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2014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3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与合理应用【摘要】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抗生素药物,其在治疗细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喹诺酮类抗生素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如肠道不良反应、神经系统毒性等。
合理应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常见不良反应、合理应用建议、注意事项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研究认为,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需要引起重视,但通过合理应用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在临床治疗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治疗各种细菌感染病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作用机制、合理应用、注意事项、相互作用、临床治疗、重视、减少发生、重要性1. 引言1.1 研究背景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神经系统、肝脏、心血管系统等多个方面,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了解和分析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对于指导临床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进行深入分析,为临床医师提供相关的合理应用建议,提高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最终实现更好的临床疗效。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喹诺酮类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为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提供有力的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为临床医生提供合理应用建议。
通过深入了解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特点,可以帮助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选择药物、监测患者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研究还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于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正确应用,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带来的风险。
通过本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指南,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1.3 研究意义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其具有较好的杀菌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感染性疾病。
喹诺酮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母核的抗菌药物,其对细菌的DNA螺旋酶(DNA-gyrase)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从而抑制细菌的DNA合成,导致DNA降解及死亡。
该类药物因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据最新报道,有些品种已突破了抗菌概念,在抗病毒、抗肿瘤方面也有新进展),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为国内外众多制药企业竞相开发和生产的热门药品。
目前国内应用较为广泛的品种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等。
其中,前三者在医院的普及率达到85%以上。
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本品由日本第一制药株式会社研制开发,1994年首先在日本上市。
国内最早的产品是在1996年由日本第一制药提供原料,北京优尔特药业有限公司分装生产的。
1997年浙江新昌制药在我国首先开发成功左氧氟沙星原料药并获新药上市证书。
此后,北京双鹤药业、常州第二制药、浙江京新制药、扬子江药业等企业也陆续成功开发该药原料药。
左氧氟沙星的销售量呈迅猛增长的势头,在投放市场至今短短几年时间的前列。
