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_ATRP_制备聚合物刷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40.28 KB
- 文档页数:4
技术进展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研究新进展)))AGET ATRP王银豪,蒋 学,黄 丹(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摘要: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是目前高分子化学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AGET A TR P 又是在传统A TRP 基础上衍生出的一种摒弃ATRP 一些缺点的新型活性/可控聚合方法。
重点介绍了AGET ATRP 反应的机理、引发体系、催化体系、还原剂、反应介质及反应条件,以及对AGET ATRP 技术的前景与展望。
关键词: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GET A TRP;还原剂;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TQ316.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3-4320(2010)01-0015-05Latest advances in research of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ctivators generated by electron transfer ATRPWANG Yin -hao ,JIANG Xue,H U ANG Dan(Key Laboratory of Eco -Textiles of M inistry of Education,Jiangnan University,Wuxi 214122,China)Abstract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i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fields in p olymer science,and AGE T ATRP is derived on the basis of ATRP,having taken away some shortcomings of ATRP.In this paper,the mechanism,initiators,catalyst systems,reduci ng agents,polymerization mediums and conditi ons of AGE T ATRP are introduced,the prospect of AGE TATRP is also discussed.Key w ords :ATRP;AGE T ATRP;reducing agent;research progress收稿日期:2009-09-08基金项目:江南大学自主科研项目(J USRP10902)作者简介:王银豪(1985-),男,硕士生;蒋学(1976-),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与高分子助剂的研究,通讯联系人,xue.jiang@ 。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的研
究与探索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是一种有效的聚合反应,它可以用来合成各种类型的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氨酯等。
ATRP的研究和探索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的研究和探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种反应。
首先,ATRP的研究和探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ATRP反应机理。
ATRP反应是一种复杂的反应,它涉及到多种反应物和反应条件,因此,研究和探索ATRP反应机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ATRP反应的过程,从而更好地控制ATRP反应的结果。
其次,ATRP的研究和探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ATRP反应的结果。
ATRP反应的结果受到反应条件的影响,因此,研究和探索ATRP反应的反应条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ATRP反应的结果,从而获得更高质量的产物。
此外,ATRP的研究和探索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发新型ATRP反应体系。
ATRP反应体系的开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ATRP反应的结果,从而获得更高质量的产物。
因此,研究和探索ATRP反应体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发新型ATRP反应体系,从而更好地满足我们的需求。
总之,ATRP的研究和探索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ATRP 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和探索ATRP反应机理、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ATRP反应的结果,从而获得更高质量的产物,并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发新型ATRP反应体系,从而更好地满足我们的需求。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研究进展柴云;宋一凡;任艳蓉;周慧【摘要】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是一种发展较快的可控/活性聚合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聚合物分子结构设计及众多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本文在综述了ATRP的反应机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引发剂、催化剂、配体、单体等对ATRP的影响,同时综述了降低(或去除)金属盐含量的绿色、高效ATRP聚合体系,如引发剂持续再生活化ATRP,电子转移生成(再生)活化剂ATRP,铁催化体系,光催化体系等.近年来发展的无金属光诱导的有机催化ATRP聚合体系也做了综述.