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生态工程
- 格式:dps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17
专题5 生态工程知识体系构建专题整合一、关注生态工程建设1.生态工程对生态工程概念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点:(1)涉及的学科知识有生态学、系统学、工程学。
(2)运用到的技术手段有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等。
(3)面临的任务是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4)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5)生态工程的特点是少消耗、多效益、少污染、可持续。
2.生态经济(1)特点:实现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无废弃物生产体系,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
(2)实质: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而又不会危及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经济。
(3)与生态工程的关系:生态工程是实现生态经济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3.无废弃物农业、石油农业、生态农业的比较(1)无废弃物农业又称有机农业,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特色,它遵循了物质多次利用的原则,使有机养料能循环再生而不被废弃。
(2)石油农业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机械的农业生产方式,由于需要大量的石油、煤、天然气等作为原料或动力而得名。
石油农业因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机械对环境和资源造成极大的破坏,虽然生产效率提高了,但人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环境和资源代价。
(3)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生态工程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训练1】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二、生态农业1.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
我们知道,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是生态学的一条基本原理。
而食物链则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要渠道,因此食物链既是一条能量转换链,又是一条物质传递链,从经济上看还是一条增值链。
第一讲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一.相关概念1.种群:种群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个体数3.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4.迁入率(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5.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6.年龄组成:种群中个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分为增长型(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各年龄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7.环境容纳量:又称K 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二.种群的特征要点:(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3)年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两看法”选择合适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2.样方法与标志重捕法的比较[易混易错](1)样方法的计数原则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上及其顶点上的个体。
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
如下图(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心圈表示应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
(2)利用标志重捕法得到的种群密度会偏大的原因是: ①在实际情况下,动物在被捕获一次后被重捕的机会会降低。
②动物具有很强的活动性,有时会引起标记物的脱落。
四.种群的“J”型增长和“S”型增长[易混易错]K 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 值是环境容纳量,即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改变K 值的根本办法是:改善该种生物的栖息环境。
五、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酵母菌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具体操作: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滴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稍等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行计数。
专题五生态工程一、生态工程与生态经济1.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经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2.生态工程的目的、意义、及特点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治环境污染,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具有低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特点。
3.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无废弃物生产体系,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是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区域小循环和全球地质大循环,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
而没有物质循环的系统,就会产生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并最终影响到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高,可以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
众多的生物通过食物链关系互相依存,就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生物量,提高系统生产力。
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了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失衡。
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除了考虑生物的生态适应性外,还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容纳量):是指某种环境所能养活的生物种群的数量。
自然生态系统是通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而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人类处在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中。
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除此之外,社会习惯、法律制度等也都对生态工程建设有着重要影响。
第4讲生态工程考点一|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2.特点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3.基本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
(4)整体性原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包括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
4.如图为生态工程的相关原理示意图。
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甲(1)以上两图所体现的生态工程的原理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几种做法分别能体现哪种生态工程原理?①单一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稳定性低,易爆发虫害;②草原确定合理载畜量,不能过度放牧;引种考虑适应环境;③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既考虑种树又考虑生活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甲图体现的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乙图体现的是整体性原理(2)①物种多样性原理;②协调与平衡原理;③整体性原理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分析整体性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1.整体性原理。
(1)含义:指社会、经济、自然三方面协调统一,保障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
生态工程一、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和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组装,对已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的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从而促进的和谐发展。
2.人类设计生态工程的根本目的是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防止环境,达到效益与效益的同步发展。
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具有低、多和的特征。
3.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原理、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原理、原理。
4.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
二、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㈠、生态工程的实例1.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1)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出不足。
(2)对策:建立农村_____________生态工程,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
(3)案例:北京窦店村以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
2.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1)小流域:指河流各级支流的_____________,面积一般在3~50km2。
(2)问题及危害:_____________比较严重,给下游地区带来严重_____________,流失土壤中含大量的_____________等植物所需养分。
(3)对策①原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原理、_____________原理及_____________等原理。
②措施:通过_____________、耕作措施、林草措施等工程和_____________措施,层层设防来控制土壤侵蚀。
(4)成效:已从开始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工程,逐渐转移到生态经济型模式上,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___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3.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1)问题及原因①问题:土地_____________严重。
2021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第40讲生态工程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及难易度1.生态工程的特点及原理1,2,3,10(中)2.生态工程的实例4,5,6,7,11(中),12(中)3.综合考查8(中),9(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总投资超过2 000万元的贵州兴义市第三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运用的原理包括( D )①物质循环再生原理②协调与平衡原理③整体性原理④工程学原理⑤物种多样性原理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④解析:小流域治理是利用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以及工程学原理,通过保土蓄水、耕作等措施,层层设防来控制土壤侵蚀。
2.下列关于我国生态工程与西方国家生态工程的比较,正确的是( D )①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以治理环境污染和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我国的生态工程则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②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应用范围比我国小③我国的生态工程难以像西方那样,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A.①②③B.②C.③D.②③解析:发达国家与我国的生态工程建设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
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除了治理环境污染的目标外,主要是通过介于工程和依靠自然恢复力的一种中间途径,集中于对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我国的生态工程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不但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注重与经济、社会效益的结合。
总体来看,发达国家的生态工程的应用范围比我国小,也不那么强调经济效益,不过,目前我国的生态工程难以像西方那样,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
3.下图是“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和能量流动图,该图所体现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 C )“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和能量流动图A.物种多样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协调与平衡原理解析:由图可知,该图突出了“无废弃物农业”,实现了物质的区域小循环,做到了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分级利用,因此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物质循环再生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