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技术操作
- 格式:ppt
- 大小:1.84 MB
- 文档页数:24
吸痰的操作步骤范文吸痰是指利用吸痰器等工具将堆积在呼吸道中的痰液吸出。
这项操作通常用于病患、老人和婴儿等无法自行咳出痰液的人群。
正确的吸痰操作可以有效地清除呼吸道积聚的痰液,减少感染和呼吸困难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呼吸畅通。
以下是吸痰的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a.洗手:在操作之前,请务必用肥皂和温水彻底清洁双手。
b.设备准备:将吸痰器、管子、抽吸器等设备和物品准备齐全,并进行消毒。
2.为吸痰做好准备a.让患者坐起:如果患者的病情允许,让他们坐起来,保持舒适的姿势,以便顺利进行吸痰。
b.打开窗户和门:确保操作环境通风,以便快速清除痰液和减少感染风险。
3.调整吸痰器a.调节吸痰器的负压:根据患者的状况和医嘱,调节吸痰器的负压力度,一般设置为80-120毫米汞柱。
b.温水预热管子:用42-44摄氏度的温水将吸痰管子预热至舒适体温,以减少患者不适感。
4.清洁手术区a.收拾床单:将床单折叠并固定在患者胸部以下,以防止洒落的痰液弄污床单。
b.覆盖面罩:用清洁的毛巾或纸巾覆盖患者的口鼻部位,以防止痰液喷溅。
5.做好个人防护a.穿戴手套:带上合适大小的一次性手套,以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b.戴上口罩和护目镜:在吸痰过程中,戴上口罩和护目镜,以防止痰液或气溶胶飞溅。
6.进行吸痰操作a.检查吸痰器的畅通性:确保吸痰器的管路没有障碍物,以确保负压正常工作。
b.用消毒的手握住吸痰器:把吸痰器的管子握在手中,保持垂直状态。
c.抬起患者的下巴:用一只手轻轻地抬起患者的下巴,以便于吸痰器插入。
d.将吸痰管插入患者的口咽部:用另一只手稳定吸痰器的管子,将其缓慢、轻柔地插入患者的口咽部,直至触碰到抵抗力。
e.吸痰操作:在插入吸痰管的同时,开始吸痰操作。
轻轻地转动吸痰器的管子,并同时用手指敲击患者背部,以帮助痰液松动。
注意过程中的吸痰器的负压状态,确保吸痰的顺利进行。
f.痰液的量和性质:观察吸出的痰液的量和颜色,记录并汇报给医护人员。
7.清洁吸痰设备a.吸痰结束后,及时清洁吸痰设备,避免细菌滋生和交叉感染。
吸痰的操作要点范文吸痰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护理技术,主要用于清除呼吸道内的痰液,以帮助患者呼吸顺畅。
以下是吸痰的操作要点:1.预备工作:-洗手并戴上一次性手套,确保清洁卫生。
-准备好吸痰器具,包括软管、痰盂、塑料袋等。
-选择适当的位置,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2.患者准备:-让患者坐起或半坐位,尽量减少痰液进入气管。
-若患者处于卧位,可将其头部转向一侧,避免痰液进入气道。
3.准备吸痰器具:-检查吸痰器具是否完好无损。
-调整吸痰器具的吸力为合适强度,以避免损伤呼吸道。
4.进行吸痰:-充分告知患者吸痰的目的和操作过程,解释可能产生的不适。
-将软管通过口腔或鼻腔引入,确保消毒。
-缓慢而稳定地推进软管,避免刺激引起呕吐反应。
-一手握住痰盂,另一手控制吸痰器具。
-执行吸痰操作时,应协调自如,以减少刺激和不适。
5.监测患者状况:-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或窒息等症状,应立即停止吸痰并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6.后续处理:-吸痰结束后,注意清洁吸痰器具,避免交叉感染。
-帮助患者清理口腔和鼻腔,恢复舒适。
-记录吸痰的时间、频率、痰液的性状等信息,作为后续医疗护理的参考。
除了以上操作要点外,还需谨记以下注意事项:1.技术要求高:吸痰操作需要熟练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操作者必须熟悉解剖结构和操作步骤。
2.注意安全和舒适:进行吸痰时,尽量减少患者的不适感,确保操作过程中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4.面部及呼吸道保护:吸痰时应注意保护患者的面部和呼吸道,避免损伤突发伤害,确保吸痰成功。
如何吸痰操作流程吸痰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操作,对于需要进行吸痰的患者来说,正确的吸痰操作流程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如何进行吸痰操作流程,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首先,进行手部卫生。
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护理人员需要进行手部卫生,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正确的手部卫生可以有效地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
护理人员应该用流水和肥皂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确保双手的清洁。
接着,准备吸痰器材。
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需要准备好吸痰所需的器材,包括吸痰管、吸痰器、生理盐水等。
确保吸痰器材的清洁和完整,避免使用损坏或污染的器材,以免对患者造成伤害或感染。
然后,协助患者取正确体位。
在进行吸痰操作时,患者的体位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患者需要取坐位或半卧位,以有利于痰液的顺利排出。
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协助患者取正确的体位,确保吸痰操作的顺利进行。
接下来,进行吸痰操作。
在准备就绪之后,护理人员可以开始进行吸痰操作。
首先,用生理盐水滴入患者气道,软化痰液,有助于痰液的顺利排出。
然后,将吸痰管插入患者的气道,并轻轻吸出痰液。
在进行吸痰操作时,需要注意吸力的大小和时间的控制,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最后,进行器材的清洁和记录。
吸痰操作完成后,护理人员需要对吸痰器材进行清洁和消毒,以确保下次使用时的安全和卫生。