%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 ATRP ) , as a new type of controllable/living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This polymeriz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design of polymers and the synthesis of many functional polymer materials. In this paper, the basis of the reaction mechanism of ATRP is reviewed. The influence of initiator, catalyst, ligand, monomer on ATRP was introduced. The green and efficient reduction of metal salt content were reviewed, such as initiators for continuous activator regeneration ATRP, activators (re)generated by e-lectron transfer for ATRP, ATRP catalysted by iron compond, photo, etc. The highlight of recent de-velopment of metal free organic catalyzed ATRP polymerization system were also reviewed.【期刊名称】《化学研究》【年(卷),期】2017(028)003【总页数】20页(P269-288)【关键词】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有机催化ATRP;光诱导;活性聚合【作者】柴云;宋一凡;任艳蓉;周慧【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精细化学与工程研究所,河南省阻燃与功能材料工程实验室,河南开封475004;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精细化学与工程研究所,河南省阻燃与功能材料工程实验室,河南开封475004;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精细化学与工程研究所,河南省阻燃与功能材料工程实验室,河南开封475004;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精细化学与工程研究所,河南省阻燃与功能材料工程实验室,河南开封475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3传统的自由基聚合反应是一个符合概率统计的随机过程,很难精准控制所得聚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随着高分子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如高分子应用于自组装及作为光、电、磁功能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等,合成具有指定组成和结构的高分子成为高分子合成化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SZWARC在无水、无氧等条件下,以萘钠引发苯乙烯聚合,发现不存在链转移和链终止. 于1956年首次提出了“活性聚合物”(Living Polymer)的概念,并确立了活性聚合的技术和方法[1-2]. 其特征在于:1) 聚合动力学呈现一级动力学行为,即聚合速率与体系中的单体浓度呈线性关系,ln[M]0/[M]对时间t作图应是直线关系,一般来讲链引发速率大于链增长速率;2) 具有预期的聚合度,即所得聚合物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与单体转化率呈线性关系;3) 所得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符合泊松分布即分布窄,接近于1;4) 所得聚合物保持活性,即具有再引发单体聚合的能力.这一聚合技术提供了传统聚合反应所无法提供的手段,使得高分子的分子设计成为现实:1) 通过控制单体和引发剂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可以精准合成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2) 通过顺序加料法可以合成指定结构的多嵌段聚合物;3)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得到末端功能化聚合物以及复杂拓扑结构的聚合物(如星形、刷状、超支化、环状聚合物等). 此后人们发展了活性阳离子聚合[3-4],活性开环聚合[5],基团转移聚合[6],极性单体(如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的活性阴离子聚合[7]等. 但上述活性聚合方法存在有聚合反应条件苛刻、聚合工艺流程复杂、难以工业化应用等不足. 同时,上述活性聚合技术的单体覆盖面较窄,主要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类等单体,使得分子结构的可设计性较差,除了由阴离子聚合制备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和溶液丁苯橡胶实现了工业化以外,其他活性聚合方法很少有工业化应用.自由基聚合具有单体来源广泛、合成工艺多样、操作简便、容易实现工业化等优点,因此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的研究与开发更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但自由基聚合的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的聚合反应机理决定了聚合产物呈现宽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构不可控,有时甚至会发生支化、交联等,从而严重影响了聚合物的性能. 因此,如何使自由基聚合具有活性聚合的特征成为当今高分子化学工作者的研究兴趣之一,从活性聚合特征和自由基聚合的机理来分析,实现活性自由基聚合的关键是如何防止聚合过程中因链转移和链终止反应而产生无活性(死)聚合物链. 人们发现通过可逆的链转移或链终止,使活性种(具有链增长活性)和休眠种(暂时无链增长活性)进行快速的可逆转换,可使得聚合体系中自由基浓度控制的很低,便可抑制双基终止,使自由基聚合具有活性聚合的特征. 但这种聚合并不存在真正的无终止,所以不是真正的活性聚合,人们又称这种“活性”自由基聚合为可控自由基聚合. 2010 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推荐将以前的“可控”自由基聚合(“controlled” radical polymerization)或“活性”自由基聚合(“living” radical polymerization)统一称作可逆钝化自由基聚合 (reversible-deactivation radical polymerization (RDRP) or controlled reversible-deactivation radical polymerization)[8].自从1982年日本学者OTSU等开发了具有引发-转移-终止功能于一身的INIFERTER引发剂,并将其成功地运用到自由基聚合,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陆续开发出了引发转移终止剂法[9],稳定自由基聚合法或氮氧自由基调控聚合法[10]、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11-12]、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13]等. INIFERTER方法对聚合过程控制的不是很好,聚合后期动力学行为明显偏离线性关系;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宽,限制了在实际中的应用. TEMPO引发体系只适合于苯乙烯及其衍生物的活性聚合,因此工业价值不大. 