在最近发布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左氧氟沙星的片剂和注射剂被列入乙类目录。
目前,本品的开发状况也比较喜人,截至2000年7月3日为止,共有31个批准文号。
本品主要规格有:0.1% 100ml×1(IJ)、0.2% 100ml×1(IJ)、100mg×10(OR)、100mg×12(OR)、100mg×100(OR)。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由于国内生产厂家众多,曾一度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市场竞争压力较大。
但本品疗效显著,价格适宜,在国内医院用药中,其用量及金额均位居前列,预测在短期内在喹诺酮类药物市场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
本品的规格主要有:0.2% 10ml×1(IJ)、0.2%100ml×1(IJ)、0.2%2ml×10(IJ)、200mg×10(OR)、200mg×20(OR)、250mg×6(OR)、250mg×4(VA).氧氟沙星(Ofloxacin):目前该品临床用药尚属良好。
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原理和药物的作用特点【摘要】喹诺酮类抗菌药在临床使用已有40余年,它对人类控制微生物感染发挥了巨大作用。
本文介绍了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作用机制、分子结构与抗菌活性的关系.【关键词】喹诺酮喹诺酮类(Quinolones简称QNS),又称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是一类有别于传统抗生素的新型化学合成抗菌药物。
1962年美国Lesher等研究人员发现了第一个喹诺酮类抗菌药—萘啶酸,标志着喹诺酮类药物的正式诞生。
此后,该类药物的研究开发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其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居各类抗菌素之首。
截至1997年,就已制备出了5000多种喹诺酮类似物,并对其大多数进行了抗菌活性研究,现已投放临床使用的有20多种,正在进行Ⅰ、Ⅱ、Ⅲ期临床试验的超过15种。
1喹诺酮类药物的基本结构喹诺酮类药物的基本母环为[1]:N-取代-4-氧代-1、4-二氢-3-喹啉羧酸(图1)图1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活性部分为4位酮基,任何替代均导致失活。
3-位羧基也是抗菌活性和抑制促旋酶所必需,但可由某些羧基模拟体取代,并由此而产生了具有优秀抗菌活性的新喹诺酮。
喹啉环6位引入氟原子,抗菌谱发生了飞跃,抗菌活性增强,药动学特性大大改善[2],成为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
1位氮必需有取代基,不能接氢,否则活性极弱或消失。
氮上的取代基,以乙基或与之体积相似的乙烯基等最佳。
在环烷基系列中,环丙基最优。
其活性顺序为环丙基〉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对金葡菌的抗菌活性环丙基物是乙基物和环丁基物的8倍,环戊基物的16倍,环己基物的516倍[2]。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将头孢菌素连接在喹诺酮母环的7位上,以期进一步扩大抗菌谱。
2喹诺酮类药物的分类国际学术界将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
第一代即萘啶酸、吡哌酸,具有中等抗菌活性,是同类最早产品。
第二代为6位或8位f取代的氟喹诺酮,代表产品为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临床喹诺酮类药物优点、使用注意事项及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和喹诺酮药物药品目录喹诺酮类药物种类繁多,其抗菌谱广,应用方便,与其他抗菌药物间无交叉耐药反应,具有强大抗菌活性和良好的生物利用度,价位适中,不需要皮试等优点。
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注意事项治疗鼻窦炎、支气管炎、单纯性尿路感染时,只有在没有其他可供选择方案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在原有的肌腱炎、肌腱断裂和重症肌无力病情恶化的基础上,又新增了致残及并发多种永久性严重不良反应。
1、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注射剂仅可经静脉滴注给药,如果使用同一条静脉通路连续输注一些不同的药物,注意给药前后要冲管,以防止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2、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可能会造成关节病变和肌腱炎、肌腱断裂,孕妇、哺乳期妇女、未成年人应避免使用。
3、滴速过快易引起静脉刺激症状或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既往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史的患者避免使用。
