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2芦花荡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44.50 KB
- 文档页数:2
2《芦花荡》
小说的定义: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1
、本文讲了一个什么
话在全文?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2
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3
敌人监视着苇塘。
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
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文中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4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5。
芦花荡【学习目标】1. 识记字词,感知人物形象。
2. 能流畅地复述故事情节。
3. 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了解其作用。
4. 学习作者如何运用多重描写手段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古老的燕赵大地上,有一片富饶的水域,她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映射着美丽的光芒。
她就是:白洋淀。
二、预习检查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学生收集的作者、作品情况。
(1) 作者简介孙犁,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2) 背景资料本文是“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3)小说知识这篇文章的体裁是:小说的三要素是:刻画人物的方法:小说的情节:小说的环境:3. 检查字词和课文诵读情况。
三、朗读课文,思考问题1. 用最简洁的语言介绍故事梗概。
2. 文中有哪些人物?3. 主人公是谁?为什么?四、细读课文,问题探究1. 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3. 如果你是二菱,目睹了老头子的英雄行为,会想些什么呢?请你以二菱的身份,设身处地,把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4. 找出文章开篇揭示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句子。
5. 这是一片怎样的芦花荡啊?6. 以上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五、归纳总结,探讨写法和主题1. 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2. 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3. 小组讨论: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表现在什么地方?4. 作者表现了这样一位无名的老头的深意是什么?六、拓展延伸小说中,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请用一段文字描述苇塘里的部队生活。
七、达标检测八、作业结合课后练习三,仿写小说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来写写你家乡的景物。
2 芦花荡☆课文导读本文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和第二天狠狠惩罚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赞美了老艄公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
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
全篇洋溢着战斗的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真挚的热爱。
☆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拂.晓(fú)瓦砾.(lì)地窖.(jiào)匍匐..(pú fú)舀.出(yǎo)疟.疾(nüè)泅.着(qiú)提.防(dī)竹篙.(ɡāo)苇.塘(wěi)疟.子(yào)寒噤.(jìn)水淀.(diàn)吆喝..(yāo he)一梭.机枪(suō)蹿.(cuān)仄.歪(zè)趴.(pā)扒.(bā)飒.(sà)转弯抹.角(mò)二、词语释义编算:方言,文中指计划、盘算。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挂花:受伤。
仄歪:倾斜,歪斜。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诗情画意:富有诗和画的意境。
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
阴惨:阴沉暗淡。
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歇凉:乘凉。
现眼:方言,出丑丢脸的意思。
打牙跌嘴: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的意思。
三、语句解读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呆望”能不能改成“远望”,为什么?不可以,呆望表现了敌人拿游击队没有办法的怯懦心理。
反衬了我军的神勇,同时也表达了对敌人藐视的态度。
2.“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作者抓住“水鸟飞动和唱歌”有什么深沉的含义?“才”字有什么表现力?这是自由的生灵,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才”字含蓄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这美好的景物只有在夜晚才有。
第二课《芦花荡》学习目标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描写的能力。
3、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文章对抗日军民的讴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
学习难点: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中“过于”二字。
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文章对抗日军民的讴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
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
教材助读1、题目解读:本文是孙犁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用明快、优美的笔墨叙述了芦花荡里一位老人护送两位女孩及智杀日本鬼子的经过,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英雄形象。
2、走近作者:孙犁,1913年4月6日,河北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主要作品《荷花淀》《芦花荡》《白洋淀记事》等。
《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共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景。
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
预习自测1、给加点字注音。
疟.()子寒噤.()仄.歪()阴惨.()泅.()着飒.飒()悠.闲()2 《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作家。
《芦花荡》的姊妹篇是(《风云初记》《荷花淀》)。
3、指出下列描写句是属于哪一类描写。
A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B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4、“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02《芦花荡》活动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 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 品味语言,把握人物性格,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
