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9.72 KB
- 文档页数:5
2020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学案:3-2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含解析3-2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条件。
2。
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及综合治理的对策与措施。
3。
学会运用图表与资料,分析大坝建设的意义,培养运用地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1.自然背景及开发原则2.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1)概况①位置:位于美国的东南部。
②发源地: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
③地位: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2)自然背景①地形: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较大。
②气候: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③水系: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河流落差较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
④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铜、磷、锌、云母等。
二、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1.18世纪下半叶: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小.2.19世纪后期(1)开发情况:人口激增,对流域内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
(2)后果①土地退化:长期高强度地种植棉花,造成土地退化,老棉花带衰落.②植被破坏: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和获取炼铜用的木炭,大片森林被砍伐以及矿山开采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③环境污染:炼铜企业排放的SO2,形成酸雨,污染了水体、土壤。
3.20世纪30年代初:该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三、流域的综合开发1.开发核心:河流的利用与治理。
2.具体模式:以河流的梯级开发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进行综合开发,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3.措施: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4.效果: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1.读教材图3.14诺克斯维尔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关注以下问题:(1)诺克斯维尔市的气候有什么特点?(2)诺克斯维尔市的降水季节分配有何特点?提示:(1)该图是曲线柱状图,反映了气温和降水量两个气候要素的年内分配和组合状况,从图中可读出,诺克斯维尔市最冷月平均气温约2。
高二地理教案:《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结合地图和地理图表,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形、气候、水文、矿产资源等自然环境。
2.通过案例学习,同学学会熟悉流域背景、进行综合开发的基本方法。
3.通过对流域综合开发的分析,熟悉到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2.学会熟悉流域背景、进行综合开发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流域,简洁地讲,就是河流干支流所流经的整个区域。
人类的四大文明发祥地皆诞生于气候相宜、水源充分、土壤肥沃的流域。
勤劳英勇的人们始终试图适应、开发、改造流域。
这里面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痛。
流域毕竟如何开发治理?对于我们这个流域众多的国家,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来学习流域治理与开发的一个经典案例——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所以,在学习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之前,我们首先熟悉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二)新课教学1.田纳西河流域概况①位置老师展现田纳西河,让同学用以前学过的学问总结美国田纳西河的地理位置。
同学总结:30N——40N,中纬度,位于美国的东南部,距离墨西哥不远。
②概况老师展现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同学结合图和课文,查找关键信息。
同学依据查找到的关键信息进行填空。
2.地形老师展现美国地形图。
①说出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特点?②说出美国田纳西河地形特点的利弊?同学结合地图进行商量,老师最终总结:田纳西河流域地形特点:多山,地形起伏较大,落差大田纳西河流域地形的利弊:利:隐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弊:使得陆路交通不便,但河流航运对沟通上、下游地区之间的联系,作用非常突出。
3.气候老师展现美国气候类型图和洛克斯维尔市年内各月气和气降水量图:①田纳西河流域属于什么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性潮湿气候)②田纳西河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
依据流域的气候特征,田纳西河水量季节改变有什么特点?(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mm左右,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水量季节改变大。
3.2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课标要求】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教材分析】本节以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说明了河流的综合开发。
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以及矿产资构成了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由于没有注意到流域的整体性,产生了不良的后果。
教材最后指出了河流正确的开发方向——流域的综合开发,充分利用流域内的自然条件,改造不良的自然条件,使得整个流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习本节内容可按照如下思路:区域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流域开发→开发结果→综合整治→实现资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人地关系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2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及综合治理的对策与措施。
