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核的分离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细胞核的分离和鉴定细胞核的分离和鉴定是生物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用于研究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以下是细胞核的分离和鉴定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动物细胞、低速离心机、离心管、磷酸缓冲液(PBS)、生理盐水、DAPI染色液、荧光显微镜、紫外分光光度计等。
2.制备细胞核悬液:将动物细胞在低速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去除细胞质和细胞器,得到细胞核悬液。
3.分离细胞核:将细胞核悬液在离心管中进一步离心,去除细胞质和细胞器,得到纯净的细胞核。
4.鉴定细胞核:将分离到的细胞核进行染色,使用DAPI染色液将DNA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和染色体的分布。
同时,也可以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核中的DNA含量。
二、注意事项1.实验前需要熟悉实验步骤和操作流程,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在制备细胞核悬液时,需要控制离心速度和时间,避免对细胞核造成损伤。
3.在分离细胞核时,需要保证细胞的纯净度,避免其他细胞器和细胞的污染。
4.在鉴定细胞核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染色方法和观察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实验结束后需要妥善处理实验材料,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和卫生。
三、结论细胞核的分离和鉴定是研究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技术之一。
通过该技术,我们可以获得高纯度的细胞核样本,进一步研究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分布、DNA的含量和基因表达等生物过程。
同时,该技术也可以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如检测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和治疗效果等。
因此,掌握细胞核的分离和鉴定技术对于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四、建议与展望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索细胞核的分离和鉴定技术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例如,使用新型的分离介质和设备提高细胞核的纯度和提取效率;开发新的染色方法和荧光探针,提高细胞核鉴定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对细胞核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提高实验数据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等。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于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和技术支持。
分离细胞核的方法介绍细胞核是细胞的核心部分,寄托着遗传信息和控制细胞代谢的重要功能。
科学家通过分离细胞核,可以更好地研究核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深入理解细胞的生物学过程。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分离细胞核的方法。
方法一:机械破碎法1.首先,将要处理的细胞悬液置于冰上,加入细胞破碎缓冲液。
2.使用均质器或超声波处理器将细胞悬液进行均质,以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器,使细胞核释放出来。
3.通过离心将细胞碎片沉淀,上清液中含有细胞核。
4.采用漂浮离心法,将上清液在不同密度梯度离心,使得细胞核沉淀于特定密度的位置。
5.通过离心将细胞核沉淀下来,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核。
方法二:裂解法1.将细胞悬液置于冰上,加入裂解缓冲液。
2.在低温条件下,使用裂解缓冲液中的裂解酶对细胞进行裂解,使细胞核释放出来。
3.使用超速离心将细胞碎片沉淀,上清液中含有细胞核。
4.采用漂浮离心法,将上清液在不同密度梯度离心,使得细胞核沉淀于特定密度的位置。
5.通过离心将细胞核沉淀下来,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核。