3. 认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难点】1. 把握人物性格,感知人物形象。
2. 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流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熟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2.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一、导学自习学生自主学习(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加油吧!)(一)教师寄语:那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里,却暗藏着血与火的斗争;那个貌不惊人的干瘦老头,却是智勇双全的抗日英雄。
今天,让我们发扬英雄的精神,在学习的征途上去过关斩将……(二)走进作者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河北省安平县人。
1913年4月6日生。
他的《白洋淀纪事》为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集结而成,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也最能代表其创作风格。
它反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其笔调明丽流畅,文风秀雅、隽永,人物形象鲜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本文是“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文艺界甚至把它当作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贴,视其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三)背景简介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了保卫祖国,华夏儿女奋起抵抗,沉重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四)走进小说什么是小说: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2、芦花荡【学习目标】1、学会复述课文故事情节,感知文中人物形象。
2、细心揣摩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自己的描写能力。
3、认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难点】重点:体味这个老头子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学会概括性复述课文情节。
难点:揣摩景物描写及其作用【学习方法】讨论法、探究法【学习过程】第一课时环节预设:自读8分钟、导学5分钟、小组交流5分钟,展示20分钟,小结2分钟模块一:预习反馈一、走近作者、作品1、小说文体简介(1)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小说的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3)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是小说的核心。
刻画人物的方法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又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
2、作者简介:孙犁(1913-- 2002),河北省安平县人,原名孙树勋,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1944年在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新中国成立后,他写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散文集《津门小集》等。
与赵树理、周立波和柳青四位作家,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铁笔”。
语言风格:细腻优美,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有“小说的诗”“诗的小说”美称。
《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够代表其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
3、背景简介: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为了保卫祖国,华夏儿女奋起抵抗,沉重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本文写于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1945年8月)。
二、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提.防()疟.子()寒噤.()吆.喝()转弯抹.角()蹿.()仄.歪()飒.飒()泅.水()张皇失措.()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2 芦花荡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描写的能力。
3.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文章对抗日军民的讴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1.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
2.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中“过于”二字,探究景物描写的作用。
资料链接1.走近作者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人。
1913年4月6日出生。
1937年冬投身革命,主要从事革命文化工作。
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反映白洋淀人民英勇艰苦的对敌斗争生活的,赞颂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主要作品有:《荷花淀》、《芦花淀》、《嘱咐》等,后来都收在《白洋淀往事》,这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
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这些作品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称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被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2.写作背景白洋淀位于冀中平原,共有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达四十多万亩,淀中水道纵横,共的三千余道。
孙犁长期在白洋淀生活,收集了一批抗日故事,这位老英雄的故事即是其中之一。
孙犁以白洋淀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的优美故事,如《荷花淀》等。
第一课时课时要点积累词语,复述故事,畅谈小说之美。
自主学习1.复习小说三要素,填空。
(1)人物要素:(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
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芦花荡》导学案【学习目标】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描写的能力。
3、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文章对抗日军民的讴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
教学难点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中“过于”二字。
