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骨折MFB分型
- 格式:pptx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41
骨科基础丨超全图解胫骨平台骨折,看完绝对有收获!胫骨平台骨折是创伤中常见的膝部损伤之一,因系关节内骨折,对治疗要求较高,治疗的目标是关节面的平整,良好的关节稳定性,正常的下肢力线,恢复膝关节活动范围,避免继发性创伤性关节炎。
今天早读就为大家全面详解胫骨平台骨折,值得学习借鉴!为什么治疗困难?1.关节内骨折, 累及膝关节负重面, 易致膝关节力线改变、关节畸形、关节功能障碍。
2.骨质疏松性骨折→固定失效;高能量损伤→软组织条件差、骨筋膜室综合征。
3.干骺移行区, 骨折后易粉碎, 松质骨压缩后往往造成骨缺损。
4.常合并半月板、韧带等损伤;容易漏诊;膝关节不稳定、创伤性关节炎发生。
(一)胫骨平台骨折概述胫骨平台骨折(fracture of tibial plateau)是膝关节创伤中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部骨折的1%,多由垂直暴力传达引发,多见青壮年,涉及关节内骨折。
(二)解剖概要•胫骨平台是膝关节的重要负荷结构;•胫骨上端:松质骨,易塌陷;•前后交叉韧带、侧副韧带、半月板、肌群等共同维持膝关节内、外、前、后侧稳定,易发损伤;•腘动脉、胫神经、腓总神经通过,容易损伤;•小腿骨间膜、肌间隔、筋膜厚实,肌肉肿胀易受约束,易发骨筋膜室综合征。
(三)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1.外伤史一般症状:膝部肿痛、畸形、活动受限。
一般体征:肿胀、张力性水泡、瘀斑、骨擦感,膝关节主动、被动活动受限。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
2.合并症1)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外观:受累骨筋膜膜室肿胀,皮肤可发红、发热、发亮,远端肢体苍白、紫绀;•疼痛:常与通常损伤所致的疼痛不成比例,疼痛频繁,难以定位,需更强的止痛药物,远离骨折部位触诊仍有严重疼痛;•体征:皮肤感觉麻木、障碍,肌肉主动活动无力;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被动牵拉试验”阳性(早期诊断很有帮助)。
2)腘动脉损伤•肿胀、皮肤颜色以及温度改变;•疼痛:剧烈疼痛,肌肉丧失舒缩能力以及弹性,被动牵拉剧痛;•感觉及运动障碍;•远端动脉搏动减弱、缺失;•搏动性血肿(血肿与动脉破口管腔相通);•超声多普勒、血管造影;•分析受伤机制、骨折类型、关节脱位。
胫骨平台骨折解剖及疾病分型胫骨平台大体外观:胫骨平台内、外侧平台和髁间隆起是构成胫骨平台的三个骨性支撑结构解剖胫骨平台骨折占老年人骨折的 8%,其中外侧平台骨折多见,占55%~70%。
胫骨平台主要由松质骨构成,骨皮质薄弱,其坚硬程度低于股骨髁。
因此,胫骨平台较股骨髁更容易受到损伤,是膝关节内骨折的好发部位。
外侧平台:外侧平台较小,关节面为三角形,中部微凸(冠状面和矢状面),后外侧有腓骨小头支撑。
(因腓骨小头的支撑作用,致使外侧平台多发生粉碎性或凹陷型骨折。
外侧平台发生劈裂骨折时,应力会作用在腓骨头、颈上。
如果应力超过腓骨头、颈的极限支撑强度,即可造成腓骨头、颈骨折)。
内侧平台:内侧平台较大,关节面为卵圆形,中部微凹(冠状面和矢状面),内侧副韧带附着于平台内侧平台下方。
内侧髁承重占膝关节的60%,软骨下骨非常厚实。
内侧平台和内侧关节面比外侧平台和关节面更坚固,且关节水平位置略低。
因此。
与内侧平台相比,外侧平台更容易骨折。
累及内侧平台的骨折通常为高暴力造成的损伤,多为劈裂骨折,经常合并膝关节骨折脱位。
在胫骨平台外侧向内髁置入螺钉时,应注意螺钉误入内侧平台的关节面。
内侧平台关节面较低、微凹陷,因此由胫骨平台外侧置入螺钉时,应注意螺钉误入内侧平台关节面。
胫骨髁间嵴:为内、外侧平台关节面中间的隆起部分,没有软骨覆盖。
髁间嵴前区:内侧半月板的前角附着于髁间嵴的前内侧,其后方有前交叉韧带止点附着,外侧半月板的前角附着于髁间嵴前区的后外侧。
髁间嵴后区:呈向后下10° 斜坡,内侧为内侧半月板的后角附着,其后方为后交叉韧带止点附着,外侧为外侧半月板后角附着。