其中以1995年MATYJASZEWSKI等开发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TRP)适用单体广泛、反应灵活、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成为高分子合成领域最为活跃的前沿课题.ATRP研究的第一阶段从1995年MATYJASZEWSKI和SAWAMOTO两个课题组几乎同时发表过渡金属催化的活性自由基聚合开始,到致力于开发降低过渡金属含量的绿色聚合方法为止. 这十年的相关研究已有国际顶级学者发表了多篇综述[14-23],现简要总结如下:1.1 聚合机理的确立ATRP的聚合机理可以由持续自由基效应(persistent radical effect, PRE)解释,当持续自由基和瞬时自由基在体系中以相同的速率产生的时候,自由基双基终止的产物总是以两种不同自由基交叉形成的交叉产物为优先产物. 过渡金属离子及其卤化合物具有持续性,链自由基作为瞬时自由基,在持续效应作用下,优先与过渡金属化合物作用转移卤素原子,而不是发生双基终止反应[24]. 如图1所示. 在引发阶段,处于低价态的金属配合物 Mtn从有机卤化物 R-X 中夺取卤原子 X,生成自由基R·和高价态的金属卤化物 Mtn+1-X. 自由基R·可引发单体聚合,形成链自由基P·. 而且链自由基P·又可从高价态的金属卤化物 Mtn+1-X 中重新夺取卤原子 X 钝化反应生成形成 R-P-X,并将高价态的金属卤化物还原为低价态配合物 Mtn. 如果P-X 与 R-X 一样可与 Mtn发生活化反应生成相应的P·和 Mtn+1-X,同时若P·与Mtn+1-X 又可反过来发生钝化反应生成 P-X 和 Mtn,则在自由基聚合反应进行的同时,始终伴随着一个自由基活性种与有机大分子卤化物休眠种之间的可逆转移平衡反应. 从本质上看,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实际是一个可逆的催化过程,催化剂Mtn及 Mtn+1-X 的可逆转换控制着聚合体系自由基浓度,使之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ATRP 的控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活化过程(产生自由基,kact)与失活过程(形成卤代烃,kdeact)之间恰当的平衡. 其活化速率和失活化速率及平衡常数(KATRP =kact/kdeact)决定了体系中自由基的浓度因此也影响了聚合速率和终止速率,最终影响了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式1和式2)[25-26]. KATRP,kact和 kdeact受催化剂、引发剂、单体结构、溶剂的种类以及反应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从机理上探讨这些因素是怎样对三个参数的影响会最终发现更高效的 ATRP 催化体系. 在一个典型的 ATRP 反应中,足够小的 KATRP常数会保持体系中的自由基浓度维持在很低的水平,从而降低发生终反应的概率. 另一方面,尽管kdeact远远大于kact,kact和 kdeact两个常数都应该足够的大,以用来在一定聚合速度下保持足够小的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1.2 ATRP体系组成1.2.1 引发剂ATRP 引发剂(R-X)在低价金属络合物的活化下均裂产生自由基(R·)并引发单体聚合,同时引发剂中离去基团 X 与低价金属络合物结合形成高价金属络合物失活剂. 引发单体后形成的增长自由基会夺取失活剂上的离去基团 X 形成休眠种,休眠种会在活化剂作用下再次形成增长自由基. 该反复进行的可逆活化/失活过程构成 ATRP 平衡. 因此引发剂必须慎重选择以保证引发过程是定量和快速的,休眠种在聚合体系中是稳定的. 在 ATRP 引发体系中,引发剂的用量和类型,决定着最终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因此,选用引发速率快的引发剂可以获得结构规整、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的聚合物. 一般来说,所有α 位上含有诱导共轭基团的卤代化合物都能引发 ATRP 反应. 已报道的引发剂有烷基卤化物和苄基卤化物,α-溴代酯, α-卤代酮,α-卤代腈,α-卤酰胺,磺酰卤类化合物等. 通过系统的研究发现:1) 在相同的离去基团 X 下,平衡常数KATRP随着引发剂结构从小到大的顺序为卤代伯碳烷烃 < 卤代仲碳烷烃 < 卤代叔碳烷烃; 2) 对于相同的碳链结构 R 而言,不同卤代化合物的键能是R-Cl > R-Br > R-I,活化速率随着离去基团不同的顺序为I > Br > Cl,因此氯代化合物引发剂率最低,碘代化合物的引发效率最高. 但碘代化合物对光敏感且易与金属形成铬合物,所以,最常见的是溴代化合物作为ATRP的常用引发剂; 3) 在相同级数的碳链结构,相同离去基团情况下,不同取代基结构对引发剂的活性有明显的影响,引发剂活性按取代基结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苯基乙酯基>氰基>苄基>酯基. 根据实验数据和上述的基本结论,MATYJASZEWSKI 课题组对不同的引发剂的平衡常数KATRP进行了排序,α-溴苯乙酸乙酯(Ethyl α-bromophenylacetate, EBPA) 是活性最高的引发剂,其活性比苯乙基溴(Phenylethyl bromide, PEBr)高10 000倍,比α-溴丙酸甲酯(Methyl α-bromopropionate, MBrP)高100 000倍,如图2所示.在烷基卤化物中,四氯化碳是最早被用来作为 ATRP 引发剂[11]. SAWAMOTO 采用CCl4/RuCl2(PPh3)3/MeAl(ODBP)2组成的引发体系首次报道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 ATRP. 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随单体的转化率的提高而线性增长,且由 MMA 和 CCl4的投料比来决定,符合一个 CCl4分子产生一个活性聚合物链的假设. 但存在引发效率低,自由基转移等问题.苄基卤化物由于其产生的苄基自由基具有和苯乙烯类单体增长链自由基相类似的结构,故而被广泛用作苯乙烯类单体的引发剂. 氯化苄和溴化苄(产生的一级碳自由基)由于具有较强的 C-X(X = Cl, Br)键,其引发速率相对较慢. 而 1-苯基卤乙烷由于形成二级碳自由基(和苯乙烯类单体增长链自由基一致),特别适合作为苯乙烯类单体的 ATRP 引发剂. 例如,MATYJASZEWSKI 等采用 1-苯基氯乙烷/CuCl/2,2′-联吡啶(2,2′-bipyridine, bpy)组成的引发体系首次报道了苯乙烯的 ATRP[12]. 所得到的聚苯乙烯相对分子质量在 10 万以内的范围内和理论相对分子质量符合很好,但 PDI 较宽(~1.4). 但当采用1-苯基溴乙烷/CuBr/4,4′-二(1-丁基戊基)-2,2′-联吡啶(4,4′-di(5-nonyl)-2,2′-dipyridyl, dNbpy)取代上述引发体系后,聚苯乙烯的PDI可降至1.1左右. α-卤代酮一般用于Ru催化或者Ni催化的 ATRP. 由于α-卤代酮形成的自由基在反应过程中可能会被 Cu 还原成负离子,导致聚合失控而不太适合作为 Cu 催化的 ATRP 引发剂. 用 N,N-二烷基取代的α-溴酰胺对丙烯酰胺类单体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引发剂. 例如,SAWAMOTO 等采用 N,N-二甲基-α-溴丙酰胺为引发剂,在 RuCl2(PPh3)3/Al(OiPr)3存在下催化 N,N-二甲基-丙烯酰胺聚合,所得到得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宽(PDI~1.6)但相对分子质量可控;而采用N,N-二甲基-α-氯丙酰胺为引发剂时则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可控[27]. MANDAL 等采用没有被烷基取代的α-溴丙酰胺和α-氯丙酰胺为引发剂,在CuX(X = Br, Cl)/bpy 存在下催化丙烯酰胺聚合,所得到得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宽(PDI>1.6),但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随转化率的提高而增长,也能进行扩连反应,说明该引发体系对丙烯酰胺还是具有一定的控制性[28].