方法三:差速离心法1.将细胞悬液置于冰上,加入细胞破碎缓冲液。
2.使用均质器或超声波处理器将细胞悬液进行均质,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器,使细胞核释放出来。
3.使用差速离心对细胞碎片进行分离,细胞核会在不同转速下沉淀于不同位置。
4.调整不同的离心转速,多次离心,使得细胞核沉淀到特定位置。
5.通过离心将细胞核沉淀下来。
方法四:离子交换层析法1.将细胞悬液置于冰上,加入细胞破碎缓冲液。
2.使用均质器或超声波处理器将细胞悬液进行均质,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器。
3.将均质后的细胞悬液通过离子交换柱,选择性地吸附细胞核。
4.使用洗脱缓冲液洗脱细胞核,得到纯净的细胞核。
方法五:离心梯度法1.将细胞悬液与等体积的离心梯度介质混合,形成密度逐渐增加的密度梯度。
2.使用超速离心将细胞悬液离心,细胞核会根据密度沉淀于特定位置。
3.将沉淀的细胞核取出,使用缓冲液洗涤,得到纯净的细胞核。
细胞核的分离与鉴定
细胞核是细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细胞所有的遗传信息。
因此,分离和鉴定细胞核对于研究细胞生物学极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细胞核的分离和鉴定的方法。
1. 利用离心法分离细胞核
离心法是将混合物沉淀分离出不同密度组分的方法。
分离细胞核的常见离心法有两种:
(1) 不同速度离心分离法:此方法中,首先将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后,用一定浓度的卵白酶消化除了细胞表面的蛋白质。
接下来,用卵白酶抑制剂中和卵白酶的作用,以避免对细胞核的影响。
然后,将细胞用离心管离心,分离出胞浆和细胞核,离心速度根据细胞类型和实验目的来定。
(2) 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此方法中,首先制备密度梯度液,将细胞悬液添加到密度梯度液上层,离心分离,从而得到不同密度的细胞组分。
具体实验步骤可参考文献。
染色质是细胞核中的主要成分,其中包括染色体。
因此,利用染色体分离技术可以鉴定细胞核。
常见的染色体分离方法有两种:
(1) 干切片染色体分离法:此方法中,将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再用一定比例的低渗盐溶液或isotonic KCl溶液处理,使其肿胀和膨胀,然后涂在玻璃片上,用过的废染液或乙醇固定。
接着,将涂有细胞的玻片在高温下加热,使其变薄,再进行染色和观察。
(2) 体外染色体分离法:此方法中,取同种细胞制备成细胞核悬液,再加入5倍体积的低渗盐溶液,使染色质膨胀,不同染色体在离心过程中分离。
然后,制备成干片,进行染色和观察。
单细胞测序的细胞核的分离和纯化方法
单细胞测序的细胞核的分离和纯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酶解:使用胶原酶和胰蛋白酶等酶将组织样本消化,将细胞间的连接分解,使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
2. 离心:通过离心将单个细胞收集到管底部,形成细胞沉淀。
3. 洗涤:去除细胞沉淀中的组织残留物和杂质。
4. 重悬浮:将单个细胞重新悬浮在适量的缓冲液中,以便后续处理。
5. 过滤:通过过滤膜或滤器将细胞核与其他细胞成分分离,收集细胞核。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步骤仅为一种参考方法,实际操作可能因实验条件、样本类型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单细胞测序实验前,请详细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并优化适合自己实验的细胞核分离和纯化方法。
同时,务必遵循实验室安全规范,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单细胞测序的细胞核分离和纯化方法单细胞测序是一种研究细胞生物学的重要技术,它能够揭示单个细胞在基因表达和功能方面的异质性。
在进行单细胞测序之前,对细胞核进行有效的分离和纯化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单细胞测序中细胞核的分离和纯化方法。
一、细胞核分离方法1.酶解法:酶解法是利用特定的酶分解细胞膜和细胞器,从而释放细胞核。
常用的酶有胰蛋白酶、胶原酶和分散酶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原代细胞和传代细胞的核分离。
2.离心法:离心法是通过高速离心将细胞核与其他细胞组分分离。
根据离心力的不同,可以将细胞核与其他细胞组分分开。
此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细胞。
3.过滤法:过滤法是将细胞悬液通过特定孔径的滤器,使细胞核被截留在滤器上,而其他细胞组分通过滤器。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细胞的核分离。
二、细胞核纯化方法1.核酸染料染色法:利用核酸染料(如碘化丙啶)对细胞核进行染色,使细胞核显色,从而与其他细胞组分区分。
