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业务系统框架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3.18 MB
- 文档页数:16
广播电视监测系统体系架构随着广播电视监测业务的广泛开展,加快了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创新应用。
促进了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体系结构从C/S结构或B/S结构向采用多层B/S和C/S混合式体系架构的演变,使得软件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跨入一个新阶段。
标签:广播电视;监测系统1 系统体系架构的发展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系统体系架构的发展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广播电视信号的监测使用独立的监测设备和监测仪器,对信号传输中的各种指标和各种异态进行测量和识别。
第二阶段:单机版的监测系统是由一台计算机控制监测仪器,完成指标测量和异态识别等监测功能。
第三阶段:由一台主机充当监测系统的服务器,通过网络协议与多台计算机控制的监测仪器进行通讯,所有用于监测的仪器和计算机构成一个系统,协同完成监测任务。
近年来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体系结构从C/S结构或B/S结构向采用多层B/S 和C/S混合式体系架构演变,使得软件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跨入一个新阶段。
认识这些结构的特征,并根据实际情况成功进行系统的选型是非常关键的。
2 系统体系架构建设要考虑解决的问题(1)中心数据处理部分。
数据处理中心既要进行报警数据、技术性指标数据的实时处理,监测信息短信发布,还要进行监测播出的内容和广告的处理、及网络信息视听节目监管,具有数据传输量大,实时性强,对数据安全性、可靠性、一致性要求高的要求。
(2)客户端浏览查询部分。
监听监看中心客户端、领导等相关部门客户端主要工作是查询和决策,数据处理工作较少,但客户端数量大且在多个部门,因此要充分考虑解决的是软件的安装维护与升级的方便性问题。
3 系统的C/S结构与B/S结构网络版(C/S架构)。
即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此结构把数据库内容放在远程的服务器上,其分布结构如图1所示。
它由两部分构成:前端是客户机,接受用户的请求,并向数据库服务提出请求,后端是服务器,即数据管理(Server)将数据提交给客户端,客户端将数据进行计算并将结果呈现给用户。
广电BOSS系统的架构作者:孙悦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年第04期【摘要】广电BOSS系统,要将客户作为中心,并且以市场作为重要的导向,坚持灵活简单的原则,同时要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本文針对广电BOSS系统的架构做出了进一步探究,计费以及结算系统、营业与账务系统、客户服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广电BOSS系统建设的核心设计给出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广电;BOSS系统;架构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OSS,为当前广播电视运营商最关心的一项课题。
利用对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有效构建,可对目前分散的业务系统进行有效整合,组合和打包了各项业务、视频节目以信息等。
借助电信行业当中的业务组合、优惠以及打包政策,使得数字电视走出了目前存在的困局,BOSS系统的构成包营业、财务、计费以及客户服务等。
系统之间可以借助统一的信息总线,实现有机整合的目标。
1. 广电BOSS系统概述BOSS系统(Business&Operation Support System),为业务运营支持系统,属于有线数字融合以及宽带等业务信息化管理的一种综合业务服务支撑平台。
该平台对前台销售、业务流程、数据管理以及客户服务等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给予了支持、BOSS系统经过集团的统一建设,将管理和维护进行了集中。
此外对于系统管理的应用,包括省级管理模式和市级管理模式。
省中心负责对所有用户的综合账务、计费、结算、产品管理以及统计分析进行负责,各个省辖市属于省中心的逻辑节点,利用对权限的设置,可以对本点营业网点数据进行统计和采集,同时负责客户服务技术。
BOSS系统,从本质上来说属于电信企业开展所有经营活动当中需要应用的管理平台,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当中的环节给予了有效约束。
BOSS系统最突出的特征便是,系统的集成化程度非常高,将分离的不同业务进行了系统的融合,使其有所串联,构成了一个整体。
这样便使得内部业务以及外部业务的流程能够实现统一和顺畅。
图2 统一应用门户系统的详细功能架构图图3 统一门户系统架构图
存储在数据库中、本地缓存中还是远程分布式缓存服务器上,数据可以通过配置文件的方式灵活定义存储方式,因此具备很好的可扩展性。
(8)页面级缓存。
页面级缓存可以对JSP的部分或完整的页面缓存,以便加快访问速度。
数据库存储Portal使用到的业务数据,采用集群模式,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服务。
4 结论
在项目建设中,需要完成PortalMS 系统的开发、与MCSP平台的对接联调、与GUI的对接联调,实现MSCP平台和GUI之间多个业务系统的接口对接、业务数据及通信数据的自动交换,使得PortalMS系统成为产品统一的门户展现,向用户提供统一的业务导航、消息推送、业务推荐、产品展现、用户自服务、帮助等功能。
CATV
(3)由于省网需要连接地市大量加扰器,省网ECMG负担较大,需要配备更多的ECMG服务器和加密机。
(4)CA地市级的同密可能需要得到原CA厂商的支持。
3 统一CA的意义
为实现全省的“四个统一”的总体方针,省中心前端相继建设了直播
平台、交互应用平台、运营支撑平台
等。
统一直播信源、统一CA和统一
EPG相结合,共同实现了全省直播技
术部分的统一,是实行全省统一终端
机顶盒的直播部分的技术基础。
后期,
伴随着全省统一传输流ID、统一服务
ID等,逐步过渡到节目包产品的统一,从而真正实现统一规则、统一建设、
统一运营、统一管理。
CATV
图1。
国家广电干线网络的结构图广电网在层次上分为国家级干线网、省级干线网、地市网和用户网,其中地市级用户网负责本地用户接入网(主要是HFC 网)的运行管理维护以及对用户的直接管理。
广电本地综合业务网络的典型网络结构由以下3部分组成;综合业务(数据、视频、话音)、前端设备、接入网(传输+分配)。
广电总局根据有线电视HFC 网发展特征而制订的体制标准有两个传输平台,一个是广播传输平台(A 平台),一个是数据传输平台(B 平台)。
