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大草原 (1)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锡林郭勒大草原简介1. 引言锡林郭勒大草原,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中国最大的草原之一。
它以广袤的草地、丰富的植被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锡林郭勒大草原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介绍。
2. 地理特征锡林郭勒大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理坐标为纬度43°30′-45°30′、经度115°30′-118°30′之间。
总面积约为6.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高寒草原之一。
这片广袤的草原地势平坦,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
3. 气候条件锡林郭勒大草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暂而凉爽。
年均气温在0°C左右,1月份平均气温在-20°C左右,7月份平均气温在20°C左右。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由于地处内陆,降水量较少。
4. 植被和动物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植被丰富多样,主要由禾草、羊草、菊花草等组成。
这些草原植物在夏季盛开,给大草原增添了一片绿色的海洋。
此外,大草原还分布着一些灌木和树木。
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畜牧资源。
这里生活着众多的动物种类,包括蒙古野驴、红狼、狐狸、兔子等。
此外,锡林郭勒大草原还是许多候鸟的栖息地,在迁徙季节可以看到大量的候鸟聚集在这里。
5. 民族文化锡林郭勒大草原是蒙古族聚居区域之一,也是著名的牧民文化发源地。
这里保留了丰富多彩的蒙古族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游客可以欣赏到传统蒙古族的歌舞表演、马术表演等。
此外,锡林郭勒大草原还有独特的包头文化和达斡尔族文化等。
6. 旅游资源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中国重要的旅游景区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广袤无垠的草原风光,观赏到丰富多样的动植物。
此外,还可以进行骑马、摄影、野营等户外活动。
锡林郭勒大草原还拥有一些特色景点,如草原牧民文化村、包头古城、达斡尔民俗村等。
这些景点展示了当地独特的文化和风貌。
小学三年级语文《锡林郭勒大草原》优秀教案范文四篇《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写我国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潘采夫表达了本版对大草原的热爱。
就是网编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锡林郭勒大草原》优秀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小学三年级语文《锡林郭勒大草原》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美丽动人广阔美丽,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喜怒哀乐。
2、能联系语句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3、背诵第二、四自然段,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包头锡林郭勒大草原的非常广阔美丽,无限生机。
教学难点:作出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进行合理想象,理解句子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教具准备:电子白板和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大》2、想想这首歌是唱什么的?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简介锡林郭勒草原。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划出生字,读读记记。
3、和同桌比一比,看谁读得更正确,更流利。
4、想想:课文主要写出了锡林郭勒草原的整本哪些特色?交流反馈。
第二课时一、导入:复习生词,回顾课文内容:以拉幕的形式一组一组出示名词、句子。
光芒草滩牧民宝镜铃铛花山丹丹花广阔欢腾矫健安闲满眼绿一碧千里铺向覆满挥舞骑马撒欢儿捉迷藏1.荒漠草原上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
2.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所,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
3.各种各样的野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2、3两句中有一个多音字:散(sǎn) 落、散(sàn)发)4.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儿,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
过渡:那你们还记得课文是怎样描写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吗 ?好,快快打开语文书找到课文快速浏览一下找出释义草原特点的句子。
板书:广阔美丽欢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大草原是广阔美丽的,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它是个欢腾的世界?二、理解感悟: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一)民主思想现在我们先轻声民主自由读一读第一、二自然段,看看这部分描写了草原的哪些景物?让你从中感受到芬芳了草原的广阔美丽?你能分别找出叙述野草、湖水、野花的句子吗?指名读,其他同学聆听你们找的的一样吗?对不对?在白板上用红圆圈圈分别圈出野草、湖水、野花三个词语指导朗读:无论是山岭上、深谷里,还是平原上,到处都覆盖着青青的野草。
锡林郭勒大草原旅游攻略简介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中国草原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境内。
以其辽阔的草原和独特的蒙古族文化而闻名于世。
这里有着广袤无垠的草原、奔腾壮丽的河流、丰盛多样的草原美食等丰富资源,是一处理想的旅游胜地。
本文为您提供锡林郭勒大草原旅游攻略,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规划和享受您的旅程。
交通飞机锡林浩特机场是离锡林郭勒大草原最近的机场,可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直飞到锡林浩特机场。
乘坐飞机是到达锡林郭勒大草原最方便快捷的方式,但航班的数量和时间较为有限,需提前进行航班预订。
火车目前,锡林郭勒大草原没有铁路直达,离锡林郭勒大草原最近的火车站是呼和浩特站。
从呼和浩特乘坐火车前往锡林郭勒大草原需要约4小时的车程,然后再乘坐公交车或包车前往目的地。
自驾如果您有条件,自驾是最自由便捷的方式。
从北京、天津、沈阳等地,经过大运河高速、京哈高速、兰新高速和锡林浩特高速,全程约1100公里,车程约10小时。
住宿锡林郭勒大草原地广人稀,住宿资源相对有限。
主要分布在锡林浩特市区和草原景区周边的蒙古包和度假村。
以下是一些推荐的住宿地点:•锡林浩特市区:市区内有一些酒店和客栈,设施和服务相对较好,价格适中。
•旗下草原景区:草原景区内的蒙古包和度假村是体验草原文化的好选择,但设施相对简陋,适合喜欢草原野外露营的旅行者。
请提前进行住宿预订,尤其是在旅游旺季和节假日,以免造成不便。
景点1. 布尔津河布尔津河是锡林郭勒大草原上最壮丽的河流之一,流经锡林浩特市区。
这条河流在草原上蜿蜒流淌,两岸绿树成荫,景色优美。
您可以选择坐船漫游布尔津河,欣赏沿岸美景,还可以在河边野餐,感受亲近大自然的美妙。
2. 蒙古包体验在锡林郭勒大草原上,您绝对不能错过与蒙古族人民共同生活的体验。
您可以选择在蒙古包中过夜,感受原始的生活方式。
蒙古包是蒙古族人民传统的居住方式,内部温暖舒适,家具装饰独特。
在夜晚,您可以聆听蒙古族的歌舞表演,品尝正宗的烤全羊等草原美食,感受浓厚的民族气息。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州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
