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写字课件 三_悬针竖__垂露竖
- 格式:ppt
- 大小:3.24 MB
- 文档页数:9
垂露竖和悬针竖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了解并掌握垂露竖、悬针竖的书写要领。
3、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垂露竖、悬针竖笔画的汉字。
教学重点:
了解并掌握垂露竖、悬针竖的书写要领。
教学难点:
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垂露竖、悬针竖笔画的汉字。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指名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二、学习“竖”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2、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
竖有垂露竖和悬针竖之分。
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
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
3、学生练习书写竖,师行间巡视辅导。
三、学写汉字
1、出示汉字:束、外、半、千
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书写这些汉字时要注意什么?
束:“口”扁平,竖在竖中线,撇捺舒展。
外:垂露竖长稍长
半:点撇对称,竖在中线
千:撇短横长,竖在中线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写字姿势。
4、展示学生作业,互评、点评。
把自己写好的字打上★,并进行展示,小组里推荐写得好的,上台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四、总结,小组内评一评谁的字写得漂亮。
悬针竖与垂露竖的用法悬针竖和垂露竖是中国传统鉴定文物的方法之一,通过这两种方法来判断文物的真伪与品质。
这两种方法在中国古代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现代考古学和文物鉴定中仍有一定的价值。
本文将介绍悬针竖和垂露竖的相关概念、原理、鉴定步骤和应用范围,以便读者对这两种方法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一、悬针竖1. 概念:悬针竖是指以一根铁针悬挂在一个物体上,并将针稍加摇动,观察针的摇动情况来判断物体的真伪。
悬针竖是一种利用物体的密度和重心来判断真伪的方法。
2. 原理:在悬针竖中,如果物体的密度均匀,则针会平稳地摇摆;如果物体内部存在空腔或者密度分布不均匀,针则会出现不规则的摇摆情况。
通过观察针的摇摆情况,可以初步判断物体内部的密度分布情况。
3. 鉴定步骤:首先在平稳的台面上悬挂一根铁针,然后将需要鉴定的物体轻轻放在铁针上方,观察针的摇摆情况。
根据针的摇摆情况来初步判断物体的真伪。
4. 应用范围:悬针竖主要适用于木质文物、玉器、瓷器等材质的文物鉴定。
因为这些材质的文物内部容易出现裂缝或者空腔,利用悬针竖可以初步判断其内部情况。
二、垂露竖1. 概念:垂露竖是指将一滴水滴于物体表面上,观察水滴的情况来判断物体的真伪。
垂露竖也是一种利用物体的密度和形态来鉴定真伪的方法。
2. 原理:在垂露竖中,如果物体表面平整、密度均匀,水滴会在物体表面迅速展开成一片薄膜;如果物体表面有裂纹或者不平整,水滴则会在表面聚集成一滴。
通过观察水滴的情况,可以初步判断物体的状况。
3. 鉴定步骤:首先在平稳的台面上滴上一滴水,然后将需要鉴定的物体放置在水滴上方,观察水滴在物体表面的情况。
根据水滴的情况来初步判断物体的真伪。
4. 应用范围:垂露竖适用于玉器、瓷器、青铜器等材质的文物鉴定。
通过观察水滴在物体表面的情况,可以初步判断物体的平整度和密度情况。
悬针竖和垂露竖是两种古老而有价值的文物鉴定方法。
尽管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文物鉴定提供了更多的手段,但悬针竖和垂露竖作为传统鉴定方法,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
悬针竖和垂露竖的用法
悬针竖和垂露竖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石刻技术,它被广泛用于建筑、古代碑刻等上。
悬针竖是一种笔直的石刻技术,故又叫竖直石刻。
垂露竖则是一种斜线石刻技术,斜度可以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节。
悬针竖主要用于建筑装饰,悬针竖可以使建筑物具有更为高档的外观,其装饰效果明显不同于普通的石砌石墙。
传统的悬针竖以马赛克石、花岗石、花岗岩等自然石材为理想材料。
悬针竖可以创造出视觉上的立体空间感,使建筑物的外观更加美观大方。
垂露竖最常用于古代碑刻,一般用于刻制碑文、谥号、出处、日期等信息,可以在细节上达到较高的精细度,使古代碑刻更为精美和奇特。
另外,垂露竖也常用于装饰上,如饰面工艺、家具等。
悬针竖和垂露竖的技术要求比较高,需要熟练的施工工艺水平。
悬针竖要求石头切割精确,立体效果需要多种不同大小的石片组合,以使墙面更加立体。
垂露竖则要求笔直简洁,斜线保持精确度,要求施工时保持角度和比例。
