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十四章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141.00 KB
- 文档页数:5
第十四章预算管理体制第一节预算管理体制概述第二节中国分税制改革第一节预算管理体制概述●预算管理体制及其类型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其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
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一般是一级政权即构成一级预算管理主体(2)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3)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4)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预算管理体制类型划分的主要标志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核心问题是地方预算是否构成一级独立的预算主体。
中国预算管理体制类型变化:(1)统收统支体制(1949-1953) ;(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1953-1978);(3)“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财政包干体制)(1980-1993);(4)分级预算体制或分税制体制(1994-)。
●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简介——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要点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是实行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取的一种预算体制,在西方财政学中称之为财政联邦主义。
财政联邦主义不是专指联邦国家的财政体制,而是有关多级财政体制的概念。
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要点(1)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2)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即事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即财权)范围;(3)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4)建立预算调节制度,即所谓转移支付制度,调节政府间收支差距;有纵向调节(或纵向转移)和横向调节(或横向转移)两种形式。
(5)各国的分级预算体制是适应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长期形成的,就体制整体而言是相对稳定的,只是集权与分权关系及其相应的调节方法可以有经常的调整。
●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简介——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1.社会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的层次性公共需要的层次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从支出角度分析,接受益范围为标准区分的层次性。
第十四章财政管理体制内容提要:本章分析了财政管理体制的内涵、地位和作用以及财政管理体制建立的原则,介绍了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对我国目前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现状和进一步改革进行了探讨。
学习目标:了解财政管理体制的内涵、建立财政管理体制的原则、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及1994年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掌握建立财政管理体制的原则、改革开放以来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演变及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应用所学知识和内容分析80年代以来财政管理体制的弊端及如何改革与完善。
第一节财政管理体制概述内容提要:财政管理体制是指国家管理财政的组织体系、管理制度和管理形式,它的建立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内涵(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实质财政管理体制是国家管理财政的组织体系、管理制度和管理形式。
它的实质是正确处理国家在财政资金分配上的集权与分权问题。
国家的各项职能是由各级政府共同承担的,为了保证各级政府完成一定的政治经济任务,就必须在中央与地方政府、地方各级政府之间,明确划分各自的财政收支范围、财政资金支配权和财政管理权。
一般地说,各级政府有什么样的行政权力(事权),就应当有相应的财权,以便从财力上保证各级政府实现其职能。
(二)财政管理体制的地位和作用在整个国民经济管理体制中,财政管理体制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各项经济事业的发展都要有财力、物力的支持。
正因为如此,财政管理体制必须适应经济管理体制的要求。
由于财政管理体制属于上层建筑,它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并由其决定。
因此,财政管理体制要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发展服务,并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财政管理体制建立的原则(一)统一领导、分级财政的原则1、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财政符合我国的国情:第一,我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财政管理体制必须适应我国政权体制的要求。
一级政府有一级施政范围、就必须相应地建立一级财政。
第三,我国要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同样需要计划,财政必须有计划地筹集和分配资金。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第一节政府与市场1. 市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明确财政学从"市场"说起的原因,阐明"市场失灵"是政府介入或干预的必要合理依据。
2. 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明确现代社会中政府的经济作用,在此基础上,确定政府干预的程度并选择干预的适当手段,避免过度干预导致政府干预的失效。
3. 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1)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对应的。
人类社会需要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由于存在市场失灵,有些商品和服务市场不能提供,或不适于由市场提供,则必须由政府系统通过本身的特殊运行机制来提供。
因此,人类社会需要的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依据需要主体和供给渠道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
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私人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有些物品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称之为混合物品或准公共物品。
(2)公共需要是和私人需要相对应的。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提供私人物品用于满足私人的个别需要,由国家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公共需要的特征可从四方面来理解。
第二节财政概念1.财政的基本含义从人类发展史来看,财政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所以财政活动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经济现象。
中文"财政"词汇从日本"进口",来自于英文"Public Finance"一词。
虽然在学术研究上还有不同的理解,但一般把财政理解为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简略地概括财政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从实际工作来看,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他是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政府)的职能。
第十四章――讲义
第十四章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The fiscal balance and the deficit)
第一节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概述(The fiscal balance and the deficit)
第二节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The relationship of fiscal deficit with the balance between aggregate supply and demand)
第十四章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
一、本章简介
主要阐述如何理解财政平衡的含义,核心问题是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
二、重要名词
财政赤字预算赤字赤字政策结构性赤字周期性赤字排挤效应
三、重点内容
1、理解财政平衡的含义
2、掌握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和分类
3、理解结构性财政赤字和周期性财政赤字的区别
4、掌握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
第一节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一、如何理解财政平衡 (understanding fiscal balance)
二、财政赤字(或结余)的计算口径和分类 (specifications and classification of fiscal
deficit (balance))
1、你了解财政赤字或结余的计算口径吗?
4、如何认识我国的财政赤字?
第二节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一、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The relationship of fiscal deficit with the balance between aggregate supply and demand)
流量调整是指不改变资产存量的条件下,对经济中的“瓶颈”部门和短线产品实行倾斜政策,增加有效供给。
存量调整主要依靠市场的竞争机制来进行。
如有的被兼并、被淘汰而破产,有的可以转产等。
分析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以及财政赤字的经济影响时,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一是运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暂不考虑货币政策的影响,只分析财政赤字对总量平衡的影响;
二是引入货币金融运用IS-LM模型分析较为发展的财政赤字的影响。
下面按第一种方法作分析
财政赤字的预算恒等式:
G-T=(S-I)+(M-X)
当G>T时,政府预算出现财政赤字;
当G<T时,政府预算出现财政盈余。
当S>I时,非政府部门有结余资金;
当G<I时,非政府部门的资金账户出现赤字;
当M>X时,贸易经常账户出现赤字,资源净出口。
当M<X时,贸易经常账户有盈余,资源净进口。
在封闭型经济中:M-X=0,G-T=S-I 即财政赤字=储蓄、投资账户结余
这个公式表示财政赤字的增加,可以不影响需求总量,其弥补赤字的资金可以来源于民间的储蓄结余。
赤字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以替代支出的方式嵌入总需求,而不改变需求总量;如果财政赤字超过储蓄、投资账户结余,那么,赤字就会以增加新的需求方式叠加在原有的总需求之上,使总需求扩张。
在开放型经济中,政府预算赤字不仅可以用国内结余资源来弥补,还可以动用国际资源。
假定M-X>0,即贸易经常账户处于赤字状态,这表明一部分国外资源流入国内以补充国内总供给。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谁动用了这部分资源,则取决于S和I的关系。
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1)S>I表示非政府部门有结余,资源净流出。
说明政府既可动用国外资源弥补赤字,以增加新的需求方式叠加在原有的总需求之上,使总需求扩张;政府又可动用国内结余资金弥补赤字,以替代支出的方式嵌入原有总需求中,总需求的结构会被改变,但总量不变。
(2)S=I表示非政府部门的储蓄等于投资,这个部门既不占用其他的部门资源,也不为其他部门提供结余资源。
说明政府动用了全部从国外流入的资源,而且国外流入的资源数量与财政赤
二、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及其经济效应(redeeming methods and economic effect of fiscal defic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