HFC 接入网以其频带宽、容量大、成本低等优点成为有线电视系统的主要网络模式,同时也是多媒体宽带接入网的最佳方案之一。
全国有线电视传输网以传送广播电视信号为主,网络结构上是一个分级的SDH/DWDM 传输网。
目前国家干线的联网基本完成,见图(国家广电干线网络结构图)。
我国绝大多数省已经建设省级传输干线(见图,辽宁广电骨干传输网),部分地市也已建成SDH/DWDM 传输网,全国有线广播电视干线传输网络基本形成。
各地市的双向HFC 接入网也正在建设中。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依托有线电视网络资源,利用PC/Cable Modem 或TV/STB 组合实现宽带接入提供视频、话音、数据等信号融合的数字媒体信息服务。
能够适应用户对信息需求的不断提高,在现有有线电视网络环境下,融合互联网的传输特点,使之逐步适应宽带数字综合业务的要求,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国家级干线网按区域划为三环一线;既第一环网是以北京为中心的中国东南方向区域环网;既第二环网是以北京为中心的中国西南区域环网;第三环网是以北京为中心的中国西北区域环网;线状干线是以北京为起点的东北线。
乌鲁木齐 徐州南京福州二、三期间网络节点 国家广电干线网络的结构图昌图西丰清原新宾旅顺口拔鱼圈辽宁广电骨干传输网。
浅谈数字化广播电视监测系统架构设计数字化广播电视监测系统是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利用计算机、通信、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全面监测,保障广播电视节目流畅播出,并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数字化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架构设计是其设计、开发和运行的基础,本文将浅谈数字化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架构设计。
1.系统架构设计目标数字化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架构设计目标是实现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全面监测,提供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可靠的结果输出,并满足系统的易用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的需求。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通过设计一种合理的系统架构,来保证系统的全面性和精准度。
2.系统架构数字化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架构可以分为三层:应用层:应用层是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用户界面和应用功能。
用户界面设计要符合用户操作习惯,结构简洁、应用易懂、操作流畅。
应用功能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存储、信息查询和分析处理等功能,要具有高可靠性和高性能。
例如:数据可以通过采集设备或者直接从网络等多种形式采集。
对数据的预处理可以包括数据去重、数据格式化、数据分析统计等。
数据存储主要包括存储设备的选择和数据备份等方面。
信息查询和分析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整合、数据查询、数据分析和数据报告等功能。
中间件层:中间件层是系统的桥梁,主要负责数据传输、数据转换和数据存储等工作。
其中,数据传输主要结合应用层和底层设备,保障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数据转换主要是将数据从不同的数据格式转换为系统所支持的格式,例如:数据采集可以采用不同的设备和传输协议,需要将其转换为标准格式,方便应用层的处理。
数据存储主要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备份,确保数据在系统中的完整性和可用性,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等问题。
底层硬件层:底层硬件层是系统的基础,主要包括数据采集设备、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
数据采集设备包括监测器和传感器等,监测器主要负责接收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据,传感器主要负责对环境变化进行监测。
IPTV(互动电视)系统组件及系统业务【摘要】IPTV是一项极具市场前景的增值应用,山西广电建立了一个覆盖全省的IPTV网络,为全省的高端用户提供独具特色的IPTV服务。
本文就IPTV 系统组件及系统业务作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IPTV;系统组件;运营支撑系统;系统业务;时移电视;视频点播前言IPTV是在通信网络IP技术架构的基础上,实现多媒体视频节目互动传播的方式。
但IPTV不仅只是一个TV服务,用户可以通过机顶盒进行网络游戏、电视上网、远程教育,甚至可以打电话、视频通信等。
因此IPTV是一项极具市场前景的增值应用。
山西广电建立了一个覆盖山西全省的IPTV网络,为全省的广电高端用户提供独具特色的IPTV服务。
1.IPTV系统组件1.1 IPTV系统平台及设备IPTV系统平台负责系统的节目源的转换、编码、媒体内容存储和向STB提供媒体服务。
EPG向用户提供电子节目向导。
用户通过电子节目向导进行节目内容的定购和点播。
媒体服务器响应用户媒体定购和点播请求,为用户提供流媒体服务。
同时配合计费系统实现计费。
整体平台包括如下设备:编码器及转码器、用户管理服务器、EPG、控制服务器和媒体服务器、转码器、DRM系统、节目管理服务器、媒体内容管理服务器、同步服务器、升级和下载服务器、上载服务器、虚拟频道控制器、多点传送转发服务器、监测系统。
若整个系统支持组播,则无需多点传送转发服务器。
不提供虚拟频道服务,亦无需虚拟频道控制器。
1.2 运营支撑系统OSS(peration Support System)系统是一个通用的运营支撑系统,为运营商进行业务运行提供了一个可伸缩、可扩展的业务支撑平台。
它提供业务支撑所需的各种解决方案,如用户管理、业务管理、资费政策管理、计费和帐务处理、营收管理、数据统计及分析等功能,支持运营商灵活地开展各种业务,提高运营商在业务市场中的竞争力,满足运营商运营和管理的需要。
1.2.1 主要功能模块简介OSS是一个支持多业务的运营支撑平台,为实现对IPTV业务的用户管理、计费管理、帐务处理、媒体资产管理,需要下面模块的支持:一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完成对用户的业务受理功能,并将用户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及同步到用户位置寄存器SLR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