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民主政治
- 格式:ppt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41
必修一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知识点总结一: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和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经历了三个阶段: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王权;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1)背景:A.历史传统:13世纪<<大宪章》的签署给王权设定了界限,并形成了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B.政治前提:1688年的光荣革命解决了王权与议会的权力之争。
(2)制定: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制定(1)内容: 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2)影响: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是英国统治方式从人治到法治,英国社会进入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 时间: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2)“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首相承担了实际行政职责。
1721年,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3)运行机制: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4)19世纪中期随着选举权的扩大和两党制的形成,议会选举由个人竞争扩大为两党间的角逐,大选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3.1832年议会改革(1)改革原因:““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议会基本掌握在资产阶级化得贵族手中,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和经济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改革议会的呼声日渐高涨(2)改革结果和作用:工业资产阶级获更多议席,加强了在议会中作用,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发展为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虽然保留君主.,但由议会掌权。
①国王是世袭产生,是国家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②议会具有立法权③内阁行使行政权,内阁的领袖就是首相。
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二三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两个趋势:国王权利逐渐削弱,议会权利不断增强三个转移:A.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B.行政权力有国王转移到内阁;C.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二.北美大陆的新体制1.联邦宪法的制定..(1)背景:.A.1776年,英属北美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B.邦联的松散状态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和主权①邦联政府无权制定统一关税,无力保护本国经济的利益②各地经常发生骚乱,社会动荡加剧。
近代西方一、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即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1、“近代”与古代的最基本区别是:第一,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第二,法治取代人治;第三,自主的公民取代被动的臣民。
2、“近代西方民主政治”(1)含义: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过程就是西方代议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属于原始直接民主,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人直接管理自己的事务)(2)近代西方代议制既有共同点:议会掌握立法权,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议会成为代议制的核心,是间接民主;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原则,防止独裁;是17、18世纪启蒙思想以及从古希腊、罗马保留下来的民主政治文化;阶级本质相同;都实行政党政治。
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
又有多样性,各国所建立的是要适应本国政治、经济、社会需要的制度。
(3)资产阶级代议制形式的一般性表现:一个核心:代议制民主;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三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3、产生的条件经济基础:14-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渊源:古希腊罗马的民主法治制度为西方近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提供了广泛的依据和范本。
思想基础:人文主义和启蒙思想(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伏尔泰的“开明君主”政治、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为代议制民主提供丰富而坚实的理论基础。
政治基础: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专制斗争的不断胜利为代议制民主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a、英国资产阶级依据传统、借助宗教改革与封建专制进行了长期反复的较量,最终取得光荣革命的胜利。
b、法国资产阶级在三次人民起义的推动下推翻封建君主制度,并经过长期的内部斗争最终确立共和制。
c、北美人民下推翻英国殖民统治,为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建立扫除障碍。
d、德意志通过王朝战争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日本通过实施明治维新为代议制奠定了基础。
法律保障:西方国在迈上代议制道路时,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文献,确定和保障了代议制制度的实施。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通史概要:在初中阶段,我们初步接触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1787年宪法,以及法国大革命。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繁荣,资产阶级力量的成长壮大,要求打破封建王权的束缚,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以维护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自17世纪后期起约两百年的时间里,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和德等国先后建立起。
其核心是经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议会,它形式上代表着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在这一过程中,民主与专制之间的斗争激烈异常,民主制度的确立几经曲折和反复,但总体上看,其本质是一样的,即资产阶级力图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主要权力,也就是立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并通过立法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
同时这对于我国的民主与法制进程也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本专题以英、美、法、德四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主线,介绍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进程。
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形成、美国《联邦宪法》的颁布和共和政体的确立,以及法、德两国代议制度的特点等几个大问题入手,再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艰辛历程,勾勒出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以及各国代议制度所呈现出的共性与个性。
(代议制从本质上说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它是国家权力得以实现的主要形式。
公民通过由自己的意愿所选举出的代表负责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务,这种间接民主又被称为代议制民主。
代议制最初是中世纪欧洲君主和贵族的发明,到现代才实现了与民主制度的结合)一、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标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简单历程,理解“光荣革命”的影响;了解英国国会和国王关系的演变,理解国会与国王进行权力的角逐是资本主义因素在英国各经济领域日益发展的必然结果;了解内阁制形成的基本史实。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1、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国王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领导政府和内阁,但受到议会制约,责任内阁制确立后英王才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美国实行的既是联邦制,又是共和制。
从国家结构形式上说,美国是联邦制;从政体上说,美国是共和制。
3、注意古希腊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实行的是间接民主制。
4、注意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共和派与保皇派相妥协的结果,总统和参议院
5、资产阶级代议制形式的统一性表现:一个核心:代议制民主;
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总统共和制;三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一.《权利法案》1689年背景:光荣革命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利内容: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等特点:政治权力由国王转向议会,人治转向法治。
意义:(1)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主权在民取代主权在君,由人治走向法治,是历史的进步。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1)光荣革命前,枢密院是国王的最高咨询(2)光荣革命后,内阁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3)汉诺威王朝时,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惯例,逐渐形成责任内阁制(4)1721年,沃波尔(英国第一位首相)开创组建内阁的先例(5)18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6)19世纪70年代以后,权利不断膨胀,成为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凌驾于议会之上责任内阁产生的程序1.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选直接选举产生2、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3、首相提名,由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制内阁三.英国政体的几个要素:君主:1、地位:“统而不治”是国家象征2、权利:1)形式上任命首相和内阁2)任命上院议员议会:1、地位:是国家权力中心,拥有立法权2、组成:由上院和下院组成。
首相:产生: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地位:组织责任制内阁内阁:对议会负责,行使行政权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君主制、民主制、贵族制三者融为一体;2、保留君主,但议会掌权;3、以议会和内阁制为核心;(议会——立法权,内阁——行政权)4、国王“统而不治”,代表国家,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四.1787年宪法的内容1、确立美国的联邦体制三权分立:2、规定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3.规定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4、规定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1787年宪法的基本原则1、中央集权原则(联邦制原则):最高行政长官-总统:军事、行政最高立法机关-国会:财政、立法最高司法机关-联邦司法2、分权制衡原则: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制衡3、民主原则:总统、议员由民选产生1787年宪法的认识进步性:1)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2)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3)巩固美国的独立和统一,具有反封建进步意义局限性:1)保留南方奴隶制度,打下种族歧视的烙印2)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确立政治体制——共和制、总统制、联邦制联邦制的特点:1、中央政府(即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机关在全国范围内行使国家权利,集中了财政、外交和制定经济政策的权利。
近代民主政治思想演变的特点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有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具有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议会;
二是实行权力制衡原则;
三是实行政党政治。
促成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确立和发展的根本因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各种民主力量的长期斗争。
具体说明:
①英国:以君主立宪为主要特征,国王(君主)“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②美国:美国代议制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原则。
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联邦法院执掌,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平衡。
③法国:1789年大革命后,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进行了长期反复斗争,直到1875年才确立了议会制共和国制度.总统执掌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
由于总统和内阁向议会负责,实际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
④德国: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德国首脑拥有绝对的实权;君主是实,立宪是虚,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在德国,它是不健全的,所以德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是
畸形的:经济上资本主义发达;政治上,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也正是由于德国的资本主义是不健全的,所以它给德国人民、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