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类(flavonoids)制剂的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74.50 KB
- 文档页数:24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与分析方法作者,单位中英文摘要,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又称生物类黄酮(bioflavonoids),是指具有色酮环与苯环为基本结构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是多酚类化合物中最大的一个亚类。
其基本骨架具有C6-C3-C6的特点,即由2个芳香环A和B,通过中央三碳链相互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根据间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苯基)连接位置(2-或3-位)以及三碳链是否呈环状等特点,黄酮类化合物分为许多不同类型,如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二氢异黄酮、查尔酮等(叶文峰,2000)。
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是黄酮和黄酮醇,在银杏叶、山楂、杜仲、山香圆叶、水芹、竹叶、黄芪、丹参等植物中均有检出。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有5000多种植物中含有黄酮类和异黄酮类化合物(蔡健等,2003)。
天然来源的生物黄酮分子量小,能被人体迅速吸收,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脂肪组织,具有调节血脂、消除氧自由基、抗氧化、抗肿瘤、抗辐射、抗衰老、抗过敏、抗菌、抗病毒等生理功能(李楠等,2005)。
许多应用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防癌抗癌、防止骨质疏松和改善动物生长及降血脂、止血、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多种药理作用。
例如芦丁、槲皮素等能够增强心脏收缩;杜鹃素具有止咳祛痰作用;黄芩苷具有抗菌消炎、抑制肿瘤细胞作用;水飞蓟素具有保肝作用等(肖常厚,1997)。
此外,黄酮类化合物也是重要的功能食品添加剂、天然抗氧化剂、天然色素、天然甜味剂(王晶等,2006)。
黄酮类化合物在人体不能直接合成,只能从食品中获得。
主要是作为食品添加剂或直接应用于食品中增加其保健作用。
例如茶多酚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主要是以茶叶及其提取物的形式添加到食品中。
茶多酚具有抗疲劳、抗辐射、抗衰老等功能特性,茶叶具有独特的色、香、味、形,能使食品增香、调味、着色,因此茶多酚以茶叶的形式在食品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近年来科学家都积极关注从植物体中提取纯度高、活性强的天然黄酮成分,并进一步将其加工成有特异功能的保健食品和药品等产品。
中药成分分类萜类多酚类黄酮类《中药成分分类:萜类、多酚类、黄酮类》在中药的世界里,有许多成分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保健领域。
这些成分由各种草药和植物提取而来,其中包括萜类、多酚类和黄酮类。
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这些成分的分类、特性以及它们在中药中的应用。
1. 萜类(Terpenes)萜类是中药中常见的一类成分,由多个异构体组成。
这些成分通常具有特殊的气味和生理活性。
萜类可以分为单体萜和多萜两大类。
1.1 单体萜单体萜是由五个碳原子(C5H8)组成的类萜骨架,根据它们的结构和性质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单萜、双萜和三萜。
1.1.1 单萜单萜在中药中广泛存在,并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薄荷中的薄荷醇具有镇静和抗菌作用,而丁香中的丁香酚则具有止痛和抗炎作用。
1.1.2 双萜双萜是由两个单萜骨架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它们在中药中常被用于强化药效或改善药物的溶解度。
举例来说,柴胡中的黄柏酮和桃仁中的异诺肉桂酮都属于双萜成分。
1.1.3 三萜三萜是由三个单萜骨架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它们在中药中常被用于抗炎、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方面。
人参中的人参三醇和白术中的白朮内脂就是典型的三萜类成分。
1.2 多萜(Polyprenols)多萜是由至少10个以色列桥连接的单元组成的大分子,其分子量通常超过1000。
它们主要存在于树脂和植物的叶绿体中,具有抗菌、抗炎和抗氧化等多种活性。
松脂中的松油萜就是一种常见的多萜类成分。
2. 多酚类(Polyphenols)多酚类是一类含有多个酚基团的化合物,其特点是能与蛋白质、DNA 和细胞膜等生物分子发生相互作用。
这种作用使得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和抗衰老等多种保健功效。
2.1 黄酮类(Flavonoids)黄酮类是多酚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亚类,常见于中药和食物中。
黄酮类可以进一步分为黄酮类、异黄酮类和花青素类。
2.1.1 黄酮类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和调节免疫系统等多种作用。
在中药中,黄酮类成分广泛存在。
葡萄酒中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分析方法
葡萄酒是一种众所周知的美味佳酿,其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且其生理活性强大。
黄酮是一类具有天然亮色和抗氧化特性的有机化合物,也是葡萄酒中最主要的构成成分之一。
有许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大小决定了葡萄酒的物理性和遗传性特征,同时也对消费者对葡萄酒的口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葡萄酒中,出现最丰富的黄酮类次是多酚类,其主要包括有山梨醇均聚物(EDP),查尔酮(Chardonnay),吡咯烷酮(Pyranoid),花苷(Flavonoid)和米宁(Mining)。
