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ess实习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85.50 KB
- 文档页数:9
access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Access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包括表、查询、表单和报告;2. 学会创建和设计数据库表格,熟练运用数据类型和字段属性;3. 能够运用Access的查询功能进行数据检索和数据分析;4. 了解Access的表单设计,实现数据的录入和修改;5. 掌握制作和编辑Access报告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Access进行数据管理的能力,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效率;2. 培养学生独立设计数据库表格、查询、表单和报告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Access进行团队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培养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精神;2.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安全意识;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精神;4. 引导学生关注数据库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Access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数据库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方法,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Access数据库基础:- 数据库概念及作用- Access的启动与退出- Access界面及功能简介2. 数据库表格设计:- 表格的创建与修改- 字段属性设置及数据类型选择- 表格关系的建立与维护3. 查询设计:- 查询的类型与作用- 查询的创建与修改- 查询条件的设置与应用4. 表单设计:- 表单的创建与布局- 控件的使用与属性设置- 表单数据处理与事件编程5. 报告设计:- 报告的创建与编辑- 报告控件的使用与调整- 报告数据的排序与分组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Access数据库基础,学习并掌握数据库概念、Access的启动与退出、界面及功能简介;第二周:数据库表格设计,学习表格的创建与修改、字段属性设置、表格关系建立;第三周:查询设计,学习查询的类型与创建、条件设置,进行实际操作练习;第四周:表单设计,学习表单的创建与布局、控件使用,进行表单设计实践;第五周:报告设计,学习报告的创建与编辑、控件调整,进行报告设计练习。
Access2010数据库应用实训教程课程设计1.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涉及Access2010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包括以下内容:•数据库和表格的创建•查询的设计和应用•表单的设计和应用•报表的设计和应用•数据库的自动化和高级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Access2010数据库的基本应用技能,能够熟练使用Access2010完成日常的数据管理和分析工作。
2.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掌握Access2010数据库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应用Access2010设计和实现符合实际需求的数据库、表格、查询、表单和报表;•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数据库应用实践中灵活运用Access2010的各种功能和工具,提高数据处理和管理效率;•具备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的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数据库应用项目,撰写项目总结报告等。
3. 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本课程采用面授、实训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学习方式如下:1.授课教师讲解Access2010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2.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结合教学材料和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和实践;3.实训:老师会根据实际需求和课程要求,给学生提供一些数据库应用实训项目,学生需要借助Access2010和其他相关软件工具进行实践;4.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在实践过程中,老师会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促进知识的交流分享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