相对以上几类引发剂而言,α-溴代酯由于其结构中的酯基的吸电子能力中等,使得所产生的自由基的亲电子性能不是太强,故其适合的单体种类广泛,包括苯乙烯类、丙烯酸酯类、甲基丙烯酸酯类等. 其中,由于 2-溴异丁酸乙酯(Ethyl 2-bromoisobutyrate, EBriB)简单易得,引发效率高,适用单体面广,目前已经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 ATRP 引发剂. 例如以 EBriB为引发剂,MMA 为单体,分别采用Ru,Fe,Cu,Ni等金属盐为催化剂都能得到可控性好的 PMMA. 同时 EBriB 也适合用作 Ru,Fe,Cu,Ni等催化苯乙烯和丙烯酸酯类的引发剂. 另外,自从Percec 等首次将不同对位取代基 Y (Y = OCH3, H, Cl, NO2, F, CH3)的苯磺酰氯引发苯乙烯的 ATRP 以来[29],发现苯磺酰氯类引发剂和 EBriB 一样,也是一种通用的 ATRP 引发剂,它同样适合苯乙烯类、丙烯酸酯类以及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的可控聚合[30]. PERCEC 课题组将磺酰氯类引发剂拓展到了芳基磺酰溴、碘类化合物,并成功引发了苯乙烯、丙烯酸甲酯(M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ATRP 聚合[31-32].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还有一些非常规的 ATRP 引发剂被发现. 例如,ZHANG等[33]发现 N-溴代琥珀酰亚胺(NBS)在 CuBr/bpy 的存在下,可以成功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苯乙烯的ATRP 聚合,得到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聚合物,但是由于氢消除反应的存在,聚合反应的表观引发效率比较低. PERCEC 课题组将含有 N-Cl 键的化合物产生 N 为活性中心的自由基用于 ATRP 也获得了成功[34].1.2.2 ATRP 配体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催化剂由金属离子和相对应的配体组成. 配体在 ATRP 催化体系中有两个方面的作用:1) 增加过渡金属盐在有机介质中的溶解度; 2) 通过调节催化金属中心原子的氧化还原电势使其具有合适的原子转移活性. 目前报道较多的配体主要有以下三类:1) 含 N 的配体 (吡啶类和胺类),2) 含磷的配体,3) 其他类配体等,常见含氮配体的平衡常数如图3所示.其中含 N 类配体用得最多,自从第一例 ATRP 报道时采用2,2′-联吡啶(bpy)用作配体以来,发展到各种不同结构的胺类,包括直链胺类和环状胺类等. MATYJASZEWSKI 等为增进卤化亚铜在聚合体系中的溶解性,在配体 bpy 的4,4′-位上引入可溶性的侧链(至少含有 4 个碳的烷基链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他们利用4,4′-二-特丁基-2,2′-联吡啶(dT-bpy)、4,4′-二-正庚基-2,2′-联吡啶(dHbpy)、4,4′-二(5-壬基)-2,2′-联吡啶(dNbpy)代替联吡啶,实现了均相的 ATRP,所得的PS 和聚(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的 PDI 值明显降低. AMASS[35]通过改变 N-烷基-2-吡啶基亚甲胺配位剂上烷基取代基的长度,使反应体系均相化,提出均相化的体系比非均相化的可控性好,且在极性大的体系比在极性小的体系中要好. ZHANG 等[36]采用 N-己基-2-吡啶基亚甲胺为配位剂成功地进行了 MMA 的均相 ATRP. 含 P 类配体对 Cu 体系效果不好,但可用于其它金属如 Ni、Fe、Rh、Ru和 Re等为催化中心金属原子的配体. 一般来说,配体结构上烷基链越长,其油溶性就越强,越容易使催化体系在油溶性单体里更好地均相化. 还有一些有机酸,如均苯四甲酸,亚氨基二乙酸,丁二酸,异酞酸等适合作为 Fe 盐的配体,能比较好地催化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腈等单体的 ATRP. 另外,还有一些嗡盐也可用作铁盐的高效配体[37-38].1.2.3 ATRP催化剂催化剂的作用往往是在配体的作用下形成金属盐配合物,通过金属盐配合物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决定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中休眠种和活性种之间的可逆动态交换,从而控制 ATRP 反应体系中的自由基浓度. 一个高效的催化剂要满足以下几个必要条件:1) 金属中心必须至少有两个易达到的稳定氧化态;2) 金属离子应该对(假)卤素有一定的亲和力;3) 金属周围的配位空间在氧化反应时能够扩充从而选择性地容纳一个(假)卤素;4) 配体与金属离子之间的络合作用相对较强.到目前为止,已经成功开发出许多高效的 ATRP 催化剂, 包括了铜、钌、铁、镍、铑、钴、钼和铼等金属盐.1.2.3.1 铜催化剂自从MATYJASZEWSKI等在1995年报道首例采用CuCl作为催化剂的ATRP以来,在 ATRP 的所有金属催化剂中,铜盐由于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价廉并且易处理等特点,一直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催化剂. 适合于铜盐的配体大多为含 N 配体.主要使用的配体种类有2,2′-联吡啶及其衍生物,吡啶亚胺以及其衍生物,三齿、四齿和六齿的线性胺类或环形胺类等. 这些配体的活性次序为联吡啶 < 吡啶亚胺 < 多齿胺 < 三脚架胺 < 环状胺. 邻二氮菲据报道也是铜催化体系的有效配体[39]. BRAR 等[40]报道使用四甲基胍基-三(2-乙基胺)胺(tetramethylguanidino-tris(2-aminoethyl)amine, TMG3-TREN)作为配体与溴化亚铜组成了 ATRP 的催化剂,并用于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苯乙烯和丙烯腈的聚合,并能较好控制上述单体的聚合. DING 等[41]合成了 N,N-二(吡啶基-2-甲基-3-庚氧代基-3-氧代丙基)乙烷-1,2-二胺 (BPED),并把它作为铜体系的配体催化了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 ATRP 聚合. 结果发现,BPED 与其他线性多齿胺配体相比能够显著提高活化反应的活性.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一些高效的含 N 配体.例如,CuBr/三[2-(二甲胺)乙基]胺 (Tris(2-(dimethylamino)ethyl) amine,Me6TREN) 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催化剂,它能使丙烯酸酯类单体的聚合反应在室温进行[42]. MATYJASZEWSKI 等合成了一个桥联含 N 配体 Dimethyl cross-bridged cyclam(DMCBCy)[43]和 CuCl 组成的催化体系,其平衡常数是CuCl/Me6TREN的30 倍,是至今发现的最有效的配体之一,它甚至可以在30 ℃快速催化丙烯酸正丁酯的可控聚合. 另外发现的一个六齿含 N 配体(TPEN),它甚至在 CuBr/引发剂=0.005 时可以很好地催化苯乙烯、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是一个极为高效的配体[44].