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6
专题七近代西方XX政治的确立和完善第1课时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1. 历史学家汤恩比认为,英国是近代代议制XX的先驱。
这是因为英国“光荣革命”后产生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A. 第一部成文宪法B. 多党制的议会C. 总统制D. 君主立宪政体解析:D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宣告完成,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君主立宪政体得以确立。
2. (2009·江都模拟)《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得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
”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A. 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B. 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XX国C. 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XX社会的转变D.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解析:A抓住时间“1688年”,光荣革命后确立君主立宪制,议会逐渐掌握了实权。
3. (原创题)2007年6月27日,戈登·布朗出任英国第52任首相。
关于他的身份,说法正确的是()A. 国王任命的贵族领袖B. 国王任命的多数党领袖C. 上院议长D. 皇室成员解析:B英国首相首先是下院的多数党领袖,然后再由国王任命为首相。
[来源:Z_xx_k.] 4. (2009·XX模拟)伏尔泰在《以英国人的口吻》中写道:“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引文所反映的政治体制是()A. 君主制B. XX制C. 贵族制D. 君主立宪制解析:D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
抓住“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可以看出是典型的君主立宪制,故D正确。
[来源:学§科§网Z§X§X§K]5. 下列对英国责任内阁首相表述正确的是()A. 首相由国王任命,也可以被国王罢免B. 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C. 由上议院大选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D. 首相的权力表现为任免高级文官、制定宪法解析:B英国首相由议会下院大选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国王在形式上进行任命,但国王无权罢免。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三民主政治的扩展课标分析●课标要求:”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法兰西与德意志是欧洲大陆的两个重要国家,随着这两个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代议制在欧洲大陆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作用巨大。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别讲述了法国与德国代议制的确立,两部分是并列关系。
具体的内容安排则是分别从两部宪法的背景、内容和评价三大方面讲述的。
最后,教材通过英、美、法和德四国代议制的确立概况,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进行了总结。
●学情分析由于法兰西、德意志代议制确立过程是艰难曲折的,特别是法国大革命过程中,政权更迭频繁。
所以学习中学生容易感到头绪烦多,应注意理清线索,搭建知识框架。
最后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总结,应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能力有待培养。
●教学建议1.教法:启发引导法2.学法:(1)学案导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基本内容。
2.《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基本知识。
3.比较两部宪法出台的背景,内容,找出异同点,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为参照,认识法国、德国法治化的基本脉络。
●过程与方法1.情境再现,分析材料。
2.通过学习,搭建知识框架。
结合法德两国在当时的国内形势、阶级力量的对比以及当时欧洲的民主思潮等多方面因素去探寻其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历史渊源,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由浅入深,学习过程由简单记忆到主动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根据法兰西共和历程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学习法国人民为进步事业勇于斗争的精神。
2.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意识,并积极投身到现实生活的民主实践中去,正确积极地使用自己的民主权利。
必修一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一、关于“近代”和“近代西方民主政治”:1、“近代”近代与古代的最基本区别是:第一,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第二,法治取代人治;第三,自主的公民取代被动的臣民。
2、“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确立和发展的过程就是西方代议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英国君主立宪制和政党政治的形成,对其它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近代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既有共同点,因为各国所依据的思想理论和文化渊源是共同的,这就是17、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政治学说以及从古希腊、罗马保留下来的民主政治文化;又有多样性,因为各国所建立的是要适应本国政治、经济、社会需要的制度。
在专制统治被推翻,资产阶级民主政权建立之后,关于人民如何行使权力的问题,“主权在民”的原则没有回答这一问题。
但是,近代资产阶级宪政实践表明,民族统一国家出现后,适合于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制已经无法实现。
因此,英国资产阶级在封建议会基础上首创代议制,并认为“议会主权”就是“人民主权”,从而代议民主制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也成为其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
二、代议制:(间接参政,有立法权)含义: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英、法、美、德等国的代议制各有特点,但核心思想(代议制)是一致的。
资产阶级通过设立议会,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以此来制约君主或总统滥用行政权力,从而通过立法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
这种政治模式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课标要求】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国王、天皇、皇帝)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单元概要:本专题以英、美、法、德四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主线,介绍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进程。
当今资本主义各国国情各异,政体亦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国家权力都掌握在经选举产生的议会手里,此即代议制度。
这一制度至今仍显示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封建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土崩瓦解,英、法、美、德等一大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诞生,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为铲除封建专制,实现政治民主化,同旧势力进行了艰苦复杂的斗争,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
英、法、美、德等国的代议制各有特点,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资产阶级通过设立议会,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以此来制约君主或总统滥用行政权力,从而通过立法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