此方法操作简单,但纯度较低。
2.免疫磁珠法: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细胞核表面抗原结合,然后通过磁珠分离技术将细胞核与其他细胞组分分离。
此方法纯度较高,但操作复杂。
3.柱层析法:柱层析法是将细胞悬液通过特定柱子,利用柱子上吸附的分子与细胞核结合,从而将细胞核与其他细胞组分分离。
此方法纯度较高,操作相对简单。
综上所述,单细胞测序中的细胞核分离和纯化方法有多种,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细胞。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验目的和细胞特性选择合适的分离和纯化方法。
同时,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单细胞测序结果,还需注意实验操作的严谨性和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实验四细胞核的分离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硼酸盐法”分离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了解细胞核分离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细胞是所有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而细胞核是细胞内的重要器官,其内含有基因组,控制着细胞的生命活动。
因此,研究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人类的生命科学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主要利用硼酸盐法将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分离出来。
硼酸盐法是以高渗溶液(0.5 M 非离子性硼酸盐溶液)使细胞体积收缩,从而使其与细胞核分开。
操作简单,在许多研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硼酸盐对细胞膜和细胞质蛋白有较好的稳定作用,因此,其产生的细胞膜及质蛋白片段对实验结果影响不大。
三、实验步骤1、取用小白鼠半肝脏,放入玻璃器皿中。
2、加入0.5 M 非离子性硼酸盐溶液(约50 mL),液面高度应稍超过肝脏。
3、用搅拌器搅拌,约30 s 后停止。
4、用玻璃棒取出肝脏,迅速冲洗两次,以清除表面胆固醇等脂类物质。
5、将此时的上清液经离心机离心,离心速度一般为 1500-2000 rpm,离心时间约 5 min。
6、将上清液倒入另一个离心管中,稍加移液鸟的上清液域沉淀物分层。
7、取上层液旁,移液鸟加入等体积浓酸,使其 pH 值降至 2.5-3.0。
因为此时溶液中草酸根离子浓度大的多,因此加入浓酸也不会使其pH 值变化太多。
8、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并振荡(或轻轻摇晃)次,大约 1min 。
9、用离心机离心,离心速度和时间同上。
10、借助管子一次将上清液倒到一新离心管中。
四、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勿碰特制坐标轴或搅拌器。
2、加入浓酸时,宜先加入少量浓酸,搅拌均匀后再加入,使 pH 值逐步下降,避免pH 值变化过快而影响实验结果。
3、离心控制好速度和时间,以免将细胞核沉淀得不好。
五、实验结果将上清液倒入离心管中时,应注意沉淀物的分层位置,取用上层的上清液。
最后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见得到分离的细胞核。
六、实验问题1、为什么要移液鸟加入等体积浓酸将 pH 值降至 2.5-3.0?2、离心速度一般为多少?答:一般为 1500-2000 rpm。
细胞核的分离与鉴定实验报告细胞核的分离与鉴定实验报告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而细胞核则是细胞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细胞核内包含了遗传物质DNA,控制着细胞的生物学活动。
因此,对细胞核的分离与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操作步骤,成功分离和鉴定细胞核。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小麦胚芽、细胞壁溶解液、细胞质溶解液、显微镜玻片、盖玻片、显微镜、荧光染色剂。
首先,将小麦胚芽切碎并加入适量的细胞壁溶解液,用振荡器摇匀,使细胞壁完全溶解。
然后,离心胚芽悬液,将上清液收集到离心管中。
接下来,加入适量的细胞质溶解液,使细胞质溶解。
再次离心,将上清液收集到另一个离心管中。
最后,将收集到的上清液滴在显微镜玻片上,加入荧光染色剂,覆盖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细胞核的存在。
细胞核呈现出圆形或椭圆形的形态,大小约为细胞的1/10左右。
细胞核内部有明显的染色质,即DNA。
通过荧光染色剂的作用,细胞核呈现出明亮的荧光信号,进一步证实了细胞核的存在。
