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455.00 KB
- 文档页数:41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一: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和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经历了三个阶段: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王权;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1)背景:A.历史传统:13世纪<<大宪章》的签署给王权设定了界限,并形成了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B.政治前提:1688年的光荣革命解决了王权与议会的权力之争。
(2)制定: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制定(3)内容: 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4)影响: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是英国统治方式从人治到法治,英国社会进入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1) 时间: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2)“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首相承担了实际行政职责。
1721年,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3)运行机制: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4)19世纪中期随着选举权的扩大和两党制的形成,议会选举由个人竞争扩大为两党间的角逐,大选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1)改革原因:““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议会基本掌握在资产阶级化得贵族手中,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和经济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改革议会的呼声日渐高涨3.1832年议会改革(2)改革结果和作用:工业资产阶级获更多议席,加强了在议会中作用,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发展为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虽然保留君主.,但由议会掌权。
①国王是世袭产生,是国家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②议会具有立法权③内阁行使行政权,内阁的领袖就是首相。
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二三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两个趋势:国王权利逐渐削弱,议会权利不断增强三个转移:A.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B.行政权力有国王转移到内阁;C.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二.北美大陆的新体制1.联邦宪法的制定A1776年,英属北美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1)背景:.B.邦联的松散状态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和主权①邦联政府无权制定统一关税,无力保护本国经济的利益②各地经常发生骚乱,社会动荡加剧。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通史概要:在初中阶段,我们初步接触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1787年宪法,以及法国大革命。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繁荣,资产阶级力量的成长壮大,要求打破封建王权的束缚,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以维护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自17世纪后期起约两百年的时间里,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和德等国先后建立起来。
其核心是经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议会,它形式上代表着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在这一过程中,民主与专制之间的斗争激烈异常,民主制度的确立几经曲折和反复,但总体上看,其本质是一样的,即资产阶级力图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主要权力,也就是立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并通过立法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
同时这对于我国的民主与法制进程也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本专题以英、美、法、德四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主线,介绍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进程。
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形成、美国《联邦宪法》的颁布和共和政体的确立,以及法、德两国代议制度的特点等几个大问题入手,再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艰辛历程,勾勒出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以及各国代议制度所呈现出的共性与个性。
(代议制从本质上来说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它是国家权力得以实现的主要形式。
公民通过由自己的意愿所选举出来的代表来负责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务,这种间接民主又被称为代议制民主。
代议制最初是中世纪欧洲君主和贵族的发明,到现代才实现了与民主制度的结合)一、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课标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简单历程,理解“光荣革命”的影响;了解英国国会和国王关系的演变,理解国会与国王进行权力的角逐是资本主义因素在英国各经济领域日益发展的必然结果;了解内阁制形成的基本史实。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通史概要:在初中阶段,我们初步接触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1787年宪法,以及法国大革命。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繁荣,资产阶级力量的成长壮大,要求打破封建王权的束缚,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以维护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自17世纪后期起约两百年的时间里,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和德等国先后建立起。
其核心是经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议会,它形式上代表着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在这一过程中,民主与专制之间的斗争激烈异常,民主制度的确立几经曲折和反复,但总体上看,其本质是一样的,即资产阶级力图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主要权力,也就是立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并通过立法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
同时这对于我国的民主与法制进程也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本专题以英、美、法、德四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主线,介绍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进程。
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形成、美国《联邦宪法》的颁布和共和政体的确立,以及法、德两国代议制度的特点等几个大问题入手,再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艰辛历程,勾勒出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以及各国代议制度所呈现出的共性与个性。
(代议制从本质上说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它是国家权力得以实现的主要形式。
公民通过由自己的意愿所选举出的代表负责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务,这种间接民主又被称为代议制民主。
代议制最初是中世纪欧洲君主和贵族的发明,到现代才实现了与民主制度的结合)一、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标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简单历程,理解“光荣革命”的影响;了解英国国会和国王关系的演变,理解国会与国王进行权力的角逐是资本主义因素在英国各经济领域日益发展的必然结果;了解内阁制形成的基本史实。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1、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国王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领导政府和内阁,但受到议会制约,责任内阁制确立后英王才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美国实行的既是联邦制,又是共和制。
从国家结构形式上说,美国是联邦制;从政体上说,美国是共和制。
3、注意古希腊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实行的是间接民主制。
4、注意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共和派与保皇派相妥协的结果,总统和参议院
5、资产阶级代议制形式的统一性表现:一个核心:代议制民主;
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总统共和制;三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一.《权利法案》1689年背景:光荣革命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利内容: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等特点:政治权力由国王转向议会,人治转向法治。
意义:(1)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主权在民取代主权在君,由人治走向法治,是历史的进步。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1)光荣革命前,枢密院是国王的最高咨询(2)光荣革命后,内阁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3)汉诺威王朝时,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惯例,逐渐形成责任内阁制(4)1721年,沃波尔(英国第一位首相)开创组建内阁的先例(5)18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6)19世纪70年代以后,权利不断膨胀,成为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凌驾于议会之上责任内阁产生的程序1.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选直接选举产生2、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3、首相提名,由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制内阁三.英国政体的几个要素:君主:1、地位:“统而不治”是国家象征2、权利:1)形式上任命首相和内阁2)任命上院议员议会:1、地位:是国家权力中心,拥有立法权2、组成:由上院和下院组成。