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
1913年出生,1944年去延安,其间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反映抗战时期的作品。
文艺界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旗帜,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
《白洋淀纪事》是最负盛名和最能代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
2、写作背景:白洋淀位于冀中平原,共有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达四十多万亩,淀中水道纵横,共的三千余道。
孙犁长期在白洋淀生活,收集了一批抗日故事,这位老英雄的故事即是其中之一。
孙犁以白洋淀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的优美故事,如《荷花淀》等。
3、文体知识: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的一种文学形式。
小说三要素:①人物。
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
②情节。
一般此较完整,往往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③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
它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1、朗读课文,这些小小的字词你一定能顺利过关!疟()子寒噤()仄歪()泅()着飒飒()提防()蹿()2、借助资料书,掌握本课的相关常识。
《芦花荡》的作者是__________,选自《》,本文是他的“__________”,他的另一篇小说是《荷花淀》,写作年代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
2 芦花荡孙犁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目标A、简介作者作品,解决本课生字词语。
目标B、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问题引领问题A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河北省安平县人。
1913年4月6日生。
1944年在延安,他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
《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视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志,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2.识记重点字词:提()防竹篙()苇()塘疟()子寒噤()吆喝()一梭()机枪上蹿()下跳撺()掇仄歪()趴()扒()转弯抹()角张皇( )失措精神矍( )铄飒( )爽英姿舀()水问题B 研读品悟、合作交流1.补全课文课文的故事情节。
开端: 发展:高潮结局:2、默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形象 ,以“我认为是一个的人,因为”的句式分析。
如:我认为老头子是一个有强烈爱国抗日热情的人,因为我从文中5、6段中可以看出。
3、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事例吗?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4、课文中有段话精彩的描写了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请找出来并细细体味。
(课后练习二)专题训练训练A 给下列生字注音。
尖()利能耐()悠()闲寒噤()阴惨()央()告月明风清()转弯抹()角张()失措()训练B 综合概括文中老头子的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目标A 领悟文中环境描写的妙处。
目标B探究本文主旨和人物的传奇特色。
问题引领问题A、找出课文中的环境描写,说说其作用。
问题B合作探究1.归纳本文主旨。
方法:这篇小说叙述了的故事,表现了老头子的个性,赞扬了的爱国精神。
2、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专题训练训练A 将文中描写环境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学习写作。
2 芦花荡第二课时【课前小测】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穿梭.(suō) 提.防(tí) 悠闲.(xián) 疟.子(yào)B.竹篙.(gǎo) 阴.惨(yīn) 寒噤.(jìn) 央.告(yāng)C.吆.喝(yāo) 黄梢.(shāo) 泅.着(qiú) 芦苇.(wěi)D.尖.利(jiān) 仄.歪(zè) 鲜嫩.(nèi) 抱.怨(bào)2.下列划线字的字形有误的一组是()A、纬塘寒噤舀水月明风清B、提防监视撑船转弯抹角C、水淀吆喝冀中日久天长D、阴惨仄歪泅着张皇失措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A.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B.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
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C.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D.可是假如是月黑风高....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
4、翻译下列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签名:【自主学习】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环境是人的思想、感情、性格形成的客观原因。
环境描写一般有a.交代故事发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b.渲染____________,c.烘托___________,d.推动___________发展等作用。
本文的写景更有增强效果、增添传奇色彩的作用。
【合作探究】对课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分析一下,品其作用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2 芦花荡【导学目标】1.复述故事情节。
2.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并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3.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领会文章讴歌抗日军民的战斗精神的主题。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以求有的放矢。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铁道游击队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发生在齐鲁大地,充满了传奇色彩。
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类似的传奇故事数不胜数。
比如,在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上,就有这么一个老头子,他将近六十岁了,可仍像年轻人一样,毅然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并且以他的勇敢和智慧,狠狠地教训了敌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孙犁的这篇小说——《芦花荡》。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舀.水(yǎo) 梭.(suō) 蹿.(cuān) 仄.歪(zè)飒.飒(sà) 泅.着(qiú) 张皇失措.(cuò)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月明风清:月光明朗,清风微动。
形容美好的月夜。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文中指疟疾发作时的症状。
蹿:向上或向前跳。
2.芦花荡一、预习案预习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能复述故情形节。
