯从小就善于观察,敢于思考,所以他能从一些简单的事物中发现和寻找出某些规 律性的东西。 (2)该故事还告诉我们求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这就是下面我们要介绍的“倒序相加”法。 2、讲授新课 (1)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1:2 )(1n n a a n S += 证明: n n n a a a a a S +++++=-1321 ① 1221a a a a a S n n n n +++++=-- ② ①+②:)()()()(223121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S ++++++++=-- ∵ =+=+=+--23121n n n a a a a a a ∴)(21n n a a n S += 由此得:2 )(1n n a a n S +=

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公开课教案

《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公开课教案教学时间:2009年12月25日上午第四节 授课班级:08商外 授课地点:职三(3) 授课教师:郭玲 一、教学任务及职业背景分析: 商务外语班学生多数数学基础较差,对数学学习也不够重视。但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的载体,特别是本专业学生多数准备出国,更应该加强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国外激烈竞争的环境。所以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我更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不能再让教学脱离学生的内心感受。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所考虑的不是简单告诉学生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而是通过分组分享法,创造一些数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去发现,去分享,去体验成功。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团队精神,也提高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等差数列是学生探究特殊数列的开始,它对后续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等差数列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能根据通项公式解决 a n 、a 1 、d、n中的已知三个求另一个的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归纳能力,应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德育目标: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定义理解和对通项公式的熟悉与应用 四、教学难点:对等差数列概念中“等差”特点的理解及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 五、教学方法:分组分享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教学过程: 【雅思、托福考试常识】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要求申请留学人员应具备雅思、托福成绩。如果达不到,就需要在国外就读价格昂贵的语言学校。雅思、托福考试词汇量一般在8000个单词左右。 (1)雅思要求:考试科目为阅读、听力、口语、写作4科,每科满分为9分,成绩一般要求平均分5分以上,费用为1450元。(2)托福要求:考试科目也为是阅读、听力、口语、写作4科,每科满分30分,总分为120,成绩一般要求总分达80分以上,费用为1370元。 (一)复习回顾:数列的定义 引例:(1)莺生原来只会500个单词,她决定从今天起每天背记15个单词,那么从今天起她的单词量逐日依次递增为: 500,515,530,545,560,575,…… (2)靓靓目前会1000个单词,她打算从今天起不再背单词了,结果不知不觉每周忘掉20个单词,那么从今天起她的单词量逐周依次递减为:1000 ,980,960,940,920 ,900,…… 【说明】:通过两个具体的数列,复习数列的定义,为后面学习等差数列的定义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建立基础。 (二)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这一类有特点的数列: 1000,980,960,940,920 ,900 ……① 500, 515 ,530,545,560,575 ……② 问题1:观察这些数列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请同学们思考后作答。 共同特点:从第2项起,后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也就是说,这些数列均具有相邻两项之差“相等”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数列, 我们把它叫做等差数列。 【说明】:通过例题(1)和(2)引出两个具体的等差数列,初步认识等差数列的特征,为后面的概念学习建立基础,为学习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 生的求知欲。由学生观察两个数列特点,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对问题的 总结又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能力。每相邻两项的 差相等——作差的顺序是后项减前项 问题2:请同学们分别用文字语言和数学语言描述等差数列的定义: 文字语言:一般的,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 差,用字母d表示。 数学语言:a 2 – a 1 = a 3 - a 2 = a 4 - a 3 = ··· = d 即:a n - a n-1 = d (n∈N+且n≥2) 或a n= a n-1 +d (n∈N+且n≥2) 问题3:分组比赛抢答,观察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如果是求出公差d (1)25,20,15,10,5……√d=-5

等差数列前n项求和

2.3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 项和。 2、体会等差数列与二次函数的关系。 二、基础知识 1、数列前n 项和公式: 一般地,称n a a a a ++++...321为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用n S 表示,即n n a a a a S ++++= (321) 2、数列通项n a 与前n 项和n S 的关系 当2≥n 时,有n n a a a a S ++++=...321;13211...--++++=n n a a a a S ,所以n a =____________;当n=1时,11s a =。总上可得n a =____________ 3、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的公式=n 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公式为Bn An S n +=2(B A ,为常数),则数列{}n a 为 。 5、在等差数列}{n a 中,n S ;n S 2-n S ;n S 3-n S 2;。。。 仍成等差数列,公差为___________ 6、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项数为偶数2n 则=n S ________________;奇偶-s s =________________;=偶奇 s s ________________。 若项数为奇数2n-1则=-1n S ________________;偶奇-s s =________________;=偶奇 s s ________________。 7、若数列}{n a 与}{n b 均为等差数列,且前n 项和分别是n S 和n T ,则 =m m b a _____________。 三、典例分析 例1、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2+=n S n ,求此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析:32111=+==s a ① )2(12]2)1[(2221≥-=+--+=-=-n n n n s s a n n n ② 在②中,当n=1时,1112=-?与①中的1a 不相等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