细胞核的分离与鉴定实验是一项基础的生物学实验,它为我们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通过分离细胞核,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细胞核的组成和特点。
细胞核是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中心,它包含了细胞的遗传物质DNA,控制着细胞的生物学活动。
因此,研究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我们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物体的发育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细胞核的分离与鉴定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的研究。
例如,在医学领域,通过细胞核的分离和鉴定,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某些疾病的发生与细胞核的异常有关,通过对细胞核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发现异常细胞核的存在,从而提前发现和治疗疾病。
细胞核的分离与鉴定实验虽然简单,但对于我们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细胞核的存在和形态,进一步认识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同时,这个实验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的研究,为我们的科学研究和医学诊断提供有力的支持。
细胞核的分离与鉴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细胞核的分离与鉴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细胞核分离与鉴定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3.探究不同细胞类型中核仁的大小和形状。
二、实验原理细胞核是细胞的重要组成结构,其内含有DNA、RNA、核糖体等重要物质,对细胞的遗传、代谢和增殖等生命活动起着关键作用。
细胞核的分离与鉴定是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基本技术之一,通过对细胞核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为研究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提供依据。
本实验采用差速离心法进行细胞核的分离与鉴定。
差速离心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细胞器的方法,通过在不同转速下进行离心,使不同质量的细胞器和细胞碎片得到分离。
通过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和结构,可以初步鉴定细胞的类型。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新鲜组织样品(如肝脏、肾脏等)、生理盐水、PBS缓冲液、DAPI染色液、离心管、移液器、离心机等。
2.组织样品处理:将新鲜组织样品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用滤纸吸干水分,称重后加入适量PBS缓冲液,用匀浆器进行匀浆化处理。
3.细胞核分离:将匀浆化的组织样品进行差速离心,先以低速离心去除大部分细胞质和细胞碎片,再以高速离心获得较纯的细胞核沉淀。
4.细胞核鉴定:将分离到的细胞核沉淀用DAPI染色液进行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记录不同细胞类型中核仁的大小和形状。
5.数据分析:对观察到的细胞核形态和结构进行统计和分析,计算不同细胞类型中核仁的平均大小和形状因子等指标。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1.实验结果(请附上观察到的细胞核图片)(1)肝脏细胞核:形态规则,核仁明显,颜色深蓝。
(2)肾脏细胞核:形态相对不规则,核仁较小,颜色较浅。
(3)肌肉细胞核:形态规则,核仁不明显,颜色浅蓝。
(4)神经细胞核:形态不规则,核仁较大且形状多变,颜色深蓝。
2.数据分析(请附上表格记录不同细胞类型中核仁的平均大小和形状因子)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不同细胞类型中核仁的大小和形状存在差异。
细胞核的分离与鉴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一定的操作,成功分离出细胞核,并鉴定分离所得物质为细胞核以及其特征。
实验原理: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所有的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
在细胞的组织中,有一个特别的细胞器叫做细胞核。
