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20.96 KB
- 文档页数:7
必修一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知识点总结一: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和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经历了三个阶段: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王权;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1)背景:A.历史传统:13世纪<<大宪章》的签署给王权设定了界限,并形成了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B.政治前提:1688年的光荣革命解决了王权与议会的权力之争。
(2)制定: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制定(1)内容: 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2)影响: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是英国统治方式从人治到法治,英国社会进入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 时间: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2)“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首相承担了实际行政职责。
1721年,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3)运行机制: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4)19世纪中期随着选举权的扩大和两党制的形成,议会选举由个人竞争扩大为两党间的角逐,大选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3.1832年议会改革(1)改革原因:““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议会基本掌握在资产阶级化得贵族手中,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和经济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改革议会的呼声日渐高涨(2)改革结果和作用:工业资产阶级获更多议席,加强了在议会中作用,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发展为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虽然保留君主.,但由议会掌权。
①国王是世袭产生,是国家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②议会具有立法权③内阁行使行政权,内阁的领袖就是首相。
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二三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两个趋势:国王权利逐渐削弱,议会权利不断增强三个转移:A.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B.行政权力有国王转移到内阁;C.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二.北美大陆的新体制1.联邦宪法的制定..(1)背景:.A.1776年,英属北美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B.邦联的松散状态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和主权①邦联政府无权制定统一关税,无力保护本国经济的利益②各地经常发生骚乱,社会动荡加剧。
专题七近代西⽅民主政治的确⽴与发展知识点专题七近代西⽅民主政治的确⽴与发展⼀、英国君主⽴宪制的确⽴(⼀)1688年“光荣⾰命”1、背景: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詹姆⼠⼆世不仅⼤⼒压制反对派,⽽且企图在英国恢复旧的统治秩序,这损害了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利益,引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不满。
2、经过:1688年,议会邀请詹姆⼠⼆世的⼥婿,即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三世和玛丽成为英国国王,共同统治英国。
詹姆⼠⼆世逃亡法国。
这次不流⾎的宫廷政变被英国历史学家称为“光荣⾰命”,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命的结束。
3、实质:从过程来看,是⼀场宫廷政变;从阶级本质上来分析,是⼀场资产阶级与新、旧贵族的妥协。
4、影响:标志着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结束,也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命结束,它使得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最终确⽴。
实现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愿望,为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开辟了道路。
注:权⼒中⼼由国王转向议会(⼆)《权利法案》的颁布——确⽴君主⽴宪制(议会制君主⽴宪制)1、⽬的:限制王权,扩⼤议会的权⼒。
2、标志:1689 《权利法案》确⽴君主⽴宪制政体;3、内容:(1)不经议会同意,国王⽆权废⽌法律、征税、拥有常备军;(2)议会定期召开、议员活动⾃由;(3)国王不得⼲涉议会的⾔论⾃由;(4)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民。
4、影响:(1)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利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限制。
(2)议会不但掌握制定法律的权⼒,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的经济政策。
(3)议会的权⼒⽇益超过国王,国王逐渐处于“统⽽不治”地位,英国的君主⽴宪制确⽴起来。
(4)从法律上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命的成果。
注意:《权利法案》颁布之初,国王掌握⾏政权,权⼒依然较⼤。
(三)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君主⽴宪制国家1、形成过程内阁起源于“光荣⾰命”前的枢密院。
“光荣⾰命”后,威廉三世经常召集重要枢密⼤⾂在⼀个密室中商讨国家⼤事,故被⼈们称为内阁会议。
一、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英国英国::前提——“光荣革命”;奠定基础——前提——“光荣革命”;奠定基础——《权利法案》《权利法案》;确立——确立——1818世纪中期世纪中期;;发展——发展——18321832年议会改革。
改革。
1. 了解英国“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满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荷兰执政威廉继承英国王位女儿和荷兰执政威廉继承英国王位,,这次不流血的政变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光荣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级革命的结束))。
2. 理解《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 《权利法案》《权利法案》:1689: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颁布。
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颁布。
①内容①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财政权等权力。
君主权力受到法律制约。
约。
②意义②意义::从此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权力从此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确立。
(2) 责任内阁制责任内阁制:18:18世纪前期形成世纪前期形成,,开创者——沃尔波尔开创者——沃尔波尔,,是英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
是英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
内阁产生过程内阁产生过程::普选产生下院议员→下院大选→(国王形式上任命)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首相提名(内阁和政府成员内阁和政府成员))→(国王批准→(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内阁制。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组成责任内阁制。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与首相共进退;;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对议会负责且控制立法程序。
作为政府和内阁首脑的首相掌握行政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因此掌握国家大权。
掌握国家大权。
3. 了解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1) 原因原因::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兴起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课标要求: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单元综述:本单元主要介绍在与封建制度的长期斗争中,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不断成长壮大。
为在政治上取得支配地位,西欧的主要国家英国、法国和德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先后建立。