3会运用图表与资料,分析大坝建设的意义,培养运用地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分析、思考、交流,尝试用已知识整理、分析,提高处理资料与信息的能力。
2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感受知识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在活动中提高探究知识的能力,亲身感受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逐步领悟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培养人地协调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由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联系周边地区河流的开发利用,用所知识为地区的国土整治出谋划策。
【教重点】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教难点】流域的综合开发。
【教方法】启发讲述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过程】(新课引入)河流是人类开发利用最早的、同人类关系密切的一种自然资。
然而,随着人口的剧增,人类对河流影响的加深及人类开发的浅见,开发利用河流也存在一些不尽和不够合理的地方,带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因此,河流的开发和治理是关系到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大事,人类需要认真、、综合开发。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为例教学模式介绍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把真实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具有启发性、实践性,学生在设身处地的思考、讨论分析、归纳总结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案例教学法实施的三个步骤:整理案例——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回顾和总结设计思路说明本节课通过我国古代的重要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引入流域开发的概念,同时,向学生介绍有关流域的内容,使学生对流域有一定了解,降低了学习难度,为之后的思考打下基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于流域的综合开发,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自学和讨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学生的发言给予评价,对于正确的方面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错误的问题及时纠正并给予鼓励。
完成案例学习的基本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另一个流域开发案例。
使学生可以对比思考,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
课标分析本节内容的课标要求是“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分析课标后不难发现,首先要明确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即地理背景),以便于因地制宜地开发;其次是要明确开发建设的内容,是发展水电呢?还是发展航运?还是都要发展?如澜沧江的上游流经横断山区,落差大,水流急,应发展水电业,而下游流经平原,水流平稳,应发展航运业;再次是要确定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特别是强调“综合”二字。
如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包括防洪、发电、航运、旅游和土地利用等。
田纳西河流域的的开发利用仅是河流流域开发的一个典例而已,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究、解决任何一个流域所面临的开发问题和措施,即掌握流域综合开发的分析方法,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内容。
第3.2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设计【课标解读】◆《普通高中地理课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流域开发所依托的地理背景、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考试说明》解读: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此要求是这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及教学依据。
【教材分析】◆本节为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三章第二节课。
教材内容主要是讨论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条件和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
◆本节内容是对本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相并列的。
是对区域的自然条件实施改造及合理利用;对于全套书而言,它是对必修1和必修二的一种提升和整合,同时也是对第三章以后的区域发展作一个铺垫。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①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②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及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二、过程与方法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从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河流开发的分析方法,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1)重点: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教学难点】(2)难点: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在哪?为什么三峡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这主要自然背景有密切的联系,这节课我们学习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板书)第3.2节流域的综合开发[承转]首先我们学习有关河流的一些概念。
水系: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湖泊、沼泽和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又称河系流域:河流和水系在地表的集水区。
分水岭:相邻河流间的山岭或高地。
干流:直接流入海洋或内陆内湖泊或消失于荒漠的河流。
流入干流的河流叫做一级支流,流入一级支流的河流叫做二级支流,依此类推。