而在铜盐催化剂中常用的为 CuCl 或者 CuBr,采用 Cu(OAc)为催化剂时,聚合反应速度相比卤化亚铜时较慢,但当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少量卤化亚铜时则在提高聚合反应速度的同时反应的控制性也加强[45]. CuSCN 和 CuY (Y=O, S, Se)也用作催化剂用于苯乙烯、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 ATRP,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46].1.2.3.2 钌催化剂SAWAMOTO 课题组围绕钌催化剂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就此进行了很好的综述[18]. Ru(Ⅱ)由于具有较大的配位空间能和多种配体配位催化 ATRP. 在 1995 年的第一例钌催化的 ATRP采用 CCl4/RuCl2/PPh3形成的配合物引发 MMA 的聚合时,需有 MeAl (ODBP)2(ODBP = 2,6-二-叔丁基苯酚盐)作为助催化剂,且催化剂的用量较大,所以该引发体系的活性不高. 随后他们把亲水性的苯磺酸钠基团取代 PPh3中的一个苯基可以很好地催化 MMA 以及亲水性单体如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的聚合,同时催化剂也很容易除去. TAKAHASHI[47]报道了一种“半茂金属”催化剂Ru(Ind)Cl(PPh3)2(Ind = 茚基), 在 ATRP 反应中对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控制相对较好. 后来,TAKAHASHI 又报道了另一种钌催化剂RuH2(PPh3)4,这种催化剂的反应速率较快,如果加入一定的添加剂如 n-Bu2NH 则会显著加快反应速率. SIMAL 等则采用含有p-cymene(4-异丙基甲苯)的 RuCl2(p-cymene)的催化剂催化 ATRP,并研究了不同的配体对聚合的影响[48].1.2.3.3 铁催化剂铁盐具有价格低、毒性小、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使之在催化合成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方面具有特别的吸引力. 所以铁离子与合适的配体络合形成金属络合物催化ATRP 聚合的研究得到了各国学者广泛的关注. 铁催化体系也是目前研究得较多的一种体系. SAWAMOTO 课题组于 1997 年首次报道以卤代羰基化合物为引发剂,FeCl2/PPh3催化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可控自由基聚合[49]. 随后,其他学者们又相继开发出了更多高效铁催化剂. 用于铁催化体系的配体主要有三苯基膦及其衍生物,三烷基胺,半茂金属羧基,α-二亚胺,嗡盐,有机羧酸类等. GIBSON等[50]报道了一种高效的配体-三齿水杨酰亚胺(SML). 该配体与氯化亚铁配位后可以形成高效的铁催化剂. 用该催化剂进行苯乙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的聚苯乙烯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至 1.07,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铁催化剂中最为有效的一种. SCHUBERT 等首次将原来用于铜催化体系的吡啶亚胺类配体用于铁催化体系并取得了成功. 经过优化后,用溴(氯)化亚铁/N-烷基-2-吡啶基-甲酰亚胺催化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得到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保持在 1.35 左右,但实验相对分子质量高于理论值,说明引发效率较低[51]. IBRAHIM 等报道用含喹啉基的四齿配体与氯化亚铁络合形成的铁催化剂可以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溶液聚合,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在 1.27~1.89 之间[52].1.2.3.4 其他催化剂实际上,除了铜、钌、铁催化剂外,其他许多过渡金属络合物都可以用作 ATRP的催化剂,如镍、钼、锰、钴、铑和钯催化剂. 镍催化剂能与膦配位,如Ni(PPh3)Br2或 Ni(PBu3)Br2可用于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的ATRP 反应. 前者由于热稳定性和溶解性好,可以在低催化剂浓度下控制聚合反应得到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 铑络合物易溶于水,但价格昂贵,所以在ATRP 反应中没有广泛使用. 钯催化剂只能用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 ATRP 反应,得到的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基本在1.8 左右,但是它不能用于苯乙烯和丙烯酸酯的聚合,应用单体面太窄. 除了以上的催化体系,原位生成的钼酸(V)锂也可用于苯乙烯的ATRP反应,可能由于络合物对空气太敏感,所以聚合反应的可控性较差. 选用三价钼盐CpMo(PMe3)2Cl2为催化剂可以得到相对较好的聚合效果. 二茂钴可以较好控制甲基丙烯酸甲酯的 ATRP 聚合,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不过聚合反应的引发效率不高,可能是由于二茂钴在催化聚合反应的同时也与自由基发生了副反应. KOUMURA 等发现双核羰基锰 Mn(CO)10是一个光敏感性的催化剂,它不但可以用于丙烯酸甲酯和苯乙烯的聚合,而且还可以得到与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
第26卷第4期2008年12月胶体与聚合物Chinese Journal of Colloid&polymerVol.26No.4Dec.2008接枝共聚物是一种典型的非线型结构的聚合物,由一条主链和一条或多条支链组成。
通常来说,这些支链沿聚合物主链是无规则分布的,控制这些支链的数目以及位置非常困难。
由于不存在链转移和链终止等副反应,通过活性聚合可以有效地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和结构,活性聚合方法被引入到接枝聚合中。
活性聚合主要包括阳离子、阴离子、配位、自由基聚合等类型。
其中,活性离子聚合适用单体范围窄、反应条件苛刻,限制了其在工业上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兼具自由基聚合和活性聚合的优点,适用单体范围广,在较温和的条件下经过简单的合成路线就可合成指定分子结构、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
ATRP技术的出现开辟了活性聚合的新领域,为进行聚合物分子设计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能较容易地合成嵌段、接枝、星形、梳形、超支化等聚合物。
1接枝共聚物的合成方法合成接枝共聚物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归纳为三种类型[1]:1.1“主干接枝”法(Graft from)在高分子链上引入活性中心,然后引发其它单体聚合进而形成接枝链,这一方法又被称为活性中心法或引发接枝法。
引发活性中心可以是自由基或阴阳离子,其中自由基接枝法简单易行、应用广泛。
可以说主干接枝法是把支链从主链上“接出来”。
1.2偶合接枝法(Graft onto)主链上的活性官能团与末端带有相应官能团的聚合物发生偶合反应形成接枝聚合物,可以说偶合接枝法是把支链“接到主链上去”。