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自在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
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
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
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
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
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在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1、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这篇短文讲了什么。
2、请给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辽阔——欢跃——4、第二自然段突出了草原的()特点,第四自然段突出了草原()的特点。
5、请在短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抄写在下面的直线上,并仿照此句写一句话。
6、第三自然段在文中起了()的作用。
7、认真读短文,体会到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上。
答案:解析:(1)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大草原美丽而欢腾的景色,为我们勾画出一幅辽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的草原图画(锡林郭勒大草原既美丽又欢腾)2.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3.辽阔——(广阔)欢跃——(欢腾)4.第二自然段突出了草原(广阔美丽)的特点,第四自然段突出了草原(欢腾热闹)的特点。
5.拟人句:矫健的雄鹰自由自在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
仿写:星星顽皮地眨着眼睛,月儿羞涩地躲在了云后。
6.承上启下7.对草原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
评析《锡林郭勒大草原》一、内容简析《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描写了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和独特的欢腾景象,作者用优美、清新的语言,将草原特有的美渲染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二、设计理念要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淡化对课文内容的空泛分析,淡化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淡化“教”的观念,强化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读书,充分读书,积极思考,创造性地想象和表达,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
三、课后评析1、在引导感知上下足工夫。
一上课,用音乐导入,让学生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边听边让学生欣赏美丽草原的画面,首先从直观上给学生创设一种情景,对草原的美形成感性的认识。
用音乐,用画面为学生营造出一种情境,使学生对学习课文产生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情感基础。
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全面整体的认识。
对草原的美有一个整体的感触。
2、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理解感悟。
让学生自学探究,弄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锡林郭勒大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这个核心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学习的体会。
在此基础上,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并结合图片让学生想象,这样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具体的图象,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又通过欣赏锡林郭勒草原的各种图片,感受到草原不仅广阔而且美丽迷人,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采用“换词语”的方法来理解词语,避免了错误用词解词的现象,又帮助学生积累了同义词。
可谓一举两得。
“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这句话是课文较难理解的句子。
作者把湖水比喻成神话故事里的宝镜,旨在赞美锡林郭勒草原的美丽和神奇。
可谓是“可意会不好言传”,采用“先看图片感受再把句子说具体”的方法,既体现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又为学生很好的理解句意搭设了桥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广袤的大草原内蒙古的锡林郭勒广袤的大草原——内蒙古的锡林郭勒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北方的一片辽阔之地,拥有着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民族文化。
而其中最令人着迷的莫过于锡林郭勒草原,它坐落在内蒙古中西部的锡林郭勒盟地区,被誉为中国北方最美的大草原之一。
一、大草原的魅力锡林郭勒草原是草原的代言词,被赞美为长空万里,草长莽莽。
它是中国最大的天然草原之一,面积达到近4万平方公里,其辽阔的视野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吸引着众多游客的到来。
草原上精美的湖泊和流淌的河流形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观,天高云淡,蓝天白云与绿草相映成趣,给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感觉。
在锡林郭勒草原上,游客可以尽情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远离城市的喧嚣,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大地的脉搏。
无论是骑马畅游草原,还是搭起帐篷露营,都能让人体验到草原独有的魅力。
此外,草原上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动植物群落,保护着大片茂盛的草原,使人们更好地领略到大自然的伟大和壮丽。
二、锡林郭勒的牧民文化除了宏伟的自然景观外,锡林郭勒草原还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
这里是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方,也是传统牧民文化的代表。
牧民以放牧为生,他们过着简单而自给自足的生活。
在锡林郭勒草原,游客可以近距离接触牧民,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
蒙古包是锡林郭勒草原上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在这片草原上无处不见。
这种圆顶的蒙古传统帐篷,不仅具备了很好的隔热保温效果,还能方便快捷地搭建和拆卸。
每到夜晚,牧民家中的蒙古包内会点燃篝火,家人们围坐一起,唱着传统的民族歌曲,享受着宁静和温暖。
锡林郭勒草原还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如蒙古摔跤、马术、民族歌舞等。
游客可以观赏到正宗的蒙古摔跤比赛,感受争夺和激情。
同时,还有机会骑马体验草原的奔放和自由,感受马术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得锡林郭勒草原成为了中华民族多样性的代表之一。
三、保护与发展作为中国最美的大草原之一,锡林郭勒草原在保护和发展方面面临一些挑战。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锡林郭勒草原阅读答案篇一:锡林郭勒草原阅读答案篇一:锡林郭勒草原阅读答案锡林郭勒草原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汪汪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七彩的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