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和1787年宪法的制定,也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本单元三课分别介绍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总统制、法国的共和制与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等几种不同形式的政治制度,概括总结了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现代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就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来说,英国由于最早建立起君主立宪制,不仅对于英国政治文明发展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而且对于其他西方国家确立现代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本单元需要掌握的核心问题是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本质:即“资产阶级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主要权力──立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并通过立法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学法指导:学习本单元内容,应注意把握以下问题:1、把握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特点和意义、影响,认识到代议制政治的进步性。
2、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和意义、影响,认识美国1787年宪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3、把握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意义,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4、分析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局限性和意义、影响,认识德意志帝国的特点。
5、要注意充分结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到民主政治和各国宪法,都属于政治上层建筑方面的内容,应充分结合各国具体的国情,把握其形成、确立的原因、条件及特点。
6、依法治国、民主政治建设是当今的时政热点问题,应结合国际、国内的相关热点问题进行探究、剖析,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学会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通史概要:在初中阶段,我们初步接触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1787年宪法,以及法国大革命。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繁荣,资产阶级力量的成长壮大,要求打破封建王权的束缚,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以维护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自17世纪后期起约两百年的时间里,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和德等国先后建立起来。
其核心是经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议会,它形式上代表着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在这一过程中,民主与专制之间的斗争激烈异常,民主制度的确立几经曲折和反复,但总体上看,其本质是一样的,即资产阶级力图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主要权力,也就是立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并通过立法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
同时这对于我国的民主与法制进程也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本专题以英、美、法、德四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主线,介绍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进程。
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形成、美国《联邦宪法》的颁布和共和政体的确立,以及法、德两国代议制度的特点等几个大问题入手,再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艰辛历程,勾勒出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以及各国代议制度所呈现出的共性与个性。
(代议制从本质上来说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它是国家权力得以实现的主要形式。
公民通过由自己的意愿所选举出来的代表来负责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务,这种间接民主又被称为代议制民主。
代议制最初是中世纪欧洲君主和贵族的发明,到现代才实现了与民主制度的结合)一、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课标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简单历程,理解“光荣革命”的影响;了解英国国会和国王关系的演变,理解国会与国王进行权力的角逐是资本主义因素在英国各经济领域日益发展的必然结果;了解内阁制形成的基本史实。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总论】(1)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繁荣,要求打破封建王权的束缚,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以维护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2)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很是激烈,民主的确立几经曲折反复。
(3)英国是近代议会制发源地,相对比较温和,这个“议会之母”,议会制度确立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
美国在一个广阔的领土上独创了联邦共和政体。
法国则是保皇派和龚共和派旗鼓相当,所以走向了独特的议会制共和制道路。
德国因为独特的国情,走向的与英国不同的是另一种君主立宪制。
这四个国家分别代表近代代议制的一种类型。
【代议制】:代议制指在宪法中规定议会有立法和监督政府的权力,政府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治制度。
它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形式,是间接民主,也叫做议会制。
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关是议会,主要行使立法职能。
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型的代议制,是真正代表民意的代议机关。
代议制的产生发展反映了社会分工日益专门化和国家事务日益复杂化的客观需要。
代议制民主思想的一些基本要素是在中世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孕育形成的。
它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共同体是政治权力的最终;王权源于人民权力的转让。
西方古典城邦时代的民主属于直接民主,即公民以直接到场的方式参与国家的政治决策过程。
当17—18世纪近代民主产生的时候,它采取了间接民主即代议制民主的形式,在这种制度下,公民不是直接参与政治决策过程,而是通过他们的代表。
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繁荣。
②政治原因: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建立自己的政权;封建王权统治束缚资本主义发展。
③思想原因:启蒙运动确立的原则。
④历史原因:中世纪及古代希腊罗马的一些政治思想和实践。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君主立宪制含义:资本主义国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
【二】建立过程:(1)王权来源从神授到议会授予: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光荣革命。
①资产阶级革命的时间:1640-1688年。
②斗争双方: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斯图亚特王朝为代表的封建势力。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1、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国王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领导政府和内阁,但受到议会制约,责任内阁制确立后英王才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美国实行的既是联邦制,又是共和制。
从国家结构形式上说,美国是联邦制;从政体上说,美国是共和制。
3、注意古希腊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实行的是间接民主制。
4、注意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共和派与保皇派相妥协的结果,总统和参议院
5、资产阶级代议制形式的统一性表现:一个核心:代议制民主;
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总统共和制;三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一.《权利法案》1689年背景:光荣革命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利内容: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等特点:政治权力由国王转向议会,人治转向法治。
意义:(1)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主权在民取代主权在君,由人治走向法治,是历史的进步。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1)光荣革命前,枢密院是国王的最高咨询(2)光荣革命后,内阁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3)汉诺威王朝时,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惯例,逐渐形成责任内阁制(4)1721年,沃波尔(英国第一位首相)开创组建内阁的先例(5)18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6)19世纪70年代以后,权利不断膨胀,成为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凌驾于议会之上责任内阁产生的程序1.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选直接选举产生2、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3、首相提名,由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制内阁三.英国政体的几个要素:君主:1、地位:“统而不治”是国家象征2、权利:1)形式上任命首相和内阁2)任命上院议员议会:1、地位:是国家权力中心,拥有立法权2、组成:由上院和下院组成。