4、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可导致结晶尿、血尿和管型尿,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服药期间应注意多饮水,稀释尿液。
5、莫西沙星经肝脏代谢,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本类药物易致肝损害。
6、左氧氟沙星几乎全部以原型经肾脏排泄,老年人在使用本片时应注意适当调整剂量。
7、可引起皮肤光敏反应,在接受本品治疗时,应注意避免过度阳光曝晒和人工紫外线。
8、氟喹诺酮类药品引起周围神经病变,且可能是不可逆转的。
9、可使QT间期延长,少数患者可出现心律失常。
10、认为加替沙星可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导致严重低血糖或高血糖,可致患者死亡,克林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引起糖代谢紊乱。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1、碱性药物、抗胆碱药、H2受体阻滞剂均可降低胃液酸度而使本类药物的吸收减少,应避免同服。
2、利福平、氯霉素均可使本类药物的作用降低,让萘啶酸和氟哌酸的作用完全消失,使氟嗪酸和环丙氟哌酸的作用部分抵消。
3、氟喹诺酮类抑制茶碱的代谢,与茶碱联合应用时,使茶碱的血药浓度升高,可出现茶碱的毒性反应。
4、制酸剂和含钙、铝、镁等金属离子的药物,可减少本类药物的吸收,应避免同用。
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口服吸收良好,体内分布广,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等特点。
喹诺酮类药物对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在内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金葡菌及产酶金葡菌也有良好抗菌作用。
某些品种对结核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及厌氧菌也有作用。
用于敏感病原菌引起的泌尿感染、前列腺感染、淋病、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及骨、关节、软组织感染。
但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不少见。
1与其它抗生素的相互作用1.1协同作用1.1.1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药物与β-内酰胺类药物合用可发挥协同作用。
β-内酰胺类药物可阻碍细胞壁粘肽的合成,使细胞壁缺损,从而使喹诺酮类易于发挥杀菌作用[1]。
1.1.2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与氨基苷类药物合用可发挥协同作用。
因这两类药物对革兰阴性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通过抑制脱氧核糖核酸(DNA)回旋酶并阻碍细胞蛋白质合成的双重作用以发挥协同作用[2]。
1.1.3其他抗菌药物磺胺类药物合用可明显增加抗铜绿假单胞菌和金葡菌的作用。
与亚胺培南或阿米卡星合用,体外证实对这两种抗生素耐药的作用增强;与阿洛西林合用,对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不动杆菌菌属细菌有协同作用;与克林霉素合用,对链球菌,葡萄球菌有协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增强[3]。
1.2拮抗作用喹诺酮类与氯霉素等合用可产生拮抗作用,使其抗菌作用下降或抵消;还可拮抗两性霉素B和美帕曲星的作用;部分拮抗5-氟尿嘧啶的作用[3]。
1.3合用使毒副作用增加(1)喹诺酮类与万古霉素合用可致毒性增加,出现肾小管上皮损害,蛋白尿等中毒症状。
(2)喹诺酮类与氯霉素、红霉素合用可致效用降低,同时,对肝、肾功能及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进一步加重。
(3)环丙沙星与阿霉素、呋喃妥因合用,增加了毒性并且对肾功能不全者损害更大[3]。
2含金属离子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可与镁、铝、铁、锌等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从而引起药物吸收和生物利用度降低[3]。
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口服吸收良好,体内分布广,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等特点。
喹诺酮类药物对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在内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金葡菌及产酶金葡菌也有良好抗菌作用。
某些品种对结核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及厌氧菌也有作用。
用于敏感病原菌引起的泌尿感染、前列腺感染、淋病、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及骨、关节、软组织感染。
但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不少见。