本节课讲述的是人教版高一数学(上)§3.2等差数列(第一课时)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a在知识上: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b在能力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

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在情感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不完全归纳法,对此并不熟悉因此用 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的同项公式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同时,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较为陌生,因此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对于三中的高一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二、教法分析 针对高中生这一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

等差数列前n项和优质课教案 doc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2)能较熟练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学会观察、归纳、反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获得发现的成就感,逐步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代数推理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是重点。 获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的思路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引导式。 (四)教具: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设置情景 1建筑工地上一堆圆木,从上到下每层的数目分别为1,2,3,……,10 . 问共有多少根圆木?如何用简便的方法 三探究发现 变式: 问题1若把问题变成求:1+2+3+4+‥‥ +99=?可以用哪些方法求出来呢? 方法1:原式=(1+2+3+4+‥‥ +99+100)-100

方法2:原式=(1+2+3+4+‥ ‥ +98)+99 方法3:原式=0+1+2+3+4+‥ ‥ +98+99 方法4:原式=(1+2+3+4+‥ +49+51+52+‥ 99)+50 方法5:原式=(1+2+3+4+‥ ‥ +98+99+99+98+‥ +2+1)÷ 2 方法6 令 S=1+2+3+4+‥ ‥ +99 又 S=99+98+97+‥ +2+1 故 2S=(1+99)+(2+98)+‥ ‥ +(98+2)+(99+1) 从而 S =(100×99)÷ 2 = 4950 问题2:1+2+3+4+‥ ‥ +(n-1)+n=? 在上面6种方法中,哪个能较好地推广应用于这个式子的求和? 令 Sn =1+2+3+4+‥ ‥ +n , 则 Sn =n+(n-1)+‥ ‥ +2+1 从而有 2Sn =(n+1) + (n+1) + (n+1) +‥ ‥ +(n+1) =(n+1)n 上述求解过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1)所求的和可以用首项、末项及项数来表示; (2)等差数列中任意的第k 项与倒数第k 项的和都等于首项与末项的和。 问题 3:现在把问题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形: 设数列 {an }为等差数列,它的首项为a1 , 公差为d , 试求 Sn =a1 +a2 + a3 +‥ ‥ + an-1 +an (I) a n =a 1+(n-1)d 代入公式(1)得 Sn=na 1+ 2 ) 1(-n n d(II) 所以 S n = 2 )1(+n n 12321n n n n S a a a a a a --=++++++12321 n n n n S a a a a a a --=++++++12()n n S n a a ?=+1() 2 n n n a a S +?=

2.2等差数列第一课时教案

§2.2等差数列 授课类型:新授课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公差的概念,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正确认识使用等差数列的各种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项数、指定的项。 过程与方法:了解等差数列的构造过程以及应用等差数列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总结归纳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三、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四、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列的定义并给出数列和表示的数列的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图象法.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 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例子 ①0,5,10,15,20,25,… ②48,53,58,63 ③18,15.5,13,10.5,8,5.5 ④10072,10144,10216,10288,10366 观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以上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 ★共同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一个名字——等差数列. 2、讲授新课 ①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 ”表示)。 注:公差d 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来求; 对于数列{}n a ,若1n n a a d --=(与n 无关的数或字母),2,n n +≥∈N ,则此数列是等差数列,d 为公差。 思考:请写出数列①、②、③、④的通项公式。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d n a a n )1(1-+=【或=n a d m n a m )(-+】 等差数列定义是由一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关系而得。 若一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据其定义可得: d a a =-12即:d a a +=12 d a a =-23即:d a d a a 2123+=+= d a a =-34即:d a d a a 3134+=+= ……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之《等差数列》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之《等差数列》高中数学优秀教案之《等差数列》 教学目标 1.理解的概念,掌握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通项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了解公差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 判断一个数列是,了解等差中项的概念; (2)正确认识使用的各种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的首项、公差、项数、指定的项; (3)能通过通项公式与图像认识的性质,能用图像与通项公式的 关系解决某些问题. 2.通过的图像的应用,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通 过通项公式的运用,渗透方程思想. 3.通过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资料的能力,积极思维,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通过对的研究,使学生明确与一般数 列的内在联系,从而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关于的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①教学重点是的定义和对通项公式的认识与应用,是特殊的数列,定义恰恰是其特殊性、也是本质属性的准确反映和高度概括,准确 把握定义是正确认识,解决相关问题的前提条件.通项公式是项与项 数的函数关系,是研究一个数列的重要工具,的通项公式的`结构与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密切相关,通过函数图象研究数列性质成为可能.