4. 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本课程共分为5个模块,课程内容和进度安排如下:第一模块:基础知识和工具介绍•Access2010数据库介绍和应用领域介绍•数据库设计和表格设计•查询的设计和应用•表单的设计和应用•报表的设计和应用•数据库的自动化和高级应用第二模块:数据库和表格的创建•数据库的创建和管理•表格的创建和管理•数据类型和约束的设置•主键和外键的设置•数据的导入和导出第三模块:查询的设计和应用•查询的基本概念和类别•查询的设计和运行•查询的参数和条件设置•查询的计算和统计功能第四模块:表单和报表的设计和应用•表单和报表的应用领域•窗体和报表的设计和制作•对表格和查询的新增、编辑、删除和查询功能的支持•自定义控件的制作和使用第五模块:数据库的自动化和高级应用•宏和宏的应用•VBA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巧•数据库的编程和自动化处理•数据库的安全性和维护5. 教学评估和考核方法•平时评估: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实践、作业和课堂表现等情况,对学生进行平时评估,并给予及时反馈;•考核方式:期末测试和实际项目考核•期末测试:主要考察学生对Access2010数据库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掌握程度;•实际项目考核:老师会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案例,要求学生根据案例设计、开发和实现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应用项目。
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任务课堂实训课程设计一、任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ACCESS数据库程序的设计和开发过程,通过实际项目的实践,提高学生的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任务要求2.1 项目描述本项目是一个订单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用户管理、订单管理、商品管理、库存管理和财务管理等。
用户可以进行账户注册、登录、修改密码等操作;管理员可以对用户信息进行管理、查看订单、管理商品和库存以及进行财务管理等操作。
2.2 数据库设计请根据项目需求,设计以下数据表:1.用户表:存储用户的基本信息,包括用户名、密码、邮箱、手机号、地址等。
2.商品表:存储商品的基本信息,包括商品名称、价格、库存、封面图等。
3.订单表:存储用户购买商品的订单记录,包括订单ID、用户ID、商品ID、订单时间、订单状态等。
4.库存表:存储商品的库存信息,包括商品ID、入库时间、入库数量、出库时间、出库数量等。
5.财务表:存储订单的财务记录,包括订单ID、收入、支出、结余等。
2.3 程序开发请使用ACCESS数据库程序进行项目的开发,程序需满足以下要求:1.用户登录:根据已有的用户信息,实现用户登录功能。
2.用户注册:新用户可以进行账户注册,注册成功后要发送邮件进行确认。
3.商品管理:管理员可以对商品信息进行管理,包括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
4.库存管理:管理员可以对商品库存进行管理,包括入库、出库、查询等操作。
5.订单管理:用户可以进行订单查询、下单、取消订单等操作;管理员可以查询所有订单并进行订单处理。
6.财务管理:管理员可以查询订单的财务记录并进行相关统计和分析。
2.4 订单流程以下是本项目的基本订单流程:1.用户选择商品并且进行下单,订单状态置为“待处理”。
2.管理员进行订单处理,如果库存充足则将订单状态置为“已确认”;如果库存不足则将订单状态置为“已取消”。
3.用户进行订单支付后,订单状态置为“已支付”。
access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Access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掌握Access数据库的创建、设计和管理;(3)学会使用Access进行数据输入、查询、报表和窗体操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数据库设计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Access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探究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内容1. Access概述介绍Access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Access数据库的优势。
2. Access数据库的创建和管理讲解如何创建一个新的Access数据库,以及如何管理和维护数据库。
3. 数据输入与查询讲解如何在Access中输入数据,如何进行数据查询,以及如何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操作。