其中,花苷的种类往往最多,包括类黄酮、寡类黄酮、多黄素和红黄酮,且花苷黄酮之间具有相互交叉转化的特性。
另外,蚁酮(Anthocyanin)是次要的黄酮类化合物,其含量总是低于花苷,但是对于葡萄酒的颜色和口感有判断性的作用。
相比于葡萄酒香气成分,分子来源的葡萄酒多酚类成分分析更为常见。
此类成分采用改进型的高效液相色谱层析技术(HPLC)常见,可以获得精确,可重复性强和较高精度的分析结果。
此外,在分析葡萄酒含有的痕量黄酮类产物时,还可采用质谱联用技术,通过比较峰式的数据,一定程度上可以定性和定量测定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以及了解不同地区葡萄酒的酒精度差异。
综上所述,葡萄酒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多样且丰富,是决定葡萄酒特性和消费者口感的重要因素。
为了分析其含量,可以采用改进型的HPLC技术,也可以结合质谱技术来来测定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以及进一步对葡萄酒质量进行科学研究。
Review: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王仲承 0930*******【摘要】黄酮类化合物作为一种广泛分布于植物界的天然化合物, 具有治疗心血管疾病、抗氧化、消炎杀菌等多种药用意义。
本文挑选其抗氧化的特性进行分析, 着力于揭示其在抗衰老、癫痫等神经性疾病的治疗等方面的药物开发前景与意义。
【关键词】黄酮 , 天然物提取 , 天然药物 , 抗衰老 , 抗氧化【正文】1 黄酮类化合物简介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 是一类存在于自然界的、具有 2-苯基色原酮(flavone 结构的化合物。
它们分子中有一个酮式羰基,第一位上的氧原子具碱性, 能与强酸成盐, 其羟基衍生物多具黄色,故又称黄碱素或黄酮。
黄酮类化合物以黄酮(2-苯基色原酮为母核而衍生的一类黄色色素,包括黄酮的同分异构体及其氢化的还原产物。
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界分布很广,在植物体中通常与糖结合成苷类,小部分以游离态(苷元的形式存在。
绝大多数植物体内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它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抗菌防病等方起着重要的作用。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母核上常含有羟基、甲氧基、烃氧基、异戊烯氧基等取代基。
由于这些助色团的存在,使该类化合物多显黄色。
又由于分子中γ-吡酮环上的氧原子能与强酸成盐而表现为弱碱性, 因此曾称为黄碱素类化合物。
[1]根据三碳键结构的氧化程度和β环的连接位置等特点,黄酮类化合物可分为下列几类:黄酮和黄酮醇;黄烷酮(又称二氢黄酮和黄烷酮醇(又称二氢黄酮醇;异黄酮;双黄酮类;异黄烷酮(又称二氢异黄酮;查耳酮;二氢查耳酮;橙酮(又称澳咔等。
黄酮类化合物中有药用价值的化合物很多。
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 槐米中的芦丁和陈皮中的陈皮苷, 能降低血管的脆性, 及改善血管的通透性、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用于防治老年高血压和脑溢血; 红茶绿茶中含有的儿茶酚等黄酮类物质还能够减轻自发性高血压的症状; 由银杏叶制成的舒血宁片含有黄酮和双黄酮类, 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
食品中总黄酮的测定方法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是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一大类多酚化合物,多以苷类形式存在。
其分析方法有多种,对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相互分离以及单一成分的定量分析,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igh performane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而对于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则主要采用分光光度法。
通过本方法的学习,可以掌握食物中总黄酮的测定方法。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1.原理植物类样品用石油醚脱脂后,经甲醇加热回流提取,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在紫外检测器360nm条件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
2 •仪器和试剂(1)高效液相色谱仪(2)紫外检测器(3)层析柱(4)超声波清洗仪(5)索氏提取器(6)微孔过滤器(滤膜0.45um)(7)甲醇(色谱纯)(8)芦丁标准品(9)石油醚,盐酸,磷酸(分析纯)。
(10)去离子水(11)芦丁标准溶液:精确称取经105C干燥恒重的芦丁标谁品15.0mg,加甲醇溶解并定容至100ml,配成150ug/ml的芦丁标准溶液。
3. 操作步骤(1)样品处理1)固体样品:称取2.0g干燥的固体样品,研细,置于索氏提取器中,用石油醚(60〜90C)提取脂肪等脂溶性成分,弃去石油醚提取液,剩余物挥去石油醚,加人甲醇50ml和25% HC1 5ml,80C水浴回流水解1h,取出后快速冷却至室温,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甲醇定容,经0.45um滤膜过滤,供分析用。
2)液体样品:准确吸取样品2.0ml,直接以石油醚萃取脱脂,挥去石油醚后,以甲醇溶解并定容,经微孔滤膜(0.45um )滤过后供测定用(2)色谱分离条件 色谱柱: CLC — ODS , 6mm x 150mm ,5um;流动相:0.3%磷酸水溶液:甲醇(V:V )= 40:80,临用前用超声波脱气; 流速: lml / min ;柱温: 40C ;检测波长:360nm ;灵敏度:0.02AUFS ;进样量:20u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