②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通项公式,所以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另外,出现在一个等式中,运用方程的思想,已知三个量可以求出 第四个量.由于一个公式中字母较多,学生应用时会有一定的困难, 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是教学的有一难点. (3)教法建议 ①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一节为的定义与表示法,一节为通项公式的应用. ②定义的引出可先给出几组,让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共同规律,再由学生尝试说出的定义,对程度差的学生可以提示定义的结构:“……的数列叫做”,由学生把限定条件一一列举出来,为等比数 列的定义作准备.如果学生给出的定义不准确,可让学生研究讨论, 用符合学生的定义但不是的数列作为反例,再由学生修改其定义, 逐步完善定义. ③的定义归纳出来后,由学生举一些的例子,以此让学生思考确定一个的条件. ④由学生根据一般数列的表示法尝试表示,前提条件是已知数列的首项与公差.明确指出其图像是一条直线上的一些点,根据图像观 察项随项数的变化规律;再看通项公式,项可看作项数的一次型()函数,这与其图像的形状相对应. ⑤有穷的末项与通项是有区别的,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数列第项与项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有穷的项数未必是,即其末项未必是该数 列的第项,在教学中一定要强调这一点. ⑥前项和的公式推导离不开的性质,所以在本节课应补充一些重要的性质;另外可让学生研究的子数列,有规律的子数列会引起学生 的兴趣. ⑦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数列的数学模型,如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等,还可让学生去搜集,然后彼此交流,提出相关问题,自己 尝试解决,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创设相互研讨的课堂环境. 教学目标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性质

2.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第一课时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性质 【选题明细表】 基础达标 1.在等差数列{a n}中,已知a1=2,a2+a3=13,则a4+a5+a6等于( B ) (A)40 (B)42 (C)43 (D)45 解析:∵a1=2,a2+a3=13, ∴3d=13-4=9,∴d=3, a4+a5+a6=S6-S3=6×2+×6×5×3-(3×2+×3×2×3)=42.故选B. 2.等差数列{a n}共有2n+1项,其中奇数项之和为319,偶数项之和为290,则其中间项为( B ) (A)28 (B)29 (C)30 (D)31

解析:∵S奇=a1+a3+…+a2n+1=(n+1)a n+1, S偶=a2+a4+…+a2n=na n+1, ∴S奇-S偶=a n+1=29.故选B. 3.(2013南阳高二阶段性考试)已知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2a8=6+a11,则S9等于( D ) (A)27 (B)36 (C)45 (D)54 解析:∵2a8=a5+a11=6+a11,∴a5=6, ∴S9===9a5=54.故选D. 4.(2012郑州四十七中月考)设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 S3=9,S6=36,则a7+a8+a9等于( B ) (A)63 (B)45 (C)36 (D)27 解析:由S3,S6-S3,S9-S6成等差数列, ∴2(S6-S3)=S3+(S9-S6),∴a7+a8+a9=S9-S6=2(S6-S3)-S3=2×(36-9)-9=45.故选B. 5.(2013广州市铁一中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在各项均不为零的等差数列中,若a n+1-+a n-1=0(n≥2),则S2n-1-4n等于( A ) (A)-2 (B)0 (C)1 (D)2 解析:由已知得2a n-=0, 又a n≠0,∴a n=2, ∴S2n-1===2(2n-1), ∴S2n-1-4n=-2.故选A.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教案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a在知识上: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b在能力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在情感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不完全归纳法,对此并不熟悉因此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的同项公式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同时,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较为陌生,因此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对于三中的高一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二、教法分析 针对高中生这一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学法指导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一)复习引入(二)新课探究(三)应用例解(四)反馈练习(五)归纳小结(六)布置作业,