(板书)一、田纳西河流域的位置位于美国______是________河支流________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发源于_________山脉的___坡。
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重点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教学难点流域的综合开发。
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人类四大文明发源地示意图、水系和流域图、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美国地形图、美国矿产资源分布图、长江流域示意图等地图。
课时安排共3课时第一课时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第二课时早期开发及其后果第三课时流域的综合开发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教师运用媒体呈现如下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出示“人类四大文明发源地示意图”,说一说人类文明大多发源于哪里。
(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略。
推进新课师河流是孕育人类古代文明的摇篮,人类的文明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与河流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
河流具有供水和运输的功能,从古到今,河流两岸往往是人类聚居、城镇密布的区域。
河流,不仅是天然的狭窄水道,而是由其干支流连接起的广大区域。
(教师运用媒体呈现如下地图创设问题情境)出示“水系和流域图”,组织学生活动,思考流域与水系、分水岭的概念。
生略。
师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河流除了干流外,两旁总还有支流汇入,一般将流入干流的支流叫一级支流,流入一级支流的叫二级支流,依此类推。
也有将没有分汊的最小河流,称为一级支流,一级支流汇合成二级支流,依此类推。
干流及其支流就组成了河流的水系。
一般而言,河流的发源地是山地,由于受到山地或高地的阻隔,每条河流只能接纳一定区域范围的来水,这些高地或山地成了相邻两条河流间的分水岭。
分水岭一侧的来水都汇集到同一条河流,这个集水区域就是这条河流的流域。
分水岭的另一侧来水又汇集到另一条河流,组成了另一个流域。
如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就是秦岭。
流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一般包括上游、中游、下游、河口等地理单元,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密切,构成一个整体。
继三峡、小浪底水利工程建设后,《中国青年报》曾连续报道关于怒江上是否应该建坝的讨论,这些争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建设开发流域的自然资源,究竟有何利弊?对整个流域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在实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我们就从田纳西河流域的发展中找灵感,进而审视、评判人类在河流开发过程中的得与失。
【课程标准】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
②结合田纳西河流域地理背景,推导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及综合治理的对策与措施,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③学会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大坝建设的意义,培养运用地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分析相关图文材料,归纳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②通过了解田纳西河流域不同时期的开发措施和后果,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
③创设情境,通过互动交流,归纳分析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对流域发展的影响;分析流域开发的的措施。
2.难点:归纳流域开发的一般思路;根据流域自然背景,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及意义。
【课前预习】流域与水系读流域和水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注源头、河口、干流、支流、分水岭,画出分水线和干流流向。
2.明确概念:_______: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的集水区域。
_______:流域内所有河流、湖泊等各种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
3.提升思考: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受哪些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思考活动】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1.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右图,描述田纳西河流域的位置特征。
(2)提升思考: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位置特征?2.读田纳西河流域地形图,回答问题。
(1)据图说出田纳西河上中下游的地形类型,并总结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特点。
(2)指出田纳西河地形特点对区域水力资源和交通的影响。
(3)提升思考:如何分析河流的水能资源状况?3.读田纳西河流域诺克斯维尔市气候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诺克斯维尔市的气候特征。
(2)指出流域气候条件对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资源流域:又称供水区域,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的总称,一般指地面的集水区。
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称为分水岭。
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或分水界。
流域是一个自然区域,又是一个经济区域,区域内自然因素之间,自然因素与经济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由此构成了流域的整体性。
具体防洪库容和防洪标准:库容就是水库的容积。
防洪库容主要是用于调蓄上游入库洪水,削减洪峰,减轻下游洪水威胁,以达到防洪的目的。
其相应水位,称为最高洪水位,洪水能够给水上建筑物(如大坝、堤防等)构成较大的威胁,在设计这些水上建筑物时就不能不考虑它本身抗御洪水的能力。
通常所说某水库是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就是指水库能够抗御重现期为百年的洪水。
“百年一遇”即为该水库的设计标准。
鱼道(fish way):供鱼类洄游通过水闸或坝的人工水槽。
鱼道的设计主要考虑鱼类的上溯习性。
在闸坝的下游,鱼类常依靠水流的吸引进入鱼道。
鱼类在鱼道中靠自身力量克服流速溯游至上游。
鱼道由进口、槽身、出口和诱鱼补水系统组成。
进口多布置在水流平稳,且有一定水深的岸边或电站,溢流坝出口附近。