细胞核是一个直径大约为 5-10 微米,由一个或数个核仁、核膜和染色体组成的细胞器。
细胞核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包括维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传递性、控制代谢和生长等。
因此,对细胞核进行分离和鉴定,是细胞学领域的基本实验。
实验器材:人口笔尖、离心机、pH 滴定管、研钵、离胶鞭、显微镜、注射器、过滤纸、胶体金颗粒。
实验步骤:1. 取出一只新鲜、健康的葫芦果实,用小刀将果实表面横截开,取出其中白色的组织(葫芦瓢),放入研钵中,加入 2ml 的 0.9% 的生理盐水,用人口笔尖将其研碎。
2. 将研钵中的混合细胞悬液倒入离心管中,用离心机离心,离心 5 分钟,5000 转/分钟。
离心后取出上清液,用 pH 滴定管测试 pH 值,若 pH 值大于 7,用 HCl 调酸直至 pH 值等于 7,然后离心涂片。
3. 取出过滤纸,放在玻璃片上,再利用离胶鞭将离心管中上清液吸起,滴在纸上,并尽量将离沉淀分段滴在纸上,用过滤纸将滴在纸上的混合溶液涂于玻璃片上,然后用注射器精心吸取膏状沉淀,点于玻璃片上。
4. 取出一张干净的玻璃片,用口将玻璃片收口的一角(如舌部)点至饱和,将收口反转,顺着玻璃片推开成 45 度,使一部分水超过玻璃片口,不断滴移,使水不断流淌,整个玻璃片上涂成薄薄的水膜。
5. 将小规模的胶体金颗粒加入玻璃片上,用滴管滴加几滴,然后用注射器加入一到两滴分离所得的溶液,在玻璃片上用注射器底部均匀的推压,将溶液和胶体金颗粒充分混合。
6. 斜插一只中型显微镜,用低倍物镜初步观察是否有细胞核出现,再用高倍物镜进一步观察,如未能找到核,可重新进行实验,直至找到核为止。
实验结果:通过以上实验操作,成功分离出细胞核,并用胶体金颗粒标记来鉴定所得物质为细胞核。
细胞质和细胞核分离方法
宝子,今天咱们来唠唠细胞质和细胞核分离的方法哈。
细胞质和细胞核分离呢,有个超经典的方法叫差速离心法。
这就像是把混合的东西按照重量不同来分开呢。
细胞先被放在特殊的溶液里,让细胞膜破掉,这样细胞里面的东西就都跑出来混在一起啦。
然后把这个混合液放在离心机里转呀转。
因为细胞核比较重,转的时候就会先沉到离心管的底部,这样就和比较轻的细胞质分开啦。
就好像在一个装满各种小物件的盒子里,你快速摇晃,重的东西就会先落到底下一样有趣呢。
还有一种密度梯度离心法。
这个就更高级一点啦。
会在离心管里先铺上不同密度的介质,就像搭了个小楼梯一样。
然后把细胞破碎后的混合液放进去离心。
细胞核和细胞质会根据自己的密度,在这个密度梯度的“楼梯”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样就分开啦。
这就像是不同体重的小动物在不同高度的小平台上站好,整整齐齐地分开啦。
另外呢,还有化学法辅助分离。
比如说,有些化学试剂可以特异性地结合细胞核或者细胞质中的某些成分。
这样就可以把它们分别拉出来啦。
这就像是给细胞核或者细胞质贴上小标签,然后用小钩子把它们钩出来分开一样好玩呢。
细胞核的分离与鉴定细胞核的分离与鉴定是生物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主要用于研究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以下是细胞核的分离与鉴定的详细步骤:一、实验准备1.实验器材:离心管、移液管、滴管、显微镜、冷冻离心机、细胞刮刀、细胞计数器等。
2.实验试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Triton X-100)、低熔点琼脂糖、LDS样品缓冲液、蛋白酶抑制剂等。
3.实验样品:哺乳动物细胞或组织样本。
二、实验步骤1.细胞培养:将哺乳动物细胞或组织样本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以便获得足够的细胞用于实验。
2.细胞处理:将培养细胞用细胞刮刀轻轻刮下来,收集到离心管中。
加入适量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使细胞膜溶解,以便分离细胞核。
3.细胞核分离:将处理后的细胞用低熔点琼脂糖进行分离,低熔点琼脂糖能够根据密度不同将细胞核与细胞质分开。
将分离出的细胞核洗涤、离心,去除残留的细胞质和其他杂质。
4.细胞核鉴定:将分离出的细胞核溶解在LDS样品缓冲液中,加入蛋白酶抑制剂,以防止蛋白质降解。
通过蛋白质印迹技术或免疫荧光技术对细胞核进行鉴定,以确定其质量和纯度。
5.数据分析:对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样品之间的差异,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三、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和操作步骤,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细胞处理时要注意轻柔操作,避免对细胞造成损伤。
3.低熔点琼脂糖分离细胞核时要注意温度控制,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琼脂糖糊化。
4.鉴定细胞核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抗体和二抗,以确保检测结果的特异性。
5.数据分析时要对数据进行统计检验和比较分析,以确定差异的显著性和可靠性。