这种政治模式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1787年宪法、法国的共和制度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本专题第1课,此课具体介绍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特点、意义和影响。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是本专题第2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是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的产物。
因为1787年宪法规定了联邦政府的构成及部门之间的法律关系,体现了“分权与衡”的原则。
1787年宪法是欧洲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而且有效地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是本专题第3课,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具体表现为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和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复习指导策略:复习本单元应抓住一条主线、关注两种政体、理解三个原则、突出四个重点。
(1)一条主线: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2)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
(3)三个原则: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议会制;分权和制衡原则;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
(4)四个重点:一是英国的《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近代民主制度的完善;二是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基本原则、联邦制特点及两党制的发展完善;三是法国的共和之路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四是德意志国家的统一和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特点。
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8年“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基础知识:一、代议制确立的政治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时间:1640—16882.领导阶级:和3.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4.经过:(1)内战时期(1640---1649)(2)共和国时期(1649---1660)(3)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1660---1688)(4)(1688)5.特点:具有和6.结果:保留了国王,削弱了王权,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向封建贵族的产物。
7.意义: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是英国代议制形成的政治前提。
二、代议制发展过程:(一)限制王权的法案: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权利法案》(1)时间:(2)颁布机构:议会(3)内容:确定议会的权力(立法权、征税权、军事权,言论自由权、司法权等)(4)意义:标志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
2.《王位继承法》(1)时间:(2)内容:和的决定权(3)目的:限制王权和议会权力(4)结果:实权转移到了议会手中(5)意义:确立了、原则,奠定了法律基础。
(二)小密室的演变: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过程时间变化意义光荣革命后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汉诺威王朝乔治一世时期议会行政权大增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表明:议会控制了大权。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前提:光荣革命的胜利A.经过: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社会的进步,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发动政变,推翻詹姆士二世,并邀请威廉三世入主英国。
历史上把这场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称为光荣革命。
B.影响:结束了专制王权,以不流血的方式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形成过程:(1)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了专制王权,以不流血的方式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1689年的《权利法案》和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确立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3)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确立,国王统而不治,英国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责任内阁制▲形成过程: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期间,内阁形成→乔治一世期间,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1721年,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任财政大臣并主持内阁会议,成为事实上的首相,开创了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组阁的先例→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确立。
▲特点:●内阁首相通常由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担任●议会有权倒阁●内阁须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一旦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内阁成员必须全部辞职,或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大选,由新选出的议会决定内阁的去留。
(理解内阁与议会间的制衡关系)(4)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选举权扩大(5)19世纪70年代以后,内阁权力开始凌驾议会之上3、特点:虚君、内阁对议会负责、选举权扩大、内阁权力膨胀:二、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1、背景:邦联体制使新生的美国陷入困境2、内容:(1)实行共和制度(美国属于总统制共和制)A.含义:国家元首和权力机关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B.表现:▲总统: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四年一任,连任不得超过两届(选举人团制度)▲议员:参议员每州2名,任期6年,每2年改选其中的1/3,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2年。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一 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劝学:标准要求合作:学习要点提炼知识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过程方法目标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1)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有“议会之母”的称誉,而议会制度的真正确立是在“光荣革命”之后,以《权利法案》的颁布为标志。
(2)君主立宪制是英国代议制度的特征,“光荣革命”为英国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
《权利法案》是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过程中的一部重要法律,它肯定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有效地限制了君主的权力,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
(3)什么是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
一切都是由法律决定,君主没有实权,而且本身也要遵循法律。
近代英国是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权利法案》及其以后的《王位继承法》等法律性文件,使英国君主的权力开始受到了法律的限制,法律的地位高于王权,“法治”取代了“人治”,法律赋予国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
在现代英国,国王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权力的一种权力象征。
二、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完善。
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个显著特征。
英国君主立宪制有三个重要机构:议会、国王和内阁。
国王是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领袖,但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而已。