1与其它抗生素的相互作用1.1协同作用1.1.1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药物与β-内酰胺类药物合用可发挥协同作用。
β-内酰胺类药物可阻碍细胞壁粘肽的合成,使细胞壁缺损,从而使喹诺酮类易于发挥杀菌作用[1]。
1.1.2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与氨基苷类药物合用可发挥协同作用。
因这两类药物对革兰阴性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通过抑制脱氧核糖核酸(DNA)回旋酶并阻碍细胞蛋白质合成的双重作用以发挥协同作用[2]。
1.1.3其他抗菌药物磺胺类药物合用可明显增加抗铜绿假单胞菌和金葡菌的作用。
与亚胺培南或阿米卡星合用,体外证实对这两种抗生素耐药的作用增强;与阿洛西林合用,对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不动杆菌菌属细菌有协同作用;与克林霉素合用,对链球菌,葡萄球菌有协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增强[3]。
1.2拮抗作用喹诺酮类与氯霉素等合用可产生拮抗作用,使其抗菌作用下降或抵消;还可拮抗两性霉素B和美帕曲星的作用;部分拮抗5-氟尿嘧啶的作用[3]。
1.3合用使毒副作用增加(1)喹诺酮类与万古霉素合用可致毒性增加,出现肾小管上皮损害,蛋白尿等中毒症状。
(2)喹诺酮类与氯霉素、红霉素合用可致效用降低,同时,对肝、肾功能及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进一步加重。
(3)环丙沙星与阿霉素、呋喃妥因合用,增加了毒性并且对肾功能不全者损害更大[3]。
喹诺酮类与某些药物的不良相互作用秦建明喹诺酮类药物自1963 年问世以来,就以它广谱、高效的抗菌作用及较高的生物利用度,良好的渗透性为优势,愈来愈受到临床的广泛欢迎。
与此同时,喹诺酮类药物与其它药物的不良相互作用也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喹诺酮类药物与其它药物的不良相互作用的总结,以期达到提高对药物不良相互作用的认识,提高临床用药水平,使患者得到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
1 环丙沙星与克林霉素,氨茶碱环丙沙星与克林霉素配伍时,立即有沉淀产生:与氨茶碱混合后,4 小时内有沉淀产生。
这是由于环丙沙星随pH 值的增加,溶解度会大大降低。
上述配伍的药物中,克林霉素和氨茶碱有较高的pH 值,造成配伍后混合物的pH 值增高。
提示:环丙沙星不宜与较高pH 值的药物配伍使用,此外,环丙沙星与茶碱同服可导致茶碱血浓度升高和t/2 延长。
由于茶碱的有效血浓度范围比较窄,所以消除率稍有变化就会影响疗效或副作用。
喹诺酮类药物抑制细胞色素P450 酶,阻碍茶碱正常代谢。
此作用以环丙沙星、依诺沙星、培氟沙星最为显著[1]。
嘌呤化合物:如咖啡因、茶碱类药物等,喹诺酮类药物与此药物联合应用时,可降低其消除率,易增加咖啡因和茶碱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
老年人,尤其是呼吸及肝功不良者应忌并用此两类药,如必须合用应减少茶碱的用量,同时进行茶碱血浓度监测。
2 环丙沙星与铝、镁抗酸药含铝、镁的抗酸剂可使环丙沙星的血药活性几乎全部消失,碳酸钙可中度降低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的吸收,硫糖铝降低环丙沙星的吸收作用很强,诺氟沙星和氧氟沙星与氢氧化铝合用,峰浓度降低,峰时延长,AVC 减少;磷酸盐结合剂可以降低血清和透析液中环丙沙星浓度76%和92%。
透析病人应避免使用含磷酸盐的透析液。
喹诺酮类药物与多价金属离子作用的机制是:喹诺酮类药物的4- 羰基氧,3- 羧羟基与多价金属离子(Al3+,Mg2+,Ca2+,Fe3+,Zn2+)形成难以被小肠吸收的鳌合物,从而减少了喹诺酮类的吸收及生物利用度。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综述首个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开始用于临床。
目前多数化学家及临床学者将喹诺酮类药物按开发年代和结果特点分为4代:临床上喹诺酮类应用相当广泛,现将自己学习的内容从两方面作一归纳:一、 喹诺酮类的不良反应简述:1、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最常见);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特别好发于明显动脉硬化及其它中枢神 避免与氯霉素同服3、皮肤反应(光敏反应最受关注);4、软骨毒性;5、心脏毒性:Q-T 间期延长;(西沙必利也可引起,故不合用)6、静脉炎:局部副作用,缓慢经静脉滴注低浓度药物可减少该副作用的发生;7、肝毒性避免同服其他肝毒性药物(如红霉素);8、肾毒性避免同服其他肾毒性药物(如万古霉素等);二、喹诺酮类的药物相互作用:1、避免与多价阳离子制剂合用,如Mg2+ Al3+ Ca2+ Fe3+ Zn2+ 如:牛奶、氢氧化铝咀嚼片、硫糖铝片、补钙药(碳酸钙D3、碳酸钙胶囊、葡萄糖酸钙片/口服液)、铁剂(硫酸亚铁叶酸片)原因:喹诺酮类可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使喹诺酮类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降低。
2、不与肝药酶诱导剂合用如:利福平胶囊原因: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较强肝药酶抑制作用,合用发生拮抗,使喹诺酮类抗菌活性降低。