首相:产生: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地位:组织责任制内阁内阁:对议会负责,行使行政权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君主制、民主制、贵族制三者融为一体;2、保留君主,但议会掌权;3、以议会和内阁制为核心;(议会——立法权,内阁——行政权)4、国王“统而不治”,代表国家,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四.1787年宪法的内容1、确立美国的联邦体制三权分立:2、规定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3.规定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4、规定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1787年宪法的基本原则1、中央集权原则(联邦制原则):最高行政长官-总统:军事、行政最高立法机关-国会:财政、立法最高司法机关-联邦司法2、分权制衡原则: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制衡3、民主原则:总统、议员由民选产生1787年宪法的认识进步性:1)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2)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3)巩固美国的独立和统一,具有反封建进步意义局限性:1)保留南方奴隶制度,打下种族歧视的烙印2)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确立政治体制——共和制、总统制、联邦制联邦制的特点:1、中央政府(即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机关在全国范围内行使国家权利,集中了财政、外交和制定经济政策的权利。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前提:光荣革命的胜利A.经过: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社会的进步,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发动政变,推翻詹姆士二世,并邀请威廉三世入主英国。
历史上把这场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称为光荣革命。
B.影响:结束了专制王权,以不流血的方式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形成过程:(1)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了专制王权,以不流血的方式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1689年的《权利法案》和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确立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3)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确立,国王统而不治,英国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责任内阁制▲形成过程: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期间,内阁形成→乔治一世期间,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1721年,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任财政大臣并主持内阁会议,成为事实上的首相,开创了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组阁的先例→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确立。
▲特点:●内阁首相通常由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担任●议会有权倒阁●内阁须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一旦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内阁成员必须全部辞职,或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大选,由新选出的议会决定内阁的去留。
(理解内阁与议会间的制衡关系)(4)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选举权扩大(5)19世纪70年代以后,内阁权力开始凌驾议会之上3、特点:虚君、内阁对议会负责、选举权扩大、内阁权力膨胀:二、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1、背景:邦联体制使新生的美国陷入困境2、内容:(1)实行共和制度(美国属于总统制共和制)A.含义:国家元首和权力机关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B.表现:▲总统: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四年一任,连任不得超过两届(选举人团制度)▲议员:参议员每州2名,任期6年,每2年改选其中的1/3,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2年。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知识点总结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知识点总结:英国英国革命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
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特点:①保留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
②国家的最高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
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正式确立的标志。
18世纪责任制内阁逐步形成。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知识点总结:美国美国政府的建立: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
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
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美国1787年宪法: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
评价: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
②加强了国家权力,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
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知识点总结:法兰西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知识点总结:德意志德意志的统一: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
1871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
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
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知识点总结一: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和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经历了三个阶段: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王权;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1)背景:A.历史传统:13世纪<<大宪章》的签署给王权设定了界限,并形成了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B.政治前提:1688年的光荣革命解决了王权与议会的权力之争。
(2)制定: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制定(1)内容: 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2)影响: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是英国统治方式从人治到法治,英国社会进入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 时间: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2)“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首相承担了实际行政职责。
1721年,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3)运行机制: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4)19世纪中期随着选举权的扩大和两党制的形成,议会选举由个人竞争扩大为两党间的角逐,大选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3.1832年议会改革(1)改革原因:““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议会基本掌握在资产阶级化得贵族手中,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和经济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改革议会的呼声日渐高涨(2)改革结果和作用:工业资产阶级获更多议席,加强了在议会中作用,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发展为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虽然保留君主.,但由议会掌权。
①国王是世袭产生,是国家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②议会具有立法权③内阁行使行政权,内阁的领袖就是首相。