同时,还需要及时记录吸痰的时间、次数、痰液的性状等信息,为患者的后续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总之,正确的吸痰操作流程对于患者的康复和健康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在进行吸痰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清除痰液,改善呼吸道状况,促进康复。
气管插管病人的吸痰是重要的护理操作,以下是一般的技术流程:
1. 准备工作:
-确认医嘱:在进行吸痰前,需要确认医生的医嘱并取得病人的同意。
-个人防护:护士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包括戴口罩、手套和护目镜等。
-准备设备:准备好吸痰器、生理盐水、吸痰管等必要器材。
2. 沐浴:
-把病人的头部稍微向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
-使用生理盐水滴入气管插管,帮助软化和稀释痰液。
3. 吸痰:
-将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中,直至遇到阻力停止,然后缓慢地抽吸。
-护理人员需要注意吸痰管的深度,以免刺激气管黏膜引起出血或其他不良反应。
-吸痰过程中需要注意手法轻柔,避免刺激病人的气道。
4. 清理:
-将吸出的痰液倒入容器中,并记录吸出的痰量。
-清理吸痰管: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确保下次使用前清洁干净。
5. 观察:
-吸痰后需要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和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确保没有出现异常状况。
6. 记录:
-记录吸痰的时间、吸出的痰液量、痰液的性状以及病人的耐受情况等相关信息。
以上是一般气管插管病人吸痰的技术流程,实际操作中需要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操作规范和流程进行,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吸痰技术操作流程吸痰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操作,适用于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或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
正确的吸痰技术操作流程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吸痰技术的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吸痰前,护士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洗手,并穿好手套,以免交叉感染。
接着,准备好所需的吸痰管、生理盐水、吸引器、护理垫等器材。
确保吸痰器的吸引力正常,以免影响吸痰效果。
2. 与患者沟通。
在进行吸痰操作前,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告知他们即将进行的操作,并征得患者的同意。
同时,要向患者解释吸痰的目的和过程,以减轻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感。
3. 采取正确体位。
将患者的头部稍微向一侧倾斜,以便于吸痰管顺利进入气道。
在操作过程中,护士需要保持患者的头部稳定,避免患者头部晃动而影响吸痰的准确性。
4. 清洁口腔。
使用生理盐水或漱口水帮助患者清洁口腔,以减少吸痰时吸入口腔内的细菌和分泌物,减少感染的风险。
5. 进行吸痰。
将吸痰管插入患者口腔,进入咽喉部。
在吸痰的过程中,护士需要注意吸痰管的深度,避免刺激患者的气道黏膜。
同时,要控制好吸引器的吸引力,避免对患者的气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6. 清理分泌物。
在吸痰的过程中,护士需要通过吸引器将患者口腔和气道内的分泌物吸出。
吸痰结束后,要及时清洁吸痰管,以免细菌滋生。
7. 观察患者反应。
吸痰结束后,护士需要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和氧饱和度,以确保吸痰操作没有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8. 记录观察结果。
吸痰操作结束后,护士需要将患者的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包括吸痰的时间、吸出的分泌物量、患者的反应等情况。
这些记录有助于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为下一步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总结,吸痰技术操作流程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正确的吸痰操作可以有效清除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减少感染的风险,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护士在进行吸痰操作时,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与患者充分沟通,采取正确的体位,注意清洁口腔,掌握吸痰技术的操作要点,及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并做好记录工作。
口鼻吸痰法的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口鼻吸痰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护理技术,用于协助病人排除呼吸道内的痰液。
正确的操作方式能够保证有效清除痰液,并最大程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在进行口鼻吸痰之前,需要注意以下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1. 准备工作在进行口鼻吸痰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