3、不与嘌呤化合物及抗组胺药合用如:氨茶碱、咖啡因、阿司咪唑、特非那定原因:喹诺酮类为肝药酶抑制剂,会阻碍嘌呤化合物、抗组胺药代谢,使以上药物血药浓度增高。
阻碍阿司咪唑、特非那定代谢,加强心脏毒性,增加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律失常发生。
4、不与抗胆碱药、H2受体阻断药及奥美拉唑合用如:东莨菪碱、哌仑西平、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奥美拉唑原因:以上药品降低胃酸浓度,从而减少喹诺酮类药物吸收。
5、不与非甾体抗炎药合用如:吲哚美辛、阿司匹林、芬布芬原因:两类药均有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合用毒性加重。
以依诺沙星、诺氟沙星、洛美沙星为重。
6、不与抗凝药华法林合用原因:喹诺酮类为肝药酶抑制剂,阻碍华法林代谢,使血药浓度增高,抗凝作用增强。
喹诺酮类药物配伍的相互作用作者:林兰单位:512031 广东韶关,韶关市红十字会医院药剂科【关键词】喹诺酮;,药物相互作用【摘要】目的介绍喹诺酮类药物的相互作用。
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来总结药物的相互作用。
结果该类药物存在多种药物相互作用。
结论喹诺酮类药物是广泛使用的一种抗感染药,其配伍时发生的相互作用应较为注意。
【关键词】喹诺酮; 药物相互作用当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由于它们的相互作用,可使药效加强或副作用减轻,也可使药效减弱或出现不应有的毒、副作用,甚至可出现某些奇特的不良反应,危害用药者。
因此,必须重视药物相互作用问题。
随着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的出现,此药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近年来喹诺酮类药物配伍时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也有许多报道,本文就此内容予以简述,供临床参考。
1 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药物与其合用可发挥协同作用。
因β-内酰胺类药物可阻碍细胞壁粘肽的合成,使细胞壁缺损,从而使喹诺酮类易于发挥杀菌作用。
2 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与其合用可发挥协同作用。
因这两类药物对革兰阴性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通过抑制DNA回旋酶并阻碍细胞蛋白质合成的双重作用以发挥协同作用。
3 利福平喹诺酮类药物与其合用可发生拮抗作用。
因利福平是肝药酶诱导剂,而喹诺酮类具有较强的肝药酶抑制作用,合用后致使喹诺酮类抗菌活性降低。
4 茶碱喹诺酮类药物抑制细胞色素P450酶,阻碍茶碱正常代谢。
此作用以环丙沙星、依诺沙星、培氟沙星最为显著。
5 抗组胺药(阿司米唑、特非那定)喹诺酮类药物抑制细胞色素P450酶,阻滞这两种药物的正常代谢,加强心脏毒性、增加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6 西沙必利喹诺酮类药物可使其加强心脏毒性(参阅上条)。
7 口服碱性药物多价阳离子(如镁、铝、铁、钙等)及糖铝和其他碱性药物都能降低喹诺酮类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8 抗胆碱、H2受体阻滞药此类药物能减少胃酸分泌,不利于喹诺酮类药物的吸收,不宜联用。
9 与其它抗菌药合用导致药效相加(1)环丙沙星与磺胺嘧啶合用能明显增加其抗绿脓杆菌和金葡菌的作用。
氨茶碱与部分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物相互作用汇总序号药品名称相互作用文献来源氨茶碱片、注射液1.地尔硫䓬、维拉帕米可干扰茶碱在肝内的代谢,与本品合用,增加本品血药浓度和毒性。
2.西咪替丁可降低本品肝清除率,合用时可增加茶碱的血清浓度或毒性。
3.某些抗菌药物,如大环内酯类的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氟喹诺酮类的依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等可降低茶碱清除率,增高其血药浓度,尤以红霉素和依诺沙星为著,当茶碱与上述药物伍用时,应适当减量。
4.苯巴比妥、苯妥英、利福平可诱导肝药酶,加快茶碱的肝清除率;茶碱也干扰苯妥英的吸收,两者血浆中浓度均下降,合用时应调整剂量。
5.与锂盐合用,可使锂的肾排泄增加。
影响锂盐的作用。
6.与美西律合用,可减低茶碱清除率,增加血浆中茶碱浓度,需调整剂量。
7.与咖啡因或其他黄嘌呤类药并用,可增加其作用和毒性。
SFDA药品说明书范本红霉素片1.本品可抑制卡马西平和丙戊酸等抗癫痫药的代谢,导致其血药浓度增高而发生毒性反应。
与芬太尼合用可抑制后者的代谢,延长其作用时间。
与阿司咪唑或特非那定等抗组胺药合用可增加心脏毒性,与环孢素合用可使后者血药浓度增加而产生肾毒性。
SFDA药品说明书范本2.对氯霉素和林可霉素类有拮抗作用,不推荐同时使用。
3.本品为抑菌剂,可干扰青霉素的杀菌效能,故当需要快速杀菌作用如治疗脑膜炎时,两者不宜同时使用。
4.长期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应用本品时可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从而增加出血的危险性,老年病人尤应注意。