1.3“直接接枝”法(Graft through)通过大分子单体与小分子乙烯基单体直接发生共聚反应生成接枝共聚物,大分子单体末端含有能进行聚合反应基团(如双键)的线形聚合物,反应结束后大分子单体成为支链。
2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合成接枝共聚物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提出两年后,Huang和Wirth[2]在硅材料表面自组装1-三氯硅基-2-邻/对氯甲基苯基乙烷,利用CuCl/bpy作为催化体系,引发丙烯酰胺的活性接枝聚合,这是首次将ATRP方法引入接枝聚合领域。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催化剂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高分子材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高分子合成中的关键技术之一,聚合反应对于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其中,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简称ATRP)是一种高效、环保的聚合方法,其催化剂的研究与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篇文章将对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催化剂的特性、发展历程、在合成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以及未来展望进行深入探讨。
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催化剂的特性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催化剂主要由过渡金属和配位基组成。
这些催化剂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高效地引发和传播自由基聚合反应,从而实现高分子材料的可控制备。
催化剂的活性中心通常为过渡金属,如铜、铁、钴等,它们能够与配位基形成稳定的络合物,进一步催化自由基聚合反应。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催化剂的主要特性包括:催化活性高、适用范围广、聚合过程可控制等。
首先,催化剂能够高效地引发和催化聚合反应,使得聚合反应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并获得较高分子量的聚合物。
其次,催化剂对不同的单体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够用于合成多种不同结构的高分子材料。
最后,通过调整催化剂的浓度、反应温度等参数,可以实现对聚合过程的精确控制,进而获得具有特定性能的高分子材料。
三、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催化剂的发展历程自20世纪90年代初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被发现以来,该领域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最初的铜催化体系到如今多样化的催化剂体系,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在不断完善和进步。
以下简要回顾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催化剂的发展历程:1.铜催化体系:铜是最早被用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金属元素之一。
在铜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引发和催化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出具有优异性能的高分子材料。
尽管铜催化体系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广泛的单体适应性,但其对水和氧的敏感性限制了其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ATRP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验证ATRP在合成聚合物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是一种可控自由基聚合方法,通过过渡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使活性自由基与休眠自由基之间形成动态平衡,从而实现对聚合反应的可控。
ATRP具有单体种类多、聚合过程可控、分子量分布窄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聚合物材料的合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恒温磁力搅拌器、反应瓶、温度计、移液管、过滤器、旋光仪等。
2. 试剂:苯乙烯、2-溴丙酰溴、CuCl2、2-联吡啶、甲苯、乙醇、无水Na2SO4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反应体系:在100 mL三口烧瓶中加入30 mL甲苯,加入0.5 g CuCl2和0.5 g 2-联吡啶,室温下搅拌溶解。
2. 制备大分子引发剂:在100 mL三口烧瓶中加入2.5 g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1000和10 mL乙醇,搅拌下加入2.5 g 2-溴丙酰溴,室温下反应2小时。
3. ATRP聚合:在上述反应体系中,加入1.0 g苯乙烯单体,室温下搅拌反应6小时。
4. 结束反应:加入适量的无水Na2SO4,过滤,用乙醇洗涤产物,真空干燥。
5. 分析与表征:用旋光仪测定聚合物的旋光度,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旋光度测定:实验所得聚合物的旋光度为-10.5°,表明产物为左旋,符合预期。
2. GPC分析:实验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为2.5×10^5,分子量分布为1.2。
通过实验,验证了ATRP在合成聚合物中的应用,结果表明ATRP方法可以成功合成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窄的聚合物。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合成了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窄的聚合物,验证了ATRP在合成聚合物中的应用。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
通过ATRP制备嵌段共聚物的研究综述摘要: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是合成嵌段共聚物的有效途径。