首先,检查吸痰设备是否清洁并且完好无损。
其次,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如吸痰管、吸痰器、口罩、手套等。
确保吸痰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2. 身体定位将病人置于半卧位或坐位,保持头部稍微向前倾斜的姿势,以便于痰液顺利排出。
同时,确保病人身体的稳定,注意防止滑动或摔倒的情况发生。
3. 洗手与佩戴手套在进行口鼻吸痰操作前,护士必须进行手卫生,彻底洗手并穿戴干净的手套。
这是为了避免致病菌的传播和交叉感染,确保病人的安全。
4. 病人告知与沟通在进行口鼻吸痰操作前,需要与病人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解释,告知其操作流程和目的,并得到其同意。
尊重病人的权益和隐私,以及其合作程度,对操作的效果有重要影响。
5. 塑料袋准备在吸痰操作前,需要准备好一个适合放置吸痰物质的塑料袋。
将塑料袋打开并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以便于将吸出的痰液直接倒入其中。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痰液的外溅,确保操作环境的干净。
6. 吸痰设备的选择根据病情和需求,选择适当的吸痰设备,常用的有闭式吸引系统和开式吸引系统。
闭式吸引系统具有较好的隔离效果,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开式吸引系统操作简单,适用于特殊情况。
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选择。
7. 操作步骤(1)正确佩戴口罩和手套后,用生理盐水清洗吸痰管,然后连接到吸痰器。
(2)将吸痰管沿病人口腔或鼻腔插入,同时观察病人的反应,调整插入深度,避免损伤黏膜。
(3)吸痰过程中,要注意力度的掌握,避免给病人带来不适和刺激;吸痰管吸引痰液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秒,以避免氧气供应不足。
(4)吸出痰液后,将吸痰管放入塑料袋中,避免二次污染。
(5)吸痰操作结束后,将病人的口腔和鼻腔用生理盐水清洗,然后协助病人调整舒适的体位。
中心吸痰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中心吸痰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如下:
1. 操作程序
(1)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向患者解释清楚,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2)检查患者口鼻黏膜,取下活动的假牙,打开吸痰管与吸痰器接管连接好,试吸少量生理盐水,看看吸痰管是否通畅。
(3)将吸痰管经口腔颊部插至咽喉部,插入深度14\~16厘米,左右旋转向上提起吸痰管,吸净痰液,每次吸痰时间不要超过15秒。
(4)吸痰完毕,擦净患者口鼻部位。
2. 注意事项
(1)严格按无菌操作进行,吸痰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吸痰时间不要超过15秒。
(2)严格遵循正确的吸痰方法,每次插管不超过15秒,连续吸痰不得超过3分钟。
(3)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作。
(4)注意保持呼吸道湿润,避免过度干燥。
(5)注意观察吸出物的性状、量及颜色等,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6)操作中保持患者舒适,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操作。
吸痰技术操作流程吸痰技术是一种护理方法,用于帮助那些无法自主排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患者清除呼吸道。
这项技术主要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详细介绍吸痰技术的操作流程。
首先,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和防护措施。
穿上干净的工作服,戴好口罩、帽子和手套,保持自身的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同时,检查吸痰设备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准备好所有所需的药物和器械。
接着,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解释,告知他们吸痰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
确保患者理解并配合操作。
然后,医护人员需要使患者处于适当的体位。
一般情况下,患者以半侧卧位或低头位置最为适宜,可以利用床边护栏或枕头进行固定,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在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通过洗手或消毒手的方式,确保自己的手部清洁。
然后,将吸痰管的一端连接到吸痰设备,打开吸痰设备的开关。
医护人员开始进行吸痰操作。
在操作之前,他们会先用生理盐水或稀释过的开塞露等溶液进行气道湿化处理,帮助痰液松化。
然后,他们会将吸痰管悄悄地插入患者的口腔或气管,确保插入深度合适。
在插入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注意与患者的配合,避免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痛苦。
当吸痰管插入到位之后,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轻轻地旋转和抽吸的方式,帮助患者排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在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注意吸痰管的位置和推进力度,以免对患者的呼吸造成不适或创伤。
