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黄鹤楼送别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篇:25黄鹤楼送别25 黄鹤楼送別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檐、捺”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李白和孟浩然话别饯行这一场景,体会古诗意境和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背景,引出课文题目。
1.全班同学一起背诵两首古诗《静夜思》、《春晓》。
2.师评:这是一千多年前的唐诗,至今还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
了解它们的作者吗?3.板书李白,孟浩然,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的相关知识。
李白年轻时潇洒倜傥,挎一把宝剑,带上他最心爱的酒壶,离家出走,云游天下,在路过湖北襄阳时,认识了当时誉满天下的大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二人的交往,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为了亲密的朋友。
4.导入课题,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别》,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1.自由朗读全文,根据课文,完成下面的填空:李白孟浩然,并。
2.指名口头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师板书。
三、理解词语,感悟诗歌意境1.课件出示词语,生练读。
2.检查词语朗读,把字音读准确,把词串读出节奏。
四、诗文对照,理解诗歌意思。
1.朗读古诗2.根据诗歌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划线并同桌讨论)。
3.汇报对应朗读(教师中间过渡,反复对应朗读,当堂背诵)。
4.指名抽查对应朗读背诵效果。
5.现场出示题单填空,借助课文理解古代汉语意思。
辞()下()尽()唯()五、潜心品读,体会惜别之情、1.划出文中写“依依惜别”的句子,自由练习朗读。
2.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用人物的动作、人物的对话、景色的描写体现“依依惜别”)六、适度拓展,表现诗歌魅力1.在板书中的“主要内容”里把“送别”换上“依依惜别”一词。
1 李白在黄鹤楼和孟浩然依依惜别并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5黄鹤楼送别
五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习本课的9个生字及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4、在感悟全文后,拓展古人的送别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从人物的对话中感悟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从李白的神情中感悟朋友间的情深意重;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中感悟朋友间的情深意重。
●三、教法学法设计:。
基础训练-《黄鹤楼送别》
一、单项选择题(共5题,共5分)
1.看拼音,写词语。
()
暮春三月,李白和mèng()浩然在黄鹤楼上yǐn jiǔ()话别。
临行前,浩然动情地说道:“虽然我们zàn shí()分别了,我们的yǒu yì()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A.孟饮酒赞时友意
B.梦引酒暂时友谊
C.孟饮酒暂时友谊
2.选出划线字的正确解释。
()
①暮春三月②一饮而尽
A.①傍晚②喝
B.①晚,将近②喝
C.①傍晚②可喝的东西
3.选出划线字的正确解释。
()
①敬仰②碧空尽
A.①脸向上②消失
B.①依靠、依赖②完毕
C.①敬慕②消失
4.选词填空。
()
凝视仰望张望远眺
汪伦来为李白送行,他们一会儿()蓝天白云,一会儿()桃花
潭上的美景。
A.凝视张望
B.张望仰望
C.仰望远眺
5.选出缩句正确的一项。
()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A.一江春水流向天边。
B.春水流向天边。
C.流向天边。
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课文课文背景《黄鹤楼送别》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王之涣生于唐肃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3年),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81年)。
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曾任太常博士、左拾遗。
这首诗描述了送别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别离的感伤之情和对友情的生动描写。
课文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渭城朝雨邑,潼關晨雪嶺。
匹馬當潮濕,披蒙拥磐登。
臨別殷勤重,擁護在彈冠。
已覺數行淚,清風何處響。
课文理解王之涣所写的这首诗,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视野开阔广阔,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厚重和壮丽。
前四句勾勒了壮观的山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景色的喜悦之情。
而第五句开始,诗人将描写的焦点转向了人类,仿佛是想通过自然映照下的人类行为来表达对人情世故的反思。
“渭城朝雨邑,潼关晨雪嶺。
”这两句仿佛在告诉我们即使是在最不和谐的环境里,也能看到一片和谐。
渭城朝雨邑,潼关晨雪嶺,这些烟火气息的地方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唐朝的文化氛围。
而“匹马当潮湿,披蒙拥磐登”更是对人们在艰苦环境中的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
反观最后两句,诗人可不是只是单纯地在表达离别之情,而是深刻地揭示了人情的渺小,挥别永远是不可能避免的:“已觉数行泪,清风何处响?”清风可能已经吹走了离别的痕迹,但人们心情中的伤感却无法轻易地抚平。
人们总是在黄鹤楼送别,凝眸长空,怀古思今。
课文翻译白天终于到了山之尽头,黄河奔向大海。
欲看更远的地方,就得更上一层楼。
在渭城下朝间的雨中,没过匹马背的水淋湿了我的衣襟;在潼关下早晨的雪里,红光山门近是看不见的。
我披着蒙巾,拥着石磐,边爬山边淌水。
臨別时别人辞别我常常很亲热,饯行时常将披巾捧着我的帽子。
我已经感到晕晕的了,有好几行泪水滴在了衣襟上,但清风在哪里响呢?课文赏析1.用“视野开阔”的描写方式,将自然描绘得尤为神秘美妙,让人感到无限的遐想。
2.诗人用极其简洁的语言,将壮观的黄河和山脉描绘得淋漓尽致。
黄鹤楼送别
教学要求:
1. 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黄鹤楼的影片剪辑。
同学们,短片中的这座高楼叫——黄鹤楼。
(板书课题:黄鹤楼)你想到了哪些词来形容它?
