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义:文化生活单元整合热点聚焦(十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344.50 KB
- 文档页数:4
单元整合热点聚焦(十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框图解读一个核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两个概念: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三对关系: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理想信念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四项措施:一是怎样净化文化环境,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二是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是党要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四是怎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文化的实质与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3)文化与综合国力。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4)文化对人具有重要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既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又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我国文化领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同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对优秀精神文化的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社会思潮显得更为紧迫。
(6)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系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复习点睛】本单元围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把握好如下内容: 一个核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两个概念: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三对关系: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四项措施:一是怎样净化文化环境,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二是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四是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学习全国道德模范,加强公民道德建设1.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启动以来,372名候选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和孝老爱亲的感人事迹,通过媒体广泛传播,引发社会强烈共鸣。
这体现了文化影响( )①来自于文化活动、文化氛围②潜移默化、润物无声③一般不是无形的、强制的④消极被动、深远持久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表彰活动引起社会强烈共鸣,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是潜移默化的,选①②;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③表述错误;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不是消极被动的,④表述错误。
答案:A 2.中央文明办、中国文联主办的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在全国基层巡演,用模范事迹讲述道德故事,把道德的力量传递给全国人民。
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活动( )①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②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导向作用③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④让人们深刻感受到道德模范正能量的震撼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①与材料无关;应该是发挥先进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导向作用,②说法错误;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D 3.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在全国公示后,各地反响热烈,人们相互转发、不停点赞。
在评选全国道德模范的同时,各地高度重视“身边的感动”,广泛开展了“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寻找“最美人物”“最美家庭”等活动。
考点43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1.(2017·海南单科,17,2分)某省文明办联合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在全省推广实施“道德信贷”,所有被评为“中国好人”的该省公民和市以上政府授予的道德模范都可成为授信对象,获得无担保优惠贷款。
推广实施“道德信贷”( A )①创新了道德教育的形式②可以激励人们不断向上向善③表明道德教育的成效取决于物质条件④说明人民群众是道德教育的对象而非主体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信贷属于经济活动,评选“中国好人”和“道德模范”属于文化建设,实施“道德信贷”是将二者有机结合,是对道德教育形式的创新,①符合题意;这一新的道德教育形式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对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有着积极影响,可以激励人们向上向善,②符合题意;“道德信贷”发挥了利益激励对道德建设的作用,但并不表明道德教育的成效取决于物质条件,③说法错误;人民群众是道德建设的主体,④说法错误。
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
完成下题。
2.(2016·课标Ⅲ,21,4分)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 ( C )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③为我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现实路径④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弘扬“工匠精神”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和体现,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依据,①不选;“工匠精神”强调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从而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②正确;“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力量,不是一种现实路径,③错误,④正确。
3.(2016·北京文综,24,4分)以天津“泥人张”作品为依托,“梦娃”系列公益广告运用三维技术绘制的形象萌动可爱,表达主题所用的童谣朗朗上口,深受大家喜爱。
单元整合热点聚焦(十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框图解读
一个核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两个概念: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三对关系: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理想信念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四项措施:一是怎样净化文化环境,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二是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是党要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四是怎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文化的实质与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3)文化与综合国力。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
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4)文化对人具有重要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既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又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我国文化领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同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对优秀精神文化的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社会思潮显得更为紧迫。
(6)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系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3)增强文化自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5)党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6)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7)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3.关于“个人如何做”的文化生活知识汇总
(1)从文化塑造人生角度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要求我们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求我们自觉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③面对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要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需要我们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2)从文化继承与发展角度
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要求我们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要求我们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3)从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角度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4)从培育核心价值观角度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自觉承担使命
注:把左栏的“信息提取”与右栏的“信息解读”通过“连线”形式一一对应。
1.文化既有“魂”又有“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体系等是“体”。
“魂”与“体”相辅相成,统一于文化改革发展之中,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强魂健体”。
之所以要“强魂”,是因为()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魂”,之所以要“强魂”,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
育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D正确且符合题意;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A说法错误;B正确但不是题干的原因,排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C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答案 D
2.2018年8月,中共中央印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强调,要着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全过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价值观念上的“最大公约数”②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③是科学立法的保障④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过程,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是全国各族人民遵守的,是全体人民共同价值取向的体现,①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②表述错误,排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过程,有利于提高立法的科学性,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④观点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因果倒置,不合题意。
答案选B。
答案 B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怎样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答案①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来抓。
②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它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
③把它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使它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④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