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出阵阵幽香。
草原不仅美丽也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
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
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
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他们跑起来极快,像一阵风。
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
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1、这篇文章是围绕“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这句话在文中起__________作用。
通过阅读我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矫健的雄鹰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
”这句话采用_______的手法来写。
请你运用这种手法再写出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短文中找出与“一碧千里”相照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这句话出自《》这一首歌。
5、“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他们跑起来极快,像一阵风。
”这是一个____句。
这里把______比作______,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
6、你还学过哪些作者描写草原的作品?请把知道的写下来。
三年级语文上册《锡林郭勒大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美丽,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美丽。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美丽的自然风光。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锡林郭勒大草原的了解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其他同学补充。
(2)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6.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他们对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认识和感受。
7. 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家庭作业:以“我心中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
8. 板书设计课题:锡林郭勒大草原内容:美丽的大草原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民族风情生字词:锡林郭勒大草原碧绿牧羊骑马六、教学反思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在朗读时发音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辅导。
对于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学生了解不够深入,可以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入相关资料,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家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一篇写景的精读课文。
写的是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大草原美丽而欢腾的景象,表现了作者赞美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宽阔胸怀。
本篇课文有4个自然段,依据重点句和段的关系,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围绕重点句“草原是广阔而又美丽的”,通过对野草、湖水、野花等事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静态的画面;第二部分围绕重点句“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通过对动物和人的描写,描绘了一幅动态的场景。
动静有序,画面优美,生动感人,引人向往。
中年级重点是进行“段”的教学,本篇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其中一、二自然段是总分关系,三、四自然段也是总分关系。
而第三自然段又是一个过渡段,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识。
2.学生情况分析
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喜欢阅读,但草原离学生生活很远,所以要根据课文引导学生想象,并结合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方式与手段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选用“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欣赏图片直观教学的方法,带着问题一边读,一边思考。
由于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朗读把大草原的美丽、神奇的感觉表达出来,并引导学生自学、交流和展开想象。
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草原的美丽和欢腾。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想象理解句子意思。
3.培养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产生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有关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读中展开联想,感悟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和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中心”。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将课文里的外部语言内化为自己的内在语言的心理过程,而促进这一过程顺利进行的方式就是“读”。
我非常重视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培养良好的语感。
由于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朗读把大草原的美丽、神奇的感觉表达出来,并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
五、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活情感:
1、课的导入时,让学生边听特色的草原乐曲,边观看一系列内蒙古大草原的图片,同时思考这样的草原给你的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学生谈对草原的感受。
此时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可以概括出草原是一个美丽广阔的、也是欢腾的。
此时已经将课文分为两部分,一、二自然段写草原的广阔、美丽,三、四自然段写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
【设计意图】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再通过课前的欣赏图片,进而很快联想到文中描写草原的重点词:广阔美丽,欢腾。
从而引出文章的两大部分。
(二)分块阅读,读中感悟:
1、第二自然段
A: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学生结合背景图片自由谈感受:
(1)当说到“满”这个重点字时,描红这个字,同时通过朗读体会“满”的意思;
(2)当说到动词“铺”时,可设问,换成“伸”好不好?