6.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将实验数据整理成实验记录,以便后续查阅和分析。
7.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问题,如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化学试剂等。
8.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场地和废弃物,以免对环境和健康造成影响。
9.本实验结果仅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能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非科学研究用途。
实验四细胞核的分离
[实验目的]
1. 为了研究细胞核及其组分。
2. 定量分析细胞核的生化组分及其它一些特殊成分。
[实验原理]
1956年由chauveau等人提出,用高密度介质来分离细胞核。
由于细胞核的密度较大,在高密度介质中,在高速离心条件下沉降下来,从而达到与细胞质其它成分分开来的目的。
chauveau 的方法是将动物肝脏直接在2.2mol/l蔗糖溶液中匀浆,然后高速离心40 000g 1小时,细胞核沉淀到底部,线粒体和完整细胞,包括红血球漂浮在液面,通过一步操作即可分离得到细胞核。
其后又有不少研究者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例如加进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钾等改变分离介质的渗透压;选择介质的ph以及不同的高密度蔗糖溶液离心方法等。
这样减少了细胞核的脆性,防止聚集,维持恒定的ph,就能保持细胞核的精细结构。
虽然这一方法比较简单,能得到较高纯度的细胞核,也已被广泛采用,但实验需要高速离心机,这在一般实验室不能进行,此方法要用高浓度的蔗糖,如果要分离大量的细胞核,也很不经济。
目前在一般实验室中更多的是用柠檬酸分离细胞核,在柠檬酸介质中分离细胞核可以显著地除去附着在细胞核膜上的细胞质成分。
由于柠檬酸降低了溶液的ph值,这样可以减少细胞核的破碎率,并能分离得到较高分子质量的核酸,可能是由于核糖核酸(一种酸溶性蛋白)被柠檬酸除去,以及二价阳离子被柠檬酸螯合所致。
柠檬酸的浓度对分离细胞核的质量有较大影响。
通常在较低的ph值时,可以得到较高的细胞核。
但在过酸条件下,可能引起细胞核成分的改变和酶的失活。
为了研究细胞内核酸,一般常在ph值为4,甚至在ph值为2.5时分离细胞核。
如为了分离细胞核的酶,则需要较温和的条件,此时可以在ph值为6~6.2的极稀柠檬酸溶液中分离细胞核。
细胞核纯度的鉴定,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进行形态观察和生物化学方法进行酶活力的测定,某些细胞质的酶(如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淀粉酶和脂酶等),在纯细胞核制品中活力应较低或检查不出来。
本实验以动物肝脏为材料用柠檬酸的方法分离细胞核,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核的形态。
[实验用品]
一、材料:动物肝脏。
二、试剂:
1. 0.9 %氯化钠。
2. 1.5 %柠檬酸钠。
3. 0.25mol/l蔗糖-1.5% 柠檬酸溶液。
4. 0.88mol/l蔗糖-1.5% 柠檬酸溶液。
5. 台盼蓝染液:取0.4g台盼蓝,0.81g氯化钠,0.06g磷酸二氢钾和0.05g羟基苯甲酸盐于95ml重蒸水中,加热溶解后用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7.2~7.3之间,最后定容到100ml。
三、器材:
1. 解剖器一套。
2. 高速组织捣碎机或组织匀浆器。
3. 离心机(能准确调速的)。
4. 台秤。
5. 光学显微镜。
[实验内容及方法]
一、细胞核的分离
1. 实验前24小时内动物须保持空腹,然后将动物断头杀死,取出肝脏,在生理盐水中充分漂洗除去血污,用滤纸吸去表面液体,将肝脏放入-20℃低温冰箱过夜待用。
2. 取10g肝脏剪成小块,按1﹕10(重量﹕体积)加入1.5%柠檬酸溶液,用组织捣碎机或组织匀浆器破碎细胞(注意不要把细胞核破坏),如果用高速组织捣碎机,要捣3次,每次5~10秒钟(转速为10 000~20 000r/min)。
3. 把捣碎液用4层纱布过滤,滤液以800~900r/min离心10分钟,弃上清液,沉淀再用1.5%柠檬酸液洗一次。
4. 将沉淀再悬浮于100 ml 0.25mol/l蔗糖-1.5%柠檬酸溶液中制成悬液,将离心管内预先加好200 ml 0.88mol/l蔗糖-1.5%柠檬酸溶液,并将上述悬液置于0.88mol/l蔗糖-1.5%柠檬酸溶液之上以1 000r/min离心10分钟,即可得到较纯的细胞核沉淀。
二、细胞核纯度的鉴定
用玻璃棒碰一下细胞核的沉淀,放在载玻片上轻磨,然后加一滴台盼蓝(trypan blue)染色液,加上盖玻片,即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高纯度的细胞核制品必须在计数400个核中不能有一个完整的细胞;在1 000个细胞中不能有一个带有细胞质的核。
[实验报告及思考题]
1. 绘制细胞核形态图sssss
2. 分析影响细胞核提取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