4. 报表与窗体介绍报表和窗体的概念,讲解如何创建和设计报表与窗体,以及如何使用它们来展示和分析数据。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了解Access数据库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Access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掌握Access的基本操作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Access数据库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点评和讲解。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数据库设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Access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的表现。
Access数据库应用基础与实训教程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库技术在企业、政府、学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Access作为广泛应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其具有简单易用、部署方便等优点,因此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Access数据库应用基础的讲授与实践,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数据操作、应用开发等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培养合格人才做出贡献。
二、课程设计目标•理解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
•掌握Access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创建、修改、删除数据库及表,数据输入、修改、删除等。
•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表的设计、字段的设计、数据类型、数据关系的建立等。
•掌握数据库查询、报表生成的方法,能够根据需求灵活使用。
•掌握Access数据库的应用开发方法,能够使用VBA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实现数据的自动计算、自动分析等功能。
三、教学内容1. 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分类。
•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包括属性、关系、模式、键、范式等。
•SQL语言的基本概念,包括DDL、DML、DCL、TCL等。
2. Access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方法•Access数据库的创建、打开和关闭。
•数据表的创建、修改、删除和查看。
•数据的输入、修改、删除和查看。
•Access数据库的备份和还原。
3.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数据库设计的步骤和流程。
•数据对象的创建和修改。
•数据库的关系模型设计。
4. 数据库查询和报表生成•查询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使用查询设计器创建查询。
•报表的生成和使用方法。
•报表设计器的使用方法。
5. Access数据库的应用开发•Access的VBA开发环境介绍。
•VBA的基本语法介绍。
•VBA代码的编写和调试。
•Access应用程序的开发。
四、实践教学1. Access实训项目1•创建数据库,分别创建表。
Access数据库教案(带附加条款)Access数据库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Access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2.学会创建和设计数据库表,能够进行数据查询、报表等操作。
3.掌握数据库的维护与管理方法,提高数据库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Access数据库概述1.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1.2Access数据库的特点与优势1.3Access数据库的安装与启动2.数据库表的设计与创建2.1表的设计原则2.2创建表的方法2.3设置字段属性2.4表之间的关系3.数据库的基本操作3.1数据的输入与编辑3.2数据的查询3.3数据的排序与筛选3.4数据的导入与导出4.数据库的报表与图表4.1报表的基本概念4.2创建报表的方法4.3报表的美化与打印4.4图表的应用5.数据库的维护与管理5.1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5.2数据库的压缩与修复5.3数据库的安全与权限设置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Access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操作方法等理论知识。
2.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Access数据库的操作步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