本文介绍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基本原理以及ATRP在反应体系,实验方案的研究进展,并且概述了近年来采用ATRP制备嵌段共聚物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机理,反应体系,嵌段共聚物Abstract: The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TRP)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ynthesize block copolymer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TRP) as well a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ATRP in the reaction system,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program, and an overview of recent years the use of block copolymers prepared by ATRP Research.Keywords: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mechanism of the reaction system, the block copolymer1 引言:ATRP(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聚合反应以过渡金属作为催化剂,使卤原子实现可逆转移,包括卤原子从烷基卤化物到过渡金属络合物(盐),再从过渡金属络合物(盐)转移至自由基的反复循环的原子转移过程,伴随着自由基活性(增长链自由基)种和大分子有机卤化物休眠种之间的可逆转换平衡反应,并抑制着自由基活性种在较低的浓度,减少增长链自由基之间的不可逆双基终止副反应,使聚合反应得到有效的控制。
原子转移自由基共聚(ATRP)反应的研究进展摘要:活性自由基聚合是目前高分子科学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 TRP)反应是实现活性聚台的一种颇为有效的途径,也是高分子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之一。
ATRP的独特之处在于使用了卤代烷作引发剂,并用过渡金属催化剂或退化转移的方式,有效地抑制了自由基双基终止的反应。
ATRP可以同时适用于非极性和极性单体,可以制备多种结构形式的、结构清晰的高分子化合物。
可实现众多单体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
介绍了ATRP的研究进展,包括ATRP反应的特点、聚合反应机理、应用、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
关键词: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机理,反应体系,共聚,研究进展活性聚合是高分子化学的重要技术,是实现分子设计,合成一系列结构不同、性能特异的聚合物材料,如嵌段、接枝、星状、梯状、超支化等特殊结构的聚合物的重要手段.活性聚合可分为阳离子活性聚合、阴离子活性聚合、配位活性聚合、活性自由基聚合等.迄今为止发展最完善的是阴离子活性聚合,然而,阴离子活性聚合对反应条件要求苛刻、可聚合的单体也较少,应用范围很有限.与其它类型聚合反应相比,活性自由基聚合集活性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优点为一身,不但可得到相对分子量分布极窄,相对分子量可控,结构明晰的聚合物,而且可聚合的单体多,反应条件温和易控制,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所以,活性自由基聚合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受到了高分子化学家们的重视.但是,自由基聚合存在与活性聚合相矛盾的基元反应或副反应,使聚合过程难以控制。
因此,自由基的活性聚合或可控聚合一直是人们努力探索的课题。
受有机合成中利用过渡金属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加成合成新的c—c键方法的启发,1995年,王锦山博士在卡内基一梅隆大学首次提出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概念,并成功地将其应用于合成结构可控的聚合物,从而实现了活性自由基聚合领域的历史性突破,引起了世界各国高分子学家的极大兴趣。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及其在新型高分子材料合成中的应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高分子材料合成中的重要方法。
该方法基于特定配对的催化剂和聚合物基片,可实现对单体的精确控制,从而获得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高分子材料。
ATRP在制备聚合物、合成复杂结构以及功能化高分子材料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ATRP方法的核心是催化剂的设计和运用。
一般来说,ATRP催化剂由金属以及相应的配体组成。
金属通常选择过渡金属,例如铜(Cu)、镍(Ni)、钯(Pd)等。
针对不同单体的选择,配体也会有所不同。
常见的配体有二膦、二胺和酸55等。
催化剂的设计对实现单体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ATRP的聚合过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引发反应、自由基转移、链增长、链终止。
首先,通过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生成初始自由基。
然后,中间产物与催化剂中的金属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活性自由基并引发聚合过程。
在聚合过程中,自由基转移可使活性中心转移至新的链段中,实现聚合链的延长。
最后,通过链终止反应,合成出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聚合物。
ATRP方法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该方法可实现对单体的精确控制,不仅能够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布,还可以控制聚合物内部的化学结构和宏观形态。
其次,ATRP方法可以应用于多种单体,有很大的灵活性。
不同种类的单体可通过选择不同的配体和催化剂来实现聚合。
此外,ATRP方法还可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进行,有利于施工操作和提高反应的可控性。
ATRP在新型高分子材料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一方面,ATRP可用于合成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利用ATRP方法可以合成出线性聚合物、交联聚合物、嵌段聚合物、共聚聚合物等,从而实现对分子材料性能的调控。
另一方面,ATRP还可用于合成含有功能基团的高分子材料。
将具有特定功能的单体引入到ATRP体系中进行聚合可获得具有特殊性能的高分子材料,例如导电聚合物、光学材料、生物材料等。
总之,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合成方法,具有聚合单体控制精确、方法灵活以及可以合成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高分子材料等优势。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及其在新型高分子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是一种重要的自由基聚合反应
方法,广泛应用于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中。