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实质使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这样,英国成为资产阶级议会君主制的典型国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得到了发展。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虽然保留了君主,但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掌握了实权。
这一制度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力地维护了英国社会的稳定,对世界近代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英国内阁制的形成反映了英国政治生活中的许多规定都源于传统或习惯,英国在中世纪早期就曾有一个由大贵族和高级僧侣组成的所谓“大会议”,协助国王处理国事。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1、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1)含义: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2)确立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通过革命战争或者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得以确立。
①英国资产阶级在1688年进行了“光荣革命”,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用一系列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确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
②法国大革命发生在1789年,到1870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此后一直实行共和制。
③美国根据1787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其突出特点在于实行三权分立。
④德国1871年统一完成后,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
(3)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①实行普选制。
由通过普选产生的议员组成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制是一种间接的民主形式。
②实现人权自由的原则。
议会议决事项均由议员共同讨论并经多数通过;③政党政治比较突出。
它将竞争机制引进了政治生活。
④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
资产阶级通过设立议会,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以此来制约君主或总统滥用行政权力,从而通过立法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
(4)统一性的表现①一个核心:代议制民主②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总统共和制;③三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5)多样性的表现①英国:以君主立宪为主要特征,国王(君主)“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②美国:美国代议制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原则。
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联邦法院执掌,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平衡。
但总统权力较为突出,是总统制共和制国家。
必修一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得确立与发展知识点总结一: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得确立与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得确立经历了三个阶段: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王权;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1)背景:A、历史传统:13世纪<<大宪章》得签署给王权设定了界限,并形成了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得制度。
B、政治前提:1688年得光荣革命解决了王权与议会得权力之争。
(2)制定: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得制定(1)内容: 它以明确得条文限制国王得权力,保证议会得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与军权等。
(2)影响: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就是英国统治方式从人治到法治,英国社会进入长期稳定发展得时期。
2、责任内阁制得形成(1) 时间: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2)“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得国家元首,首相承担了实际行政职责。
1721年,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3)运行机制: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4)19世纪中期随着选举权得扩大与两党制得形成,议会选举由个人竞争扩大为两党间得角逐,大选获胜得多数党上台组阁。
3、1832年议会改革(1)改革原因:““光荣革命”后,英国得议会基本掌握在资产阶级化得贵族手中,随着工业革命深入与经济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改革议会得呼声日渐高涨(2)改革结果与作用:工业资产阶级获更多议席,加强了在议会中作用,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发展为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4、英国君主立宪制得特点:虽然保留君主、,但由议会掌权。
①国王就是世袭产生,就是国家得象征,处于统而不治得地位。
②议会具有立法权③内阁行使行政权,内阁得领袖就就是首相。
注:英国君主立宪制得一二三一条主线:议会得发展演变两个趋势:国王权利逐渐削弱,议会权利不断增强三个转移:A、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B、行政权力有国王转移到内阁;C、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二.北美大陆得新体制1、联邦宪法得制定、、(1)背景:、A、1776年,英属北美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B、邦联得松散状态无法形成强有力得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得利益与主权①邦联政府无权制定统一关税,无力保护本国经济得利益②各地经常发生骚乱,社会动荡加剧。
必修一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德、美、法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考试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二、全面认识美国1787年宪法
1、内容:美国实行联邦体制;中央政府三权分立
2、体现的原则
联邦制原则: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拥有部分自主权分权制衡原则: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民主原则:总统和议员均有选举产生
3、评价:
进步:
①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②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
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③联邦制的实施,使美国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
既有利于全国性统一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的
迅速发展,也有利于资产阶级政权的巩固。
总之,有利于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局限:种族歧视问题仍然存在,黑人奴隶制度未废除,未真正解决人权问题。
三、全面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
①概念:资产阶级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
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
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
式,最早产生于英国(“议会之母”),后被许多国家效仿。
②特点:选举和议会立法
③影响:体现了资产阶级意志,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的成果;是人类文明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世界民主化进程;
既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又有无法实现真正普遍人权
的局限。
四、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