因此,悬针竖和垂露竖的施工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技术水平,才能够出色完成,达到高质量的技术要求。
同时,这两种技术都需要特殊的防护设施,施工过程中,防止石料的破损和水的浸渍,以保证最终的整体完成质量。
总之,悬针竖和垂露竖是石刻技术中重要的部分,它们承载着人类非凡的智慧,让我们一起见证历史的精彩。
- 1 -。
悬针竖与垂露竖的用法悬针竖与垂露竖是书法中常见的两种笔画形态,它们在书写中有着不同的应用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介绍悬针竖和垂露竖的用法以及它们在不同字体、篆刻和书法作品中的具体表现。
一、悬针竖的用法悬针竖是指在书法中,竖直的笔画中断悬浮在中间的一种形态。
它常用于书写楷书、行书和草书中的部分字形,为作品增添独特的艺术韵味。
1. 楷书中的展示悬针竖在楷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一些汉字中,悬针竖可以用来表示字体的参差不齐,使整个字形更加有趣和生动。
例如,在字体“志”中,悬针竖分散了词意,使得字形更具表现力。
除此之外,悬针竖还能够强调笔画的停顿和节奏感,使字体更加凝练、有力。
2. 行书的独特风格在行书中,悬针竖则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它可以用来展示行书特有的飘逸与疾速感,同时在一些字体中也能够用来刻画物体的形状或者变化。
例如,在行书的字体“云”中,悬针竖的出现使得云雾的形态更加准确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3. 草书的狂放在草书中,悬针竖往往被用来表达狂放不羁的个性。
草书的整体结构松散,悬针竖常以不同的形态出现,犹如一根根悬浮的针头,给人以刺激和冲击。
这种特殊的形态使草书表达了自由和个性的追求,为书法艺术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二、垂露竖的用法垂露竖是指书法中竖直的笔画朝下延伸,宛如露珠垂落的形态。
它常用于楷书和篆刻作品中,给人一种庄重和沉静的感觉。
1. 楷书中的稳重垂露竖在楷书中的运用通常给人以稳重的感觉。
笔画朝下延伸的形态使字形更加沉稳、温和,给人一种庄严和谦逊的印象。
例如,在楷书字体“喜”中,垂露竖的出现使得整个字形更加平衡和谐。
2. 篆刻中的庄严在篆刻作品中,垂露竖往往用于刻画字体的纵深感,使得字形更加饱满和立体。
通过笔画的延伸与伸长,垂露竖表达出一种庄严、严肃的氛围,使篆刻作品更具有仪式感。
三、悬针竖与垂露竖的对比1. 形态表达悬针竖与垂露竖在形态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悬针竖给人一种局促、悬浮的感觉,而垂露竖则更加庄重、沉静。
悬针竖和垂露竖的例字悬针竖和垂露竖是汉字书写中的两种基本笔画,也是书写中的两大要素之一。
它们被称为“例字”,是由汉字的两个部分组成的,由悬针和垂露竖构成。
下面我们将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阐述悬针竖和垂露竖的例字。
一、从笔画形态来看1.悬针竖例字悬针竖是一种笔画,它由一根竖直的笔画和一根向左斜的钩子组成。
它的形态像一个“七”,在汉字书写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悬针竖的例字有“立、不、土等字”。
以“不”字为例,它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
上面是一根横向的长勾,下面是一个悬针竖。
对于悬针竖例字的书写,需要先写竖杆,再向右斜着画一个钩子,将钩子的前端向左延伸。
2.垂露竖例字垂露竖是垂直方向上的一根笔画,其形态像一根南方的竹子。
在汉字书写中,垂露竖例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和其他笔画组合使用,例如“竹”、“刀”和“立”等字。
以“竹”字为例,由三个垂直的垂露竖构成,其中一根突出的笔画形成了横向的“口”形。
书写垂露竖例字需要先画一个竖杆,再向下延伸一段,形成垂直的笔画。
二、从书写技巧来看1.悬针竖例字的书写技巧悬针竖的书写技巧相对简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笔画的粗细要合理,不要太粗或太细;2)钩子的角度要正确,不要太直或太斜;3)需要注意悬针竖的长度和位置,不要太长或太短,位置不要偏向左边或右边;4)在书写时需要保持笔画的稳定性,不要出现断笔或歪斜。
2.垂露竖例字的书写技巧垂露竖的书写技巧相对复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需要掌握笔画的长度和位置,不要太长或太短,位置不要偏向左边或右边;2)在书写时需要保持笔画的稳定性,不要出现断笔或歪斜;3)需要注意笔画的粗细和方向,不要太细或太粗,方向不要左右颠倒。
总的来说,学习悬针竖和垂露竖例字的知识,对于提高汉字书写的水平和美感具有重要的帮助。
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书写技巧,并进行反复练习和实践。
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掌握汉字书写的技能。
垂露竖书写的口决为:提-顿-扭搓-走-回锋。
悬针竖的书写口决是:提-顿-扭搓-走-慢慢送到笔尖。
垂露竖下笔时从下往上逆锋起笔,再顿笔下压。
接着原地扭转笔头,把原本向着左上的笔尖转向正上方,且转折过程中不能提起笔尖,不然会出现一个缺口。
再来往下缓缓提起笔尖运笔,至笔画中间之后再缓缓下压。
最后在末尾处提起笔尖回锋,回锋呈菱形。
什么时候该写悬针竖?什么时候又该写垂露竖?