3.练习法:布置课后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安排1.总课时:24课时2.教学进度安排:第1-2课时:Access数据库概述第3-4课时:数据库表的设计与创建第5-8课时:数据库的基本操作第9-12课时:数据库的报表与图表第13-16课时:数据库的维护与管理第17-24课时:综合案例分析与实践五、教学评价1.课后练习: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与回答问题的情况。
3.综合实践:评价学生在综合案例分析与实践中的表现,考察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材:《Access数据库实用教程》2.课件:Access数据库教学PPT3.实践案例:提供实际案例供学生分析与实践4.网络资源:推荐相关学习网站、在线教程等资源,方便学生自学与拓展。
《Access2003数据库》实习教案班级:11秋计一姓名:刘文灵第一章Access的基本练习1、学习Access的启动和退出;2、通过上机熟悉Access的用户界面(包括Access窗口和数据库窗口的组成以及各按钮的名称及作用);第二章数据库和表的创建1、在F盘上创建一个名为ABC的文件夹;2、使用“数据库向导”的“库存控制”模板在F盘的ABC文件夹下创建一个学生管理系统.Mdb数据库;3、使用“创建空数据库”的操作方法在F盘的ABC文件夹下创建一个图书管理系统.Mdb 数据库;4、在上述所建数据库中创建如下三张数据表“课程”表(结构)“课程”表(数据)“成绩”表(数据)【操作步骤】(1)在“数据库”窗口中,单击“对象”栏下的“表”,然后双击“使用设计器创建表”快捷方式。
(2)弹出表“设计视图”对话框,在“字段名称”列中输入字段名,在“数据类型”列中选择数据类型。
(3)在窗口下部的“字段属性”区中,利用“常规”选项卡设置字段大小。
第三章表结构和表内容的修改1、将学生表的“学号”字段定为主键,课程表的“课程号”定为主键,成绩表使用学号和课程号的组合作为主键。
【操作步骤】(1)在学生表的设计视图下,单击学号所在的行,再单击“工具栏”上的主键按钮;(2)在课程表的设计视图下,单击课程号所在的行,再单击“工具栏”上的主键按钮;(3)在成绩表的设计视图下,按下Shift键分别单击学号和课程号所在的行,再单击“工具栏”上的主键按钮;2、向表中输入数据。
【操作步骤】(1)在数据库窗口中双击要输入数据的表,进入“数据表”视图。
(2)在“数据表”视图中可进行数据的输入。
第四章关系的创建和查询的应用实习一、关系的创建建立上述三个表之间的关系,在建立过程中要求选择“实施参照完整性”。
【操作步骤】(1)按F11键切换到“数据库”窗口。
(2)单击工具栏上的“关系”按钮,打开“关系”窗口;同时出现“显示表”对话框,其中将有上述所建的三个表。
(3)分别双击“学生”表、“成绩”表和“课程”表;然后关闭“显示表”对话框。
(4)用鼠标按住“学生”表中的“学号”(主键),将其拖动“成绩”表的“学号”(外键)上;在弹出的“编辑关系”对话框中选择“实施参照完整性”,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5)再用鼠标按住“课程”表中的“课程号”(主键),将其拖动“成绩”表的“课程号”(外键)上;在弹出的“编辑关系”对话框中选择“实施参照完整性”,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实习二、选择查询的创建和修改。
根据以下要求创建一个名为“一般选择查询”的选择查询对象。
(1)查询所有同学的有关基本信息和考试成绩。
(2)查询显示字段为:学号、姓名、年龄、课程号、课程名、成绩。
【操作步骤】(1)按F11键切换到“数据库”窗口。
(2)在“数据库”窗口中,单击“对象”栏下的“查询”,然后双击“在设计视图中创建查询”快捷方式,此时出现“设计”窗口和“显示表”对话框,“显示表”对话框中显示上述所建的三个数据表。
(3)分别双击三个表,将它们添加到查询“设计”窗口中作为查询数据源,然后关闭“显示表”对话框。
(4)使用设计器创建多表查询必须建立关系,如果还没有建立,则需要建立表间关系。
(5)向查询中添加字段:分别双击要添加的字段,或使用鼠标将要添加的各个字段分别拖动到“字段”一行的不同单元格中(本例添加的字段是学号、姓名、课程号、课程名、成绩)。
(6)“年龄”信息要通过表达式计算获得(计算公式:当前年份-出生年份):●在字段行单击某个单元格,。
●在该单元格中键入“year(Now())-year(出生日期)”,然后将自动出现表达式1。
●将“表达式1”这几个字改成“年龄”。
(7)切换到数据表视图查看结果。
(8)选择“文件”菜单中“保存”命令,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中键入查询文件名,本例输入为“一般选择查询”,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实习三、条件查询的创建和应用根据以下要求创建一个名为“条件选择查询”的选择查询对象。
(1)查询所有1965年1月1日之后出生、高等数学成绩大于90分的女同学。
(2)查询显示字段为:学号、姓名、性别、课程名、成绩。
【操作步骤】(1)按F11键切换到“数据库”窗口。
(2)在“数据库”窗口中,单击“对象”栏下的“查询”,然后双击“在设计视图中创建查询”快捷方式,此时出现“设计”窗口和“显示表”对话框,“显示表”对话框中显示上述所建的三个数据表。
(3)分别双击三个表,将它们添加到查询“设计”窗口中作为查询数据源,然后关闭“显示表”对话框。
(4)使用设计器创建多表查询必须建立关系,如果还没有建立,则需要建立表间关系。
(5)向查询中添加字段:分别双击要添加的字段,或使用鼠标将要添加的各个字段分别拖动到“字段”一行的不同单元格中(本例添加的字段是学号、姓名、性别、课程名、成绩和出生日期,但出生日期的“显示”单元格不打√)。
(6)在“准则”中设置查询条件:●在“出生日期”的准则中键入“>1965-1-1”。
●在“课程名”的准则中键入“高等数学”。
●在“性别”准则中键入“女”。
●在“成绩”的准则中键入“>=90”。
(7)切换到数据表视图查看结果。