常用的槽身横断面为矩形,用隔板将水槽上、下游的水位差分成若干个小的梯级,板上设有过鱼孔,利用水垫、沿程摩阻、水流对冲和扩散来消除多余能量。
由于孔形不同,又可分为堰式、淹没孔口式、竖缝式和组合式等。
调查了解通过闸、坝的过鱼对象,拟定设计运行水位和设计流速等是确定隔板布置、过鱼孔形式和尺寸等的主要依据。
出口应靠近岸边,水流平顺,并与溢流坝或水电站进口间留有足够的距离,以免过坝的鱼再被水流带到下游。
尽管鱼道设计成败的关键在于进口位置的选择,但实际运用情况表明,拦河修建闸、坝后,难于引鱼进入鱼道,故近代常采用其他鱼类过坝措施。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利用图表了解田纳西河的位置,理解田纳西河流域的基本特点和开发背景。
必修三《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设计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蒋文庆一、课程标准: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大体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办法。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1.了解流域和水系的概念,总结归纳出流域的大体特点。
2.结合地图和地理图表,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二)进程和方式1.针对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办法和后果,分析综合开发的意义。
2.运用案例分析思路,分析长江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探讨综合治理的对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流域综合开发的分析,熟悉到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三、学习重难点1.结合地图和地理图表,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2.通过了解田纳西河流域不同时期的开发办法和后果,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
四、教学进程(一)知识梳理(课前预习)1.流域大体概念(1)流域(2)水系(3)分水岭;分水线(界)(4)流域的特性2.田纳西河流域的大体情况位置:位于美国本土的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的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发源于阿巴拉契亚的的西坡,在肯塔基市周围注入俄亥俄河。
全长1450千米,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千米。
3.流域的不同部位的环保偏重点(二)课堂探讨1.学法指导(以学法引领贯穿课堂教学,让学生有法可依)2.分析探讨──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条件(以读图探讨的方式,培育学生读图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方式)①地形特点:(地形、地势状况)思考:地形特点产生的利弊是什么?②气候状况:(气温、降水两方面)思考:a.田纳西河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
按照流域的气候特征,田纳西河水量的季节转变有什么特点?b.从农业发展角度看,夏日是作物的主要生长期,需水量较大,而冬季需水量较少。
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条件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如何利用田纳西河的水资源发展农业?③水系特征:读图和资料分析水系的长处和缺点④矿产资源:图形展示知识小结:田纳西河的自然条件,引申出流域的综合开发方向,3.流域的综合开发(读图3.18)思考(1):田纳西河综合开发和治理的核心是什么?产生的直接效益有哪些方面?思考(2):田纳西河梯级开发的条件是什么?思考(3):通过综合开发和治理最终产生了哪些影响?课堂小结,过渡到长江流域的开发(运用田纳西河案例分析方式,表现源于案例,高于案例的思想)。
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课标要求: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观察地图,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并总结归纳出流域的基本特点:特殊
性和整体性。
2、结合地图和地理图表,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3、通过了解田纳西河流域不同时期开发措施和后果,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
4、掌握河流开发的分析方法,树立科学发展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相关地图,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并总结归纳出流域的基本特点。
2、阅读相关图表,学会分析河流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掌握河流开发的分析方法,树立科学发展观念。
(四)重点、难点
重点:1、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及开发的现状;
2、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
难点:根据流域的自然背景,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及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背景知识
1、河流与人类的关系
①人类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尼罗河文明、两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黄河—长江、印度河—恒河;
②大河两岸多是人口、城市稠密地区。
2、流域和水系:图3.14
流域(供水区)——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的总称;一般指地面集水区。
分水岭——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
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或分水界。
水系(河系)——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
支流——注入干流;二级支流——注入一级支流;三级支流——注入二级支流。
3、流域的特性——特殊性、整体性。
流域是一个自然区域,又是一个经济区域,区域内各自然要素之间,自然要素和经济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二、河流各部分与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图3.15(学生读图填表)
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1、地形——多山、地形起伏较大——(影响)水力丰富;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突出
(分析水力丰富与否从两个方面分析:河流水量的大小;河流的落差)
2、气候——(图3.16)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
降水丰富,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相对较少。