两者必须同时使用时,华法林的剂量宜适当调整,并严密观察凝血酶原时间。
5.除二羟丙茶碱外,与黄嘌呤类药物同时使用可使氨茶碱的肝清除减少,导致血清氨茶碱浓度升高和(或)毒性反应增加。
这一现象在合用6日后较易发生,氨茶碱清除的减少幅度与本品血药峰浓度成正比。
因此在两者合用疗程中和疗程后,黄嘌呤类药物的剂量应予调整。
6.与其他肝毒性药物合用可能增强肝毒性。
喹诺酮类药物的相互作用
1、碱性药物、抗胆碱药、H2受体阻滞剂及含铝、钙、铁等多价阳性离子的制剂均可降低胃液酸度而使其吸收减少,应避免同服;
2、利福平及伊曲康唑、氯霉素均可使其作用降低;
3、喹诺酮类抑制茶碱的代谢,与茶碱联合合用时,使茶碱的血药浓度升高,可出现茶碱的毒性反应;
4、其他药物:与口服抗凝药如华法林合用有增加出血的危险;依诺沙星与布洛芬合用有引起惊厥的危险;司帕沙星与吩噻嗪类、三环类抗抑郁药及抗心律失常药等合用,有增加心率失常的危险。
喹诺酮类药物不能与哪些药合用有过一点药物方面知识的人大概都会了解一点跟喹诺酮药物有关的知识,或多或少的也听过这个名字。
那我们大概了解一下,喹诺酮药物是什么,它是一种抗菌的药物。
通常在感染的时候能够用的到。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使用这种药的。
就像每个人对药物都有过敏反应。
那么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喹诺酮类药物不能与哪些药合用。
喹诺酮类药物不能与哪些药合用?临床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时不仅要注意胃肠道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而且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含铝、钙、铁等多价阳离子制剂(如氢氧化铝、乳酸钙等)、维生素c、氯化胺、利福平及伊曲康唑、双脱氧肌酐、胃肠道用药(碳酸钙、小苏打、硫酸镁等)、万古霉素、嘌呤化合物(咖啡因、茶碱类药物等)、抗酸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及奥美拉唑等抗酸剂)、口服抗凝血药物等不宜与喹诺酮类药物合用。
喹诺酮类药物分为四代,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为第三代,常用药物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罗沙星等。
此类药物对多种革兰荫性菌有杀菌作用,广泛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胃肠疾病、以及呼吸道、皮肤组织的革兰荫性细菌感染的治疗。
喹诺酮类药物是20世纪中后期崛起的新产品,问世后因其优异的抗感染作用,受到国内外医药界的关注与重视,其药理药效已广为人知,临床应用与新适应症的开发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在克服了抗菌谱窄等不足之处后,已由第一代的萘啶酸、吡哌酸发展到第四代产品莫西沙星、克林沙星等系列产品,尽管在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药物快速发展的今天,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仍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萘啶酸是1962年问世的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是合成抗疟药——氯奎时发现的中间副产品。
在近半个世纪里,经过不断的探索,医学界全面揭示了喹诺酮抑制细菌中拓扑异构酶、阻碍其复制合成的机理,推进了该类药物研究的快速发展,并逐渐取代了硝基呋喃和磺胺类药物的地位,目前已有20多个品种在国内外广泛用于临床,更新的药物仍在开发之中。
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口服吸收良好,体内分布广,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等特点。
喹诺酮类药物对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在内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金葡菌及产酶金葡菌也有良好抗菌作用。
某些品种对结核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及厌氧菌也有作用。
用于敏感病原菌引起的泌尿感染、前列腺感染、淋病、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及骨、关节、软组织感染。
但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不少见。
1 与其它抗生素的相互作用
1.1 协同作用
1.1.1 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药物与β-内酰胺类药物合用可发挥协同作用。
β-内酰胺类药物可阻碍细胞壁粘肽的合成,使细胞壁缺损,从而使喹诺酮类易于发挥杀菌作用[1]。
1.1.2 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与氨基苷类药物合用可发挥协同作用。
因这两类药物对革兰阴性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通过抑制脱氧核糖核酸(DNA)回旋酶并阻碍细胞蛋白质合成的双重作用以发挥协同作用[2]。