(完整版)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案

等差数列 教学目的: 1.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会解决知道n d a a n ,,,1中的三个,求另外一个的问题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的性质 教学过程: 引入:① 5,15,25,35,… 和 ② 3000,2995,2990,2985,…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以上两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 共同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误:每相邻两项的差相等-----应指明作差的顺序是后项减前项),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一个名字——等差数列 二、讲解新课: 1.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 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 ”表示) ⑴.公差d 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来求; ⑵.对于数列{n a },若n a -1-n a =d (与n 无关的数或字母),n ≥2,n ∈N + ,则此数列是等差数列,d 为公差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d n a a n )1(1-+=【或=n a d m n a m )(-+】 等差数列定义是由一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关系而得若一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据其定义可 得:d a a =-12即:d a a +=12 d a a =-23即:d a d a a 2123+=+= d a a =-34即:d a d a a 3134+=+= …… 由此归纳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d n a a n )1(1-+= ∴已知一数列为等差数列,则只要知其首项1a 和公差d ,便可求得其通项a 如数列①1,2,3,4,5,6; n n a n =?-+=1)1(1(1≤n ≤6) 数列②10,8,6,4,2,…; n n a n 212)2()1(10-=-?-+=(n ≥1) 数列③ ;,1,54 ;53,52;51Λ 5 51)1(51n n a n =?-+=(n ≥1) 由上述关系还可得:d m a a m )1(1-+= 即:d m a a m )1(1--= 则:=n a d n a )1(1-+=d m n a d n d m a m m )()1()1(-+=-+-- 即的第二通项公式 =n a d m n a m )(-+ ∴ d=n m a a n m -- 如:d a d a d a d a a 43212345+=+=+=+= 三、例题讲解 例1 ⑴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⑵ -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等差数列前n项和性质

精心整理 2.3.2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性质【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性质以及其与二次函数的关系; 2. 在学习等差数列前n 项和性质的同时感受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会由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求其通项公式. 【自学园地】 1.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性质: 已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S n 是其前n 项和. (1)若m ,n ,p ,q ,k 是正整数,且m +n =p +q =2k ,则a m +a n =a p +a q =2a k . (2)a m (3)(4(5(6){pa n +qb n }都是等差数列(p ,q 都是常数),且公差分别为pd 1,d 1,pd 1+qd 2. 2.{}n a 为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2n S An Bn =+. 3.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 }n S n ?成等差. 4.等差数列的单调性的应用: (1)当10,0a d ><时,n S 有最大值,n 是不等式100 n n a a +≥??

(2)当10,0a d <>时,n S 有最大值,n 是不等式1 00n n a a +≤??>?的正整数解时取得. (II )当数列中有某项值为0时,n 应有两解.110m m m S S a ++=?=. 5.知三求二问题:等差数列数列前n 项和公式中各含有4个元素:1,,,n n S n a a 与1,,,n S n a d ,已知其中3个量,即可求出另外1个;综合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已知其中3个量即可求出另外2个量. 【典例精析】 1.(1(2(3(4,则项数n (5d . (62.3.4(1(2)问12,,S 中哪个值最大?5中,a 1=-60,6.7.已知正项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1)n a n n = +,求n S 8.已知正项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1(2) n a n n = +,求n S 【巩固练习】 1.一个有11项的的等差数列,奇数项之和是30,则它的中间项是() A.8 B.7 C.6 D.5 2.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3613S S =,则612 S S =()

2.2等差数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2.2.1《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难点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

环节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过去的三百多年里,人们分别在下列时间里观测到了哈雷慧星: (1)1682,1758,1834,1910,1986,()你能预测出下一次的大致时间吗? 主持人问: 最近的时间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哈雷慧星? 天文学家陈丹说: 2062年左右。 通常情况下,从地面到10公里的高空,气温随高度的变学生活动通过情景引出数列,观察发现其规律,通过规律填写内容。

,3,5,7,9,x x x x x 环节二 化而变化符合一定的规律,请你根据下表估计一下珠穆朗玛峰峰顶的温度。 (2) 28, 21.5, 15, 8.5, 2, …, -24.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解决 问题1、你能根据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吗? (1)、1682,1758,1834,1910,1986,(2062). (2)、28,21.5,15,8.5,2, …,(-24). (3)、1,4,7,10,( 13 ),16. (4)、2, 0, -2, -4, -6,( 8 ). 问题2、它们有何共同的规律? (1)d=76 (2)d=-6.5 (3)d=3 (4)d=-2 环节2 等差数列的定义 等差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教师活动:回归问题,组织学生解决 问题3、它们是等差数列吗? (1)1, 3, 5, 7, 9,2, 4, 6, 8, 10 不是 (2)5,5,5,5,5,5,… 是,公差d=0,常数列 (3) 是,公差d=2x 环节3 等差数列等差中项公式 学生活动通过多个数列观察发现其共 同规律,讨出等差 数列定义,引出所学内容。 学生活动总结出结 论后对结论的简单 应用,步的熟悉等差数列 的定义。 {}是等差数列数列是常数n n 1n a )d (d a a ?=-+