(8)选择“文件”菜单中“保存”命令,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中键入查询文件名,本例输入为“条件选择查询”,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实习四、参数查询的创建和应用根据以下要求创建一个名为“参数查询”的参数查询对象。
(1)要求根据用户输入的“学号”和“课程名”,查询某同学某门课程的成绩。
(2)查询显示字段为:学号、姓名、课程名、成绩。
【操作步骤】(1)~(5)步同上。
(6)在要作为参数字段下的“准则”单元格中创建参数查询的标志:●在“学号”的准则中键入“[请输入学号:]”。
●在“课程名”的准则中键入“[请输入课程名:]”。
(7)单击工具栏上的“运行”按钮检查结果。
(8)选择“文件”菜单中“保存”命令,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中键入查询文件名,本例输入为“参数选择查询”,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实习五、交叉表查询的创建和应用根据以下要求创建一个名为“交叉表查询”的交叉表查询对象。
(1)要求用“学号”和“姓名”作为行标题,用课程名作为列标题,在行列交叉处显示各门课程的成绩。
【操作步骤】(1)先创建一个多表选择查询(本题利用上述的“一般选择查询”的查询对象作为数据源)。
(2)在“数据库”窗口中,单击“对象”栏下的“查询”,然后单击“数据库”窗口工具栏上的“新建”按钮,然后在“新建查询”对话框中双击“交叉表查询向导”。
(3)在“交叉表查询向导”对话框之一中选择查询数据源(本例选择“一般选择查询”,所以先单击“视图”的“查询”单选按钮,再双击“一般选择查询”)。
(4)单击“下一步”按钮,在第2个对话框中确定用哪些字段作为行标题,本例中选择“学号”、“姓名”。
(最多只能选择3个字段)(5)单击“下一步”按钮,在第3个对话框中确定用哪个字段作为列标题,本例中选择“课程名”。
(最多只能选择1个字段)。
(6)单击“下一步”按钮,在第4个对话框中确定每个行和列交叉点的单元格上显示什么数值,本例中选择“成绩”。
在“函数”列表中选择“求和”。
(7)单击“下一步”按钮,在第5个对话框中,指定查询名称,本例中输入为“交叉表选择查询”,(8)然后单击“完成”按钮,显示运行结果。
实习六、更新查询的创建和应用根据以下要求创建一个名为“更新查询”的更新查询对象。
(1)要求将学时数大于80的课程学分增加1。
【操作步骤】(1)按F11键切换到“数据库”窗口。
(2)在“数据库”窗口中,单击“对象”栏下的“查询”,然后单击“数据库”窗口工具栏上的“新建”按钮,然后在“新建查询”对话框中双击“设计视图”,在“显示表”对话框中双击“课程”表作为数据源。
(3)向查询添加所需要的字段,本例选择“学时数”、“学分”字段,前者用于设置查询准则,后者是要进行更新的字段。
(4)选择“查询”菜单中的“更新查询”命令。
(5)在“学时数”的“准则”单元格中键入“>80”;在“学分”字段的“更新到”单元格中键入“[学分]+1”。
(6)单击工具栏上的“运行”按钮,系统将会弹出一个消息框,提示是否确实要更新这些记录。
第五章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实习一、创建简单查询和连接查询“管理员经办图书”信息【实训要求】1、在“图书管理”数据库中,利用SQL语句创建查询,查询内容为1998年7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管理员编号、姓名、出生年月、学历、职称等信息,查询名称自定。
2、利用SQL语言查询所有管理员经办图书的信息,包括管理员编号、姓名、图书编号、图书名称等信息。
实习二、创建嵌套查询查询“读者”信息【实训要求】1、利用SQL语句创建查询,查询借阅三本书以上的读者所有信息。
2、利用SQL语句创建查询,查询所有没有借阅过图书读者的借书证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
实习三、创建统计查询查询“管理员”信息【实训要求】1、利用SQL语句创建查询,查询每位管理员的编号、姓名、出生年月、职称。
2、利用SQL语句创建查询,统计各类职称管理员人数。
实习四、创建更新、删除、插入查询修改“借阅管理”【实训要求】1、利用SQL语句删除“张鹏”所有借阅的“海陆的起源”图书。
2、利用SQL语句将图书“李涛”的学历信息更改为“本科”,“是否会员”更改为“是”。
3、利用SQL语句插入图片类型数据,图书类型编号为“6”,图书类型名称为“宗教”。
第六章窗体的应用建立窗体操作1、创建一个名为“学生信息”的窗体对象,具体要求如下:(1)以数据库中的学生表为数据源,建立一个用于显示和输入学生信息的窗体。
(2)对其中的专业字段,构造一个选项组控件,专业字段提供三个选项,分别是:计算机信息管理、国际贸易、电子商务。
默认值选为“计算机信息管理”(3)选项组的标题设定为“专业”。
【操作步骤】(1)按F11键切换到“数据库”窗口。
(2)在“数据库”窗口中,单击“对象”栏下的“窗体”,然后双击“在设计视图中创建窗体”快捷方式,出现“窗体”设计窗口。
(3)调整窗体大小。
(4)鼠标右键单击窗体(不要单击网格)选择“属性”命令;打开“窗体属性”对话框。
(5)在“属性”窗口中单击“数据”选项卡,在“记录源”下拉表中选择“学生表”,关闭“窗体属性”对话框。
(6)根据图示将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字段拖动到设计网格的指定位置。
(7)创建“专业”选项组控件:●单击“选项组”按钮,然后在窗体上单击一下,出现“选项组向导”对话框,在对话框之一的“标签名称”中输入所需的选项,分别是“计算机信息管理”、“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
●单击下一步,在第2个对话框中,选择“是,默认选项是”再选择“计算机信息管理”●单击下一步,再单击下一步,在第4个对话框中,选择“在此字段中保存该值”,在其后面选择“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