学习方法:(描述气候特征:从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着手。
对气温的描述可参考下列数值指标:
P56思考:1、田纳西河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河流的水量会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冬末春初多降水,河流在这个季节径流量也最大,其中3月份水位最高;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河流流量在这一埋藏也最小,进入枯水期,其中以10月份水量最少。
2、从诺克斯维尔市气温降水柱状图看,田纳西河流域水热条件的匹配并不佳。
冬末春初多阴雨,光照少,不利于作物的播种和生长;而在作物生长的旺季——夏季,正是需水量最大的季节,而该季节降水不足,极易形成旱灾,影响作物的生长和成熟。
解决的措施就是发展农田灌溉。
田纳西河水量圈套,能够为农田灌溉提供充足稳定的水源。
3、水系——对航运影响
⑴有利——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
⑵不利——河流落差大;水量很不稳定。
学习方法:分析内河航运发达的条件——
发达——水量大;水量变化小;经济发展程度高
不发达——水量小;水量变化大;经济发展程度低
P56思考:田纳西河进入枯水期时,因水位过低,使吨位大的船只不能通航,将大大影响客货运量。
可以通过修建水库大坝的方法调节水量,或是抬高水位。
4、矿产资源——煤、铁、铜、磷、锌、云母等,丰富。
知识储备:矿产分为金属矿和非金属矿。
金属矿可分为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贵金属和稀有金属等。
常见金属矿:铁、铜、锰、铅锌、钨、钛、镍、金等。
常见非金属矿:石英、云母、磷、盐、煤、石油、天然气、玉石矿等,以能源矿和宝石类矿最为重要。
四、流域的开发早期及其后果
1、18世纪下半叶
人口较少,农业较发达,盛产棉花、马铃薯和蔬菜——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
2、19世纪后期
人口激增,对资源掠夺式开发——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
学习方法:造成一个区域生态恶化的根本原因——
一是人口的增长;二是掠夺式的开发方式
3、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最贫困地区之一
知识储备:棉花适宜的地区具有光照充足,气候干旱,水源丰富的特点,如中亚、埃及、中国的新疆等,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夏季降水较少,正利于棉花后期的生长和成熟,田纳西河为灌溉提供充足的水源。
P57活动:1、灌溉容易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河流因考试抽水而径流减少,盐度增加,湿地又因失去补给水源而面积减小,导致湿地生态环境的变化,造成河湖中蓝绿藻繁殖,鱼类减少;因灌溉增加,地下水位上升,出现干旱地盐渍化的问题。
2、从墨累—达令河流域开发的情况来看,主要是对水资源的数量掌握不清。
导致引用了过多的河水用灌溉,使下游生态环境恶化,甚至发生海水倒灌现象。
在干旱、半干旱区,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生存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水,大流域开发时至关重要的也是对水的合理利用。
只要采取合理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就不会出现因灌溉不当而出现的种种生态环境问题。
对河流水源利用上,只要进行全流域的合理调配使用,避免在上、中、下游地区过多的截取径流,就不会出现下游水量养活海水倒灌的问题。
这些都是我们在干旱区进行流域开发中要积极避免的。
五、流域的综合开发
流域开发——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综合开发
读图P59——图3.22:
梯级开发——把河流分为若干段,选定适宜的坝址,修建一系列的水利枢纽,逐段地利用该河流的水利资源。
首先,分河段修建水库和船闸,能改善不稳定径流,使各河段水位相对平衡,利于通航;其次,可以抵御洪涝灾害,利用落差发电(冶金工业、保护森林,改善环境);第三,水源充足改善小气候(地力和植被得到恢复);第四,利用蓄水为农业提供灌溉水源。
为何田纳西河每年的8月1日开始放水?这主要与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有关。
该流域冬春雨水较多(11月起进入降水多的季节),此时放水腾出更大的库容以容纳洪水,减少涝灾的发生;另外,8—10月正是降水少、流量小的季节,此时水库放水能够抬高下游的水位,以利于航运。
思考:结合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特征,分析修建大坝有何作用?
修建大坝拦蓄水量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就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特征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⑴田纳西河流域山地多,起伏大,河流落差大,修建大坝可利用落差发电;
⑵水流急,且水位季节变化大,修建大坝可调节径流,使之趋于平稳,利用内河航运;⑶降水年内变化较大,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雨季易出现洪水,修建大坝可拦蓄洪水,减少洪灾;
⑷修建大坝拦水,还用作旱季时的灌溉用水。
⑸水源充足可改善小气候环境。
知识储备:防洪库容和防洪标准
库容就是水库的容积。
防洪库容主要是用于调蓄上游入库洪水,削减洪峰,减轻下游洪水威胁,以达到防洪的目的。
其相应水位,称为最高洪水位,洪水能够给水上建筑物(如大坝、堤防等)构成较大的威胁,在设计这些水上建筑物时就不能不考虑它本身抗御洪水的能力。
通常所说某水库是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就是指水库能够抗御重现期为百年的洪水。
“百年一遇”即为该水库的设计标准。
学习方法:水电站的选址从三个方面考虑——建坝的工程量要小,一般选建在峡谷处;蓄水量,要有水可蓄;效益高,追求综合效益:防洪、旅游、养殖、发电、灌溉等读图P59——图3.20(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此图为田纳西河梯级开发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关系。
⑴农业:梯级开发为其种植业和林业、牧业提供了水源、消除了洪涝灾害;为水产养殖提供了场所。
⑵工业:水电为其提供了动力资源,使工业成本降低、污染下降。
⑶第三产业:梯级开发提供了旅游资源和便
利的交通。
⑷三大产业间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如森林得到恢复,为木材加工、造纸工业提供原料。
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旅游业的基础。
方便的水运为工业提供了廉价的运输。
1、防洪——百年一遇的标准。
2、航运——水坝建成后,河流水位保持平稳,田纳西河经俄亥俄河和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相通,利于航运:通航里程长;联系范围广;经济效益高。
3、发电——水电、火电、核电——全国最大电力供应基地——炼铝、化学工业——工业走廊
4、提高水质——措施:污染防治、水源涵养林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图3.26:
5、旅游——水库修建、环境改善、建立公园、风景区等
6、土地利用——措施:①建自然保护区;②调整农林牧结构,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牧;③稳固河湖岸线,控制水土流失;④恢复采矿区生态。
【课后小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