胫骨平台骨折常伴随半月板前、后角损伤或者交叉韧带损伤。
胫骨平台周围的骨性标志:胫骨结节:胫骨关节面下方 2 cm 左右的一骨性突起,是髌韧带的附着点。
胫骨结节损伤后可造成伸膝功能障碍。
鹅足止点:在关节面下方,位于胫骨平台前内侧,是股薄肌、半腱肌和缝匠肌三者肌腱的共同止点。
胫骨平台骨折胫骨平台骨折重点难点掌握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及治疗熟悉胫骨平台骨折的解剖了解胫骨平台骨折常见合并症一、解剖特点胫骨平台内侧较外侧大,关节面为凹形,外侧较内侧高且较小,形似马鞍,呈凸形。
从前向后有大约10°的倾斜。
平台正中的髁间棘,为交叉韧带附着点。
胫骨平台的关节软骨下骨较股骨髁薄弱,外侧骨皮质较内侧薄弱。
故外侧平台骨折多见。
二、胫骨平台骨折分类Schatzker分型Ⅰ型:外侧平台劈裂骨折,无关节面塌陷Ⅱ型:外侧平台劈裂,关节面塌陷Ⅲ型:外侧平台单纯压缩骨折Ⅳ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V型:双侧平台骨折Ⅵ型:双侧平台骨折加胫骨干与干骺端分离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三、临床表现膝部疼痛,肿胀和下肢不能负重等症状膝关节主动、被动活动受限注意骨折部位软组织覆盖情况和神经、血管情况尽早发现腘动脉的合并损伤四、影像学检查X线正、侧位平片骨折块移位和关节面塌陷的形态五、治疗Ø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目标1.关节面平整2.良好的关节稳定性3.正常的下肢力线4.恢复膝关节活动范围5.避免继发性创伤性关节炎Ø常规切开直视下复位法的缺点严重破坏骨折端周围血运,易出现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较重,术后易出现①切口感染②恢复关节功能需经艰难的康复,但仍有部分患者难以恢复良好功能Ø双反牵引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利用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挤压复位作用可达到以下效果:纠正力线,复位膝关节脱位挤压分离骨折块使之复位打压骨块时防止骨折块向周围分离双反牵引架术中安装双反牵引器牵引器牵开关节,恢复力线,自胫骨结节下方2~3cm处经皮置入导针,方向指向塌陷骨块以阶梯钻逐级将针孔扩大骨块形成骨隧道沿骨隧道植入髂骨条,打入器打入至骨缺损部位植骨条最终位于骨缺损部位经皮置入接骨板,并以加压螺栓纠正平台宽度本章小结:·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治疗·内侧半月板较大,近似C形。
外侧半月板较小,近似O 形·几种特殊检查:半月板旋转挤压试验(McMurray试验)研磨试验(Apley试验)蹲走试验等·Schatzker分型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分型,将胫骨平台骨折分为六型·无移位的胫骨平台骨折可采用下肢石膏托固定·移位的胫骨平台骨折为不稳定的关节内骨折,需要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原则:解剖复位、坚强固定、有骨缺损时,应植骨填充、早锻炼晚负重考试无捷径、学习有方法。
超清多图:带你重温胫骨平台骨折的分类及治疗原则,必看!在本文中,我们重温了胫骨平台稳定性的重要概念,并再次强调了在制定胫骨平台骨折固定手术计划时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关节损伤,可能会导致永久性膝关节功能障碍。
在1950年代,胫骨平台骨折固定的手术技术还没有标准化。
石膏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不能避免下肢短缩,这使得后期尝试复位移位的骨折块时变得很困难。
牵引可以用于控制下肢短缩。
牵引的张力可以通过韧带牵拉机制使有软组织附着的骨折块复位。
没有软组织附着的压缩关节骨折块则无复位。
随后,在1960年代初期,AO发表了指导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原则,重点是关节面的解剖复位、绝对稳定、矫正轴向畸形和早期活动。