在吸痰操作完成后,医护人员需要将吸痰管从患者体内取出,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他们可以将吸痰管拆卸并进行清洗消毒,或者直接将其丢弃,确保无菌操作和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理。
最后,医护人员需要记录和评估吸痰操作的效果和患者的反应。
他们会记录下吸痰前后患者的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和痰液的性状等信息,以便于跟踪患者病情和调整护理计划。
总结起来,吸痰技术操作流程主要包括准备和防护、与患者沟通和体位调整、手部清洁、吸痰管插入、痰液排除、吸痰管取出和处理、记录和评估等步骤。
四、气道内吸引经口腔或鼻腔内吸痰(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配合程度、咳嗽咳痰能力、口鼻腔黏膜情况。
2.鼻饲肠内营养的患者,观察胃内潴留情况。
3.评估吸痰指征、负压吸引装置及吸痰用物准备情况。
(二)操作要点1.患者取半卧位,调节正确的负压吸引压力,成人40-53.3kPa(300-400mmHg),儿童<40kPa(300mmHg)。
如有气管导管时应先检查气囊压力。
2.选择合适型号、软硬适度的吸痰管。
3.先吸口腔后吸鼻腔,下吸痰管时动作轻柔,零负压,抽吸时缓慢左右旋转向上提拉,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
4.吸痰过程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
5.吸痰后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记录痰液的颜色、粘稠度、性质及量。
(三)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及家属此项操作的目的、重要性及配合要点。
2.指导患者在吸痰过程进行有效咳嗽咳痰。
(四)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一根吸痰管只用一次,冲洗吸痰管生理盐水24小时更换。
2.负压吸引压力调节在正常范围内,动作轻柔,如遇到阻力,应分析原因,不可暴力操作。
3.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吸氧30-60秒,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
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者,应间隔3-5分钟。
患者出现发绀、心率减慢、血氧饱和度低于90%等缺氧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
4.吸痰时,切勿上下提插或固定在一点不动。
5.记录痰液的颜色、量及粘稠度,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6.无特殊禁忌者,床头抬高30°以上。
7.如有肠内营养者,吸痰前30分钟暂停肠内营养。
(五)经口腔或鼻腔内吸痰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见表6-4-1。
表6-4-1 经口腔或鼻腔内吸痰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时间考核人分数。
吸痰术的操作流程主要分为6步,患者全程需要配合医生的指导。
1、操作者洗手,戴口罩、戴手套,将吸痰设备携至床旁,核对患者信息,患者需要把情况告诉操作者,同时不要紧张,要保持心情平静。
2、在操作者的帮助下,患者选择合适的卧位,把头偏向一侧,如果有假牙及时取出来,配合操作者的检查,比如张口、伸舌头。
3、操作者打开吸痰器的开关,会把其中一根导管放入患者的咽部,过程可能会有不适应,如果放入的时候,咽部感觉疼痛,要及时告诉操作者,放入导管完毕,就会开始吸痰操作。
4、吸痰的时间为每次抽吸时间<15秒,一次未吸尽,隔3~5分钟再吸,每次吸痰结束,要配合操作者取出导管。
5、在吸痰过程中,操作者会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记录吸出物的情况,由于吸痰过程可能会出现缺氧或窒息的情况,患者如果感觉不舒服,要和操作者示意,以免发生意外,
6、吸痰结束后,患者可以用干净的纸巾擦净脸部分泌物,选择舒服的姿势躺下,注意要多喝水,饮食清淡,不抽烟喝酒,减少对咽部的刺激。
经胃管插管胃管切开吸痰法技术操作流程概述经胃管插管胃管切开吸痰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技术,用于清除胃部积液或异物,并保持胃通畅。
本文档将介绍胃管切开吸痰法的技术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1. 检查器材和胃管:- 确保所需器材齐全,并进行必要的消毒。
- 选择合适尺寸的胃管,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和需要进行选择。
- 检查胃管完整性和通畅性,确保没有弯曲或其他损坏。
2. 准备患者:- 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操作目的和过程,并获得其同意。
- 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以便操作更加方便。
-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清洁口腔和腹部。
3. 术前准备:- 洗手并戴好手套。
- 准备好必要的器材和药物,如吸痰器、吸痰管、洗胃器、生理盐水等。
4. 操作步骤:- 按正常插胃管的方法将胃管插入患者的口腔,通过食管进入胃部。
- 切开胃管:在胃管接近胃的位置处,用手指轻轻固定胃管,然后用手术刀小心切开胃管,确保胃内内容物能够通过胃管顺利排出。
5. 吸痰操作:- 将吸痰管连接到胃管上,并将其引出患者嘴巴外。
- 利用吸痰器吸取胃内积液或异物,注意操作时要轻柔并避免刺激患者。
- 对于积液较多或异物较大的情况,可使用洗胃器进行冲洗清理。
6. 操作后护理:- 完成吸痰操作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以保持其通畅。
- 将吸痰管护理好,避免扯拽或受潮。
- 将患者处于适当的体位,并进行观察,以确保没有不适或并发症发生。