2.会分析刻画人物的方式,会归纳人物的形象特点。
3.能把握文章主。
预习要点:1.会分析作者刻画人物的方式,会归纳人物的形象特点。
2.文中大量运用了景物描述,景物描述的作用。
达标练习:提.防竹篙.wěi塘疟.子寒噤.吆喝..一suō机枪蹿.仄.歪趴.下扒.开飒.转弯抹.角2.解词以下词语。
能耐:张惶失措:央告:转弯抹角:3.了解文体⑴小说的三要素:、、。
⑵刻画人物的方式:、、、;、侧面描述。
⑶小说的情节:、、、;序幕、尾声。
⑷小说的环境:和。
二、探讨案1.要点回忆⑴请用自己最喜爱的方式读课文。
漂亮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人物:。
⑵发生了哪些事?事件:。
⑶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自由细读文章,将自己对人、情形的感受说出来。
情感:。
2、问题展现⑴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式刻画人物的?找出来分析。
⑵请用不同的标记别离从文中画出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的句子。
⑶这些描述表现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特点?。
⑷小说中着意突出的是老头子其中哪一性格特点?这一性格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方式总结小组间讨论预习的收成,选一名同窗课上做总结汇报。
4、拓展交流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参考答案达标练习:ī gāo 苇yào jìn yāo he 梭cuàn zè pā sàmò2.能耐:技术;本能。
张惶失措:慌慌张张,不知如何办才好。
央告:恳求转弯抹角:沿着曲曲折折的路走。
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3.⑴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⑵刻画人物的方式: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描述;正面描述。
⑶小说的情节:开端、进展、高潮、结局。
第2课芦花荡【自研课导学】(晚自习20分钟)自读自悟:《芦花荡》,20分钟内完成如下任务:资料准备:查阅作者孙犁的有关资料,了解抗战时期冀中平原上白洋淀的地理环境。
自主积累:积累本文用词生动、准确的语句,将它们摘抄至摘抄本上。
自我感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晨读课导学】1 齐声朗读词语手册中的字词注音部分两遍。
2有感情地自由诵读《芦花荡》,学有余力者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背诵。
3 导生(课代表)检查各组朗读情况。
【展示课导学】课题:2《芦花荡》作者:孙犁课时2课时)课型:预展课学习目标: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2.分析“老头子”的人物形象;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课堂元素导学流程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总结归纳环节自学指导程序、要求、时间互动程序内容、形式、时间展示方案方案、建议、时间随堂笔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规律总结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内容:走进文本,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学法:1、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点勾画生字词语。
2、自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梳理情节的具体发展层次。
(完成随堂笔记一、二)预时8分钟交流与分享A,两人小对子:对子间互相讨论字词读音与解释。
预时2分钟挑战与冲刺B.四人互助组:组长主持交流:深入探讨人物形象与景物描写的作用。
预时5分钟。
准备与预展C、八人共同体:1、抽签决定各组的展示单元一:知情节方案建议:1、选2位同学复述故事,其余同学补充。
2、故事概括,小组内可以用“接龙”的方式进行。
3、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展示。
展示单元二:品人物一、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几句话进行概括。
二、梳理情节的具体发展层次。
三、分析英雄:语句:分析:四、评价英雄:研读文本品析语句内容:1、解读小说中的人物。
学法:找出文中人物描写的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
要求在文中做批注。
(完成随堂笔记三、四)2、在文章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用心感受并评析。
《芦花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我能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性格。
2、我会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先快速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再分小组处理生字词,完成题目。
(一)资料链接
1.走近作者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人。
1913年4月6日出生。
1937年冬投身革命,主要从事革命文化工作。
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反映白洋淀人民英勇艰苦的对敌斗争生活的,赞颂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主要作品有:《荷花淀》、《芦花荡》、《嘱咐》等,后来都收在《白洋淀往事》,这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
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这些作品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称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被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2.写作背景
白洋淀位于冀中平原,共有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达四十多万亩,淀中水道纵横,共有三千余道。
孙犁长期在白洋淀生活,收集了一批抗日故事,这位老英雄的故事即是其中之一。
孙犁以白洋淀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的优美故事,如《荷花淀》等。
(二)自学检测
要求:独立完成下列的题目,步骤规范,不乱勾乱画,完成后同桌交换,小组内交流答案。
(1)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浸.()在提.()防竹篙.()疟.()子寒噤.()仄.歪()
泅.()着飒.飒()转弯抹.()角张皇.()失措
(2)《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作家。
《芦花荡》的姊妹篇是。
(3)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写人记事的格式:主要内容=对象+事件+结果)
二、合作探究
1
要求:先独立思考探究题,然后组内交流讨论,达成共识,规范步骤,准备课堂展示。
探究一:从(原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的人。
三、当堂训练
要求:认真规范完成训练题目,书写认真,步骤规范,成绩计入小组量化。
请结合多种人物描写方法,描绘一个身边的人。
四、自我反思
一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可以是有关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总结。
你认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中,哪些是你在检测训练过程中容易出错的?请你总结在下面。
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易错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