ATRP是一种控
制聚合反应的方法,能够实现精确的分子权重及分子结构控制。
在ATRP反应中,通过引入一个可控制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引
发剂(ATFP)和一个可控制的亲核配体,可以实现分子聚合
物的特定结构和分子量。
ATRP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反应条件
温和,适用于多种单体和功能单体的聚合,可以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高分子材料。
ATRP在新型高分子材料合成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合成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通过ATRP反应,可以合成有机
与无机材料之间具有良好界面相容性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这种杂化材料既融合了有机物质的可塑性和可加工性,又具有无机材料的硬度和耐热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合成自修复材料:通过ATRP反应可以合成具有自修复功
能的高分子材料。
自修复材料可以在受损后自动修复,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3. 合成功能高分子材料:ATRP反应可以引入不同的功能单体,例如共价配位聚合物和功能高分子材料。
通过调控ATRP反
应条件和选择不同的功能单体,可以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如荧光材料、磁性材料和光电材料等。
总之,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是一种重要的聚合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在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中,利用ATRP反应可以实现高度控制的聚合反应,合成出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高分子材料,为材料科学和应用领域提供了优异的性能和广阔的研究前景。
ATRP与其他反应技术联用合成聚合物分子刷的研究进展刘军东;刘郁杨;蔡勇;王海波【摘要】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TRP) is acontrolled/"activ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technique. The combination of ATRP and other reaction techniques could be efficiently used to synthesize polymer molecular brush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This review highlights progress in synthesis of polymer molecular brush via a combination of ATRP and other reaction techniques such as click reaction,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ROP) and reversible addition fragmentation transfer (RAFT) polymerization.%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作为一种可控/“活性”聚合技术,与其他反应技术联用可以有效地合成具有不同结构与性能的聚合物分子刷.综述了ATRP与点击反应、开环聚合(ROP)、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联用合成聚合物分子刷的研究进展.【期刊名称】《应用化工》【年(卷),期】2013(042)002【总页数】5页(P350-354)【关键词】聚合物分子刷;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点击反应;开环聚合;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作者】刘军东;刘郁杨;蔡勇;王海波【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陕西西安710129;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陕西西安710129;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陕西西安710129;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陕西西安7101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16.2聚合物分子刷是指侧链浓密地接枝在柔性聚合物主链上的一类大分子[1]。
露S(研发前沿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最新研究进展卢青文,周建萍1狄宁宇2谢克非3(1.南昌航空大学材料学院,江西南昌330063;2.浙江荣泰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嘉兴314007;3.南昌工程学院机械动力工程系,江西南昌330099)活性聚合具有无终止、无转移、引发速率远远大于链增长速率等特点,是实现分子设计、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聚合物的重要手段。
但常用的活性聚合方法如阴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基团转移聚合等反应条件比较苛刻、适用单体较少。
从而限制了它们的广泛应用。
与之相对,自由基聚合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适用单体广泛、合成工艺多样、操作简便、工业化成本低等优点。
但是,自由聚合存在与活性聚合相矛盾的基元反应或副反应(如冉由基的偶合、歧化、转移反应等),使聚合过程难以控制。
因此,自由基的活性聚合或可控聚合一直是高分子研究者努力探索的课题。
1995年,旅美学者王锦山博士在卡内基一梅隆大学首次提出了原子转移自南基聚合(AtomTr明sferR丑dicalPolyme—zation,ATRP)…。
它是以简单的自.机卤化物为引发剂、过渡金属配合物为卤原子载体,通过氧化还原反应。
在活性种与休眠种之间建立可逆的动态平衡,实现了对聚合反应的控制,从而实现了活性聚合的重大突破。
ATRP方法具有反应速度快、反应温度适中、适用单体范围广、可以在少量氧存在‘F进行以及分子设计能力强等特点.是一种很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活性自由基聚合,已广泛用于结构可控、性能可调聚合物材料的设计合成中。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理论研究。
,,j7聚合机理兰奎分子卤化物休眠种的可逆转换平衡一—一反膻。
图l是ATRP方法聚合机理的示意由于这种聚合反应中的可逆转移包图。
引发阶段,处于低氧化态的转移金含卤原子从有机卤化物到金属卤化物、属卤化物M从有机卤化物R—X中夺取再从金属卤化物转移至自由基这样一个卤原子X。
生成引发自由基R·及处于反复循环的原子转移过程,所以是一种高氧化态的金属卤化物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