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
- 格式:doc
- 大小:16.99 MB
- 文档页数:23
外检科检验标准手册检验标准编号SHWJ-001 标准类别形位公差类引用标准GB 1958-80标准种类通用标准序号检测项目检验标准检验手段检验方法示意图1直线度“—”按图纸要求(一)平台、塞尺、刀口尺一、平面类零部件直线度检测方法:1、将零件表面清理干净,去除尖角毛刺。
2、将刀口尺或直尺与被测面直接接触并靠紧,此时平尺与被测面之间的最大间隙即为该检测面的直线度误差。
3、用塞尺检测4、移动刀口尺,按此方法检测若干条素线,取其中最大误差值作为该件的直线度误差。
刀尺塞尺刀尺移动方向被测外检科检验标准手册检验标准编号1 标准类别形位公差类引用标准GB 1958-80标准种类通用标准序号检测项目检验标准检验手段检验方法示意图编制审核审定批准发放日期共页第页1直线度“—”按图纸要求(二)平台、杠杆表、方箱、塞尺二、轴类零部件直线度检测方法:1、将零件表面清理干净,去除尖角毛刺。
2、将被测轴放在平台上,并固定靠紧在方箱底侧;3、用杠杆表在被测素线的全长范围内测量,同时记录检测数值,最大数值与最小数值之差即为该条素线直线度误差。
(或用塞尺直接测量轴与平台之间的最大间隙即可)方箱被测件杠杆表平台外检科检验标准手册检验标准编号1 标准类别形位公差类引用标准GB 1958-80标准种类通用标准序号检测项目检验标准检验手段检验方法示意图4、将轴旋转几个角度,按上述方法测量若干条素线,并计算,取其中最大的误差值,作为被测零部件的直线度误差。
编制审核审定批准发放日期共页第页2一、加工类较小平面检测:1、将零件表面清理干净,去除尖角毛刺。
2、将被测件用可调顶尖支撑在平台上指示表移旋转被测件在整个圆周找平A,B,C三点杠杆表外检科检验标准手册检验标准编号1 标准类别形位公差类引用标准GB 1958-80标准种类通用标准序号检测项目检验标准检验手段检验方法示意图平面度按图纸要求(一)平台、杠杆表、顶尖3、调整顶尖,使被测表面最远的三点A,B,C,与平台平行(利用杠杆表或高度尺使A、B、C三个点的高度相同)。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篇一: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1、测量形位误差时,表面粗糙度、划痕、擦伤以及塌边等其他外观缺陷,应排除在外.2、测量形位误差时的标准条件:1) 标准温度为200C;2) 标准测量力为零。
必要时应进行偏离标准条件对测量结果影响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
3、测量不确定度允许占给定公差值的10%-33%.4、形状误差值用最小包容区域(简称最小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示。
5、定位误差被测提取要素对一具有确定位置的拟合要素的变动量,拟合要素的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对于同轴度和对称度,理论正确尺寸为零。
6、由提取中心线建立基准体系由提取中心线建立的基准轴线构成两基准平面的交线。
当基准轴线为第一基准时,则该轴线构成;第一和第二基准平面的交线,如图16a)所示。
当基准轴线为第二基准时,则该轴线垂直第一基准平面;构成第二和第三基准平面的交线如图16b)所示。
7、模拟法通常采用具有足够精确形状的表面来体现基准平面、基准轴线、基准点等。
基准要素与模拟基准要素接触时,可能形成“稳定接触”,也可能形成“非稳定接触”8、直接法当基准要素具有足够的形状精度时,可直接作为基准,如图19所示。
9、目标法由基准目标建立基准时,基准“点目标”可用球端支承体现;基准“线目标”可用刃口状支承或由圆棒素线体现;基准“面目标”按图样上规定的形状,用具有相应形状的平面支承来体现。
各支承的位置,应按图样规定进行布置。
10、三基面体系的体现方法体现三基面体系时必须注意基准的顺序。
11、在满足零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当第一、第二基准平面与基准要素间为非稳定接触时,允许其自然接触。
12、篇二:现代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国际标准体系现代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国际标准体系现代产品几个技术规范GPS的国际标准体系蕴含工业化大生产的基本特征,反映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要求,为产品技术评估提供了“通用语言”:有利于产品的设计、制造及检测,通过对规范和认证过程的不确定度处理,实现资源的自动优化分配,隐含着制造业巨大的利润。
形位公差及其检测方法一、概念: 1.1定义:形状公差:单一实际要素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位置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形位公差: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的总称。
它控制着零件的实际要素在形状、位置及方向上的变 化。
形位公差带:用以限制实际要素形状或位置变动的区域。
由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四个要素 所确定。
公差原则: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之间的相互关系。
包括独立原则与相关要求。
独立原则:图样上给出的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各自独立,彼此无关,分别满足要求的公差原 则。