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二三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两个趋势:国王权利逐渐削弱,议会权利不断增强三个转移:A.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B.行政权力有国王转移到内阁;C.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二.北美大陆的新体制1.联邦宪法的制定..(1)背景:.A.1776年,英属北美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B.邦联的松散状态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和主权①邦联政府无权制定统一关税,无力保护本国经济的利益②各地经常发生骚乱,社会动荡加剧。
(2)制定: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①联邦制原则:宪法规定了一个强有力地中央政府,同时各州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
(3)内容(或者原则): ②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③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
(4)评价:①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②这部宪法体现了制约与平衡原则,三权分立原则,民主原则,从而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③这部宪法也使中央和地方之间,大州与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局限性:存在种族歧视,忽视下层人民的民主2.宪法的完善(1)完善原因:美国人民的斗争以及资本主义的发展A.1789年制定除了宪法的前10条修正案,规定了公民的若干自由权(2)完善:B.内战结束后通过的宪法第13条和第14条的修正案,进一步规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注:1.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项目美国共和制英国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产生方式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世袭国家元首的任期任期制终身制国家元首的权力掌握国家实权统而不治的虚君政府首脑总统首相政府产生方式总统任命议会产生国家权力中心总统议会议会与政府的关系分权制衡政府对议会负责明清时期的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明清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而是皇帝的内侍机构,阁臣职权大小以皇帝旨意而定,一般无实权。
明清的内阁是皇权强化的产物,它加强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而英国内阁是依法建立的中央机构,是国家立法机构----议会组织的行政机构(即政府),它只是听命于议会,而不听命于君主,君主只是国家元首的形式代表,而行政权力在政府首脑---首相或总理的手上。
三: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A.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军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覆亡。
随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宣告成立1.背景:B.新政权选举出新的国民议会,共和派与保皇派在国民议会中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①行政权归于总统。
A.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B.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
2.内容: C.总统与参议院共有创议法律之权。
D.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可解散众议院。
②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
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方式选举产生。
(1)1875年宪法是一部保护有产阶级利益的宪法,体现了总统议会内阁之间的权力平衡3影响:(2)1875年宪法打击了复辟君主制保皇派的势力,最终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制的基础。
标志着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在法国的确立。
(3)它使工业资产阶级得以分享政权,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德意志帝国宪法1.背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德国的统一最后完成。
(1).统一的根源:德意志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2).统一的方式:普鲁士领导,通过三次王朝战争。
(3).统一的时间:1871年(4).意义:实现了德意志民族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封建分裂状态,使德意志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但是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
2.颁布:1871年4月3.内容:①宪法确定帝国为联邦制国家。
中央帝国政府控制各邦的军事等大权,各邦只保留教育、卫生、地方行政权力,也保留了邦的君主政府和议会。
②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a皇帝是国家元首,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帅军队等权力b宰相是内阁首脑,他主持政府工作,内阁大臣只是宰相的助手,宰相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有绝对权力c 议会为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4.意义:①国家统一和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推动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德国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②统一后的德国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简表3.资产阶级代议制(1)确立条件:A.经济基础: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或者工业革命的进行,为代议制政体的确立奠定了经济基础。
B.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不断壮大,他们强烈要求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新的政治体制。
C.思想基础:思想解放运动,特别是启蒙思想家构建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为代议制政体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D.政治基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者改革,夺取政权。
制定宪法。
(2)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的统一性A.一个核心---代议制民主B.两种政体----立宪君主制,共和制C.三项原则----民主化、制度化、法律化(3)历史作用:A.代议制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或者改革的成果,代议制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具有先进的民主精神,对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B.代议制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有利于调解或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秩序,在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进步作用和历史意义。
C.在资产阶级民主制下,无产阶级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合法斗争,有利于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
练习题1. 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2.“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3.)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
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
”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C.废除君主立宪制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4. 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
它赞美的是A.联邦体制 B.分权制衡原则C.共和制度 D.主权在民原则5.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
“当前政体”是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共和制 D.无产阶级专政6.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
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内各邦实力的差距。
但在这个帝国中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B.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议会C.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D.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7. 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8.(28分)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
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
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
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
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
(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