等差数列导学案第一课时

§等差数列(一) 编者: 1.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 2.会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3.探索通项公式推导过程中体现出的数学思想;利用直观图形表示数学概念的方法,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 重点:对等差数列概念的理解及通项公式的运用;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之间的联系 使用说明: (1)预习教材,用红色笔画出疑惑之处,并尝试完成下列问题,总结规律方法; (2)用严谨认真的态度完成导学案中要求的内容; (3)不做标记的为C 级,标记★为B 级,标记★★为A 级。 预习案(20分钟) | 一.知识链接 1.数列有哪些表示方法 2.什么是数列的通项公式 探究案(30分钟) 二.新知探究 问题1:什么是等差数列什么是公差1,1,2,3,4…是等差数列吗 ( 归纳总结: 问题2:如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等差数列(定义式) 问题3:等差数列的单调性:数列为递增数列d ? ;数列为递减数列d ? ; 数列为常数列d ? . 问题4:你能用两种方法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吗 )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问题5:等差数列通项公式:+=1a a n ,+=m n a a .(* ∈n n m ,) d= = 问题5:什么是等差中项两个数的等差中项一定存在吗唯一吗 ! 归纳总结: 问题6: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23+=n a n ,你能用定义证明它是等差数列吗 问题7:通项公式为q pn a n +=的数列{}n a 一定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首项与公差分别是多少 [ 问题8:你能发现等差数列q pn a n +=的图像与函数q px y +=的关系吗 归纳总结:判断数列为等差数列的方法: 三.新知应用 【知识点一】等差数列的概念 【 例1:在等差数列中 (1)已知,10,3,21===n d a 求n a (2)已知2,21,31===d a a n 求n (3)已知,27,1261==a a 求d (4)已知,8,3 17=-=a d 求1a

完整版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案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2?体会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3?会简单运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体会倒序相加求和的思想方法; 2.通过公式的运用体会方程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具体模型,将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对等差数列求和历史的了解,渗透数学史和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 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倒序相加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解决策略】 本课在设计上采用了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策略。利用数形结合、类比归纳的思想,层层深入,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整理出推导公式的思路,同时,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师生互动、讲练结合,从而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多媒体软件,电脑 【教学过程】 一、明确数列前n项和的定义,确定本节课中心任务:

前n 和呢,于数列{a n } :ai, a 2, as, a n ,…我 称ai+且2+23+…+a n 数列{a n } 的前n 和,用Sn 表不,Sn=ai+a2+a3+…+a 如 , Si =ax S 7 =ai+a 24-a 3+ +a 7,下面我们来共同探究如何求等差数列的前 n 项 和。 二、问题牵引,探究发现 问题1:(播放媒体资料情景引入)古算术《张邱建算经》中卷有一道题:今有与人钱,初一人 与一钱,次一人与二钱,次一人与三钱,以次与之,转多一钱,共有百人,问共与几钱? 即:Sioo=l+2+3+ ? +100=? 著名数学家高斯小时候就会算,闻名于世;那么小高斯是如何快速地得出答案的呢?请同 学们思考高斯方法的特点,适合类型和方法本质。 同学们讨论后总结发言:等差数列项数为偶数相加时首尾配对,变不同数的加法运算为 相同数的乘法运算大大提高效率。高斯的方法很妙,如果等差数列的项数为奇数时怎么办 呢? — ...... .... 探索与发现1:假如让你计算从第一人到第21人的钱数,高斯 的首尾配对法行吗? 即计算S2F1+2+3+?+21的值,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当 项数为奇数时,首尾配对出现了问题,通过动画演示引导帮助 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引出倒序相加法做铺垫。 特点: 首项与末项的和: 第2项与倒数第2项的和: 第3项与倒数第3项的和: 1+ 100 = 101, 2 + 99 =101, 3+98 =101, 50+ 51 = 101, 101 X 50 = 5050。 5050 第50项与倒数第50项的和: 于是所求的和是: 1 + 2+3+ ? +100 二 101X50