相关要求:图样上给定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相互有关的公差要求。
具体可分为包容要求 (E 、最大实体要求(M 、最小实体要求(L )和可逆要求(R )。
1.2形位公差的项目及符号:形位公差符号及其它相关符号1.3形位公差带的形式: 形位公差带的形式两平行直线一个圆柱两等距曲线一个四棱柱两同心圆t *两同轴圆柱一个圆两平行平面一个球£球、广两等距曲面t丰、形状误差与形状公差:项目 直线度 平面度项目平行度 垂直度 倾斜度 同轴度圆柱度 线轮廓度 面轮廓度对称度 位置度 圆跳动 全跳动名称 符号基准符号及代号-±基准目标 最大实体状态包容原则(E 延伸公差带 P理论正确尺寸不准凹下 :+不准凸起f 一 j只许按小端方向减小(-■ 1苴 /符 号它在给 定 平 面 内在 给定 方 向上 公差 距离为公差值t 的两平行直线 之间的区域 带是一个方公差带是距苜t 的 之间的离为公差值 平行平面1 区域 、当给定两 勺两个 互相垂直的 方向 公差带为截 面边长ti*棱柱内的区域 3、在任意 公差 径为公差, 方向 带是直 值t 的圆 柱面的区域 圆柱表面上的任一素线必须位于轴向平面内,距离)0己 为0.02的两平行线之间棱线必须位于箭头所 示方向距离为■公 ------- 值0.02的两平行平面内0.020. 02棱线必须位于水平方向距离为公差值0乂2,垂直方)• 0戸 向距离为0.01的四棱柱内 0 00^020.01圆柱体的轴线必须位 于直径为公差值0.02的+OP 圆柱面内公差带 离为公差值 平行平面之 区域是距 t 的两 间的 公差带 同一正截面 径差为公差 两同心圆之 区域是在 上半 值t 的 间的 上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的两一 I —0*1在垂直于轴线的任一产旷 面上,该圆必须―7差为公差值0.02的两同心二戈 圆---------------I-4-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 公差值t 的球的两 个包络面之间的 区域,诸球球心 应位于理想轮廓 之上、位置误差与位置公差:公差带是半 径差为公差值t 的 两同轴圆柱面之 间的区域公差带是包 络一系列直径为 公差值t 的圆的两 包络线之间的区 域,该圆圆心应位 于理想轮廓上----- |C.3L1圆柱面必须位于半径差为 公差值0.02的两同轴圆柱 面之间OI在平行于正投影面的任 一截面上,实际轮廓必须位 于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 值0.02,且圆心在理想轮廓 线上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面 轮 廓 度实际轮廓面必须位于包络一 系列球的两包络面之间,诸 球的直径为公差值0.02,且 球心在理想轮廓面上。
形位公差及其检测加工后的零件会有尺寸公差,因而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实际形状或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体规定的形状和相互位置就存在差异,这种形状上的差异就是形状公差,而相互位置的差异就是位置公差,这些差异统称为形位公差。
一、形位公差形位公差包括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而位置公差又包括定向公差和定位公差。
形状公差是单一实际要素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位置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具体包括的内容及公差如下所示:1.形状公差(1)直线度是限制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是针对直线发生不直而提出的要求。
(2)平面度是限制实际平面对理想平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是针对平面发生不平而提出的要求。
(3)圆度是限制实际圆对理想圆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是对具有圆柱面(包括圆锥面、球面)的零件,在一正截面(与轴线垂直的面)内的圆形轮廓要求。
(4)圆柱度是限制实际圆柱面对理想圆柱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控制了圆柱体横截面和轴截面内的各项形状误差,如圆度、素线直线度、轴线直线度等。
圆柱度是圆柱体各项形状误差的综合指标。
(5)线轮廓度是限制实际曲线对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是对非圆曲线的形状精度要求。
(6)面轮廓度符号为上面为一半圆下面加一横,是限制实际曲面对理想曲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曲面的形状精度要求。
2.位置公差(1)定向公差1、平行度(∥) 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等距。
2、垂直度(⊥) 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9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90°。
3、倾斜度(∠) 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某一给定角度(0°~90°)的程度,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一定角度(除90°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