学生可通过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草原那一望无际的绿色,以及它的广阔。
B: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捉迷藏。
找出相关野草的句子,自由谈体会:
(1)体会“捉迷藏”的乐趣,从而体会到草得“深”;
(2)从“十来岁的孩子”,帮学生树立概念,从而进一步体会草“深”;
(3)通过出示草原上的野草,让学生边欣赏图片边朗读,体会野草的茂密。
C: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草原上除了野草,还有湖水。
(1)学生自由谈湖水给他留下的印象;
(2)找出关键词“清亮”,此时可通过朗读,体会湖水的特点,什么叫“清亮”;
(3)将湖水比作宝镜,如果去掉“神话故事”好不好?使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赋予湖水神秘色彩。
如果学生无法立即答上来,可通过展示图片,并朗读,进而再次体会。
(4)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想象能力。
“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映出______________,还映出_____________。
”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理解了重点词“清亮”以及“宝镜”,此时设计填空练习,打开学生脑空间,使他们充分的想象一切草原上的景物,并通过填空的形式,练习学生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
D:鲜红色的山丹丹花……散发着淡淡清香。
处理野花的部分可以让学生通过出示花的图片,猜花名,使学生体会野花的颜色,进而知道此句话重点是在说花的颜色。
(1)草原上仅仅有这三种花么?老师通过质疑,让学生关注重点词“各式各样”,体会花多;
(2)那为什么作者只写这三种花?将学生目光继续拽会谈颜色。
学生伴随着草原上野花的图片,带有语气地朗读,体会草原之美。
第二自然段中的野草、湖水、野花处理完之后,配合着草原上独特的马头琴声,以及美丽的草原图片,全班男生,女生,以及老师共同分工朗读野草、湖水、野花这三部分,老师朗读野草部分,男生朗读湖水部分,女生朗读野花部分。
目的是让学生再次体会草原的广阔与美丽。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
先给学生时间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师生一起交流读书感受,引导学生捕捉关键词句想象体会,感受草原的广阔美丽,并通过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
2、第四自然段
课文的第二部分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找一找,在小组里交流、朗读,并利用图片帮助学生感受草原的热闹,读出大草原的欢腾的景象。
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如下:
(1)默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让我们感受到草原是欢腾的,圈出来。
(2)轻声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想想他们在做什么?
(3)小组交流,并试着把他们的活动特点读出来。
雄鹰()地()
百灵鸟()地()
牛羊()地()
小马驹()地()
黄羊()地()
小牧民()地()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填空的形式,明确形容词,动词这样的搭配关系。
从而也训练学生简单的概括句意。
3、第一、三自然段
(1)总分关系
出示第一、二自然段,学生思考这两个自然段的关系,同时体会作者写作的写作手法。
通过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不难答出“总分关系”,进而引导学生阅读时,关注重点词,句,及段。
(2)过渡句
文章的写作脉络非常清晰,学生会根据总分关系,发现第三、四段也存在此关系。
而不同的是,在第三自然段中,前半句说“草原不仅美丽”,从而产生疑问。
此时老师教会学生此句为过渡句,前半句总结上文,后半句引出下文。
假若它成立为一段,为过渡段。
(三)实践应用,深化认知
学生刚刚学习完什么叫总分,什么叫过渡段,此时可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新学知识。
老师出示一篇不完整的描写动物的文章,其中第一、三段空出,让学生填写一、三段,从而将文章补充完整,并进一步体会总分关系,以及过渡段的使用方法。
(四)板书设计
野草
广阔美丽湖水
野花
锡林郭勒大草原动物
欢腾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