大多数早期研究认为关节稳定性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最关键的目标,但未能指出哪些骨折块负责关节稳定性以及如何恢复关节稳定性。
1974年,Schatzker发表了胫骨平台骨折分类,根据骨折的复杂性、患者的年龄和骨质,分为六种主要类型,按严重程度升序排列。
Schatzker分类主要基于平片和两个平面的CT断层扫描。
大多数骨折的主要平面为前后位。
Schatzker认识到不稳定作为手术指征的重要性,并建议怀疑关节稳定性存疑时在麻醉下进行膝关节检查。
2018年,Kfuri和Schatzker重新审视了胫骨平台骨折的分类,定义了劈裂楔形骨折块的三维位置对于决定手术入路和支撑钢板最佳位置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劈裂楔形骨折块是关节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在本文中,我们重温了胫骨平台稳定性的重要概念,并再次强调了在制定胫骨平台骨折固定手术计划时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
胫骨近端的解剖胫骨的关节面和附着的软组织提供两个功能:(a)稳定性:胫骨平台与关节面自然容纳股骨髁以及使股骨髁保持在正常位置的能力;(b)重量传递:恢复正常的负重能力。
胫骨近端骨骺有两个独立的髁,各自的表面均有软骨。
外侧髁凸起且较小,内侧髁凹陷且较大。
每个关节面都由相应的半月板部分覆盖。
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和治疗1、胫骨平台解剖特点:胫骨平台内侧大、外侧小,内侧低外侧高,关节面呈凹形,后倾月10度。
正中有髁间隆起,分前后两部分,为前后交叉韧带附着点。
胫骨近端主要为松质骨,关节软骨下皮质骨较股骨薄,外侧骨皮质较内侧薄。
2、致伤原因:外翻应力外髁骨折外翻畸形垂直压力 T型或Y型骨折肢体短缩,软组织损伤严重内翻应力内髁骨折内翻畸形伴有韧带的断裂和松弛,术中要常规探查修复。
3、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分型很多 Schatzker分型最常用AO分型学术交流通用三柱理论近年得到公认(罗从风教授)Schatzker分型单纯胫骨外髁劈裂骨折 ( I型)外髁劈裂合并平台塌陷骨折(II型)单纯平台中央塌陷骨折(III型)内侧平台骨折,可表现为单纯胫骨内髁劈裂骨折或内侧平台塌陷骨折(IV型)胫骨内、外髁骨折(V型)胫骨平台骨折同时有胫骨干骺端或胫骨干骨折(VI型)基于 CT 的胫骨平台三柱分型:取 CT 上胫骨平台横断面,以胫骨棘连线中点为中心,分别向胫骨结节、胫骨平台内侧嵴、腓骨头前缘做连线。
3条线将胫骨平台分割为3 个部分,分别定义为外侧柱、内侧柱及后侧柱,将累及皮质破裂定义为柱骨折。
4、治疗选择不完全骨折、骨折无移位或移位 <3>3>手术适应证为关节塌陷和分离 >3 mm、干骺端明显移位或成角 > 50°、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出现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等。
对于闭合性骨折,宜在皮肤肿胀和水泡明显消退后进行手术;如有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可使用跨关节外固定支架,待软组织条件稳定后二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根据三柱分型理论选择手术入路,可对外侧柱、内侧柱和后侧柱骨折的患者分别使用前外侧人路、内侧和后内侧人路,对于双柱和三柱骨折则采取联合入路进行手术。
非锁定钢板适用于简单胫骨平台骨折;锁定钢板适用于粉碎性复杂骨折或伴有严重骨质疏松骨折。
目前临床上常根据 Schalzker 分型来选择内固定治疗方案Schatzker I 型推荐使用小切口,2-3 枚直径为 6.5 或 7.0 mm 的松质骨拉力螺钉加垫圈同定;若外侧骨折块较大、较粉碎或骨质较疏松,则使用外侧支撑钢板或防滑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