注意事项- 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温柔和轻柔,尽量避免刺激患者。
- 注意洗手和佩戴手套,确保操作环境清洁和卫生。
- 在任何时候,如果患者出现窒息、呼吸困难或其他严重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寻求医生帮助。
- 操作前请确认患者没有食管破损或食管狭窄等禁忌症,以免造成损伤或加重病情。
以上就是经胃管插管胃管切开吸痰法的技术操作流程。
如有问题或不确定的地方,请随时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的意见。
吸痰操作流程口述吸痰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操作,通常用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患者自主咳痰能力较弱或无法咳出痰液时。
正确的吸痰操作可以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减少感染的风险,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吸痰操作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
包括准备好吸痰器、生理盐水、护理垫、口腔护理用品等。
同时,要确保患者处于适当的体位,通常为半坐位或侧卧位,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2. 洗手。
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充分的手部卫生,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并在手部消毒后再进行吸痰操作,以避免交叉感染。
3. 吸痰器准备。
将吸痰器连接好,确认吸痰器的吸引力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或无法有效吸出分泌物。
4. 通知患者。
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要向患者说明吸痰的目的和过程,取得患者的配合和理解,让患者尽量放松,以利于吸痰操作的顺利进行。
5. 口腔护理。
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可以给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包括擦拭口腔、清洁牙齿等,以减少吸痰时细菌的传播。
6. 吸痰操作。
将吸痰管插入患者口腔,通过口腔吸痰或气管插管吸痰的方式进行,注意不要刺激咽部黏膜。
在吸痰的过程中,要控制吸引力,避免过度吸引导致呼吸道黏膜损伤。
吸痰的时间一般不宜过长,以免影响患者的呼吸。
7. 吸痰后的护理。
吸痰结束后,要及时给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包括擦拭口腔、清洁牙齿等。
同时,要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确保呼吸通畅。
8. 吸痰器的清洁。
吸痰器使用后,要及时进行清洁消毒,避免细菌的滋生和传播。
总结。
吸痰操作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技能,正确的吸痰操作可以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感染的风险。
在进行吸痰操作时,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掌握正确的吸痰技巧,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掌握吸痰操作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吸痰法实训报告本次实训主要学习和掌握吸痰技巧,包括吸痰的适应症、禁忌症、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加强对吸痰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首先,吸痰是指通过吸引器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管、气管造口等将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分泌物混合的气体吸出,以减轻气道阻塞,维持呼吸道通畅和正常呼吸。
适应症有:①支气管分泌物增多或质地变稠;②呼吸衰竭;③气道梗阻等。
禁忌症有:①喉部或气管创伤;②反射性呕吐者;③无法维持呼吸道开放的患者等。
吸痰操作步骤如下:1.前期准备:先了解病情与医嘱,安排好环境设备;取出护理用品,包括吸痰器、吸痰管、消毒纱布、喉托、手套等。
2.术前准备: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卧位,松动衣领,嘴唇清洁唇角和口腔,可使用口喉护理剂涂擦。
3.操作规范:戴上洗手液或手套,将吸痰管暴露出远端口,吸去管内的空气,呼气时将管子轻轻推入一侧鼻孔或口腔到再下喉咙,直到感到阻力或患者咳嗽,记下深度数值。
4.操作技巧:在吸痰过程中,不要以过大的负压力吸气,应在吸入患者咳痰后数秒钟停止吸入,重复同样步骤,要轻轻旋转吸痰管,以免对黏膜造成伤害。
操作过程中必要时可让患者做深呼吸或用手托住下颚,更有利于吸痰。
5.术后护理:每次吸痰操作后,应让患者稍作休息,在呼气端呼吸道内雾化给药,以减轻刺激和创伤。
操作注意事项包括:①掌握吸痰的适应症和禁忌症;②了解患者的病情、情绪和护理需要;③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④在吸痰前后要给予护理,避免过多的刺激;⑤注意保护患者的尊严和安全。
综上所述,吸痰是一项临床护理中必不可少的操作技能,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来说,吸痰的正确操作能够缓解症状,维持呼吸道通畅,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因此,我们必须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吸痰技巧,提高操作水平,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