首相:产生: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地位:组织责任制内阁内阁:对议会负责,行使行政权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君主制、民主制、贵族制三者融为一体;2、保留君主,但议会掌权;3、以议会和内阁制为核心;(议会——立法权,内阁——行政权)4、国王“统而不治”,代表国家,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四.1787年宪法的内容1、确立美国的联邦体制三权分立:2、规定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3.规定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4、规定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1787年宪法的基本原则1、中央集权原则(联邦制原则):最高行政长官-总统:军事、行政最高立法机关-国会:财政、立法最高司法机关-联邦司法2、分权制衡原则: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制衡3、民主原则:总统、议员由民选产生1787年宪法的认识进步性:1)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2)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3)巩固美国的独立和统一,具有反封建进步意义局限性:1)保留南方奴隶制度,打下种族歧视的烙印2)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确立政治体制——共和制、总统制、联邦制联邦制的特点:1、中央政府(即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机关在全国范围内行使国家权利,集中了财政、外交和制定经济政策的权利。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复习指导策略:复习本单元应抓住一条主线、关注两种政体、理解三个原则、突出四个重点。
(1)一条主线: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2)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
(3)三个原则: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议会制;分权和制衡原则;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
(4)四个重点:一是英国的《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近代民主制度的完善;二是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基本原则、联邦制特点及两党制的发展完善;三是法国的共和之路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四是德意志国家的统一和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特点。
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8年“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基础知识:一、代议制确立的政治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时间:1640—16882.领导阶级:和3.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4.经过:(1)内战时期(1640---1649)(2)共和国时期(1649---1660)(3)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1660---1688)(4)(1688)5.特点:具有和6.结果:保留了国王,削弱了王权,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向封建贵族的产物。
7.意义: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是英国代议制形成的政治前提。
二、代议制发展过程:(一)限制王权的法案: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权利法案》(1)时间:(2)颁布机构:议会(3)内容:确定议会的权力(立法权、征税权、军事权,言论自由权、司法权等)(4)意义:标志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
2.《王位继承法》(1)时间:(2)内容:和的决定权(3)目的:限制王权和议会权力(4)结果:实权转移到了议会手中(5)意义:确立了、原则,奠定了法律基础。
(二)小密室的演变: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过程时间变化意义光荣革命后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汉诺威王朝乔治一世时期议会行政权大增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表明:议会控制了大权。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前提:光荣革命的胜利A.经过: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社会的进步,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发动政变,推翻詹姆士二世,并邀请威廉三世入主英国。
历史上把这场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称为光荣革命。
B.影响:结束了专制王权,以不流血的方式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形成过程:(1)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了专制王权,以不流血的方式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1689年的《权利法案》和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确立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3)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确立,国王统而不治,英国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责任内阁制▲形成过程: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期间,内阁形成→乔治一世期间,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1721年,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任财政大臣并主持内阁会议,成为事实上的首相,开创了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组阁的先例→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确立。
▲特点:●内阁首相通常由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担任●议会有权倒阁●内阁须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一旦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内阁成员必须全部辞职,或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大选,由新选出的议会决定内阁的去留。
(理解内阁与议会间的制衡关系)(4)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选举权扩大(5)19世纪70年代以后,内阁权力开始凌驾议会之上3、特点:虚君、内阁对议会负责、选举权扩大、内阁权力膨胀:二、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1、背景:邦联体制使新生的美国陷入困境2、内容:(1)实行共和制度(美国属于总统制共和制)A.含义:国家元首和权力机关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B.表现:▲总统: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四年一任,连任不得超过两届(选举人团制度)▲议员:参议员每州2名,任期6年,每2年改选其中的1/3,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2年。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教案及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熟悉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历史背景、起源、发展和演变;•了解西方民主制度的核心原则和关键特征;•分析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比较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及其优缺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观念。
2. 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核心原则和关键特征。
2.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民主政治制度的本质和价值;•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分析和比较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3. 教学内容和方法3.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主要内容包括:1.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起源和发展;2.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核心原则和关键特征;3.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运作模式和机制;4.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及其比较和评价。
3.2 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历史背景、起源、发展和演变。
讲解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思考、解读相关历史文献和数据,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2.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并整理有关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核心原则和关键特征,训练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课外调研法: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政治制度的调研,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以及其优缺点。
调研结果汇总后,与全班一起对各国制度进行分析和比较评价,加深学生对政治制度的认识。
4.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帮助学生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为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历史观念的培养提供了基础。
同时,本次教学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时间紧张:由于时间限制,教师无法在课堂上对所有内容进行深入讲解,有些内容只能简略介绍。
因此,学生的掌握程度可能存在差异,需要加强课下个人学习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