等比数列第一课时教案(汇编)

等比数列的定义教案 内 容: 等比数列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 2.理解和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和方法; 3.运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重点:等比数列定义、通项公式的探求及运用。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探求。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等差数列的定义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方法 3.公差的确定方法. 4.问题:给出一张书写纸,你能将它对折10次吗?为什么? (二)探索新知 1.引入:观察下面几个数列,看其有何共同特点? (1)-2,1,4,7,10,13,16,19,…(2)8,16,32,64,128,256,… (3)1,1,1,1,1,1,1,… (4)1,2,4,8,16,…263 请学生说出数列上述数列的特性,教师指出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如细胞分裂问题.假设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每个细胞都分裂为两个细胞,再假设开始有一个细胞,经过一个单位时间它分裂为两个细胞,经过两个单位时间就有了四个细胞,…,一直进行下去,记录下每个单位时间的细胞个数得到了一列数 这个数列也具有前面的几个数列的共同特性,这就是我们将要研究的另一类数列——等比数列. 2.等比数列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 ,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 表示(0)q ≠, 3.递推公式:1n a +∶(0)n a q q =≠ 对定义再引导学生讨论并强调以下问题 (1) 等比数列的首项不为0; (2)等比数列的每一项都不为0; (3)公比不为0. (4)非零常数列既是等比数列也是等差数列; 问题:一个数列各项均不为0是这个数列为等比数列的什么条件?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傻儿子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人不识字,他不希望儿子也像他这样,他就请了个教书先生来教他儿子认字,他儿子见老师第一天写“一”就是一划,第二天“二”就是二划,第三天“三”就是三划,他就跑去跟他父亲说:“爸爸,我会写字了,请你叫老师走吧!”这人听了很高兴,就给老师结算了工钱叫他走了。 第二天,这人想请一个姓万的人来家里吃饭,就让他儿子帮忙写一张请帖,他儿子从早上一直写到中午也没有写好,这人觉得奇怪,就去看看,只发现他儿子在纸上划了好多横线,就问他儿子什么意思.他儿子一边擦头上的汗一边埋怨道:“爸,

(完整版)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案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 掌握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 2. 体会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3. 会简单运用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体会倒序相加求和的思想方法; 2. 通过公式的运用体会方程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具体模型,将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对等差数列求和历史的了解,渗透数学史和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 在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倒序相加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解决策略】 本课在设计上采用了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策略。利用数形结合、类比归纳的思想,层层深入,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整理出推导公式的思路,同时,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师生互动、讲练结合,从而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多媒体软件,电脑 【教学过程】 一、明确数列前n 项和的定义,确定本节课中心任务: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那么什么叫数列 的前n 项和呢,对于数列{a n} :a1,a2,a3,?,a n ,?我们称 a1+a2+a3+?+a n为数列{a n}的前n 项和,用s n表示,记 s n=a1+a2+a3+?+a n, 如S1 =a1,S 7 =a1+a2+a3+??+a7,下面我们来共同探究如何求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 二、问题牵引,探究发现 问题1:(播放媒体资料情景引入)古算术《张邱建算经》中卷有一道题:今有与人钱,初一人与一钱,次一人与二钱,次一人与三钱,以次与之,转多一钱,共有百人,问共与几钱? 即: S100=1+2+3+ ·+100=?著名数学家高斯小时候就会算,闻名于世;那么小高斯是如何快速地得出答案的呢?请同学们思考高斯方法的特点,适合类型和方法本质。 特点:首项与末项的和: 第2 项与倒数第2 项的和: 第3 项与倒数第3 项的和:1+100=101,2+99 =101,3+98 =101, 第50 项与倒数第50 项的和: 于是所求的和是: 50+51=101,101×50=5050。 1+2+3+ · +100= 101×50 = 5050 同学们讨论后总结发言:等差数列项数为偶数相加时首尾配对,变不同数的加法运算为相同数的乘法运算大大提高效率。高斯的方法很妙,如果等 差数列的项数为奇数时怎么办呢?探索与发现1:假如让你计算从第一 人到第21 人的钱数,高斯的首尾配对法行吗?即计算 S21=1+2+3+ · +21 的值,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当项数为奇数时, 首尾配对出现了问题,通过动画演示引导帮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 法,为引出倒序相加法做铺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