黄鹤楼是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有“天下绝景”的美称,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在这里驻足停留,李白就曾在这里送别了好友孟浩然,(板书课题:送别)还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
2、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A、谁勇敢地站起来给大家读一读,注意读得字正腔圆?
B、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比如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有许多读法。
有的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语调平平)。
有“送别”的味道吗?如果你这样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充满感情)有感觉吗?有味道吗?读诗争取读出这种感觉和味道,你们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这首诗,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
好,按自己的节奏读。
C、谁再来读一读?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
D、来,我们一起读,读出自己的味道和感觉。
二、感悟诗情
真好,同学们,诗读到这儿为止,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
三、精讲课文
(一)紧扣“情”字,自学课文。
情是诗的灵魂。
(板书:情)这首千古绝唱的名诗又饱含着怎样一番深情呢?请大家打开课文,默读这篇文章,读的时候注意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仔细地找找表明两个人送别时情景的句子,然后试着写写你的理解和感受。
明白吗?默读。
(会思考的人是智者。
智慧在宁静中产生。
懂得截取精华的是佼佼者。
)
(二)紧扣“情”字,函咏体味
1、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那就让我们一起跟随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飞檐凌空的黄鹤楼,去送一送孟浩然吧。
(齐读第一段)
出示句子: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
然饯行。
什么是饯行?(可见李白对这次送行是多么重视啊!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好这句话。
)
3、在美丽的春景中,老朋友要分离了,也许以后再也不会相见,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如何呢?
出示句子: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谁来用朗读表达这份难舍的情意?
离别是他们心底最柔弱的弦,面对遥遥无期的再次会面,他们谁都不忍心去触动。
我们一起把这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
4、离愁别绪在心底,而情难启,而口难开,可有些话总得说出口,听一听两位大诗人是怎样话别的?(听录音)
出示句子:“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
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
你能用表演来传达这份依依惜别之情?先把两个人说的话读通顺,然后配上动作,自己在下面练习表演,开始。
下面我们要招聘小演员了,谁想演李白?
下面来挑选演孟浩然的同学,读了孟浩然的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谁来把孟浩然的话读好?指名读(确定小演员)
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这样,你们先练一遍,其他同学站起来,找到自己的好搭档也来练一练。
如果没有搭档就坐在座位上自己练习。
表演前,下面的同学有什么宝贵经验要告诉这两位同学?给他们指点一下。
开始表演。
生活中突然就要失去一个良师,一个益友,一个兄长,一个知音了,李白能不难过,能不伤神吗?一齐读(“孟夫子,……满饮此杯吧!”)
还没分别呢,李白就担心哪天才能再见,就期盼何日才能重逢。
对于这次分别,他是多么的不舍呀!再读(“孟夫子,……满饮此杯吧!”)
真是兰舟未发已盼君回呀,面对友人的道白,面对故人的深情,孟夫子感动极了,他接过酒杯,一饮而尽,随后安慰起自己的好兄弟。
齐读(“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
带着你的理解,用如兄长,似老师一般的口吻,再安慰安慰李白。
齐读(“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
5、知己离别是惆怅的、是忧伤的,但不忍别、终要别。
出示句子: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
友人登上了船。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
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教师配图朗诵)
这么长时间,李白会想些什么呢?
多么真诚的朋友,多么真挚的友情呀,一齐满含眷恋之情地读:(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6、朋友已经远行,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见面啊!想到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了,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起
读……
让我们也一起随着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送一送孟浩然吧!站起来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四、小结全文
李白把孟浩然送走了,但是他们之间的友谊,就像那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多么深厚的情谊呀!(板书:情谊深厚)
五、积累拓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表达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自古多情伤离别,多少文人墨客因离情别绪而留下千古名篇。
上节课,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一些送别诗,谁来给大家诵读一下。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别
依依惜别
情
情谊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