1.1.3 其他抗菌药物磺胺类药物合用可明显增加抗铜绿假单胞菌和金葡菌的作用。
与亚胺培南或阿米卡星合用,体外证实对这两种抗生素耐药的作用增强;与阿洛西林合用,对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不动杆菌菌属细菌有协同作用;与克林霉素合用,对链球菌,葡萄球菌有协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增强[3]。
1.2拮抗作用喹诺酮类与氯霉素等合用可产生拮抗作用,使其抗菌作用下降或抵消;还可拮抗两性霉素B和美帕曲星的作用;部分拮抗5-氟尿嘧啶的作用[3]。
1.3 合用使毒副作用增加(1)喹诺酮类与万古霉素合用可致毒性增加,出现肾小管上皮损害,蛋白尿等中毒症状。
(2)喹诺酮类与氯霉素、红霉素合用可致效用降低,同时,对肝、肾功能及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进一步加重。
(3)环丙沙星与阿霉素、呋喃妥因合用,增加了毒性并且对肾功能不全者损害更大[3]。
2 含金属离子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可与镁、铝、铁、锌等金属离子形成
螯合物,从而引起药物吸收和生物利用度降低[3]。
其机理是上述含属阳离子能与氟喹诺酮类的4-酮氧基-3-羟基发生络合作用,从而减少氟喹诺酮类的吸收及生物利用度,致使后者抗菌治疗失败[4]。
因此,临床应避免氟喹诺酮类与含镁、钙氢氧化物的抗酸剂或硫糖铝、硫酸亚铁、含锌的多种维生素合成,如不能避免时,在应用上述金属阳离子药物之前2h给予氟喹诺酮类药物,可使这一相互作用大为减轻[3]。
3 蒙脱石散蒙脱石散吸附肠道内药物降低了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作用,另一方面蒙脱石散既吸附抗菌药物又吸附细菌,有利于杀灭吸附于蒙脱石散内的细菌。
诺氟沙星与蒙脱石散联合应用,即使被吸附,对侵袭性腹泻的治疗应有协同作用[3]。
4 抗结核药喹诺酮类药物与抗结核药物联用对非典型分支杆菌有协同作用。
4.1异烟肼女性健康志愿者,同时应用环丙沙星和异烟肼,前者延长胃排空及异烟肼的吸收,使唾液中异烟肼浓度达峰时间延迟1h,峰浓度Cmax无明显变化,环丙沙星只是延迟而非增加异烟肼的吸收,因此两药合用较为安全[3]。
4.2利福平喹诺酮类药物与利福平合用可发生拮抗作用。
因利福平是肝药酶诱导剂,而喹诺酮类具有较强的肝药酶抑制作用,合用后致使喹诺酮类抗菌活性降低[2]。
5 茶碱与咖啡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对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从而影响茶碱及其它主要经该途径消除的药物。
此作用以环丙沙星、依诺沙星、培氟沙星为显著。
老年人同时应用环丙沙星和氨茶碱,可使后者的血药浓度增加2~3倍,引起心动过速、失眠和晕厥,严重者可致死,临床用药要特别注意。
喹诺酮类药物对咖啡因影响显著,其中依诺沙星可使咖啡因半衰期延长26%,分布容积减少20%,总清除率下降78%,达蜂时间延长41%,而环丙沙星作用铰弱,氧氟沙星影响不大[3]。
6华法林喹诺酮类药物可抑制华法林的代谢,因此,喹诺酮类药物和华法林可导致潜在的抗凝作用,尤其是老年患者[3]。
受体阻滞剂西咪替丁能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系统参与的I相代谢反
7 H
2
应,因此凡在肝脏代谢氟喹诺酮类与之合用,均可使氟喹诺酮类肾外清除率下降24%[4]。
8 其他与布洛芬联合应用可致中枢兴奋、癫痫发作,与丙磺舒可延迟本品的排泄,导致肾清除率下降50%。
但总清除率无改变[4]。
9 西沙必利喹诺酮类药物可使西沙必利加强心脏毒性[2]。
10抗组胺药(阿司米唑、特非那定)喹诺酮类药物抑制细胞色素 P450酶,阻滞这两种药物的正常代谢,加强心脏毒性、增加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2]。
结论:总之,由于目前临床应用的抗感染药物种类繁多,使用当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因而明确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尽量避免药物之间不良的相互作用。
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特点不同,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明确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明确药物耐药性、不良反应同样重要。
参考文献:
[1]李旭东.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探讨[J]. 临床合理用药.2011,2(4):90
[2]杨安康.临床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问题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07,7(48):105
[3]崔家刚.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J].江西医药.2007,4(23):272-273
[4]支向红,闻嘉.氟喹诺酮类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J].中外医疗.201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