1、如果竖是一个字的最后一笔且这个竖顶天立地就可以写成悬针竖。
2、如果竖不是字的最后一笔,那么一定要写成垂露竖。
竖的运用规律及公式:
1、竖在左边要左斜用垂露竖,左边不悬针。
2、竖在中间要写直。
3、竖在右边一般用悬针。
4、左右有竖左短右长。
5、搞不清楚时用垂露竖。
悬针竖和垂露竖的区别文/成长新视点书法中的竖画,有悬针竖和垂露竖两种表现形式。
它们在起笔和行笔时相同,主要区别在外部形状、收笔方法和使用位置等三个方面。
写字时,什么时候用垂露竖,什么时候用悬针竖,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
一、外部形状。
垂露竖和悬针竖之间的共同点,都是要写得直、正。
它们相比,外部形状的不同点,就是一个尖、一个圆。
垂露竖收笔处,类似一滴水欲滴未滴时形成的一个圆点,它与悬针竖的区别是无尖。
垂露竖的起笔和收笔处,都向右斜,且起笔和收笔处较粗,行笔处偏细。
垂露竖的姿势,是垂直有力,末端形如欲滴的露水珠。
悬针竖,就像一支垂直悬起来的针。
悬针竖的起笔和垂露竖相同,行笔处渐细,收笔处呈尖状,末端竖形如吊悬的缝衣针。
二、收笔方法。
垂露竖,起笔向右下方稍按,方向较平;行笔微提,竖直向下行走;行至收笔处时,收笔时向右下方稍按,然后向左回收笔锋,笔锋回到画内。
书写时,至收笔处,要顿笔回锋。
露珠的收笔,需在笔画的中线位置,不可偏离。
悬针竖,起笔向右下方稍按,方向较平;行笔边行边提,竖直向下行走;行至收笔处时,收笔时不顿不按,向下出锋。
书写时出锋的尖要干脆锐利,不能虚、弱。
三、使用位置。
一般情况下,在任何时候,垂露竖都可以代替悬针竖。
但在具体写法、位置时,也有几个方面的区别。
1.竖在左边,就用垂露,如“情”。
2.竖在右边,就用悬针,如“仟”。
3.竖在中间,上面出头,用悬针,如“中”。
4.竖在中间,上面不出头,用垂露,也可用悬针,如“干、千、下”。
5.竖画不是最后一笔,使用悬针;竖画是最后一笔,则二者皆可以。
如“来、木”。
在一个字中,有两笔竖画时,则左边为垂露,右边可为悬针或垂露。
如“林”。
但是在写“川”字时,略有不同,它类似于三竖。
第一笔,为“竖撇”,需要有一段行笔体现出“竖”的形态和第二笔平行。
三笔之中,中间最短,最后最长,三笔之间间距相等。
后面两竖都是使用垂露竖,不可用悬针竖。
爱好书法的朋友,在购买毛笔时,可以选择善琏湖笔,他们的品种有狼毫、兼毫、羊毫,适合不同的书法爱好者选择使用。
判断竖画是否为悬针竖有一种简便的辅助办法,就是根据
的最后一笔如果是竖画,通常为悬针竖。
如:“那、即、听、科、钟、蜂、神”等(只有个别字例外,即:“个、介、并、引、川、州、渊”等)。
如果竖画不是末笔则为垂露竖。
还有悬针竖用垂露竖写也不影响字的美观。
总结一下:垂露竖是一个通用的竖,可以代替悬针竖使用,但悬针竖就不一定能代替垂露竖使用了。
例如:“木”字的垂露竖不能拿悬针竖代替。
但“年”字的悬针竖可以用垂露竖代替。
等等...
还有在具体书写中,如果连续两个字是悬针,那有时要改用一个为垂露竖,主要是不让字的锋芒太多,属于审美方面的要求,多在软笔书法里体现的多一些,一般硬笔书法不太强调。
一般情况总结如下:
1.竖在字右半部分的,用悬针为宜。
如那、即、听
2.竖跟口,横搭配的,用悬针为宜。
如中、千、申、干
3.左边为撇,两者皆可。
并、开、邝、卯
【延伸阅读】
1.悬针。
书写直画下端尖锐,如针之倒悬,故名。
与垂露为两种形体。
冯武(简缘)《书法正传》称:“将欲缩锋,引而伸之,须要首尾相等。
但锋尖耳。
不可如鼠尾。
又按古人只有垂露一法,悬针始于《兰亭)‘年’字。
后人遂以为法。
”
2.垂露。
书写直画的一种形态。
其收笔处如下垂露珠,垂而不落,故名。
具有藏锋的笔势,不同于“悬针”。
唐代孙过庭《书谱》称:“观夫悬针垂露之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